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創城,帶給濟南市民更多獲得感

最近,一份網上謠傳的全國文明城市名單,再次把濟南推上了風口浪尖。今年以來,濟南推出一系列城市治理的舉措,對一系列的歷史遺留問題動真碰硬,力度可謂前所未有。

到今天,我們也實實在在地看到了,濟南城市環境的改善和向好的趨勢。要改革,要發展,必然會觸及一部分人的利益,動一些人的乳酪,爭議也由此而生。

一直以來,濟南被調侃為大縣城,怎麼看怎麼不像省會,城外的人看笑話,城內的人只能自嘲,這份自嘲背後,是那些把濟南當成家的人,對這一片土地的期待:期待這裡有點現代化城市的樣子,期待這裡有更強的吸引力,期待給外地客人們一段美好的回憶。

東嶽客也跟大家一樣,希望省會濟南的生活環境和秩序上個臺階。

但是,期待不會自己變成現實,雷厲風行的改革才會帶來切實的轉變,伴隨而生的,是改革的陣痛。奮起直追的濟南,需要時間,或許我們該多給它一些包容。

今天,東嶽客就跟大家聊聊“創城”那些事。

當我們談論創城時,我們在談什麼?

說到創城,可能有人不關心這個榮譽,有人覺得除了限制自己沒有別的好處,

有人覺得創城讓自己失了業。那麼,我們為什麼還要創城?為了更多的人。

前一陣子,濟南市委領導班子到杭州考察,對標先進,那咱也從杭州說起。

現在提起杭州,沒有人不對杭州的城市環境、人文氣息豎起大拇指,但如今誰還記得,

杭州曾也被稱為“美麗的西湖,破爛的城市”。建設之初,時任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書記王國平也經歷過一些非議。東嶽客曾推送過一篇文章《一個市委書記的爭議十年:他把仕途綁在了杭州》,《錢江晚報》稱,這是杭州發展最快的十年,也是爭議最多的十年。這是老百姓話題最多的十年,也是生活變化最大的十年。對於城市的評判充斥著兩極。如今回望,這些爭議與評判兩極分化的政績,
卻恰恰是一個城市蝶變的記錄。杭州就此成為長三角地區僅次於上海的第二個區域性大都市,強大的吸引力也正在凝聚越來越多的發展資源,帶來越來越多的創業就業機會。

政聲人去後,推進城市建設,留下的,是在杭州生活的人們,更大的自我發展空間和更好的生活環境,這不是幾個人的生計,這與每個人息息相關。

如今,很多在濟南的市民也已經看到了身邊的變化,

家住山大南路的劉先生就對東嶽客表達過這樣的感受:

我家附近,有兩個馬路市場,多年了,買菜特別方便。可是髒亂擁擠,一天到晚,都是油煙怪味兒、爛菜葉子味兒、燒烤煙薰火燎味兒,地上油膩不堪,走路感覺鞋底子都是粘的。有的小店鋪直接把泔水往門前下水道的鐵蓖子上倒,時間長了,油膩膩,粘乎乎,髒兮兮,我親眼看到一個漂亮女孩在篦子旁邊滑倒,很是狼狽。我同學住那裡,他說呼籲了很多年,就是不取締,天天早上上班,車都難開出去。

這段時間,兩個馬路市場取締了,旁邊建了個室內集貿市場,我去看過,大約有兩千平米,據說原來的攤販們九月份將集中到那裡去經營。

兩條馬路乾淨整潔了,攤販們也有了新的去處。這段時間買菜咋辦?我經常騎自行車去附近的一個蔬菜店,或者去銀座商場買菜,將來還可以去集貿市場買菜。我覺得這樣,挺好的。我住在省會城市,真不希望周圍髒亂差,像個縣城一樣。

另外幾條路,違建臨建拆了不少,大都是街道辦原來私搭亂建、為單位小金庫掙油水的,不少經營業戶就走了。一些沒拆的,看來是合法合規的房子,仍然在正常經營。拆掉的地方,很快就建起了綠化帶,栽了樹和灌木,比原來清爽多了,社區居民都覺得好。

長久以來,大家都批評濟南像個大縣城。是什麼讓濟南像個大縣城?無非是不科學不合理的低級規劃,是不上檔次的土鼈建築,是違建臨建、私搭亂建的小門頭房,是狗皮膏藥似的看板,是擁擠混亂的交通。現在,政府要依法改變這些我們反映強烈,甚至痛恨的東西,我個人從內心是支持的。

