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秋實評論:海底撈,還能撈多久?

文/秋實,著名家電產業觀察家、評論家

海底撈被火爆了!

作為一起常見的食品安全健康問題,秋實評論原本並不想過多說什麼!但是,一篇文章引起了筆者的重視,那就是來自北大法律資訊網的文章《海底撈“危機公關文”輿論逆轉,

原來出自律師之手!》,文章說到,萬萬沒想到,海底撈的聲明一發佈,原本的民怨沸騰瞬間扭轉為“當然是選擇原諒它”。

秋實評論認為,人們常講,老鼠過街人人喊打,這次老鼠跑到海底撈後廚了!還有比“海底撈事件”更可怕的事情,那就是,要錢不要老百姓健康的“危機公關”以及部分消費者“善良的、淡漠的健康觀念”!

張勇,從四張桌子創業到掌舵“火鍋帝國”

張勇,

四川海底撈餐飲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1988年7月,技校畢業後,進入四川拖拉機廠。從國企當電焊工,到經營賭博機、倒賣汽油的小商販,張勇真正的發跡史從幾張火鍋桌開始。

1994年3月20日,第一家“海底撈火鍋”在 四川簡陽正式開業。據說,當年,張勇和朋友湊了8000塊,打了四張火鍋桌,便開始了他的火鍋生涯!

經過20多年的發展,海底撈已發展成為在北京、上海、天津、西安、鄭州、南京、瀋陽等全國多個城市擁有五十多家直營店,四個大型現代化物流配送基地和一個原料生產基地。

據媒體報導,張勇夫婦目前財富累計已達到41億元。海底撈火鍋店在全國各地擴張的同時,張勇掌舵的“火鍋帝國”已經囊括了產業鏈內完整的領域。

海底撈還悄悄佈局多個投資領域,和行業巨頭成立合資公司、投資領域涉及視頻安防、教育、遊樂、地產等領域。

海底撈“後廚門”事件曝光後的冷思考

8月25日,媒體曝出海底撈北京勁松店、太陽宮店出現老鼠爬進食品櫃、店員在清洗打掃衛生用的簸箕時與餐具同池混洗、用顧客使用的火鍋漏勺掏下水道等現象。此消息一出,輿論一片譁然。

25日下午,海底撈連發兩封致歉信,

回應稱,媒體報導中披露的問題屬實。對於此類事件的發生,表示十分愧疚,向各位顧客表示誠摯的歉意。同時公佈了整改措施,涉事的兩家店停業整改、全面徹查,並排查所有門店,避免類似情況發生。

北京市食藥監局立即對上述兩家門店進行立案調查,

並對四川海底撈餐飲股份管理有限公司位於北京地區的1家中央廚房和26家門店開展全面檢查,第一時間約談該公司北京地區負責人。

8月26日,北京市食藥監局再次約談海底撈公司北京地區負責人,將本次對“海底撈”全面檢查發現的問題進行通報,問題包括消毒記錄不全、餐飲具混放、未戴工作帽及口罩等。要求海底撈總部按照承諾對北京各門店實現後廚公開、資訊化、視覺化,限期一個月完成。

8月27日,海底撈官網發佈聲明,表示對北京市食藥監局的約談內容全部接受;同時將媒體和社會公眾指出的問題和建議,全部納入整改措施。

至此,我們不禁要問,作為中國火鍋市場的龍頭企業都是如此,老百姓以後想吃火鍋,該撈誰家的鍋?北京作為首都,應該是全國衛生執法最嚴的城市,北京以外的其他省市,會不會有類似情況呢?海底撈應該立即啟動全國門店自查自糾,自行停業整頓,還消費市場一個明白!

海底撈事件”再次折射食品安全!看看央媒怎麼看?

1、人民時評:打開後廚,讓食品安全看得見

8月28日,《人民日報評海底撈:"面子"再好,"裡子"也得過硬》文章指出,以海底撈事件為契機,經常去“後廚”看看,問一問“初心”,才是明星企業基業長青的根本保證。

一度被視為餐飲界標杆的海底撈,近日因食品安全衛生問題被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目前,北京市食藥監局已經要求海底撈總部落實食品安全主體責任,全面進行限期整改,在一個月內對北京各門店實現後廚公開、資訊化、視覺化。

值得審視的,是這波輿情的轉折。隨著海底撈的致歉信及處理通報,部分網路輿情從憤怒轉為諒解,還有不少網友與自媒體為其“點贊”。誠然,海底撈的問題恐怕非其一家所獨有,餐飲服務業在門店、品質、供應鏈以及衛生管理等方面都面臨階段性難題。這也是大家普遍對食品安全問題抱有擔心的原因。對海底撈的寬容,體現著一部分消費者的理解與耐心。

