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孩子不說話,是語言發展障礙嗎?

小兒生長發育規律: 一聽二看三抬頭,四撐五抓六翻身;,

七坐八爬九扶立;,十二個月左右能獨走。

語言發育的診斷標準

幼兒語言的臨床醫學簡單評斷標準是一歲半要會說五個單字,但其實這個標準很容易被長輩們推翻,最常聽到的就是「我兒子還不是三歲多才會講話、叫爸爸媽媽,現在不也都講得很好!」

比「說」更重要的是手勢的發展

的確,孩子有沒有語言發展問題,其實不該只依照孩子會不會「說」這件事來看,臨床上更常觀察的是孩子的比手畫腳能力好不好,也就是手勢的發展(Gesture Development)。研究發現,有特定型語言障礙或自閉症的孩子,其手勢的發展從小也不好,慢說話的孩子或高危險的孩子(如早產兒)他們的語言出來時間雖然比較慢,但手勢發展卻是正常的。

寶寶大約在10個月左右就會開始出現簡單的手勢,

10-13個月該發展出的手勢包括:「拍手」、「指」、「給」、「展示」(例如拿餅乾show給媽媽看)….等手勢,同時會伴隨著一些語言前期的行為,例如孩子與大人的眼神接觸(eye contact)、能跟隨大人的眼神或手勢看到大人要他注意的東西的共同注意力(jointattention)、有來有往的互動模式(turn-taking)。

手勢加上這些行為都是口語能力發展上相當重要的能力,1歲過後手勢發展會越來越複雜,孩子會用手勢來補足說的不足,例如比出「沒有了」的手勢、或作出要打電話的動作等等。所以經常有一兩歲的爸媽在網路上問我孩子的語言到底有沒有慢,我都會請他們觀察孩子的手勢發展,如果表情手勢發展也不多,那麼就建議儘早接受語言治療師的評估了。

另一方面,可以逆向思考,是不是刺激手勢發展有助於口語能力的發展呢?答案是肯定的,研究發現,手勢的發展,或更貼切的是肢體語言的發展,不但有利於口語的出現,也有助於語言表達的完整,語法的正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