執法延伸到基層,難免有個別走樣的行為。拆違與建新之間,也很難說都個個趕趟兒,更難說一下子步步到位。有朋友在微信裡對我說,每屆政府、歷任領導的每個決策都是為了市民謀福利,是為了城市更好的發展。這一點值得肯定。可是基層個別地方,有時候也搞一刀切,對低收入人群的生計照顧不到,也給一些市民生活造成了不便。

這位朋友說的不是沒道理,有的地方關的多、拆的多,建的卻跟不上,而且市民壓根也不知道哪裡會建。尤其是對老人影響很大,去哪裡買菜呢?如果拆的時候就充分告知將來哪裡會新建,如何解決買菜需求,大家心裡就會有不一樣的感受。朋友說,問題似乎還是出在政府在追求短時間內要解決多年積弊上,所以下藥猛一些。

我覺得,大家反映強烈的一些東西,相信能儘快糾正。這不,市委書記、市長都深入到居民社區來了,強調要便民設施要及時補漏布點,通過改、變、留三種方式保障市民生活方便,讓城市有溫度。書記一重視,很多事情就不愁解決不好。

不過必須看到,城市越發展、越現代,留給小攤小販的空間越小,這不是政府讓不讓他們存活的問題,而是市場規律使然,僅市中心的高租金就無法讓他們承受,這也是一種擠出效應。明智的辦法是,根據當地實際,多選擇離開中心區,到非中心區也許更有利於他們的經營。

群眾批濟南、罵領導很多年了,濟南雖也在進步,但是比青島,比其他一些兄弟省會城市,還是慢慢落後了。現在來了個能幹事的、有思路的書記,我個人從心底還是贊成的。判斷一個領導怎麼樣,我覺得要看他幹的事,是不是在補濟南的短板,是不是大部分群眾支持,是不是有利於這個城市的長遠發展。從這幾個標準看,我覺得現任領導敢作為、有擔當,肯定能讓濟南走上一條快速發展、實現大變化的軌道。再過去五年,濟南市民也許會感謝現在這個大拆大建的時期。不幹事,當然就啥事也沒有,也沒有任何陣痛,但是換不來濟南的大發展。

整治的是不合法不合規、損害大多數老百姓利益的事

城市整治不是隨心所欲,無章無法,這段時間以來,拆違拆臨、整治燒烤、道路交通,樁樁件件是不合法不合規、損害大多數老百姓利益的事。有人說,這是端了一些人的飯碗,東嶽客此前曾刊文《【評】拆違不是砸飯碗》,動少數人的乳酪,是更多的人飯碗端得好、碗裡肉更多。

首先說說濟南如火如荼的拆違拆臨。什麼叫違章建築?違章建築是指違反《土地管理法》《城鄉規劃法》《村莊和集鎮規劃建設管理條例》等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動工建造的房屋及設施。我們是法治國家,就該有法必依。

私搭亂建的違章建築,把公共空間侵佔為己用,帶來安全隱患。多少年來,濟南這一歷史遺留問題都沒有人能解決,在周邊城市飛速發展的機遇期,濟南的城市面貌還停留在十幾年前,給老百姓帶來的生活不便早已開始顯現。

違建臨建是歷史遺留問題,很難解決,但必須解決。難道因為建的時候由當時的政府主導,由大企業主導,我們就要一直忍受它們的不合法性嗎?社會的發展、城市的規劃、法制的健全,都是需要時間的,都要經過一個從不規範到規範、不法制到法制的過程。但只要社會的大趨勢是在變好,我們就應該支持,不是嗎?

據瞭解,在拆除過程中,濟南市委市政府也已提前下達通知,留足了時間讓業主自己解決,被拒絕後才採取了強制措施。

濟南一位公務員坦言,在濟南第一次露天燒烤整治時,在一家很有名的燒烤店前,抬頭一看,整個樓上的居民都在窗戶那裡往下看,老百姓看的就是看政府敢不敢作為、敢不敢為民做好事。整治完之後,樓上一個老大爺激動地幾乎哭出來,說自從燒烤店開業,因為油煙和噪音,他家夏天6年沒開過窗戶了,單元樓洞成了公共廁所,女同志外出回家都要老公下來接。

燒烤店沒錯,吃燒烤的人更沒錯,問題是在哪兒吃,怎麼吃。換位思考一下,誰也不願意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之中,如果我們多走幾步路,就能換來樓上居民的安靜和放心,何樂而不為呢?

