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UTMB|水泡是磨人的“小妖精”,得防!

點擊關注,中國最專業、有趣的運動健康自媒體

UTMB——時光與勇氣

從2003到2017年,14年不算長,但也不算短,時光改變了很多,也好像什麼都沒變!

UTMB從最初722人參加的小比賽,到現在超過8000人參加的大比賽。

從最初的無人知曉,到現在的人盡皆知。

從最初的TNF冠名,到現在的哥倫比亞冠名。

UTMB一直在變,卻又始終未變,隨著時光流逝,成為人人都想去朝拜的岡仁波齊。

據說今年的UTMB群星彙聚,開賽在即,我們拭目以待。

也許是長了雙好腳,即便跑百公里,可能因為距離太短,勇氣君的腳上也很少出水泡。但是,自從看到關雅荻在UTMB和4KVDA比賽中鮮血淋漓的雙腳,才真切體會到——水泡是跑者殺手!

水泡是什麼?

醫學上的定義是,因運動摩擦產生的剪力造成其表皮與皮下組織分離形成間隙,組織液充滿其中,蓄積而成小水袋。

“水泡種類與原理”視頻連結:https://v.qq.com/x/page/l0542sxors1.html

這聽起來不像人話,簡單說,水泡皮膚磨出泡,裡邊有水,很疼,非常疼!

對跑者來說,特別是超長距離越野跑者,經常出現水泡的位置是腳部、與背包接觸的脖頸肩膀、與短褲邊沿接觸的後腰。毫無疑問,最容易出現水泡的地方是腳部。

按照具體形態,水泡又可以分成三類:

普通水泡:這是水泡開始顯現威力的初始階段,這時候的水泡很疼,但是能忍住,但如若熟視無睹,最後會發展成更嚴重的水泡。

血泡:這就是你對普通水泡置若罔聞的後果,繼續同樣模式和強度的運動,

會磨破真皮層內毛細血管,血液流入水泡中,看起來非常可怕,當然疼痛程度會相應升級。不過,血泡並非最嚴重的。

泡中泡:光聽名字就倒牙,水泡裡邊出水泡,那得多疼!可以負責任的告訴你,非常疼。一般情況下,你得退賽。當然如果處理得當,還是可以堅持的!

堵不如疏,治不如防。

對付水泡,重要的還是得防。

明確這個概念後,下面勇氣君就結合關雅荻的經驗,說說該如何預防水泡。

“如何預防水泡”視頻連結:http://v.qq.com/x/page/p054292e6dr.html

包裹覆蓋:道理很簡單,跑步的時候哪裡覺得疼,在哪裡貼上創可貼之類的保護層,能起到很明顯的隔離作用,記著不要讓創可貼晃動,如果有,跟沒貼基本沒差。

選好鞋襪:這很關鍵,首先鞋子得合乎大小(一般大半號),再者鞋子至少100公里磨合期,襪子摩擦係數小,要非常吸汗,這都是基礎要求。

防水防砂礫:無論選多麼好的襪子,一旦沾水,摩擦係數大幅度增加,

水泡隨之而來,這是毫無疑問的。砂礫更甚,俗話說得好,阻止你抵達終點不是遠處的高峰,是你鞋裡的砂礫,就是這麼個道理,即便是細小的砂礫,也會指數倍增加水泡出現幾率。

“該這麼預防水泡”視頻連結: https://v.qq.com/x/page/b0542nj15jo.html

如果能做到這些,也算是盡人事,剩下的到底還會不會出現水泡,就只能聽天命。

不過大家要放鬆心態,只要距離夠長,時間夠長,水泡是必然結果,不過是早來晚來的問題。

那麼,學治療水泡技能,是必須的!

<完>

那麼,學治療水泡技能,是必須的!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