海底撈事件,給整個餐飲行業再次敲響了警鐘。要看到,新食品安全法“最嚴謹的標準、最嚴格的監管、最嚴厲的處罰、最嚴肅的問責”的原則,不只是寫在紙上;公眾的注意力和部門的執法態度,也不會被一時一事的表態牽著鼻子走。每一家餐飲行業都需要以消費者利益為出發點,主動打開後廚,讓食品衛生看得見;填補管理漏洞,消除衛生死角,讓舌尖安全有保障,方可不負消費者的信任與期待。

以海底撈事件為契機,經常去“後廚”看看,問一問“初心”,恐怕才是企業面對危機的正確方式,也是明星企業基業長青的根本保證。

2、央視新聞《在海底撈公關面前“心軟” 就是對自己舌尖安全的“殘忍”》

央視新聞發表評論員文章《在海底撈公關面前“心軟” 就是對自己舌尖安全的“殘忍” 》稱,與以往類似事件不同,海底撈在受到網友指責同時,也因其“真誠”的致歉和整改態度得到部分網友的寬容,甚至被贊靠危機公關“逆襲”。然而,數紙聲明真能抹去其食品安全污點?

央視評論:後廚是餐飲企業的良心

海底撈的三封公開信成了這次危機公關的三板斧,層層推進,刀刀見效。從“媒體報導披露問題屬實”到“主要責任由董事會承擔”再到“對約談內容全部接受”“自上而下責任到人”,每封信都有具體指向,言辭很懇切很真誠、態度不推諉不扯皮,整改方向細緻清晰。

值得擔憂的正是:如果一次優質的危機公關成為了一次成功的心靈按摩,使得點贊多於反思,那麼,揪住“真問題”、尋求“真解決”的機會視窗就可能溜走。甚至如果優質公關頻頻輕鬆闖關,那麼會不會有更多企業疏於事前管理,勤於事後公關?如果這樣,就是公關界的勝利,而非餐飲界的幸事。

有一流的後廚,才有一流的餐飲企業。比起貼心的服務,更要有貼身的安全;應該說,並不是每一次危機都能成功闖關,在食品安全面前,也從來沒有一家“大而不能倒”的企業。穿越輿情風波,也只有徹底整改和再造後廚,才能重拾消費者信任。一個經得起檢驗的後廚,是一家餐飲企業的良心,這應該成為一種共識。

海底撈事件,應該成為全社會改進後廚衛生、提升食品安全的一次契機,推動舌尖上的安全有更強有力的保證。

秋實評論注意到,南方日報也於8月30日發表題為《海底撈“後廚門”引發巨大輿論爭議 食品安全問題豈是危機公關了之?》,事件曝光後,海底撈“服務神話”形象瞬間崩塌。文章同時提到,此次海底撈的事件中,消費者的態度也耐人尋味。消費者選擇原諒海底撈是由於對國內大部分餐飲企業已經喪失信心,國內食品安全現狀不容樂觀,而社會輿論對出現食品安全問題企業沒能形成強大的震懾。

秋實評論獨家觀點:張勇欠全國消費者一個鄭重道歉!

秋實評論認為,病從口入,只有吃的健康才有可能長壽!海底撈“後廚門”事件再次敲響了食品安全的警鐘!如果僅僅憑藉一紙承諾就輕易“放行”,那麼,食品安全法誰來遵守?老百姓吃火鍋,該撈誰家的鍋?海底撈,想說愛你不容易!

張勇,你欠全國消費者一個鄭重道歉!你最需要做的,不是花鉅資請公關公司遮遮掩掩,轉移視線,而是徹底反省,自覺展開全國範圍內門店的自查自糾,徹底整改,歸還老百姓對“海底撈”已有的那一份信任!

如果海底撈不加徹底地整改,一味做表面文章糊弄消費者,那麼,海底撈還能撈多久呢?

(作者:秋實,著名家電產業觀察家、評論家)

著作權聲明:秋實評論系原創作品,除指定媒體發佈外,其他如有發佈或轉載需求,請與作者聯繫,謝謝您支持與配合!限期一個月完成。

8月27日,海底撈官網發佈聲明,表示對北京市食藥監局的約談內容全部接受;同時將媒體和社會公眾指出的問題和建議,全部納入整改措施。

至此,我們不禁要問,作為中國火鍋市場的龍頭企業都是如此,老百姓以後想吃火鍋,該撈誰家的鍋?北京作為首都,應該是全國衛生執法最嚴的城市,北京以外的其他省市,會不會有類似情況呢?海底撈應該立即啟動全國門店自查自糾,自行停業整頓,還消費市場一個明白!

海底撈事件”再次折射食品安全!看看央媒怎麼看?

