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看看二戰中德國的那些逆天武器,若研製成功一件,恐怕歷史會改寫

二戰時納粹德國處於科技爆發階段,設計出一大票的概念性武器。這其中一些設計思路得以繼承,後來發展成為常規武器。而更多的那些“逆天”玩意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最終只能埋沒在歷史的塵埃之中。

1. 雷神索爾“”(Thor)

官方名稱是卡爾臼炮(Karl-Gerät),綽號:“托爾”、“奧丁”還有“洛基”。這門具備自行推進能力的攻城迫擊炮,堪稱具備恐怖威懾力的大殺器。設計它的初衷,是為了破壞法國的馬奇諾防線。

操作一台卡爾臼炮就需要16個人共同完成,而且裝彈前要先將炮管放平進行填裝,開炮時再調整到合適的仰角。可惜本身的精准度不好,只能利用威力來進行補償。為了減少巨大的後座力影響而導致的炮位頻繁調整,還需要利用液壓懸吊,把車身降低到貼地的程度以增加穩定性。

這個龐然大物每一發炮彈都有犀牛那麼大,而且參與了二戰時某些局部戰鬥。當時有六台產品模型在1941年順利完工,分別被命名為“亞當”、“夏娃”、“索爾”、“奧丁”、“洛基”、“提爾”。

1941年6月27日,卡爾臼炮迎來人生中的第一個敵人:蘇聯的布瑞斯特堡(Brest Fortress),兩頓重一發的炮彈,輕輕鬆松就轟垮了布瑞斯特堡的防禦結構。隨後德軍發起一波總攻,輕鬆搞定了這場戰役。

見識一下索爾大大的威力

最終當美國人和蘇聯人在1945年攻陷德國時,這些大炮都被遺憾地銷毀了。

2. 彈跳炸彈(The Bouncing Bomb)

彈跳炸彈是一個重達9000磅的機動炸彈。飛機將它投放在水面上,隨後它會沿著水面反復彈跳,直到剛好到達水下目標之上的某個地方時,才會忽然下沉到表面並引爆。

大概這樣

這種讓炸彈沿著水面彈跳的設計,可以讓它逃過等待于水下的反魚雷設備。雖然納粹德國確實研發了這種彈跳炸彈,但最初的發明實際來自於英國。英國皇家空軍(The Royal Air Force)在1943年完成了他們的彈跳炸彈,並在當年五月成功地使用它攻擊了德國水壩。

然而,一架RAF飛機墜毀在德國,其搭載的彈跳炸彈被完好地保存了下來。隨後德國人獲得了它,並開始著手逆向工程開發出自己的山寨版本。但所幸,他們從未成功開發出盟軍所掌握的那種本體自旋以及引擎技術,最終不得不放棄了這個項目。

3. 太陽炮(the Sun Gun)

聽名字就知道了,太陽炮的恐怖野心,足以讓納粹的其他武器黯然失色。擁有這麼一個毫不掩飾的名字,太陽炮的設計就是利用太陽能製造大規模殺傷。1596年,蘇格蘭數學家約翰·納皮爾(John Napier)在他的小說中,曾提到過一個巨型鏡子的情節,利用它可以聚焦太陽的光線來燃燒敵人的船隻。

太陽炮計畫基於德國物理學家赫爾曼·奧伯特(Hermann Oberth)幾十年前所描述的一個設想:發射一個由金屬鈉製成的,超過5000英里直徑的巨型反射器進入太空,隨後利用它使得太陽的能量集中在一個設定好的城市之上,以便使其燃燒。

毋庸置疑,這個項目是最雄心勃勃,最具毀滅性的,同時也是最不現實的。德國科學家確實參加了該專案的工作,但美國專家懷疑納粹德國至少需要50至100年的時間來完成它。因此他們肯定無法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使用它。

4. 載人炸彈(Manned Bombs)

Fieseler Fi 103R並不是一個具有強大毀滅性的炸彈。但它有一個相當可怕的優勢:它通超載人來實現人工制導,這顯然可以帶來更高的準確性。納粹德國因此投入生產,甚至進行了測試飛行。

最後希特勒的一些軍事顧問終於說服了他,因為自殺式攻擊不符合德國戰爭傳統,於是他們在1945年初放棄了該項目。

5. 古斯塔夫巨炮(the Great Gustav)

人們可以通過它的規格尺寸,瞭解到這門鐵路火炮的龐大,也就是眾所周知的“古斯塔夫巨炮(the Great Gustav)”:155英尺長,1350噸重,需要250 名成年男子進行裝配,11英尺長的彈殼,每個重達7噸。。

