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薑後脫簪”實現“宣王中興”,姜後遂成後妃以禮輔佐君王的典範

西周末年,由於周厲王為發展周朝國力,採用的新政過於極端,引發國人暴動,憤怒的國人沖進皇宮,趕跑了周厲王。在國人暴動後的十四年,周厲王病逝,太子姬靜即位,是為周宣王。

周宣王由於一直親眼目睹了“國人暴動”和自己父親周厲王的結局,因此剛執政初期,也很謙虛勤政,勵精圖治,重用大臣召穆公、周定公、尹吉等。

可是時間一長,周宣王就變的懶散了,不再勤於國事,而是沉迷於享樂,甘於現狀,不再關心民生的疾苦,還經常推遲上朝的時間。

周宣王的王后是齊候的女兒,是為薑氏。姜後生性賢良,一直恪守“非禮勿言,非禮勿動”的信條。漢代劉向的《列女傳-周宣薑後》記載說:姜後見宣王沉迷於女色,以至貽誤國事,便深為憂慮。

薑後想到:宣王身為一國之君,負有治理天下的重任,如今卻腐化墮落,不問百姓疾苦,這樣下去,不要說振興周朝,弄不好還會步入周厲王的後路,甚至導致兩百年的周朝傾覆。

自己呢,也會跟著成為罪人。想當年,夏桀寵愛妹喜,商紂王迷戀妲己而亡國,這樣刻骨的教訓還不夠深嗎?

薑後想到這裡,更加的寢食不安。但當時周禮的制定,讓人們很重視君權夫權,女人是不能直接評論政事的,若是傳到別人耳中,甚至會讓人認為是後宮干政。

但是,聰明的薑後很快就想到了一個絕妙的勸諫方式——罪己。於是,薑後摘下頭上佩戴的所有首飾,還脫下華服,

穿上平民女子的衣服。

然後,姜後對宣王說:“是臣妾平庸無能,產生了享樂的想法,也連累到了天子您,使您屢次推遲聽政的時間,讓大臣誤以為君王是迷戀女色。如果一國之君沉迷于女色,必定會奢侈腐化,導致諸侯離心。如今江山不穩,到處充滿了矛盾和衝突,

追溯根源,臣妾是元兇,因此,臣妾請君主治臣妾的罪。”

周宣王還不至於昏庸至極,看到薑後這樣穿戴,聽完薑後說的話,便猛然醒悟,非常內疚。宣王被薑後這種婉言勸諫、引咎罪己的婦德深深感動了,他又是後悔,又是感激,便對薑後說:“這一切都是我的過錯,王后不必自責,我自己沒做到勤於政事,現在幸虧王后讓我迷途知返,否則,我就是周朝歷史的罪人。”

從此之後,

周宣王勤政愛民,天天忙於國家大事,處理朝政,他修身養性,防微杜漸,一舉一動都符合天子的禮儀。

周宣王在薑後和眾大臣的精心輔佐下,樹立了振興周朝的目標。周宣王在位的四十五年,不但阻止了西周末年的江河日下,還使社會重新恢復了太平盛況,各路諸侯也接連朝拜周天子,歷史上把這段時期稱作“宣王中興”。

周宣王深以姜後為榮,他常常對別人說:“我賴薑後主後宮之政,甚有賢德。”而姜後也對宣王情深義重。宣王駕崩後,薑後由於傷心過度,沒多久也去世了。

薑後才貌過人,知書達理,以江山為重,盡職盡責地做一個好妻子,用美德來感化周宣王,輔佐周宣王勵精圖治,鞏固了西周王朝,使周宣王成為一代中興聖主,可以說,宣王中興的功績也有薑後的一半。“薑後脫簪”的故事,也變成歷代後妃以禮輔佐君主的典範。

後世的春秋時期,一鳴驚人的楚莊王也有一個賢妃樊姬,她看到楚莊王繼位後每日沉迷於酒色,不理朝政,樊姬也效仿薑後,通過不梳妝打扮,終日蓬頭垢面的罪己方式來勸諫楚莊王。而楚莊王也通過三年的暗中考察後,一鳴驚人的爆發,最終成為著名的“春秋五霸”之一。

史家之韻——借中華文化之源遠流長,品五千年文明史之韻味!

甚有賢德。”而姜後也對宣王情深義重。宣王駕崩後,薑後由於傷心過度,沒多久也去世了。

薑後才貌過人,知書達理,以江山為重,盡職盡責地做一個好妻子,用美德來感化周宣王,輔佐周宣王勵精圖治,鞏固了西周王朝,使周宣王成為一代中興聖主,可以說,宣王中興的功績也有薑後的一半。“薑後脫簪”的故事,也變成歷代後妃以禮輔佐君主的典範。

後世的春秋時期,一鳴驚人的楚莊王也有一個賢妃樊姬,她看到楚莊王繼位後每日沉迷於酒色,不理朝政,樊姬也效仿薑後,通過不梳妝打扮,終日蓬頭垢面的罪己方式來勸諫楚莊王。而楚莊王也通過三年的暗中考察後,一鳴驚人的爆發,最終成為著名的“春秋五霸”之一。

史家之韻——借中華文化之源遠流長,品五千年文明史之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