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行者的成人禮,163天20000公里的摩托車藏區穿越之旅

“我想追尋的蹤跡,是那些別人不曾在乎過的聲音。”

他說其實我很平凡,你們找到我來做這樣一個專訪,很感激,也很慚愧。80末的少年,當兵五年,兩次摩托車旅行,20000+公里路程,十幾次進藏·····

作為筆者,長願以筆寫心。而關於這個人,我的筆也無從精准描述,而他,卻有自己更直觀而精准的表達,那便是他的攝影。

從起步,到心底,有一萬五千里

他會把所有家當都放在摩托車上,在車後插一面藍色的旗子。遇見自己感恩或者投緣的人,都會讓他們在旗子上簽一個字。到最後無數個名字填滿了這面藍色的小旗子。

城市人大多如此。他們只守著眼前方寸之土,畫地為牢,

處心積慮地為自己的存在尋找藉口,不斷自欺欺人,一點一點背叛自己的靈魂。他們把整座城市變得烏煙瘴氣,還企圖將前來的人侵染同化,驕傲而可悲。

他說他只想逃離,他要前去尋找。他總相信遠方會有一個不一樣的世界,那是一方淨土,一方和樂人間。而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總是需要一點勇氣的。

於是他踏上了去藏區的路,那個他說走過一次就會上癮的地方。那裡的風景,那裡的文化,那裡的人。那裡天地遼闊,靜謐,把一切細節都放大。風中有音,沙中有印,光中有影。

生活繼續未完的旅程,用摩托車最長獨自騎行69天,闖蕩阿裡大北線14553.2公里。他說,之所以騎摩托車,這就好比古時候的馬車和騎馬,前者雖然舒服只是交通工具,

後者雖辛苦,但給騎行者的感覺完全不一樣,天高任我遊,享受與風接觸的每一次瞬間,和與大自然悄悄的告白,對了順便還有三百六十度全景天窗 ,聽風從耳邊呼呼吹過,整個世界就剩下一個你,全身心地融入風景裡。

那是一種極不真實的美,像是在仰望不可觸碰的世外畫境,會讓人心頭劇震驟然縮緊,會讓人敞開胸懷大口呼吸。眼睛可以看到的風景太多,震撼的片刻一閃而過,而能留下的不過幾張照片,幾個視角。可這足矣,見過,即是賜予。

他對風景的描述,大多是個人感受的迸發,但這樣的表述,往往能很快把人帶入到風景裡。藏區的魅力就在這裡,雖然語言的溝通並不多,但它們表達的情感會把你帶入到裡面。

橫穿塔克拉瑪幹沙漠的時候,摩托車飛馳,風中夾帶著揚起的沙土翻飛,自帶背景音樂。阿裡無人區,那是真的值得你去感受的地方,因為那裡的自然環境,就隔絕了一大部分人的探訪。它是我心目中最後的一方淨土。

去亞青寺常常會和喇嘛朋友待在一起,靜坐論佛抑或進食聊天,我相信只有讓自己真的融入他們的生活,瞭解藏傳佛教,才能找到正確的方式表述他們的生活,而不是走馬觀花的為“紅房子”而來。

國慶的亞青寺的觀景臺上,暮色四合,華燈初上,人山人海,大家都在拍攝亞青寺,劈劈啪啪不斷傳入耳中。我把鏡頭轉向另外一邊,遠處的天空墨雲翻湧,似蘊藏著難以描述的強大力量,而我,也有幸拍下了這一幕。

第九次去色達的時候,一個人爬到觀景台對面山上,視角大轉換。搭了個帳篷,看了星空,聽見整個山谷裡誦經的聲音慢慢響起。離天葬大概只有3米遠,親眼見證儀式過程。把他們親人的遺骸,帶到天葬台,由空行母的化身帶到天界。只剩下震撼。

他默默地看著這位老阿媽誦著經文轉動轉經筒。大約有一個多小時,老阿媽發現了他,回頭笑笑,便又繼續做自己的事情。當時的自己就被這樣一個微笑安慰了,說不出那是一種什麼情緒,可他很清楚,這就是自己一直在尋找的東西。

惟願能,打動自己

他說,我拍它,就會去接近它,把自己融入它的世界,照片自然而然就會帶上講述的意味。在不打擾到它的情況下,拍下最真實的畫面。

他講起在大山深處當兵的5年。洛陽的大山裡荒無人煙,只有漠漠草地和漫天繁星作陪。初時常歎“看見母豬賽貂蟬”那種難見人煙的寂寞。後來,在漫長的年歲裡,慢慢沉澱下來,學會以旁觀的姿態去面對這個世界,默默地把打動自己的細節,放進心裡,記在鏡頭裡。