然而即便掌握所有這些數字,也幾乎無法想像出這門巨炮的尺寸。更加可怕的是,這門納粹德國的超級兵器甚至參與過戰爭。在上世紀30年代後期開發成功後,它被期望於摧毀法國的馬奇諾防線。

事實上從1941年開始,它就被準備派上戰場了。然而法國的快速投降,導致古斯塔夫巨炮不再被需要。它只在二戰結束前,在東線面對蘇聯的戰役中被極其有限地使用過。

6. 巨無霸坦克(Gigantic Mega Tanks)

古斯塔夫巨炮和朵拉巨炮最可怕的設計,在於它們都被建議放置於可以容納它們的移動平臺,從而組合成為一個被稱為“陸地巡洋艦P1500號(Landkreuzer P. 1500)”的怪物。當巨炮和移動平臺合體後,就會變身成為一架史無前例的巨無霸坦克。

德國軍備部決定挑戰一下如此巨大的尺寸,並在1942年提出了設計方案。值得慶倖的是,在第二年納粹德國承認他們在運輸和推進方面遇到了困難,並取消了該專案。一些規格更大的納粹軌道炮,實際上已經投入生產,如下圖所示,1945年被美國部隊所繳獲,22個人站在炮管上。

7. “火百合”(The Fire Lily)

如果有人要問,幹嘛要用載人炸彈,用導彈不就好了嘛?其實導彈當時也在研製中,如果成功通過測試的話,納粹德國的兩枚“火百合(Feuerlilie)”導彈將派上大用場。這兩枚遠端控制的超音速導彈被設計為用於擊落敵機。

這相當於納粹在1944年的大賣點:當盟軍在德國本土輪番轟炸之後,它們可以幫助扭轉戰局。然而導彈的飛行穩定性,從來沒有達到可接受的標準,因此“火百合”從來沒有現身於戰場之中。

8. “非洲鳳仙花”(Busy Lizzie)

身為另一台尺寸龐大的納粹武器,V-3大炮(綽號非洲鳳仙花)也是一門無與倫比的超級武器。上世紀40年代初,德國已表現出進攻法國和英國的意圖,於是列庫林公司的工程師昆達根據戰爭的需要,提出了多節遠端大炮計畫。他先是在公司內進行過一些試驗,並製造了一門20毫米口徑的模型炮,取得了一些資料,隨後就希望面見希特勒,奉上這一構思。

將多節炮身組裝在一起,順著山坡佈置成一定的仰角,最佳傾角為55度。炮身從下到上呈多節形狀,每一節炮身的左右兩側都有一個火藥室,許多節炮身連接在一起,像多節蜈蚣一樣。在發射時,最下端的火藥室先點火,使炮彈開始運動,隨著炮彈快速地飛過各節的火藥室,各節火藥室也依次適時地點火,使炮彈不斷地被加速。最終可使炮彈離開炮口的初速度達到 1800 米/秒,最大射程可達 300千米。由於長度達到約430英尺,V-3需要建立在山坡上以支持其龐大的尺寸(該炮的炮身長達150 米,口徑為150 毫米)。納粹所選擇山丘的位置,揭示了他們為何需要如此一門巨炮:首先,這座小山在法國北部,距離倫敦只有100英里 ,而巨大的V-3是唯一擁有這麼長射程的大炮。納粹當時計畫用射速每小時數百發,重達310磅的龐大炮彈轟擊倫敦。

9. 美國轟炸機(The Amerika Bomber)

雖然名字叫“美國轟炸機”,但人家是用來炸美國的。。

根據阿爾伯特·斯派爾(Albert Speer)的說法,軍備生產部長兼希特勒的信徒菲舍爾,癡迷於看到紐約市成為一片火海的場景。所以在二戰甚至沒有正式開始之前,納粹德國就玩票般地開發了“美國轟炸機”專案,其目標是開發出可以飛行3600英里,穿越大西洋轟炸美國本土的轟炸機。

到了1942年,納粹德國改變計畫,轉而開始研發可以跨海攻擊的小型飛機,包括如圖所示的“容克 Ju 390(Junkers Ju 390)”。這架飛機的原型在1943年底成功試飛,但1944年的德國卻無法大規模量產,因此項目只能告吹。

繼容克 Ju 390之後,納粹德國開發出了更穩定可靠的“美國轟炸機”,“梅塞施米特Me 264(Messerschmitt Me 264)”。和前者一樣,梅塞施米特 Me 264也是一台被設計用於轟炸紐約的強大戰機。但它也有著和容克 Ju 390一樣的宿命,即便通過了原型機測試,仍然胎死腹中。