創城是一項系統工程。從拆違拆臨到整治燒烤,再到交通規則的一系列升級舉措,都是沉屙頑疾,任何改變都需要時間,每種改革,都會經歷陣痛,陣痛之後也總會有受益!

2017年上半年,濟南市實現了主要經濟指標的全面超越,經濟增速在15個副省級城市中僅次於深圳,居第二位,取得了2000年以來最好名次。更難能可貴的是,上半年經濟快速發展不是以犧牲品質為前提,而是靠著結構調整和新舊動能轉換,做到了速度與品質並駕齊驅,實現了有內涵和有含金量的增長。以“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為代表的新的動能正在不斷增加,以高耗能行業為代表的低端供給和無效供給方面則進一步減少。生活在濟南的人,都該驕傲,而且,會越來越好!

既然目標是正確的,濟南就應該咬定“四個中心”總目標,快幹實幹,用一個個新成就,換來濟南的騰飛,讓大家進一步解放思想,更好地享受創城帶來的福祉。

讓百姓得到獲得感,把濟南建設成一座有溫度的城市

整治之後,如何辦好老百姓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是濟南市委市政府當前最關心的事。

省委副書記、市委書記王文濤說,違法違章建設一定要拆,但拆完後的老百姓生活也要關心。創城要做到為民、靠民、不擾民,首先要做到不擾民。我們的工作最終是為了老百姓得到獲得感,把濟南建設成一座有溫度的城市。

早餐店服務怎麼樣、流動早餐車方便不方便、生鮮超市價格貴不貴、便民肉菜店經營怎麼樣?

8月24日一大早,王文濤帶著這些問題來到部分老舊社區,調研拆違拆臨後便民服務設施建設工作。王文濤強調,百姓“開門七件事”件件是大事。要做好“改”“變”“留”三篇文章,抓好拆違拆臨後便民服務設施建設,構建15分鐘生活圈,滿足市民生活需求,給市民提供就近方便,把濟南建設成一座有溫度的城市。

在千佛山東路副食品市場,擺放了二十多輛小型早餐車,各種特色早餐應有盡有,輻射周邊3公里,能夠滿足周邊近兩萬人的生活需求。為了不給居民生活造成不便,街道辦事處在拆違拆臨中將二層的辦公場所全部拆除,保留了一層的副食品市場。

王文濤說:“創城不是為了創城而創城,創城要做到為民、靠民、不擾民。拆違拆臨要依法依規,違法違章建築一定要堅決拆除。但是,我們也不能簡單一拆了之,部分地方拆除了公益性便民服務場所會影響老百姓生活,必須認真考慮和滿足老百姓的生活需求。老百姓的身邊事比如早餐、菜店,是公共產品,不能簡單商業化,出現盲點就要及時補漏布點。連鎖餐飲企業的衛生有保障,部分盲點可以通過市場的力量來補足。”解決百姓“開門七件事”要分門別類做好三篇文章:

一個是“改”,把大多數挪作他用的便民場所改回來;

一個是“變”,經營別類的店鋪可以通過政府補貼等形式引導經營肉菜店等便民場所;

一個是“留”,極少數輻射面較廣、影響力較大、拆除後會對老百姓生活有重大影響的點位可以通過完善有關手續留下來,進一步規範經營管理。要通過規範和引導,加大便民服務市場建設力度,提升便民服務場所管理檔次,構建15分鐘生活服務圈,為市民提供就近的方便。(東嶽客,微信ID:rmrbssd)

很是狼狽。我同學住那裡,他說呼籲了很多年,就是不取締,天天早上上班,車都難開出去。

這段時間,兩個馬路市場取締了,旁邊建了個室內集貿市場,我去看過,大約有兩千平米,據說原來的攤販們九月份將集中到那裡去經營。

兩條馬路乾淨整潔了,攤販們也有了新的去處。這段時間買菜咋辦?我經常騎自行車去附近的一個蔬菜店,或者去銀座商場買菜,將來還可以去集貿市場買菜。我覺得這樣,挺好的。我住在省會城市,真不希望周圍髒亂差,像個縣城一樣。

