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互聯網金融深度報告:互金監管幾近見底,行業出清科技成重要動力

互聯網金融兩大目標人群:投資+消費

互聯網金融目前重點解決的是兩類人群的基本需求:1)有投資理財需求的人。互聯網金融拓寬了投資管道、降低門檻、提升便捷性,與傳統模式相比有著顯著優勢;2)有消費和貸款需求的人群,

特別是中小額貸款。這類人群消費需求強烈,但傳統線下銀行的借貸模式在除了房貸、車貸等大額貸款市場之外的中小額信貸市場並不具備優勢,互聯網金融將成為更好選擇。

投資需求:需求旺盛,
科技為王

線上投資需求旺盛,使用者規模、資管規模齊放量:根據統計,2015 年我國網路理財使用者規模達 3.2 億,同比增長 62%,預計 2016 年將達到 4.4 億使用者規模,同比增長 35%。此外,我國網路資管的規模在 2015 年達到約 1.8 萬億,同比增長 57%,預計 2016 年將達到約 2.8 億,同比增長 54%。越來越多的使用者選擇網路管道進行投資理財,包括互聯網證券、互聯網基金、互聯網保險、其它理財等。為從事互聯網投資理財業務的公司提供了良好的發展機遇。

獲取本文完整報告請百度搜索“樂晴智庫”。

政策紅利期已近尾聲,科技將成重要動力:從 2011 年到 2015 年,我國互聯網金融交易規模翻了 50 倍,在 2013 年增速達到峰值 223%。另據國家互聯網金融風險分析技術平臺監測,截至今年 8 月,我國互聯網金融平臺達到 8490 家,

互聯網金融的活躍用戶達到了 6.18 億。

到 2016 年,我國互聯網金融交易規模預計將突破 700 萬億。雖然我們看到整個互聯網金融行業發展向好,但是最近兩年與前幾年相比,互金的野蠻生長時代已經趨於尾聲。2016 年 10 月 14 日,國務院辦公廳公佈了《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實施方案》,

由人民銀行、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等 17 個部門相繼出臺多個相關配套政策,並聯合開展針對互聯網金融的專項整治,協力廠商支付、互聯網資產管理、P2P 網貸、股權眾籌、互聯網保險和互聯網金融廣告等重點領域均涉及其中。百度搜索“樂晴智庫”,獲得更多行業深度研究報告

我們認為接下來將進入監管完善、大浪淘沙、行業集中度提升的階段,真正優質的企業將存活下來並獲得發展機遇。互聯網投資理財將具備個性化(同質產品較多,技術創新引導個性化精緻理財)、移動化(手機、APP 為主導,突出便捷性、移動性)、科技化(智慧投顧,面對大量理財產品針對性篩選個人產品)、社交化(告別單一模式,創造更多金融場景)等趨勢,在這其中,科技將成為重要推動力,Fintech 金融科技有望成為未來互聯網金融的主旋律,具有技術基因的公司將更具競爭力。

中產階級有望成為線上投資主力,智慧投顧空間巨大:目前國內中產階級超過 1 億人。此外,中國年收入在 6 萬到 600 萬之間並有投資資產的人群佔有約 95 萬億可支配資產。智慧投顧門檻低、費率低、信用透明,廣泛迎合此階級人群偏好。據推測,國內網路資管規模到 2018 年將達到 4.2 萬億,管理費和增值服務市場空間有望達千億級別。

互金監管幾近見底,行業出清,科技將成重要動力

近一年以來,互金監管不斷收嚴,從被動監管到主動監管,行業正快速走向規範。當前互金監管已接近冰點,政策底已基本可見,各細分領域的整頓基調和方向已確定,風險進入可控範圍。下一階段,真正優質的龍頭將受益于互金整治帶來的行業出清而觸底反彈,實現市場集中度的提升。而在這一過程中,科技將成為重要動力,同時也能起到平滑週期的作用,具有技術基因的公司將更具競爭力。

