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為什麼說人人都該學點醫

媳婦總說我是家裡的土大夫,因為家裡人誰感冒或上火了,

我總是到藥店買些藥,然後告訴他怎麼吃。媳婦的觀點是,藥不能隨便吃的,是藥三分毒,要聽醫生的。其實,我也想聽醫生的,可是人家醫生不是沒時間告訴我,就是給我多開藥,我還得自己分辨哪些是該吃的哪些是多開的。

有一次我千里迢迢帶孩子去一家大醫院看病,三兩分鐘就被一個特級專家給打發了,當我還想將一肚子問題和盤托出時,那位老醫生一個勁地擺手,

示意我該走了,看我遲遲不走,就厲聲道:“你的問題太多了,我要是光給你解答,我就不用看病了。”

還有一次我母親頭上起皮屑,我帶她到醫院看,皮膚科醫生給開了幾支藥膏和幾瓶抗生素注射液,花了五百多元。看完了,我給在外地當醫生的同學打電話,

他說開抗生素藥幹什麼,對病情基本沒用。果然,母親沒有輸那幾瓶抗生素注射液,只抹了幾天藥膏,皮屑就消失了。

我也不想自力更生,但是當依靠他人成問題時,就不得不依靠自己了。近些年,養生和醫藥的書呈現出逐漸增多趨勢,除人們健康意識增強以外,恐怕不無人們想自力更生的緣由。網上一出現偏方或高效驗方就會被廣為轉載,其背後依然難掩入院看病的麻煩或人們的恐懼心理。

不過,這些偏方、驗方又良莠不齊、真假難辨。就拿《醫大教授教你用最便宜的藥治常見病》一個帖子來說吧,就充滿了不少謬誤。醫大教授怎麼可能教人們使用安乃近呢?冀連梅在其新書《中國人應該這樣用藥》中對其做出了批駁。

在書中,北京和睦家庭康復醫院藥房主任冀連梅憑藉自己在中美兩國藥房的實際工作經驗,就當前中國人普遍存在的用藥誤區和國際上最新臨床用藥知識,作了通俗易懂的講解。全面解析36種常見疾病和45種非處方藥,旨在幫助讀者走出用藥誤區,安全用藥,合理用藥。

作為一名專業藥師,冀連梅對各藥的成分和作用很熟悉,如她寫道:首選的退燒藥應該是乙醯氨基酚,

也就是家長們熟知的泰諾林,只有吃了泰諾林燒退不下來,才會考慮到要用美林,也就是布洛芬。因為在布洛芬的說明書中,按作用排序應該是消炎、鎮痛、解熱,布洛芬的首要藥理作用不是退燒,而是消炎,解熱的作用是排在最後的。書中解答了感冒、發燒、濕疹、腹瀉、便秘、貧血等30多種常見病症用藥問題,指導人們根據症狀、病情階段區別用藥,比較周到實用。不過,對於有些專項問題,似乎還可以寫得更詳細一些。因為,雖然作者建議對濫用輸液治感冒說“不”,可是讀者一旦感冒了去醫院,醫生也許還會給你用抗生素,怎麼辦呢?不聽吧,醫生沒准會說“你這是抱著不信任的態度來看病”,乾脆不搭理你了——我就有過這樣的經歷。聽吧,那就是忍受著抗生素的副作用——“殺敵一萬,自損三千”。所以要想達到作者所說的“小病在家調,大病去醫院”目標,專業人士還得多加指導,民眾則需多加強學習。

對很多醫學問題,我們普通大眾並不懂,所以很糾結。就比如說孩子磕破了皮,該不該打破傷風吧,有誰能說清楚。孩子大都三天兩頭有磕碰,難道每次磕碰都要打破傷風嗎?我兒子有一次跑,把膝蓋磕破了,我帶兒子去一家三甲醫院。大夫給開了破傷風,可是孩子做試敏過敏,醫院說,要想打就得換一種注射方式,可是那種方式可能會有各種不良反應,而我孩子本來就是過敏體質。該不該打,讓我糾結死了。

所以,我覺得什麼都可不學,自己也要學點醫,因為這是關乎自己生命的問題,還有比生命健康更重要的事嗎?古人,大都懂得中醫,看看《紅樓夢》就能略知一二了。你看薛寶釵、賈寶玉年紀輕輕都懂醫。不為良相便為良醫,是古人的一大價值取向。

書名:冀連梅談:中國人應該這樣用藥

作者: 冀連梅

出版社: 江蘇科技出版社

出版年: 2013-12

對於有些專項問題,似乎還可以寫得更詳細一些。因為,雖然作者建議對濫用輸液治感冒說“不”,可是讀者一旦感冒了去醫院,醫生也許還會給你用抗生素,怎麼辦呢?不聽吧,醫生沒准會說“你這是抱著不信任的態度來看病”,乾脆不搭理你了——我就有過這樣的經歷。聽吧,那就是忍受著抗生素的副作用——“殺敵一萬,自損三千”。所以要想達到作者所說的“小病在家調,大病去醫院”目標,專業人士還得多加指導,民眾則需多加強學習。

對很多醫學問題,我們普通大眾並不懂,所以很糾結。就比如說孩子磕破了皮,該不該打破傷風吧,有誰能說清楚。孩子大都三天兩頭有磕碰,難道每次磕碰都要打破傷風嗎?我兒子有一次跑,把膝蓋磕破了,我帶兒子去一家三甲醫院。大夫給開了破傷風,可是孩子做試敏過敏,醫院說,要想打就得換一種注射方式,可是那種方式可能會有各種不良反應,而我孩子本來就是過敏體質。該不該打,讓我糾結死了。

所以,我覺得什麼都可不學,自己也要學點醫,因為這是關乎自己生命的問題,還有比生命健康更重要的事嗎?古人,大都懂得中醫,看看《紅樓夢》就能略知一二了。你看薛寶釵、賈寶玉年紀輕輕都懂醫。不為良相便為良醫,是古人的一大價值取向。

書名:冀連梅談:中國人應該這樣用藥

作者: 冀連梅

出版社: 江蘇科技出版社

出版年: 2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