另外幾條路,違建臨建拆了不少,大都是街道辦原來私搭亂建、為單位小金庫掙油水的,不少經營業戶就走了。一些沒拆的,看來是合法合規的房子,仍然在正常經營。拆掉的地方,很快就建起了綠化帶,栽了樹和灌木,比原來清爽多了,社區居民都覺得好。

長久以來,大家都批評濟南像個大縣城。是什麼讓濟南像個大縣城?無非是不科學不合理的低級規劃,是不上檔次的土鼈建築,是違建臨建、私搭亂建的小門頭房,是狗皮膏藥似的看板,是擁擠混亂的交通。現在,政府要依法改變這些我們反映強烈,甚至痛恨的東西,我個人從內心是支持的。

執法延伸到基層,難免有個別走樣的行為。拆違與建新之間,也很難說都個個趕趟兒,更難說一下子步步到位。有朋友在微信裡對我說,每屆政府、歷任領導的每個決策都是為了市民謀福利,是為了城市更好的發展。這一點值得肯定。可是基層個別地方,有時候也搞一刀切,對低收入人群的生計照顧不到,也給一些市民生活造成了不便。

這位朋友說的不是沒道理,有的地方關的多、拆的多,建的卻跟不上,而且市民壓根也不知道哪裡會建。尤其是對老人影響很大,去哪裡買菜呢?如果拆的時候就充分告知將來哪裡會新建,如何解決買菜需求,大家心裡就會有不一樣的感受。朋友說,問題似乎還是出在政府在追求短時間內要解決多年積弊上,所以下藥猛一些。

我覺得,大家反映強烈的一些東西,相信能儘快糾正。這不,市委書記、市長都深入到居民社區來了,強調要便民設施要及時補漏布點,通過改、變、留三種方式保障市民生活方便,讓城市有溫度。書記一重視,很多事情就不愁解決不好。

不過必須看到,城市越發展、越現代,留給小攤小販的空間越小,這不是政府讓不讓他們存活的問題,而是市場規律使然,僅市中心的高租金就無法讓他們承受,這也是一種擠出效應。明智的辦法是,根據當地實際,多選擇離開中心區,到非中心區也許更有利於他們的經營。

群眾批濟南、罵領導很多年了,濟南雖也在進步,但是比青島,比其他一些兄弟省會城市,還是慢慢落後了。現在來了個能幹事的、有思路的書記,我個人從心底還是贊成的。判斷一個領導怎麼樣,我覺得要看他幹的事,是不是在補濟南的短板,是不是大部分群眾支持,是不是有利於這個城市的長遠發展。從這幾個標準看,我覺得現任領導敢作為、有擔當,肯定能讓濟南走上一條快速發展、實現大變化的軌道。再過去五年,濟南市民也許會感謝現在這個大拆大建的時期。不幹事,當然就啥事也沒有,也沒有任何陣痛,但是換不來濟南的大發展。

整治的是不合法不合規、損害大多數老百姓利益的事

城市整治不是隨心所欲,無章無法,這段時間以來,拆違拆臨、整治燒烤、道路交通,樁樁件件是不合法不合規、損害大多數老百姓利益的事。有人說,這是端了一些人的飯碗,東嶽客此前曾刊文《【評】拆違不是砸飯碗》,動少數人的乳酪,是更多的人飯碗端得好、碗裡肉更多。

首先說說濟南如火如荼的拆違拆臨。什麼叫違章建築?違章建築是指違反《土地管理法》《城鄉規劃法》《村莊和集鎮規劃建設管理條例》等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動工建造的房屋及設施。我們是法治國家,就該有法必依。

私搭亂建的違章建築,把公共空間侵佔為己用,帶來安全隱患。多少年來,濟南這一歷史遺留問題都沒有人能解決,在周邊城市飛速發展的機遇期,濟南的城市面貌還停留在十幾年前,給老百姓帶來的生活不便早已開始顯現。

違建臨建是歷史遺留問題,很難解決,但必須解決。難道因為建的時候由當時的政府主導,由大企業主導,我們就要一直忍受它們的不合法性嗎?社會的發展、城市的規劃、法制的健全,都是需要時間的,都要經過一個從不規範到規範、不法制到法制的過程。但只要社會的大趨勢是在變好,我們就應該支持,不是嗎?