10. 核武器

這玩意要是被納粹成功研發出來,世界歷史就妥妥被改寫了。

如果“美國轟炸機”真的被投入戰場毀滅美國,希特勒希望它們不僅攜帶常規炸彈,而且攜帶核武器。當然了,納粹德國從來沒有成功製造過任何核武器。但和所想不同的是,人們驚訝地發現他們曾如此接近目標。

事實上,世界上第一枚核武器背後的關鍵過程——核裂變,最初正是由德國科學家奧托·哈恩(Otto Hahn)在1938年的研究中率先發現的。隨後納粹德國迅速走在其他大國前面,開始嘗試將這個重大發現武器化。

然而納粹德國自己關閉了命運的大門,他們的極端統治導致許多學者紛紛逃到國外,而且由於戰時需要,很多研發所需的資源也被迫分配到了其他地方。最終,美國人幸運地率先開發出核彈,當德國在1945年投降之後,美國人和蘇聯人俘獲了一大批可能與納粹核武器專案有關的人員以及相關材料。(如下圖所示,工人們在核反應爐中工作)

這種讓炸彈沿著水面彈跳的設計,可以讓它逃過等待于水下的反魚雷設備。雖然納粹德國確實研發了這種彈跳炸彈,但最初的發明實際來自於英國。英國皇家空軍(The Royal Air Force)在1943年完成了他們的彈跳炸彈,並在當年五月成功地使用它攻擊了德國水壩。

然而,一架RAF飛機墜毀在德國,其搭載的彈跳炸彈被完好地保存了下來。隨後德國人獲得了它,並開始著手逆向工程開發出自己的山寨版本。但所幸,他們從未成功開發出盟軍所掌握的那種本體自旋以及引擎技術,最終不得不放棄了這個項目。

3. 太陽炮(the Sun Gun)

聽名字就知道了,太陽炮的恐怖野心,足以讓納粹的其他武器黯然失色。擁有這麼一個毫不掩飾的名字,太陽炮的設計就是利用太陽能製造大規模殺傷。1596年,蘇格蘭數學家約翰·納皮爾(John Napier)在他的小說中,曾提到過一個巨型鏡子的情節,利用它可以聚焦太陽的光線來燃燒敵人的船隻。

太陽炮計畫基於德國物理學家赫爾曼·奧伯特(Hermann Oberth)幾十年前所描述的一個設想:發射一個由金屬鈉製成的,超過5000英里直徑的巨型反射器進入太空,隨後利用它使得太陽的能量集中在一個設定好的城市之上,以便使其燃燒。

毋庸置疑,這個項目是最雄心勃勃,最具毀滅性的,同時也是最不現實的。德國科學家確實參加了該專案的工作,但美國專家懷疑納粹德國至少需要50至100年的時間來完成它。因此他們肯定無法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使用它。

4. 載人炸彈(Manned Bombs)

Fieseler Fi 103R並不是一個具有強大毀滅性的炸彈。但它有一個相當可怕的優勢:它通超載人來實現人工制導,這顯然可以帶來更高的準確性。納粹德國因此投入生產,甚至進行了測試飛行。

最後希特勒的一些軍事顧問終於說服了他,因為自殺式攻擊不符合德國戰爭傳統,於是他們在1945年初放棄了該項目。

5. 古斯塔夫巨炮(the Great Gustav)

人們可以通過它的規格尺寸,瞭解到這門鐵路火炮的龐大,也就是眾所周知的“古斯塔夫巨炮(the Great Gustav)”:155英尺長,1350噸重,需要250 名成年男子進行裝配,11英尺長的彈殼,每個重達7噸。。

然而即便掌握所有這些數字,也幾乎無法想像出這門巨炮的尺寸。更加可怕的是,這門納粹德國的超級兵器甚至參與過戰爭。在上世紀30年代後期開發成功後,它被期望於摧毀法國的馬奇諾防線。

事實上從1941年開始,它就被準備派上戰場了。然而法國的快速投降,導致古斯塔夫巨炮不再被需要。它只在二戰結束前,在東線面對蘇聯的戰役中被極其有限地使用過。

6. 巨無霸坦克(Gigantic Mega Tanks)

古斯塔夫巨炮和朵拉巨炮最可怕的設計,在於它們都被建議放置於可以容納它們的移動平臺,從而組合成為一個被稱為“陸地巡洋艦P1500號(Landkreuzer P. 1500)”的怪物。當巨炮和移動平臺合體後,就會變身成為一架史無前例的巨無霸坦克。