五年的軍旅生涯,也沒有中斷他對攝影的探求,深山溝口人們的生活都被記錄在他的眼裡和相機裡。河南親情冷漠,老人只得和一隻小貓咪相依為命,生活雖蕭索,卻自有溫暖之處。

溝口希望小學的小孩子們,對著熟悉的大哥哥坦然露出笑顏。

對攝影的熱愛,也是自幼時起緩慢生長的,到後來在蜂鳥網上認識了一些哥哥姐姐,那一段段的長篇評論,指點之姿,肺腑之言,讓這份小小的熱愛,開始瘋狂地鋪滿了整個生活。

習慣了常把相機帶在身邊,穿過城市巷陌的時候,遇見能打動自己的畫面,總會不自覺停下腳步,觀察,思考,定格畫面。

他說他不願把攝影當做工作。攝影是對自己的交待,他希望自己的照片充滿了獨立的深思,每一張都能講述一個故事。那些陽光背後的故事,用昏暗的色調表達出來,雖不全是大眾所喜,但足夠打動自己。

對,就是要能打動自己。

一路散落,一路流離

我更願意把快門哢擦那個動作稱作定格。每一幀都是一次感動,一個故事,一份記憶。

談起初入社會的諸多不適應。他說,當兵退伍的人常常心思簡單,會有一點脫離社會。離開部隊那短短一段時日,他賣過盒飯,當過門衛,辛苦努力過,也經歷了令人心寒的坑騙和背叛,經歷了幾番出走,經過了一路上世情冷暖的打磨,終於還是找回了最初的自我。

他說曾在新疆遇見一個挺投緣的小夥兒,滿世界尋找靈感的音樂人。倆人一個火車,一個摩托,新疆一別,未曾想,又在嘉峪關相遇。再後來,約見蘭州,在那裡,和幾位投契的朋友,去南山之上,喝酒唱歌吹牛彈吉他聊文藝說人生。

“哦,那真是人生中無比舒爽的時刻了。旅途中這些三觀相合,臭味相投的朋友,真是無上的賜予,是我行走在路上從不間斷的驚喜。”

他常念著最初在蜂鳥網結識的哥哥姐姐,那些引以為知己的人們,念著那些點點滴滴的感動和震動。從最開始的切磋指點,到邀他去清華做講座,帶他遊遍京城,送他佳能6D機身······這一路,道阻且長,步步行來,成為了越來越喜歡的自己。

他說他講不出什麼“故事”,是因為有太多故事可講,但都很平常。它們會在路上自然而然發生的,卻支撐你走下去的那種。

很高興,遇見你

“不怕你看不見未來,就怕看清了自己的未來是怎樣,你卻還要按照那個劇本走下去。”

“我喜歡看不見的未來。”

對於未來,他有一種敢於放開手的隨性,也有一種勇於遵從本心的執著。他說,太大的夢想都是空談,不如跟從直覺邊走邊看。

而他小小的夢想,則是一間咖啡館。不是多麼了不起的動作,不需要靠它來掙錢,也不需要所有人都喜歡。只是想,把自己喜歡的照片都掛在裡面,給自己看,給喜歡的人們看。希望它沉默地存在,作為承載著點滴感動的烏托邦,總有人能與我共賞,我希望找到他們。

那麼,很感謝,讓我們,遇見你,認識你。

文:行方/朵洛

達人:墜落

(Youxiake2008)

但這樣的表述,往往能很快把人帶入到風景裡。藏區的魅力就在這裡,雖然語言的溝通並不多,但它們表達的情感會把你帶入到裡面。

橫穿塔克拉瑪幹沙漠的時候,摩托車飛馳,風中夾帶著揚起的沙土翻飛,自帶背景音樂。阿裡無人區,那是真的值得你去感受的地方,因為那裡的自然環境,就隔絕了一大部分人的探訪。它是我心目中最後的一方淨土。

去亞青寺常常會和喇嘛朋友待在一起,靜坐論佛抑或進食聊天,我相信只有讓自己真的融入他們的生活,瞭解藏傳佛教,才能找到正確的方式表述他們的生活,而不是走馬觀花的為“紅房子”而來。

國慶的亞青寺的觀景臺上,暮色四合,華燈初上,人山人海,大家都在拍攝亞青寺,劈劈啪啪不斷傳入耳中。我把鏡頭轉向另外一邊,遠處的天空墨雲翻湧,似蘊藏著難以描述的強大力量,而我,也有幸拍下了這一幕。

