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刷屏朋友圈的特殊畫作,一場5個小時的公益奇跡

七夕剛過,早上就被朋友圈被騰訊99公益日的“小朋友畫廊”H5刷屏了,該H5由騰訊公益和“wabc無障礙藝途”公益機構聯合出品的線上線下互動公益專案。

這些畫的作者是患自閉症、腦癱、精神障礙、智力障礙的特殊人群(作者年齡差距比較大)。

據雷鋒網瞭解,活動進行近5個小時,籌得善款1500萬(這肯定是微信史上超現象級的事件之一)。

一時之間,幫助這些患有疾病的特殊人群成了移動社交圈最大的共同善舉,洶湧而來的愛心變成了刷遍朋友圈的一副又一副畫。

一位法律人對雷鋒網表示,這次一元購玩得如此合情合理非常厲害。另外一個志願者對雷鋒網表示,

騰訊公益講故事的水準和公益切入角度非常牛,比壹基金巧妙多了。

為什麼這次公益活動會這麼火?

1

這和移動互聯網支付的崛起密切相關,在沒有移動互聯網時代,這一切是不可想像的。現在,人們幾乎都有微信錢包,一副明豔的畫、柔和的配樂,

觸發了人們的感動和行動。

每一個人都可以把自己的愛心兌現,甚至可以截屏、二維碼分享傳播至朋友圈,形成一種良性的傳播效應。

電子支付的崛起成為了中國公益事業突破捐款入口的最好工具,微信支付的便捷和普及更是成就了這次此次活動的成功和刷屏級的現象。中華社會救助基金會秘書長胡廣華表示,“過去人們一般認為,公益慈善離普通百姓很遠,各個基金會的主要捐贈也大多數來源於大企業、大慈善家。

而現在人人都可以參與公益,人人都可以成為受益者。”

互聯網輕輕地推到了慈善的藩籬,公益成為了每一個人都能接觸的事情。此次騰訊公益將畫作定價為一元,亦可自訂價格,更加拉低了慈善的門檻,並且能夠通過社交媒體平臺展現出自我對公益的關愛和支持,也是造成此輪刷屏的重要原因。”

2

華南師範大學視覺傳達的學生對雷鋒網說:“這些畫的品質非常高。

儘管還比較稚拙,但每一幅幅畫構思獨特、造型誇張、色彩斑斕,這些小孩子用奔放的創造力、強烈的私人符號形式,向人們表達了他們眼中的世界。看完了深受感動。”

畫作整體色彩明麗,用色舒服,沒有刻意地表明公益的沉重和殘酷,相反卻傳遞自己眼中的美好,觸發了人們心中的柔軟以及對於美好的嚮往。

騰訊公益向雷鋒網介紹,此次的公益活動屬於“用藝術點亮生命”的公益項目,旨在消除社會偏見,幫助患有自逼症、腦癱、唐氏綜合症等精神障礙的特殊人群改善生活,融入社會。由上海藝途公益基金會(WABC)在騰訊公益平臺上發起、由具有公募資質的深圳市愛佑未來慈善基金會負責善款接受。”

騰訊公益對雷鋒網說:“專案後續的善款使用情況,將在騰訊公益平臺上進行定期公示,接受所有公眾的監督和詢問。”

進行了項目捐贈的用戶,如果關注“騰訊公益”微信服務號,也會收到善款執行明細情況的及時推送,清楚地知道每一步款項的流動和去向。流程的透明和規範更進一步引得了人們的好感與信任。

3

這並不是騰訊第一次涉足公益。

早在2016年4月,騰訊董事長馬化騰捐1億騰訊股份,注入正在籌建的的公益基金。按照2016年4月19日騰訊的收盤價計算,1億股騰訊股票價值約138.7億人民幣,接近馬化騰個人財富的八分之一,這也是中國互聯網近年來以個人名義捐出的最大款項。此外,騰訊集團每年也會將利潤的一定比例捐贈給騰訊基金會,截至2016年3月31日,累積捐贈達17.46億。

