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還記得英媒批《戰狼2》狹隘民族主義?《敦克爾克》卻是遮羞布

敦克爾克“發電機行動”給英國帶回了338000盟軍將士,為盟軍反攻積蓄力量,諾蘭導演的新片電影本身是精彩的,但是只是為英軍的背信棄義一塊精美遮羞布。

但是英軍此次行動的總指揮“逃跑元帥”:哈樂德·亞歷山大(Harold Alexander)

對友軍(法軍)實施了有條不紊的隱瞞欺騙(兩年後再次重演,被黑的是中國遠征軍),致使4萬在敦克爾克的週邊防線英勇抵抗最後一刻的法軍將士最終被俘,英軍僅被俘4千人。

而約21萬英軍將士悄悄的、放棄狙擊德軍防線,紳士的、有秩序的在海灘登上返回英國的船隻。

在法軍反應過來,分批撤退到海灘試圖登船時,撤退總指揮命令英軍士兵用刺刀威脅他們退後,

至少出現過多次英軍向試圖登船的法國士兵開槍的事件。甚至當一位法國將軍和他的副官試圖擠上一艘英國輪船時,也受到英國士兵的“粗魯對待”。英國人還設置了路障來攔截撤退下來法軍,以便讓英國人儘快、儘早的登船離開。法國總理雷諾也發出了嚴厲的警告:“22萬英國士兵當中已經有15萬撤離了,而20萬法國士兵中只有1.5萬人被送走。“已經筋疲力竭的法國人憤怒了,
破壞了英國人設置的路障,更有甚者都準備用大炮轟擊英國船隊。被優先撤退的無一例外都是英國士兵,法軍士兵往往被拒載。據史料記載,從5月25號行動開始,到當月30號,撤往英國的十二萬軍隊中,僅僅只有六千名法軍。

在受到了美國等國的壓力和批評,

邱吉爾下令“要撤退更多的法軍,如果做不到這一點,將對我們和盟國的關係產生無法彌補的損害。”撤退總指揮不得不調整策略,此後從6月1日到4日,有約9.8萬名法軍,被撤往英國,而其中有5萬名法軍將士是法國自行組織本國軍艦運輸的。與這樣專門坑隊友的“盟軍”的戰役,有什麼榮譽可言?

成功組織敦克爾克大撤退的英國元帥哈樂德·亞歷山大,

兩年後又組織了一次大撤退——緬甸抗日聯軍大撤退。 這次狠狠的黑了一把中國,哈樂德·亞歷山大和史迪威的所謂的“曼德勒會戰”計畫誆騙中國遠征軍,命令其調集精銳部隊扼守緬甸西路的喬克巴。

而英軍見日本猛烈的進攻,自己則倉皇逃跑到安全地帶,竟然將海量軍用輜重等物資(此同敦克爾克大撤退,海量海量軍用輜重等物資留給德軍)留給了日軍。而在中國遠征軍卻還蒙在鼓裡,期待著英軍反攻,可是人家已經撤退到了安全地帶,當中國遠征軍意識到問題嚴重性時,已經為時已晚。

可憐我10萬中國遠征軍精英,慷慨赴死營救“盟友”英緬軍第一師,最終卻被英國人欺騙成為炮灰,孤軍突圍穿越著名“野人山”等熱帶叢林,最終僅有約4萬人返回安全地帶。

還記得《戰狼2》被英國媒體噴“狹隘民族主義”,現在這部為英軍背信棄義遮羞的《敦克爾克》還值得大家支持嗎?

竟然將海量軍用輜重等物資(此同敦克爾克大撤退,海量海量軍用輜重等物資留給德軍)留給了日軍。而在中國遠征軍卻還蒙在鼓裡,期待著英軍反攻,可是人家已經撤退到了安全地帶,當中國遠征軍意識到問題嚴重性時,已經為時已晚。

可憐我10萬中國遠征軍精英,慷慨赴死營救“盟友”英緬軍第一師,最終卻被英國人欺騙成為炮灰,孤軍突圍穿越著名“野人山”等熱帶叢林,最終僅有約4萬人返回安全地帶。

還記得《戰狼2》被英國媒體噴“狹隘民族主義”,現在這部為英軍背信棄義遮羞的《敦克爾克》還值得大家支持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