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中小學起始年級今秋啟用新教材 惠城相關教師集中培訓以更好掌握教材內容

語文、歷史、道德與法治率先採用新版本,惠城相關教師集中培訓以更好掌握教材內容

指導受助學生填寫申請材料。

一年級語文新教材。

第三十九學校今年秋季將建成招生。

 本報採集

下周,惠城的數萬中小學生將迎來新學期。以往在這個時候,人們關注更多的是“假期綜合征”,是如何讓孩子收心。今年卻因為新學期新教材的投用、新學校的啟用,以及助學新舉措的施行等一系列新變化,讓大家對新學期有了更多期待。

變化1

一、七年級啟用新教材

9月1日開學,惠城區一年級和七年級的學生,在拿到新書後,如果留心注意,會發現自己的語文、道德與法治等教材,

與哥哥姐姐們以前使用的不一樣了。

原來,自今年9月份新學期開始,根據教育部的要求,全國的中小學教材將進行一次“大換血”,統一使用“部編版”教材,也就是教育部直接組織編寫的教材,正式結束“一綱多本”的時代。

首先採用新版本的,為語文、歷史、道德與法治三個科目,其中,小學段的“品德與生活”以及初中段的“思想品德”教材名稱統一更改為“道德與法治”。

具體到三科的內容變化,

惠城區教育局教研室的語文、歷史、道德與法治等三科的教研員也分別給予了介紹。教研室副主任丁惠甯同時還是歷史教研員。他告訴記者,新版歷史教材將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與歷史學科的教育功能緊密結合起來,充分發揮歷史教育的育人功能。編排體例上增加了中國史實,內容上更加系統、全面地介紹中國歷史發展歷程,增強學生的國家主權意識和民族自豪感。

作為教育改革的標誌性☆禁☆學科,語文學科的新教材備受社會關注。語文教研員鄧榕華介紹,新版語文教材內容更加注重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革命傳統教育。以初中段教材為例,大幅增加了古詩文的比例,達到52%。選文範圍也更加寬廣,注重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和“語文素養”。

第五中學負責教研工作的朱思青老師介紹,新版道德與法治教材,

注重將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與生活實際相結合,在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同時,強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公民意識教育、法治教育、國家主權意識教育、國際交往教育等。

據悉,為讓三個科目的教師更好地掌握統編教材內容,惠城區教育局於本月26、27日,分別對新教材涉及科目的全體教師進行了培訓。培訓會上,教師們從三科統編教材的編寫思路、基本體例、教學指導及實施策略、教材重難點解析、課例分析等方面進行系統學習,進一步提高了對統編教材的掌握能力。

變化2

兩所新學校開門迎新

家住泰宇城市中央的劉女士,準備齊全孩子報名所需資料後,長長地松了口氣。“市三十九學校今年9月1日建成開學,按照片區劃分,孩子正好可以入讀這所學校。”劉女士介紹,學校就在家旁邊,孩子入讀非常方便。

日前,記者來到位於小金口烏石村的市三十九學校,青白相間的嶄新教學樓矗立在陽光下,寬闊的操場、現代化的教學配套,拔高了區域的整體形象。

據悉,該學校按九年一貫制學校54個班規模建設,專案分兩期實施,第一期為小學36個班,可增加小學學位1620個。目前學校已按計劃完工,只等“小主人們”的到來。

同樣於9月1日開門迎新的,還有市第十一小學方直分校。學校地處方直星耀國際後側,臨湖而立,十分清幽。記者于8月中旬實地瞭解時看到,教學樓外立面採用紅、黃、咖等暖色調相間而成,非常活潑跳動。教學樓主體已經完工,只剩下門前道路還在緊張鋪設中,一側堆了許多石塊。

該學校按標準化小學36個班規模建設,建成後可增加學位1620個。學校旁邊,是方直星耀國際幼稚園,極大地滿足了孩子的教育所需。

變化3

助學圓夢有了新舉措

日前,已有90名惠城區戶籍的貧困大學生到惠城區教育局成功辦理了助學貸款。受助學生和家長紛紛表示,惠城區生源地助學貸款政策宣傳及時到位、詳盡明晰,工作人員辦事高效、服務暖心,實實在在地給他們的求學圓夢之路帶來了便利、鋪就了基石。

他們口中所說的 “助學貸款”,正是今年在我省全面鋪開啟動的 “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政策”。據悉,為深入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新時期扶貧開發決策部署,進一步發揮國家助學貸款的教育扶貧、精准資助作用,根據省教育廳、國家開發銀行廣東分行《關於全面推進我省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工作的通知》檔要求,從2017年起,廣東省全面啟動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工作,向考入高校就讀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提供國家開發銀行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在7~9月期間符合條件的學生按規定流程前往戶籍所在地的縣(市、區)教育局資助部門辦理。