1、人民時評:打開後廚,讓食品安全看得見

8月28日,《人民日報評海底撈:"面子"再好,"裡子"也得過硬》文章指出,以海底撈事件為契機,經常去“後廚”看看,問一問“初心”,才是明星企業基業長青的根本保證。

一度被視為餐飲界標杆的海底撈,近日因食品安全衛生問題被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目前,北京市食藥監局已經要求海底撈總部落實食品安全主體責任,全面進行限期整改,在一個月內對北京各門店實現後廚公開、資訊化、視覺化。

值得審視的,是這波輿情的轉折。隨著海底撈的致歉信及處理通報,部分網路輿情從憤怒轉為諒解,還有不少網友與自媒體為其“點贊”。誠然,海底撈的問題恐怕非其一家所獨有,餐飲服務業在門店、品質、供應鏈以及衛生管理等方面都面臨階段性難題。這也是大家普遍對食品安全問題抱有擔心的原因。對海底撈的寬容,體現著一部分消費者的理解與耐心。

海底撈事件,給整個餐飲行業再次敲響了警鐘。要看到,新食品安全法“最嚴謹的標準、最嚴格的監管、最嚴厲的處罰、最嚴肅的問責”的原則,不只是寫在紙上;公眾的注意力和部門的執法態度,也不會被一時一事的表態牽著鼻子走。每一家餐飲行業都需要以消費者利益為出發點,主動打開後廚,讓食品衛生看得見;填補管理漏洞,消除衛生死角,讓舌尖安全有保障,方可不負消費者的信任與期待。

以海底撈事件為契機,經常去“後廚”看看,問一問“初心”,恐怕才是企業面對危機的正確方式,也是明星企業基業長青的根本保證。

2、央視新聞《在海底撈公關面前“心軟” 就是對自己舌尖安全的“殘忍”》

央視新聞發表評論員文章《在海底撈公關面前“心軟” 就是對自己舌尖安全的“殘忍” 》稱,與以往類似事件不同,海底撈在受到網友指責同時,也因其“真誠”的致歉和整改態度得到部分網友的寬容,甚至被贊靠危機公關“逆襲”。然而,數紙聲明真能抹去其食品安全污點?

央視評論:後廚是餐飲企業的良心

海底撈的三封公開信成了這次危機公關的三板斧,層層推進,刀刀見效。從“媒體報導披露問題屬實”到“主要責任由董事會承擔”再到“對約談內容全部接受”“自上而下責任到人”,每封信都有具體指向,言辭很懇切很真誠、態度不推諉不扯皮,整改方向細緻清晰。

值得擔憂的正是:如果一次優質的危機公關成為了一次成功的心靈按摩,使得點贊多於反思,那麼,揪住“真問題”、尋求“真解決”的機會視窗就可能溜走。甚至如果優質公關頻頻輕鬆闖關,那麼會不會有更多企業疏於事前管理,勤於事後公關?如果這樣,就是公關界的勝利,而非餐飲界的幸事。

有一流的後廚,才有一流的餐飲企業。比起貼心的服務,更要有貼身的安全;應該說,並不是每一次危機都能成功闖關,在食品安全面前,也從來沒有一家“大而不能倒”的企業。穿越輿情風波,也只有徹底整改和再造後廚,才能重拾消費者信任。一個經得起檢驗的後廚,是一家餐飲企業的良心,這應該成為一種共識。

海底撈事件,應該成為全社會改進後廚衛生、提升食品安全的一次契機,推動舌尖上的安全有更強有力的保證。

秋實評論注意到,南方日報也於8月30日發表題為《海底撈“後廚門”引發巨大輿論爭議 食品安全問題豈是危機公關了之?》,事件曝光後,海底撈“服務神話”形象瞬間崩塌。文章同時提到,此次海底撈的事件中,消費者的態度也耐人尋味。消費者選擇原諒海底撈是由於對國內大部分餐飲企業已經喪失信心,國內食品安全現狀不容樂觀,而社會輿論對出現食品安全問題企業沒能形成強大的震懾。

秋實評論獨家觀點:張勇欠全國消費者一個鄭重道歉!

秋實評論認為,病從口入,只有吃的健康才有可能長壽!海底撈“後廚門”事件再次敲響了食品安全的警鐘!如果僅僅憑藉一紙承諾就輕易“放行”,那麼,食品安全法誰來遵守?老百姓吃火鍋,該撈誰家的鍋?海底撈,想說愛你不容易!

張勇,你欠全國消費者一個鄭重道歉!你最需要做的,不是花鉅資請公關公司遮遮掩掩,轉移視線,而是徹底反省,自覺展開全國範圍內門店的自查自糾,徹底整改,歸還老百姓對“海底撈”已有的那一份信任!

如果海底撈不加徹底地整改,一味做表面文章糊弄消費者,那麼,海底撈還能撈多久呢?

(作者:秋實,著名家電產業觀察家、評論家)

著作權聲明:秋實評論系原創作品,除指定媒體發佈外,其他如有發佈或轉載需求,請與作者聯繫,謝謝您支持與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