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這些單縣30年前的“野味”,現在有錢也買不到

身為一名地地道道的菏澤人

相信你們一定對小時候吃過的

農村特有的“美食”念念不忘!

那些在老家隨處可見的

不起眼的“小零嘴”

在滿足我們的口腹之欲的同時

也承載著對親人的愛和滿滿的童年回憶

田野裡的美味

這種在我們老家農村叫喇叭瓜,學名馬泡瓜,小的時候最喜歡去田裡找著吃,

不過這要看運氣,因為有的會超級苦!

這種我們都叫香端午,也是在田裡長著,路邊也有,吃起來有一點酸,據說營養價值極高,看來咱們小時候就知道養生了!

野桑葚!幾乎每一個80、90後都吃過的野果子,並且味道還不錯!

這種樹是屬於雌雄異株的樹,學名構樹、楮樹。小編小時候老家門口就有一棵這樣的樹。雄樹的花我們叫楮不揪,拌上面和鹽,放到鍋裡蒸熟,美味之極!

雌樹的花授粉後就開始變紅了,然後就可以吃啦!超級甜啊!不過很容易招螞蟻,所以要吃得趁早!

抽毛芽,嫩的最好吃,放在嘴裡甜絲絲的,

一群小夥伴總是愛趴在一大片的毛草堆裡尋找。很多小夥伴都不清楚這個要怎麼抽……

槐花,我們那叫洋槐花,蒸菜中的戰鬥機!可煎、可蒸、可炸、可煮!小時候每到4、5月份就有一種過年的感覺,因為終於可以吃槐花啦!這個花香味也是特別的好聞的。

酸酸草,長得很像四葉草,吃起來就是酸酸的,它還有醫用價值,古書都有記載。

到了夏天,最不能忽略的當然是蟬!我們習慣叫它解了龜,小的時候,太陽正毒,趴在床上午睡,混著呼呼風扇聲的是一片蟬鳴。下雨的時候村裡的小孩就該出動逮解了龜啦!逮到解了龜回去讓媽媽炸一下,簡直是美味到不行!

板藍根,有沒有寶寶喝過這個植物的根熬的水,上火的時候喝這個真的超管用。

折耳根,涼拌了吃超級好吃!有的人會用它燉雞湯,聽說它也有很大的藥用功能。

夏秋時,跑到池塘邊就能找到它,水很多,吃起來酸酸甜甜的,我們這叫野草莓,學名叫茅莓。你們那個地方叫什麼呢?

野柿子,剛摘下來是金黃色的,放米裡面漚幾天再吃,熟透了就成紅色了。

艾葉,農村過端午節的時候會有的,而且它是一種很好的藥草,用它曬乾後放雞蛋煮湯,吃了對女孩子特好,不過湯比較苦,一般人都不太愛喝。有的家長還會用它曬乾後給小孩洗澡用。

米稈,我們那叫甜杆兒,一般都是大人在前面砍斷玉米杆,後面我們跟著撿起來挑選那根是否甜,一旦選中物件後,開始歪著嘴啃掉玉米杆的皮,皮很鋒利,經常被劃破嘴,但是這也擋不住吃貨的饞啊!

說到龍葵估計寶寶們有點懵,我們那叫野葡萄,吃起來有一些酸,有點澀,不過在小時候那可真是美味了!

榆錢兒,貌似哪裡都有人吃榆錢,蒸著吃很好吃!還可以拌著面煎著吃,那樣也超級好吃!

南瓜花,現在總是覺得大人們好神奇,把什麼東西都能變成可口的美味,做麵條的時候把它放在裡面,吃到嘴裡總覺得有種肉的感覺!

小時候家裡大門口有一棵樹從半腰斷掉了,幾場陰雨過後,斷掉的那半截樹上面伸出了一朵朵木耳,媽媽把它們一個個摘下來,晚上飯桌上就出現了一碗鮮香的木耳湯,那時候就覺得媽媽好厲害!

說到小時候的零嘴怎麼能沒有茅根呢!在河裡洗洗直接塞嘴裡嚼著吃!其實並沒有太好吃的味道,只不過在那個資源匱乏的農村年代,這一點點也是我們小時候最大的期盼。

除了這些長在地裡可以直接吃的食物以外,

那些年我們也會自己動手燒烤,

並且味道絕對秒殺街邊的燒烤攤,

你還記得這些嗎?

親手烤出來的鄉間美味

烤麥子、大豆:以前幾乎家家戶戶都種豆類、麥子,我們嘴饞了,或是晚上燒火煮飯的時候就會摘這些來烤,非常香!魯迅先生《社戲》裡便有烤毛豆的內容哦!

烤紅薯:小時候在野外玩累了又不想回家吃飯,就會在野外生一團火,然後就地取材,在自家或在鄰居家偷偷的挖幾個大小適中的紅薯,放在火堆裡烤,雖然賣相不怎麼樣,但卻外焦裡嫩,美味得很!

