華文網

優秀人才在一線︱記鴻大社區衛生服務站大夫張文通個人事蹟

優秀人才在一線

編者按:人才資源是支撐社會發展的第一資源,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特別是關於人才工作的重要論述,深入實施“人才立區”戰略,

按照區“人才工作宣傳月”活動要求,現編發“優秀人才在一線”專刊,以宣傳一批立足崗位、奮發進取、為全區經濟社會發展作出貢獻的各類人才典型,充分展示他們創新創業的事蹟和良好的精神風貌,充分激發各類人才創新創業的動力和活力,進一步營造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良好氛圍,努力形成人人渴望成長、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盡展其才的良好局面,
扎實推進現代河海新區建設。

優秀人才在一線

居民健康的守門人

張文通是鴻大社區衛生服務站大夫,在社區衛生服務工作中,他始終以優質的醫療服務和高尚的職業道德實踐著“大醫精誠”的理念,贏得了居民群眾的好評和信任,

先後獲第八屆中國青年志願者優秀個人獎、省“雷鋒獎章”、省優秀青年志願者、市“孝親敬老之星”、市“關愛農民工子女志願服務行動”優秀志願者、市學雷鋒標兵,市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工作先進個人、雷鋒互助“儲蓄狀元”等榮譽稱號。

鴻大社區有居民6500戶,17000多人,老年人較多,居民家庭生活大多處於中低下水準,看病貴和看病難成為困擾每個病患家庭的大問題。社區衛生服務站既是老百姓家門口的醫院,

又是社區居民健康的守門人,作為一名醫療工作者,多年來張文通始終將衛生服務站作為奉獻社區、服務群眾的視窗。

認真鑽研,精益求精

張文通在醫術上認真鑽研,精益求精。他常說學無止境,特別是在醫學上一定要孜孜不倦。在工作的同時他不斷學習新的醫學知識,然後應用到實踐當中去,為群眾解除了很多病痛。他的案頭擺放著許多醫學書籍,

一有時間他就會用心學習;同時他認真參加省、市、區組織的各種醫學知識培訓,努力提高自己的業務知識。通過不斷地學習和鑽研,張文通掌握了“內、外、婦、兒”各科常見病的診療技能,並考取得了全科主治醫師職稱,成為我區首批全科主治醫師,為社區的群眾帶來了全面的醫療衛生服務。社區有一位姓湯的60多歲的老太太,身體不好,原來居住在鴻大社區,經常找張文通看病,
後來因動遷搬到大水塘居住,生病時她的子女找來就近的大夫為其診治解,但老人很不配合,指名道姓只讓張文通大夫為她診治才放心,張文通得知此事後,不顧路途遠、工作忙,每天兩次奔波於她家,為老人悉習診治,陪老人聊天,儘量減輕她的病痛。

行仁施義,治病救人

到服務站看病的人,提起張文通大夫,每個人都誇他不但是個醫術好的大夫,而且是個心腸好的大好人。他不收診查費和出診費,有時半夜患者打來電話,需要出急診,他都毫不猶豫地自費打車趕到患者家,當患者以感激之情付車費、出診費時,他都宛然拒絕。對社區裡的一些患有慢性病,行動不便的老人,他主動給他們留下電話,不論嚴寒酷暑,颳風下雨,只要需要,他保證隨叫隨到,甘當老人們的家庭保健醫生。社區內有一戶患有肺結核病的母子,靠低保金維持生活,周圍的人都怕傳染上,就連親屬們都避而遠之,張文通得知後,把母子二人做為重點幫扶對象,除在衛生服務站為他們免費治療外,還定期上門為她家消毒、打掃衛生,為她們免費檢查身體,免收藥費三千餘元。有一年春節,母子二人病情加重,從大年三十到正月十五,她每天都堅持到家為母子免費治療護理,直至康復。對家庭困難的患者先治病緩收費、不收費,甚至自己出錢為他們送去臨時救急的生活物資;不辭辛苦先後陪伴轄區內的十幾名癌症患者,幫助他們減輕身體上的痛苦和心理壓力;陪同患急性闌尾炎的外地農民工兄弟到市醫院診治;為來診所輸液卻沒人照顧的老人、孩子準備可口的午飯……多年來張文通好事做的數不清,先後上門出診五千餘次,為社區群眾義務體檢6000餘人,為特困戶和孤寡老人免費送醫送藥累計80000餘元,他不僅用精湛的醫術為患者減輕病痛,更用高尚的醫德溫暖人心。