據瞭解,在拆除過程中,濟南市委市政府也已提前下達通知,留足了時間讓業主自己解決,被拒絕後才採取了強制措施。

濟南一位公務員坦言,在濟南第一次露天燒烤整治時,在一家很有名的燒烤店前,抬頭一看,整個樓上的居民都在窗戶那裡往下看,老百姓看的就是看政府敢不敢作為、敢不敢為民做好事。整治完之後,樓上一個老大爺激動地幾乎哭出來,說自從燒烤店開業,因為油煙和噪音,他家夏天6年沒開過窗戶了,單元樓洞成了公共廁所,女同志外出回家都要老公下來接。

燒烤店沒錯,吃燒烤的人更沒錯,問題是在哪兒吃,怎麼吃。換位思考一下,誰也不願意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之中,如果我們多走幾步路,就能換來樓上居民的安靜和放心,何樂而不為呢?

創城是一項系統工程。從拆違拆臨到整治燒烤,再到交通規則的一系列升級舉措,都是沉屙頑疾,任何改變都需要時間,每種改革,都會經歷陣痛,陣痛之後也總會有受益!

2017年上半年,濟南市實現了主要經濟指標的全面超越,經濟增速在15個副省級城市中僅次於深圳,居第二位,取得了2000年以來最好名次。更難能可貴的是,上半年經濟快速發展不是以犧牲品質為前提,而是靠著結構調整和新舊動能轉換,做到了速度與品質並駕齊驅,實現了有內涵和有含金量的增長。以“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為代表的新的動能正在不斷增加,以高耗能行業為代表的低端供給和無效供給方面則進一步減少。生活在濟南的人,都該驕傲,而且,會越來越好!

既然目標是正確的,濟南就應該咬定“四個中心”總目標,快幹實幹,用一個個新成就,換來濟南的騰飛,讓大家進一步解放思想,更好地享受創城帶來的福祉。

讓百姓得到獲得感,把濟南建設成一座有溫度的城市

整治之後,如何辦好老百姓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是濟南市委市政府當前最關心的事。

省委副書記、市委書記王文濤說,違法違章建設一定要拆,但拆完後的老百姓生活也要關心。創城要做到為民、靠民、不擾民,首先要做到不擾民。我們的工作最終是為了老百姓得到獲得感,把濟南建設成一座有溫度的城市。

早餐店服務怎麼樣、流動早餐車方便不方便、生鮮超市價格貴不貴、便民肉菜店經營怎麼樣?

8月24日一大早,王文濤帶著這些問題來到部分老舊社區,調研拆違拆臨後便民服務設施建設工作。王文濤強調,百姓“開門七件事”件件是大事。要做好“改”“變”“留”三篇文章,抓好拆違拆臨後便民服務設施建設,構建15分鐘生活圈,滿足市民生活需求,給市民提供就近方便,把濟南建設成一座有溫度的城市。

在千佛山東路副食品市場,擺放了二十多輛小型早餐車,各種特色早餐應有盡有,輻射周邊3公里,能夠滿足周邊近兩萬人的生活需求。為了不給居民生活造成不便,街道辦事處在拆違拆臨中將二層的辦公場所全部拆除,保留了一層的副食品市場。

王文濤說:“創城不是為了創城而創城,創城要做到為民、靠民、不擾民。拆違拆臨要依法依規,違法違章建築一定要堅決拆除。但是,我們也不能簡單一拆了之,部分地方拆除了公益性便民服務場所會影響老百姓生活,必須認真考慮和滿足老百姓的生活需求。老百姓的身邊事比如早餐、菜店,是公共產品,不能簡單商業化,出現盲點就要及時補漏布點。連鎖餐飲企業的衛生有保障,部分盲點可以通過市場的力量來補足。”解決百姓“開門七件事”要分門別類做好三篇文章:

一個是“改”,把大多數挪作他用的便民場所改回來;

一個是“變”,經營別類的店鋪可以通過政府補貼等形式引導經營肉菜店等便民場所;

一個是“留”,極少數輻射面較廣、影響力較大、拆除後會對老百姓生活有重大影響的點位可以通過完善有關手續留下來,進一步規範經營管理。要通過規範和引導,加大便民服務市場建設力度,提升便民服務場所管理檔次,構建15分鐘生活服務圈,為市民提供就近的方便。(東嶽客,微信ID:rmrbss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