烤土豆:小孩兒對土豆總是有一種特殊的愛,對燒烤更是不說了,兩者結合一下,那個味道,你們懂的。每年家裡新土豆出來的時候總是拿來燒起吃。

烤玉米:始終都是燒烤的寵兒,雖然小時候沒有什麼燒烤配料,直接就放到火上烤,但味道不錯。其實不剝皮烤更好吃。

烤小魚:釣到的小魚,不夠一餐時,乾脆就地生火,烤了吃,如果撒點鹽就更好了,味道不遜於現在燒烤攤的烤魚。

烤野蘑菇:很多人都喜歡吃蘑菇。小時候秋雨過後,我們小夥伴便會提著籃子,到房前屋後、地裡去采蘑菇。經過秋雨的滋潤,野生的蘑菇便會破土而出,一簇簇甚是喜人!半晌工夫,便能采到滿滿一籃。拿回家炒著吃,那味道,鮮美極了!遠非現在超市、市場賣的蘑菇所能比的。

烤螞蚱:小時候沒有什麼補充蛋白質的東西吃,而這些蟲子卻是很好補充蛋白質的東西,用燒飯後的火碳,慢慢煨,幾分鐘就可以嘗到這獨特的美味。

多年後

當你品嘗著甘香美味的菜肴

吃著煎炒烹炸的餐點,享受異域風情的美食時

會不會有一種味道帶著屬於

童年的回憶在舌尖輾轉盤旋

而這些記憶裡味覺的烙印

小的時候,太陽正毒,趴在床上午睡,混著呼呼風扇聲的是一片蟬鳴。下雨的時候村裡的小孩就該出動逮解了龜啦!逮到解了龜回去讓媽媽炸一下,簡直是美味到不行!

板藍根,有沒有寶寶喝過這個植物的根熬的水,上火的時候喝這個真的超管用。

折耳根,涼拌了吃超級好吃!有的人會用它燉雞湯,聽說它也有很大的藥用功能。

夏秋時,跑到池塘邊就能找到它,水很多,吃起來酸酸甜甜的,我們這叫野草莓,學名叫茅莓。你們那個地方叫什麼呢?

野柿子,剛摘下來是金黃色的,放米裡面漚幾天再吃,熟透了就成紅色了。

艾葉,農村過端午節的時候會有的,而且它是一種很好的藥草,用它曬乾後放雞蛋煮湯,吃了對女孩子特好,不過湯比較苦,一般人都不太愛喝。有的家長還會用它曬乾後給小孩洗澡用。

米稈,我們那叫甜杆兒,一般都是大人在前面砍斷玉米杆,後面我們跟著撿起來挑選那根是否甜,一旦選中物件後,開始歪著嘴啃掉玉米杆的皮,皮很鋒利,經常被劃破嘴,但是這也擋不住吃貨的饞啊!

說到龍葵估計寶寶們有點懵,我們那叫野葡萄,吃起來有一些酸,有點澀,不過在小時候那可真是美味了!

榆錢兒,貌似哪裡都有人吃榆錢,蒸著吃很好吃!還可以拌著面煎著吃,那樣也超級好吃!

南瓜花,現在總是覺得大人們好神奇,把什麼東西都能變成可口的美味,做麵條的時候把它放在裡面,吃到嘴裡總覺得有種肉的感覺!

小時候家裡大門口有一棵樹從半腰斷掉了,幾場陰雨過後,斷掉的那半截樹上面伸出了一朵朵木耳,媽媽把它們一個個摘下來,晚上飯桌上就出現了一碗鮮香的木耳湯,那時候就覺得媽媽好厲害!

說到小時候的零嘴怎麼能沒有茅根呢!在河裡洗洗直接塞嘴裡嚼著吃!其實並沒有太好吃的味道,只不過在那個資源匱乏的農村年代,這一點點也是我們小時候最大的期盼。

除了這些長在地裡可以直接吃的食物以外,

那些年我們也會自己動手燒烤,

並且味道絕對秒殺街邊的燒烤攤,

你還記得這些嗎?

親手烤出來的鄉間美味

烤麥子、大豆:以前幾乎家家戶戶都種豆類、麥子,我們嘴饞了,或是晚上燒火煮飯的時候就會摘這些來烤,非常香!魯迅先生《社戲》裡便有烤毛豆的內容哦!

烤紅薯:小時候在野外玩累了又不想回家吃飯,就會在野外生一團火,然後就地取材,在自家或在鄰居家偷偷的挖幾個大小適中的紅薯,放在火堆裡烤,雖然賣相不怎麼樣,但卻外焦裡嫩,美味得很!

烤土豆:小孩兒對土豆總是有一種特殊的愛,對燒烤更是不說了,兩者結合一下,那個味道,你們懂的。每年家裡新土豆出來的時候總是拿來燒起吃。

烤玉米:始終都是燒烤的寵兒,雖然小時候沒有什麼燒烤配料,直接就放到火上烤,但味道不錯。其實不剝皮烤更好吃。

烤小魚:釣到的小魚,不夠一餐時,乾脆就地生火,烤了吃,如果撒點鹽就更好了,味道不遜於現在燒烤攤的烤魚。

烤野蘑菇:很多人都喜歡吃蘑菇。小時候秋雨過後,我們小夥伴便會提著籃子,到房前屋後、地裡去采蘑菇。經過秋雨的滋潤,野生的蘑菇便會破土而出,一簇簇甚是喜人!半晌工夫,便能采到滿滿一籃。拿回家炒著吃,那味道,鮮美極了!遠非現在超市、市場賣的蘑菇所能比的。

烤螞蚱:小時候沒有什麼補充蛋白質的東西吃,而這些蟲子卻是很好補充蛋白質的東西,用燒飯後的火碳,慢慢煨,幾分鐘就可以嘗到這獨特的美味。

多年後

當你品嘗著甘香美味的菜肴

吃著煎炒烹炸的餐點,享受異域風情的美食時

會不會有一種味道帶著屬於

童年的回憶在舌尖輾轉盤旋

而這些記憶裡味覺的烙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