捨棄己利,顧全大局

張文通不僅能夠從患者的角度出發全心全意為患者服務,而且能夠從大局出發盡心盡力為社區服務、為社區公共衛生事業服務。在衛生局、辦事處、社區舉辦的各項義診活動中,他都積極主動參加,不計報酬,熱心服務,積極支援辦事處和社區的工作。他每個月都為居民舉辦常見病健康知識講座,努力提高社區居民的健康意識和防病治病常識;為社區居民建立詳細的健康檔案篩查慢性病並系統管理,將資訊資料及時上報區衛生服務中心,為社區公共衛生服務工作的開展做出積極的貢獻。在冬季徵兵工作中,為了配合西市區人民武裝部對五檯子辦事處區域的應徵入伍人員進行政審和健康複查的家庭走訪,張文通應西市區衛生局的要求,積極參與此項工作。這期間正值衛生服務站門診量的高峰期,張文通舍己利、顧大局,放下站裡工作,自帶醫療器械與武裝部的同志走訪了二十多戶應徵入伍家庭。張文通以高度的責任感和原則性,認真把好應徵入伍人員的健康關口,為武裝部提供每一位應徵入伍人員身體健康狀況的意見,最後協助武裝部同志圓滿完成了應徵入伍人員的複查走訪工作,得到了西市區武裝部的好評。

做為一名基層醫務工作者,張文通同志多年來利用自身的專業技能服務患者、服務群眾,雖然沒有什麼驚人之舉,但他常年如一日,始終踐行著“盡已所能,不計報酬,説明他人,服務社會”醫者情懷,被患者視為親人,被群眾譽為好人,張文通表示在以後的工作中要繼續努力,為把社區建設成為一個溫暖和諧的大家庭貢獻自己的力量。

供稿單位:西市區組織部

投稿郵箱:xsqwxb@163.com

他不收診查費和出診費,有時半夜患者打來電話,需要出急診,他都毫不猶豫地自費打車趕到患者家,當患者以感激之情付車費、出診費時,他都宛然拒絕。對社區裡的一些患有慢性病,行動不便的老人,他主動給他們留下電話,不論嚴寒酷暑,颳風下雨,只要需要,他保證隨叫隨到,甘當老人們的家庭保健醫生。社區內有一戶患有肺結核病的母子,靠低保金維持生活,周圍的人都怕傳染上,就連親屬們都避而遠之,張文通得知後,把母子二人做為重點幫扶對象,除在衛生服務站為他們免費治療外,還定期上門為她家消毒、打掃衛生,為她們免費檢查身體,免收藥費三千餘元。有一年春節,母子二人病情加重,從大年三十到正月十五,她每天都堅持到家為母子免費治療護理,直至康復。對家庭困難的患者先治病緩收費、不收費,甚至自己出錢為他們送去臨時救急的生活物資;不辭辛苦先後陪伴轄區內的十幾名癌症患者,幫助他們減輕身體上的痛苦和心理壓力;陪同患急性闌尾炎的外地農民工兄弟到市醫院診治;為來診所輸液卻沒人照顧的老人、孩子準備可口的午飯……多年來張文通好事做的數不清,先後上門出診五千餘次,為社區群眾義務體檢6000餘人,為特困戶和孤寡老人免費送醫送藥累計80000餘元,他不僅用精湛的醫術為患者減輕病痛,更用高尚的醫德溫暖人心。

捨棄己利,顧全大局

張文通不僅能夠從患者的角度出發全心全意為患者服務,而且能夠從大局出發盡心盡力為社區服務、為社區公共衛生事業服務。在衛生局、辦事處、社區舉辦的各項義診活動中,他都積極主動參加,不計報酬,熱心服務,積極支援辦事處和社區的工作。他每個月都為居民舉辦常見病健康知識講座,努力提高社區居民的健康意識和防病治病常識;為社區居民建立詳細的健康檔案篩查慢性病並系統管理,將資訊資料及時上報區衛生服務中心,為社區公共衛生服務工作的開展做出積極的貢獻。在冬季徵兵工作中,為了配合西市區人民武裝部對五檯子辦事處區域的應徵入伍人員進行政審和健康複查的家庭走訪,張文通應西市區衛生局的要求,積極參與此項工作。這期間正值衛生服務站門診量的高峰期,張文通舍己利、顧大局,放下站裡工作,自帶醫療器械與武裝部的同志走訪了二十多戶應徵入伍家庭。張文通以高度的責任感和原則性,認真把好應徵入伍人員的健康關口,為武裝部提供每一位應徵入伍人員身體健康狀況的意見,最後協助武裝部同志圓滿完成了應徵入伍人員的複查走訪工作,得到了西市區武裝部的好評。

做為一名基層醫務工作者,張文通同志多年來利用自身的專業技能服務患者、服務群眾,雖然沒有什麼驚人之舉,但他常年如一日,始終踐行著“盡已所能,不計報酬,説明他人,服務社會”醫者情懷,被患者視為親人,被群眾譽為好人,張文通表示在以後的工作中要繼續努力,為把社區建設成為一個溫暖和諧的大家庭貢獻自己的力量。

供稿單位:西市區組織部

投稿郵箱:xsq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