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2個月寶寶患極重度聽力障礙,居然是“黃疸”引起的!能治好嗎?

2個月大的陳寶寶是家裡的掌心寶,除了出生時有高膽紅素血症(俗稱“黃疸”)讓家人擔心外,一直表現得健康活潑。但寶媽漸漸發現,寶寶似乎對周圍很大的聲響都沒有反應,遂立即帶她來長沙市婦幼保健院兒童保健中心進行檢查。

經過詳細的聽力學檢測,發現孩子雙耳聽力閾值為97dBnHL,屬於極重度聽力障礙。當告知寶媽這一結果,孩子媽媽驚呆了,不停地詢問醫生“為什麼會這樣?出生時黃疸雖然高,但治療後還是降下來了呀,怎麼又影響到她的聽力了呢?”

(網路圖,僅供參考)

面對寶媽的各種疑問和不解,醫生解釋到,新生兒黃疸是臨床較為常見的症狀,約50%-60%的足月兒和80%的早產兒可出現生理性黃疸。

但也有一些孩子,他們由於新生兒期膽紅素生成過多、肝臟膽紅素代謝障礙或膽汁排泄障礙等原因,使得血清中膽紅素水準升高。

當膽紅素水準過高時,由於新生兒的血腦屏障薄弱,血清中高的未結合膽紅素通過血腦屏障,

侵入人腦細胞,而聽覺神經系統又是受膽紅素神經毒性作用的高敏感部位。

膽紅素,尤其是未結合膽紅素,不但可以在內耳細胞耳蝸核沉積,還可損害整個腦幹組織,造成中樞性神經聽覺傳導通路異常,從而出現聽力異常。

(網路圖,僅供參考)

醫學研究表明,膽紅素值越高,對聽力損傷的程度越重。可見,在導致新生兒聽力損傷的因素中,高膽紅素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需要引起家長們的高度重視。

怎樣防治高膽紅素?

1、新生兒期膽紅素較高的新生兒家長必須引起足夠的重視,早期要積極干預,如:儘早餵奶、注意保暖、避免缺氧,防止低血糖與脫水,適當讓孩子多曬曬太陽,必要時帶孩子回醫院進行藍光或換血治療。

2、在日常的生活中,也要注意多觀察孩子的聽性行為反應。

如新生兒期,孩子在吃奶或剛剛要入睡時對外界聲音的反應(是否有停止吸吮的動作或面部表情發生變化),若有聽聲反應遲疑、聽從簡單指令困難(1周歲左右時在無任何手勢提醒下,如揮手“再見”,不能明白該指令)。

(網路圖,僅供參考)

或者是在兒童期言語含糊不清,跟別人交流時常需要別人重複,則應提高警惕,及時帶孩子到醫院請專業的醫生進行診斷。

已經出現聽力損失的寶寶該怎麼辦?

由於膽紅素神經毒性的特點以及新生兒中耳結構、聽神經系統、中樞神經系統及正處於發育和完善階段,都可能導致聽力檢測結果異常。

而且高膽紅素血症造成的聽力損失有可能是可逆的,因此家長應定期帶孩子到醫院進行聽力學檢測,瞭解孩子聽力損失的恢復情況。若到6個月檢查時仍有聽力損失,必要時要積極採取干預措施,如選配助聽器等。

最後要強調的是,發現寶寶有聽力問題不可怕,可怕的是寶爸寶媽不重視,如果早發現早干預(6個月以內),現在的醫療手段完全可以讓孩子重返有聲世界、開口說話。都說“十聾九啞”,從現在開始,我們一起努力做到“十聾九不啞”。

湖南醫聊特約作者:長沙市婦幼保健院 兒童保健中心

湖南醫聊原創,轉載請注明來源。獲取更多健康知識,請關注微信公眾號:hnyiliao。

湖南醫聊每日提供專業、靠譜、實用、及時的權威健康科普資訊,讓我們一起收穫健康,收穫幸福。

點擊“瞭解更多”,關注【湖南醫聊】頭條號!因此家長應定期帶孩子到醫院進行聽力學檢測,瞭解孩子聽力損失的恢復情況。若到6個月檢查時仍有聽力損失,必要時要積極採取干預措施,如選配助聽器等。

最後要強調的是,發現寶寶有聽力問題不可怕,可怕的是寶爸寶媽不重視,如果早發現早干預(6個月以內),現在的醫療手段完全可以讓孩子重返有聲世界、開口說話。都說“十聾九啞”,從現在開始,我們一起努力做到“十聾九不啞”。

湖南醫聊特約作者:長沙市婦幼保健院 兒童保健中心

湖南醫聊原創,轉載請注明來源。獲取更多健康知識,請關注微信公眾號:hnyiliao。

湖南醫聊每日提供專業、靠譜、實用、及時的權威健康科普資訊,讓我們一起收穫健康,收穫幸福。

點擊“瞭解更多”,關注【湖南醫聊】頭條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