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山海經神話故事系列:山川地貌之羽山“大禹治水”中(第57期)

鯀治水未成功,天帝將鯀殺死在羽山郊外,誰知鯀死後三年不腐,天帝派人剖開其肚後化虯龍變成大禹。天帝后來命令大禹治理洪水,疏通河道,大約花了13年時間,終於降服了洪水。

以上的記載似乎有些荒誕,似乎神化大禹出生,以表示與眾不同。根據史書記載,大約在四千餘多年前,黃河流域發生了一次特大的洪水災害。當時正處於原始社會末期,生產力極端低下,人民生活非常困難。面對到處是茫茫一片的洪水,人們只得逃到山上去躲避。

部落聯盟首領堯,為了解除水患,召開了部落聯盟會議,推舉了鯀去完成這個任務。由於鯀用的是“堙”、“障”等堵塞圍截的方法,治水九年,勞民傷財,不但沒有把洪水治住,反而水災越來越大。

堯死後,大家推舉舜當了部落聯盟的首領。舜巡視治水情況,

看到鯀對洪水束手無策,耽誤了大事,就將鯀治罪,處死在羽山。部落聯盟又推舉鯀的兒子禹。禹是個精明能幹、大公無私的人。他接受治水任務時,剛剛和塗山氏的一個姑娘結婚,意志堅強的大禹,看到群眾受到水害的情景,想到自己肩負的重大任務,便毅然決然地告別妻子,來到治水的工地。

大禹請來了過去同他父親鯀一道治過長者們,總結過去失敗的原因,尋找根治洪水的辦法。有人認為:“洪水氾濫是因為來勢很猛,流不出去。”有人建議:“看樣子,水是往低處流的。只要我們弄清楚地勢的高低,順著水流的方向,開挖河道,把水引出去,就好辦了。”這些使大禹受到很大啟發,他經過實地考察,制定了切實可行的方案:一方面要加固和繼續修築堤壩,

另一方面,禹改變了他父親的做法,用開渠排水、疏通河道的辦法,把洪水引到大海中去。用“疏導”的辦法來根治水患。

經過十多年的艱苦勞動,終於疏通了九條大河,使洪水沿著新開的河道,服服貼貼地流入大海。

為了便於管理,大禹還把整個地域劃分為九個大州,即冀、兗、青、徐、揚、荊、豫、梁、雍等州。從此開啟家天下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