德國軍備部決定挑戰一下如此巨大的尺寸,並在1942年提出了設計方案。值得慶倖的是,在第二年納粹德國承認他們在運輸和推進方面遇到了困難,並取消了該專案。一些規格更大的納粹軌道炮,實際上已經投入生產,如下圖所示,1945年被美國部隊所繳獲,22個人站在炮管上。

7. “火百合”(The Fire Lily)

如果有人要問,幹嘛要用載人炸彈,用導彈不就好了嘛?其實導彈當時也在研製中,如果成功通過測試的話,納粹德國的兩枚“火百合(Feuerlilie)”導彈將派上大用場。這兩枚遠端控制的超音速導彈被設計為用於擊落敵機。

這相當於納粹在1944年的大賣點:當盟軍在德國本土輪番轟炸之後,它們可以幫助扭轉戰局。然而導彈的飛行穩定性,從來沒有達到可接受的標準,因此“火百合”從來沒有現身於戰場之中。

8. “非洲鳳仙花”(Busy Lizzie)

身為另一台尺寸龐大的納粹武器,V-3大炮(綽號非洲鳳仙花)也是一門無與倫比的超級武器。上世紀40年代初,德國已表現出進攻法國和英國的意圖,於是列庫林公司的工程師昆達根據戰爭的需要,提出了多節遠端大炮計畫。他先是在公司內進行過一些試驗,並製造了一門20毫米口徑的模型炮,取得了一些資料,隨後就希望面見希特勒,奉上這一構思。

將多節炮身組裝在一起,順著山坡佈置成一定的仰角,最佳傾角為55度。炮身從下到上呈多節形狀,每一節炮身的左右兩側都有一個火藥室,許多節炮身連接在一起,像多節蜈蚣一樣。在發射時,最下端的火藥室先點火,使炮彈開始運動,隨著炮彈快速地飛過各節的火藥室,各節火藥室也依次適時地點火,使炮彈不斷地被加速。最終可使炮彈離開炮口的初速度達到 1800 米/秒,最大射程可達 300千米。由於長度達到約430英尺,V-3需要建立在山坡上以支持其龐大的尺寸(該炮的炮身長達150 米,口徑為150 毫米)。納粹所選擇山丘的位置,揭示了他們為何需要如此一門巨炮:首先,這座小山在法國北部,距離倫敦只有100英里 ,而巨大的V-3是唯一擁有這麼長射程的大炮。納粹當時計畫用射速每小時數百發,重達310磅的龐大炮彈轟擊倫敦。

9. 美國轟炸機(The Amerika Bomber)

雖然名字叫“美國轟炸機”,但人家是用來炸美國的。。

根據阿爾伯特·斯派爾(Albert Speer)的說法,軍備生產部長兼希特勒的信徒菲舍爾,癡迷於看到紐約市成為一片火海的場景。所以在二戰甚至沒有正式開始之前,納粹德國就玩票般地開發了“美國轟炸機”專案,其目標是開發出可以飛行3600英里,穿越大西洋轟炸美國本土的轟炸機。

到了1942年,納粹德國改變計畫,轉而開始研發可以跨海攻擊的小型飛機,包括如圖所示的“容克 Ju 390(Junkers Ju 390)”。這架飛機的原型在1943年底成功試飛,但1944年的德國卻無法大規模量產,因此項目只能告吹。

繼容克 Ju 390之後,納粹德國開發出了更穩定可靠的“美國轟炸機”,“梅塞施米特Me 264(Messerschmitt Me 264)”。和前者一樣,梅塞施米特 Me 264也是一台被設計用於轟炸紐約的強大戰機。但它也有著和容克 Ju 390一樣的宿命,即便通過了原型機測試,仍然胎死腹中。

10. 核武器

這玩意要是被納粹成功研發出來,世界歷史就妥妥被改寫了。

如果“美國轟炸機”真的被投入戰場毀滅美國,希特勒希望它們不僅攜帶常規炸彈,而且攜帶核武器。當然了,納粹德國從來沒有成功製造過任何核武器。但和所想不同的是,人們驚訝地發現他們曾如此接近目標。

事實上,世界上第一枚核武器背後的關鍵過程——核裂變,最初正是由德國科學家奧托·哈恩(Otto Hahn)在1938年的研究中率先發現的。隨後納粹德國迅速走在其他大國前面,開始嘗試將這個重大發現武器化。

然而納粹德國自己關閉了命運的大門,他們的極端統治導致許多學者紛紛逃到國外,而且由於戰時需要,很多研發所需的資源也被迫分配到了其他地方。最終,美國人幸運地率先開發出核彈,當德國在1945年投降之後,美國人和蘇聯人俘獲了一大批可能與納粹核武器專案有關的人員以及相關材料。(如下圖所示,工人們在核反應爐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