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46年前的網路神器,微信和QQ都無法取代,馬化騰也愛使用

1971年10月,第一封電子郵件被發送出去,距今已經46年了。

來自麻省理工學院的Ray Tomlinson是世界上首位發出電子郵件的人,當時他正在參與ARPANET(互聯網的前身)的建設和維護。

Tomlinson對已有的傳輸檔程式以及資訊程式進行研究,研製出了一套新程式,它可以通過電腦網路發送和接收資訊,再也沒有以前的種種限制。為了讓人們都擁有易識別的電子郵箱位址,他還決定採用@符號——符號前面加用戶名,符號後面加使用者的發送位址,電子郵件由此正式誕生了!

有意思的是,電子郵件的發明是“開小差”的產物。當時,Tomlinson所在公司並未要求他開發這樣的程式。根據2008年媒體對他的採訪,由於當時不明確發明的意義,他連第一封電子郵件的內容都記不清了:“也許是QWERTY?”

據統計,截至2013年,全球網路使用者擁有多達39億個郵箱帳號,

全球每天僅商業活動的電子郵件往來就高達1000億封,這是發明者本人都始料未及的,但他確實改變了人們的溝通習慣,帶來了一個全新的交流工具。

如今,電子郵件已經問世46年,甚至比80後、90後的年齡都要大很多,它也變得不新鮮、不時髦了,但是我們的生活和工作想擺脫它,還真是非常的難。

但事實並非如此,隨著新的社交服務出現,以及每一種即時和非即時溝通方式問世,電子郵件的重要性也正在提升。原因很簡單,每個人都按自己的喜好選擇不同的溝通媒介,但電子郵件正成為所有人共同擁有的唯一媒介,它就像膠水,將所有社交服務牢牢地粘在一起。

在職場上,遠離電子郵件也無異於給自己挖坑,

職場人士可以通過即時通訊軟體溝通問題,但最後的溝通結果最好通過電子郵件呈現。一方面,電子郵件提供了喘息的空間,使我們有時間思考並準確地表達內容;另一方面,即時通訊軟體雖然很快,但其內容幾乎沒有收藏價值。

是的,如今即時通信類軟體有很多,但電子郵件仍然無法被取代。即使是馬化騰,從建立騰訊起一直到現在,也都在使用電子郵件給員工發佈消息。

每日一問:你還在用電子郵件嗎?都用來幹什麼?你的郵箱裡面存著最多的是什麼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