此外,馬化騰還兼任中國愛佑慈善基金會副理事長。

騰訊方面表示,該慈善基金的組織和運作獨立於騰訊和此前成立的騰訊基金會。基金會主要支持位於中國內地的醫療、教育、環保等公益慈善項目,以及全球前沿科技和基礎學科的探索。

馬化騰曾公開說:“通過十年的公益實踐和探索,日益感到需要一個更長遠、更高效的系統規劃和架構,以善用財富回饋社會。同時通過專業團隊提升公益活動的管理效率,我本人也可以投入更多精力到騰訊的戰略、產品體驗,以及更長遠的公益規劃。”

近年來,全球多個互聯網大佬們將私人財產大規模捐給公益事業。Facebook創始人紮克伯格,在大女兒出世後,承諾將夫妻二人持有的99%Facebook股份(約450億美元)捐給慈善機構,泳衣發展人類潛能和促進和平。阿裡巴巴創始人馬雲也在2014年4月成立個人信託基金,用於環境、醫療、教育、和文化領域方面。

雖然肯定會有不少人認為,經常出沒于富豪榜的大佬們做公益是“最正常不過”的。但實際上,同情心的確是人類社會中必然存在的元素,每個人都應該有機會成為幫助者。而新技術帶來的新方式,恰恰降低了公益本身的參與門檻,並且還提高了公益環節以及落地的透明度,讓遠比以往多的人能夠參與進來。

雷鋒網總結:現象級也好,不是現象級也罷,這些孩子們畫作中的美好和希望,所有參與者表現出的同情心和向善,都是人性光輝的集中綻放一部分,讓人不禁感受到一絲暖意。

騰訊公益對雷鋒網說:“專案後續的善款使用情況,將在騰訊公益平臺上進行定期公示,接受所有公眾的監督和詢問。”

進行了項目捐贈的用戶,如果關注“騰訊公益”微信服務號,也會收到善款執行明細情況的及時推送,清楚地知道每一步款項的流動和去向。流程的透明和規範更進一步引得了人們的好感與信任。

3

這並不是騰訊第一次涉足公益。

早在2016年4月,騰訊董事長馬化騰捐1億騰訊股份,注入正在籌建的的公益基金。按照2016年4月19日騰訊的收盤價計算,1億股騰訊股票價值約138.7億人民幣,接近馬化騰個人財富的八分之一,這也是中國互聯網近年來以個人名義捐出的最大款項。此外,騰訊集團每年也會將利潤的一定比例捐贈給騰訊基金會,截至2016年3月31日,累積捐贈達17.46億。

此外,馬化騰還兼任中國愛佑慈善基金會副理事長。

騰訊方面表示,該慈善基金的組織和運作獨立於騰訊和此前成立的騰訊基金會。基金會主要支持位於中國內地的醫療、教育、環保等公益慈善項目,以及全球前沿科技和基礎學科的探索。

馬化騰曾公開說:“通過十年的公益實踐和探索,日益感到需要一個更長遠、更高效的系統規劃和架構,以善用財富回饋社會。同時通過專業團隊提升公益活動的管理效率,我本人也可以投入更多精力到騰訊的戰略、產品體驗,以及更長遠的公益規劃。”

近年來,全球多個互聯網大佬們將私人財產大規模捐給公益事業。Facebook創始人紮克伯格,在大女兒出世後,承諾將夫妻二人持有的99%Facebook股份(約450億美元)捐給慈善機構,泳衣發展人類潛能和促進和平。阿裡巴巴創始人馬雲也在2014年4月成立個人信託基金,用於環境、醫療、教育、和文化領域方面。

雖然肯定會有不少人認為,經常出沒于富豪榜的大佬們做公益是“最正常不過”的。但實際上,同情心的確是人類社會中必然存在的元素,每個人都應該有機會成為幫助者。而新技術帶來的新方式,恰恰降低了公益本身的參與門檻,並且還提高了公益環節以及落地的透明度,讓遠比以往多的人能夠參與進來。

雷鋒網總結:現象級也好,不是現象級也罷,這些孩子們畫作中的美好和希望,所有參與者表現出的同情心和向善,都是人性光輝的集中綻放一部分,讓人不禁感受到一絲暖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