為嚴格落實這項政策,助力精准扶貧,惠城區教育局早在年初就根據要求,成立了學生資助管理中心,並在高考前夕,根據既定的宣傳方案加大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政策的宣傳力度。如各高中高三年級通過宣傳欄、班級會、給學生的一封信等多種形式進行宣傳,讓有貸款意向的學生能充分瞭解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的申請條件、辦理程式、還款方式等方面的資訊;通過惠城區教育局微信公眾號、《東江時報》等媒體進行廣泛宣傳,使這項本地區首次推行的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資助政策能夠家喻戶曉、人人皆知;開通了諮詢電話和QQ群,方便貸款學生和家長進一步諮詢瞭解、一對一解疑答難。為了適應學生資助涉及面廣、涉及物件多、群眾對此政策陌生及工作標準高、要求嚴的新形勢,惠城區教育局還加大資助工作人員的培訓力度,提高其政策理論水準和業務素質,強化服務意識,推動工作作風和服務態度的“兩個轉變”。

惠城區教育局相關負責人還表示,將繼續加強學習好經驗、好做法,做好後續完善助學貸款學生的信貸檔案及貸後資訊管理維護等工作,為受助學生提供更好的服務,讓國家資助政策助莘莘學子一臂之力,不讓一個學生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學。文/圖(除署名外)本報記者盧振俠 通訊員陶冬來 柳燕燕

進一步提高了對統編教材的掌握能力。

變化2

兩所新學校開門迎新

家住泰宇城市中央的劉女士,準備齊全孩子報名所需資料後,長長地松了口氣。“市三十九學校今年9月1日建成開學,按照片區劃分,孩子正好可以入讀這所學校。”劉女士介紹,學校就在家旁邊,孩子入讀非常方便。

日前,記者來到位於小金口烏石村的市三十九學校,青白相間的嶄新教學樓矗立在陽光下,寬闊的操場、現代化的教學配套,拔高了區域的整體形象。

據悉,該學校按九年一貫制學校54個班規模建設,專案分兩期實施,第一期為小學36個班,可增加小學學位1620個。目前學校已按計劃完工,只等“小主人們”的到來。

同樣於9月1日開門迎新的,還有市第十一小學方直分校。學校地處方直星耀國際後側,臨湖而立,十分清幽。記者于8月中旬實地瞭解時看到,教學樓外立面採用紅、黃、咖等暖色調相間而成,非常活潑跳動。教學樓主體已經完工,只剩下門前道路還在緊張鋪設中,一側堆了許多石塊。

該學校按標準化小學36個班規模建設,建成後可增加學位1620個。學校旁邊,是方直星耀國際幼稚園,極大地滿足了孩子的教育所需。

變化3

助學圓夢有了新舉措

日前,已有90名惠城區戶籍的貧困大學生到惠城區教育局成功辦理了助學貸款。受助學生和家長紛紛表示,惠城區生源地助學貸款政策宣傳及時到位、詳盡明晰,工作人員辦事高效、服務暖心,實實在在地給他們的求學圓夢之路帶來了便利、鋪就了基石。

他們口中所說的 “助學貸款”,正是今年在我省全面鋪開啟動的 “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政策”。據悉,為深入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新時期扶貧開發決策部署,進一步發揮國家助學貸款的教育扶貧、精准資助作用,根據省教育廳、國家開發銀行廣東分行《關於全面推進我省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工作的通知》檔要求,從2017年起,廣東省全面啟動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工作,向考入高校就讀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提供國家開發銀行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在7~9月期間符合條件的學生按規定流程前往戶籍所在地的縣(市、區)教育局資助部門辦理。

為嚴格落實這項政策,助力精准扶貧,惠城區教育局早在年初就根據要求,成立了學生資助管理中心,並在高考前夕,根據既定的宣傳方案加大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政策的宣傳力度。如各高中高三年級通過宣傳欄、班級會、給學生的一封信等多種形式進行宣傳,讓有貸款意向的學生能充分瞭解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的申請條件、辦理程式、還款方式等方面的資訊;通過惠城區教育局微信公眾號、《東江時報》等媒體進行廣泛宣傳,使這項本地區首次推行的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資助政策能夠家喻戶曉、人人皆知;開通了諮詢電話和QQ群,方便貸款學生和家長進一步諮詢瞭解、一對一解疑答難。為了適應學生資助涉及面廣、涉及物件多、群眾對此政策陌生及工作標準高、要求嚴的新形勢,惠城區教育局還加大資助工作人員的培訓力度,提高其政策理論水準和業務素質,強化服務意識,推動工作作風和服務態度的“兩個轉變”。

惠城區教育局相關負責人還表示,將繼續加強學習好經驗、好做法,做好後續完善助學貸款學生的信貸檔案及貸後資訊管理維護等工作,為受助學生提供更好的服務,讓國家資助政策助莘莘學子一臂之力,不讓一個學生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學。文/圖(除署名外)本報記者盧振俠 通訊員陶冬來 柳燕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