傳統金融VS互聯網金融,從競爭到合作

互金的興起對傳統金融機構造成了一定衝擊,但在互金行業整頓出清後,將迎來兩者更加有序的分工與合作。目前我國個人征信體系尚不完善,70%客戶無征信記錄、人均價值偏低卻隱藏巨大需求總量,互金在這方面具備先天的覆蓋優勢,但傳統金融同樣具備互金無法替代的優勢,如:資金優勢、風險定價與識別、專業人才的積累等。兩者的優勢相結合,能最大程度消化“普惠金融”的需求。我們也的確正看到越來越多的合作案例,如合作設立消費金融公司、合作開展投資管理等。

關注兩大主線+兩大致勝因素:我們認為從需求端出發,應關注兩大主線:投資+消費。1)對於有投資需求的人。互聯網金融拓寬了投資管道、降低門檻、提升便捷性,且與技術結合後(如智慧投顧),將具備變革性的優勢;2)對於有消費需求和貸款需求的人。互金能快速抓住長尾市場(如消費金融),傳統銀行的借貸模式在中小額信貸市場並不具備優勢。具體到業務模式方面,有兩大致勝因素:線上流量+線下場景。互聯網企業依託原有的用戶流量引流至互金業務是一條思路,通過把控線下場景入口進行用戶培養及轉化是另一條思路。能把握這兩個因素的企業有望在互聯網金融的大潮中脫穎而出。

點擊下方連結“瞭解更多”,獲得更多行業深度研究報告

創造更多金融場景)等趨勢,在這其中,科技將成為重要推動力,Fintech 金融科技有望成為未來互聯網金融的主旋律,具有技術基因的公司將更具競爭力。

中產階級有望成為線上投資主力,智慧投顧空間巨大:目前國內中產階級超過 1 億人。此外,中國年收入在 6 萬到 600 萬之間並有投資資產的人群佔有約 95 萬億可支配資產。智慧投顧門檻低、費率低、信用透明,廣泛迎合此階級人群偏好。據推測,國內網路資管規模到 2018 年將達到 4.2 萬億,管理費和增值服務市場空間有望達千億級別。

互金監管幾近見底,行業出清,科技將成重要動力

近一年以來,互金監管不斷收嚴,從被動監管到主動監管,行業正快速走向規範。當前互金監管已接近冰點,政策底已基本可見,各細分領域的整頓基調和方向已確定,風險進入可控範圍。下一階段,真正優質的龍頭將受益于互金整治帶來的行業出清而觸底反彈,實現市場集中度的提升。而在這一過程中,科技將成為重要動力,同時也能起到平滑週期的作用,具有技術基因的公司將更具競爭力。

傳統金融VS互聯網金融,從競爭到合作

互金的興起對傳統金融機構造成了一定衝擊,但在互金行業整頓出清後,將迎來兩者更加有序的分工與合作。目前我國個人征信體系尚不完善,70%客戶無征信記錄、人均價值偏低卻隱藏巨大需求總量,互金在這方面具備先天的覆蓋優勢,但傳統金融同樣具備互金無法替代的優勢,如:資金優勢、風險定價與識別、專業人才的積累等。兩者的優勢相結合,能最大程度消化“普惠金融”的需求。我們也的確正看到越來越多的合作案例,如合作設立消費金融公司、合作開展投資管理等。

關注兩大主線+兩大致勝因素:我們認為從需求端出發,應關注兩大主線:投資+消費。1)對於有投資需求的人。互聯網金融拓寬了投資管道、降低門檻、提升便捷性,且與技術結合後(如智慧投顧),將具備變革性的優勢;2)對於有消費需求和貸款需求的人。互金能快速抓住長尾市場(如消費金融),傳統銀行的借貸模式在中小額信貸市場並不具備優勢。具體到業務模式方面,有兩大致勝因素:線上流量+線下場景。互聯網企業依託原有的用戶流量引流至互金業務是一條思路,通過把控線下場景入口進行用戶培養及轉化是另一條思路。能把握這兩個因素的企業有望在互聯網金融的大潮中脫穎而出。

點擊下方連結“瞭解更多”,獲得更多行業深度研究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