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創建」社區舊貌換新顏,居民生活更舒心

點擊標題下「合肥發佈」可快速關注

我市計畫利用三年時間實現老舊社區整治工作全覆蓋

住宅社區是一座城市的基層細胞,是創建文明城市的重要部分,做好住宅社區創建工作是關係廣大市民居住環境的重要民生工程。

目前,全市共有各類住宅社區2400多個,點多面廣,尤其是一些“三無”老舊社區管理比較薄弱,我市計畫利用三年時間實現全市老舊社區整治工作全覆蓋,同時推廣物業管理全覆蓋,讓老舊社區舊貌換新顏,實現群眾共治共管、共建共用。

改造後的老舊社區乾淨整潔

以停車難整治為突破口贏得居民認可

環境衛生、“牛皮癬”、停車秩序是住宅社區文明創建整治重難點。在廬陽區金域藍灣社區,屬地街道、居委會和物業服務企業通過行之有效的管理舉措,

讓整個社區的停車秩序得以明顯好轉,受到居民群眾的拍手稱讚。

9月1日,記者在該社區看到,所有進入金域藍灣社區的車輛一律按照要求靠右行駛拐彎進入單向迴圈車道,路面以及樓道門口不得隨意停放車輛,一旦發現車輛亂停放,工作人員將及時上前勸阻。由於購車的居民每年都在增加,社區通過擴充停車位滿足廣大居民的需求。“去年6月我們啟用了社區地下雙層機械車位,

共落實800個車位,全天24小時都有專人值守操作,方便居民進出,再加上地面上設置的停車位,目前可以很好地滿足現有機動車輛的停放需求。”社區物業管理方負責人江榮兵告訴記者,對於臨時進入社區的車輛,社區則安排了臨時車位,供外來車輛停放使用,有效規範了社區內的停車秩序,得到廣大居民的一致好評。

在環境衛生整治上,社區物業通過加大人員力量配備,不間斷進行清掃保潔工作,讓社區日常衛生環境保持乾淨清爽,居民對物業的認可度很高。同時,社區內設置了許多以“和”為主題的公益廣告鐵雕作品,讓居民在潛移默化中受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薰陶。步入社區,文明和諧的氛圍頓時撲面而來。

廣泛發動群眾參與促進創建工作水到渠成

圍繞“氛圍文明”,市房產局要求所有住宅社區物業企業充分運用電子顯示幕、戶外廣告、櫥窗展板等多種形式,在顯著位置刊播“講文明樹新風”公益廣告,務必做到“六個一”(即在所有社區出入口要有一塊“遵德守禮”提示牌,所有社區都要張貼《市民文明公約》、《居民公約》和《養犬條例》、《禁放條例》,社區集中宣傳欄要有“講文明樹新風”公益廣告宣傳畫面)。今年,我市還積極推進志願服務進居民社區、進樓棟,物業社區要在社區門崗等顯著位置設立學雷鋒志願服務亭或網站,開展志願服務,滿足群眾需求。

在廬陽區都市清華社區,記者看到,社區大門處設置的志願服務小屋裡,有雨傘、小推車、血壓測量儀等物品,方便居民使用。社區內隨處可見由業委會專門定制的特色垃圾桶,外觀小巧精緻,與社區環境相得益彰。

“我們充分發動社區居民自覺主動擔任志願者、文明監督員,組成自治隊伍參與社區管理,通過街道、社區、物業和居民的多方參與,四位一體共同促進社區文明創建工作水到渠成。”海棠街道清華社區黨委書記劉明告訴記者,社區現有一支100多人的志願服務隊,成立近十個年頭,他們都是一些熱心社區事務的居民,活躍在群眾身邊,說起話來務實管用,在社區環境整治、志願服務、政策宣傳以及文明創建等工作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很好地拉近了居委會和居民之間的距離,為社區管理助了一臂之力。