第九次去色達的時候,一個人爬到觀景台對面山上,視角大轉換。搭了個帳篷,看了星空,聽見整個山谷裡誦經的聲音慢慢響起。離天葬大概只有3米遠,親眼見證儀式過程。把他們親人的遺骸,帶到天葬台,由空行母的化身帶到天界。只剩下震撼。

他默默地看著這位老阿媽誦著經文轉動轉經筒。大約有一個多小時,老阿媽發現了他,回頭笑笑,便又繼續做自己的事情。當時的自己就被這樣一個微笑安慰了,說不出那是一種什麼情緒,可他很清楚,這就是自己一直在尋找的東西。

惟願能,打動自己

他說,我拍它,就會去接近它,把自己融入它的世界,照片自然而然就會帶上講述的意味。在不打擾到它的情況下,拍下最真實的畫面。

他講起在大山深處當兵的5年。洛陽的大山裡荒無人煙,只有漠漠草地和漫天繁星作陪。初時常歎“看見母豬賽貂蟬”那種難見人煙的寂寞。後來,在漫長的年歲裡,慢慢沉澱下來,學會以旁觀的姿態去面對這個世界,默默地把打動自己的細節,放進心裡,記在鏡頭裡。

五年的軍旅生涯,也沒有中斷他對攝影的探求,深山溝口人們的生活都被記錄在他的眼裡和相機裡。河南親情冷漠,老人只得和一隻小貓咪相依為命,生活雖蕭索,卻自有溫暖之處。

溝口希望小學的小孩子們,對著熟悉的大哥哥坦然露出笑顏。

對攝影的熱愛,也是自幼時起緩慢生長的,到後來在蜂鳥網上認識了一些哥哥姐姐,那一段段的長篇評論,指點之姿,肺腑之言,讓這份小小的熱愛,開始瘋狂地鋪滿了整個生活。

習慣了常把相機帶在身邊,穿過城市巷陌的時候,遇見能打動自己的畫面,總會不自覺停下腳步,觀察,思考,定格畫面。

他說他不願把攝影當做工作。攝影是對自己的交待,他希望自己的照片充滿了獨立的深思,每一張都能講述一個故事。那些陽光背後的故事,用昏暗的色調表達出來,雖不全是大眾所喜,但足夠打動自己。

對,就是要能打動自己。

一路散落,一路流離

我更願意把快門哢擦那個動作稱作定格。每一幀都是一次感動,一個故事,一份記憶。

談起初入社會的諸多不適應。他說,當兵退伍的人常常心思簡單,會有一點脫離社會。離開部隊那短短一段時日,他賣過盒飯,當過門衛,辛苦努力過,也經歷了令人心寒的坑騙和背叛,經歷了幾番出走,經過了一路上世情冷暖的打磨,終於還是找回了最初的自我。

他說曾在新疆遇見一個挺投緣的小夥兒,滿世界尋找靈感的音樂人。倆人一個火車,一個摩托,新疆一別,未曾想,又在嘉峪關相遇。再後來,約見蘭州,在那裡,和幾位投契的朋友,去南山之上,喝酒唱歌吹牛彈吉他聊文藝說人生。

“哦,那真是人生中無比舒爽的時刻了。旅途中這些三觀相合,臭味相投的朋友,真是無上的賜予,是我行走在路上從不間斷的驚喜。”

他常念著最初在蜂鳥網結識的哥哥姐姐,那些引以為知己的人們,念著那些點點滴滴的感動和震動。從最開始的切磋指點,到邀他去清華做講座,帶他遊遍京城,送他佳能6D機身······這一路,道阻且長,步步行來,成為了越來越喜歡的自己。

他說他講不出什麼“故事”,是因為有太多故事可講,但都很平常。它們會在路上自然而然發生的,卻支撐你走下去的那種。

很高興,遇見你

“不怕你看不見未來,就怕看清了自己的未來是怎樣,你卻還要按照那個劇本走下去。”

“我喜歡看不見的未來。”

對於未來,他有一種敢於放開手的隨性,也有一種勇於遵從本心的執著。他說,太大的夢想都是空談,不如跟從直覺邊走邊看。

而他小小的夢想,則是一間咖啡館。不是多麼了不起的動作,不需要靠它來掙錢,也不需要所有人都喜歡。只是想,把自己喜歡的照片都掛在裡面,給自己看,給喜歡的人們看。希望它沉默地存在,作為承載著點滴感動的烏托邦,總有人能與我共賞,我希望找到他們。

那麼,很感謝,讓我們,遇見你,認識你。

文:行方/朵洛

達人:墜落

(Youxiake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