在全市範圍推行老舊社區物業管理全覆蓋

老舊社區房屋年久失修、配套設施缺損嚴重、環境髒亂差等,嚴重影響居民的生活品質和城市的文明形象。推行老舊社區改造是提升城市文明程度的“一劑良藥”。

老舊社區改造一新

“老舊社區作為全市文明創建工作的難點和短板,已納入全市重要工作予以推進。”市房產局局長汪菊喜介紹,通過硬體整治,自2012年至今,全市已整治331個老舊社區,惠及15.7萬戶居民、45.9萬人。通過環境綜合整治,基本實現了“水通、路平、燈亮”的基本目標,緩解了社區內停車難,改變了老舊社區原先“垃圾隨處堆放、污水橫流”的現象,環境面貌得到了很大改善。今年,市房產局對全市尚未整治的老舊社區進行了調查摸底,制定《2017年-2019年老舊社區環境綜合整治方案》,延續開展剩餘609個老舊社區整治工作。今年,先期新開工80個老舊社區整治,計畫利用三年時間實現全市老舊社區整治工作全覆蓋。

“我們還將學習杭州等先發地區成功經驗,在整治的同時,對老舊社區推行物業管理全覆蓋,採取單獨選聘物業企業、‘統一打包’、成立社區服務中心等多種方式,落實老舊社區管理責任主體。”汪菊喜介紹,為激勵先進,今年還專門預算安排1000萬元專項資金用於老舊社區整治後物業管理工作獎補,同時進一步明確無物業管理老舊社區的管理責任,即由街道社區兜底負責。

今年,我市還積極推進志願服務進居民社區、進樓棟,物業社區要在社區門崗等顯著位置設立學雷鋒志願服務亭或網站,開展志願服務,滿足群眾需求。

在廬陽區都市清華社區,記者看到,社區大門處設置的志願服務小屋裡,有雨傘、小推車、血壓測量儀等物品,方便居民使用。社區內隨處可見由業委會專門定制的特色垃圾桶,外觀小巧精緻,與社區環境相得益彰。

“我們充分發動社區居民自覺主動擔任志願者、文明監督員,組成自治隊伍參與社區管理,通過街道、社區、物業和居民的多方參與,四位一體共同促進社區文明創建工作水到渠成。”海棠街道清華社區黨委書記劉明告訴記者,社區現有一支100多人的志願服務隊,成立近十個年頭,他們都是一些熱心社區事務的居民,活躍在群眾身邊,說起話來務實管用,在社區環境整治、志願服務、政策宣傳以及文明創建等工作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很好地拉近了居委會和居民之間的距離,為社區管理助了一臂之力。

在全市範圍推行老舊社區物業管理全覆蓋

老舊社區房屋年久失修、配套設施缺損嚴重、環境髒亂差等,嚴重影響居民的生活品質和城市的文明形象。推行老舊社區改造是提升城市文明程度的“一劑良藥”。

老舊社區改造一新

“老舊社區作為全市文明創建工作的難點和短板,已納入全市重要工作予以推進。”市房產局局長汪菊喜介紹,通過硬體整治,自2012年至今,全市已整治331個老舊社區,惠及15.7萬戶居民、45.9萬人。通過環境綜合整治,基本實現了“水通、路平、燈亮”的基本目標,緩解了社區內停車難,改變了老舊社區原先“垃圾隨處堆放、污水橫流”的現象,環境面貌得到了很大改善。今年,市房產局對全市尚未整治的老舊社區進行了調查摸底,制定《2017年-2019年老舊社區環境綜合整治方案》,延續開展剩餘609個老舊社區整治工作。今年,先期新開工80個老舊社區整治,計畫利用三年時間實現全市老舊社區整治工作全覆蓋。

“我們還將學習杭州等先發地區成功經驗,在整治的同時,對老舊社區推行物業管理全覆蓋,採取單獨選聘物業企業、‘統一打包’、成立社區服務中心等多種方式,落實老舊社區管理責任主體。”汪菊喜介紹,為激勵先進,今年還專門預算安排1000萬元專項資金用於老舊社區整治後物業管理工作獎補,同時進一步明確無物業管理老舊社區的管理責任,即由街道社區兜底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