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人民日報》用8個版報導四川5年發展成就,快來為家鄉投票點贊!

長按下方二維碼 為家鄉加油投票點贊!

砥礪奮進的5年

來看看四川交出了一份怎樣的答卷↓↓

為家鄉驕傲!

《 人民日報 》(2017年9月5日 9版)

推動治蜀興川再上新臺階

王東明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事業發生歷史性變革,我國發展站在了新的歷史起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最具決定性的政治成就,

是在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鬥爭中,形成和確立了習近平總書記的核心地位。最具時代性的理論成就,是推動黨的指導思想與時俱進,形成了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黨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最具標誌性的實踐成就,是開創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新局面。這些重大成績的取得,根本在於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
根本在於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黨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的科學指導。

這些年,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四川省委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始終保持堅強政治定力、專注發展定力和懲治腐敗定力,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認真踐行新發展理念,

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團結帶領全省各族人民走過了不平凡的奮鬥歷程,治蜀興川事業在攻堅克難中邁上了新臺階。

堅決推動黨中央大政方針在四川不折不扣落地落實

習近平總書記、黨中央一直把四川放在全國大局的重要位置高度重視。2013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親臨四川視察指導,之後多次聽取省委工作彙報,對四川經濟發展、全面創新改革、自貿區建設、脫貧攻堅、災後重建、藏區工作、党的建設和班子隊伍建設等重點工作作出系列重要指示;今年3月親臨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四川代表團親切看望代表、與代表共商國是,

並發表重要講話,強調要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堅定不移打贏脫貧攻堅戰、扎實開展創新創造、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我們要把總書記的重要指示作為四川工作的行動指南和根本遵循,
推動治蜀興川再上新臺階,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再立新功。

省委堅定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特別是對四川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堅持從四川實際出發,提出多點多極支撐、“兩化”互動城鄉統籌、創新驅動“三大發展戰略”,確立“由經濟大省向經濟強省跨越、由總體小康向全面小康跨越”奮鬥目標,召開省委全會分別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省、全面從嚴治党和災區重建發展、脫貧攻堅、制定“十三五”規劃、全面創新改革、綠色發展、嚴肅黨內政治生活等作出決定。省第十一次黨代會,堅持以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為統攬,描繪了建設美麗繁榮和諧四川的美好願景,提出推動經濟綜合實力、人民生活品質、生態文明建設、文化繁榮發展、現代治理能力“五個再上新臺階”。這些環環相扣的部署,形成了治蜀興川總體工作佈局,是黨中央大政方針在四川的具體化,已經轉化為幹部群眾的實際行動。

毫不動搖推動四川科學發輾轉型發展

我們將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指示,堅持發展是硬道理的戰略思想,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把推動發展的立足點轉到提高品質和效益上來。省委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始終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即使發生蘆山強烈地震等重大自然災害,在應急搶險之後也很快把全省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提出“轉型才能更好發展、後發也要高點起步”,以壯士斷腕的勇氣堅決淘汰落後產能,以功成不必在我的決心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高端成長型產業,統籌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各項工作,特別是堅定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推動四川由農業大省向農業強省跨越。去年全省經濟總量達到3.268萬億元,第三產業比重首次超過第二產業,經濟結構實現從“二三一”向“三二一”的歷史性轉變。

扎實開展創新創造,是習近平總書記對四川提出的重要要求。省委鮮明地把全面創新改革作為引領發展的“一號工程”,採取有力措施系統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列出9張清單全力抓落實,打通軍民融合、科技與經濟結合、科技與金融結合“三個通道”,夯實創新平臺、創新人才、創新產業“三個支撐”, 推動四川加快由要素驅動為主向創新驅動為主轉變。去年全省高新技術產業總產值達1.6萬億元,科技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52%,5年提高6個百分點。

四川是長江上游重要的生態屏障和水源涵養地,肩負著維護國家生態安全的重要使命。省委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生態文明建設戰略思想,大力推動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全省2/5國土面積劃入生態保護紅線,取消生態脆弱地區GDP考核,開展大規模綠化全川行動,打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戰役”,全面落實河長制,率先實現省級環保督察全覆蓋,扎實抓好問題整改,推動生態環境持續優化,巴山蜀水在綠色裝點下變得更加美麗。

下足“繡花”功夫堅決打贏脫貧攻堅硬仗

脫貧攻堅越往後,難度越大,越要壓實責任、精准施策、過細工作。習近平總書記明確要求下一番“繡花”功夫。四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重點在農村、難點在貧困地區,尤其是彝區藏區等深度貧困地區。省委在通過發展整體提高群眾生活水準的同時著力補齊民生短板,始終把脫貧攻堅作為頭等大事,念茲在茲、唯此為大,鎖定“兩不愁、三保障”和“四個好”目標,落實“六個精准”“五個一批”和駐村幫扶機制,創新設立“四項基金”,做好東西部扶貧協作和省內對口幫扶工作,省級領導和各級幹部帶隊開展8輪全覆蓋調研督導。尤其把藏區彝區作為重中之重,聚焦深度貧困縣,在彝區實施“十項扶貧工程”、落實17條特殊支持政策,在藏區推進“六項民生工程計畫”,讓貧困群眾住上好房子、過上好日子、養成好習慣、形成好風氣。全省農村貧困人口從2012年底的750萬減少到2016年底的272萬、貧困發生率從11.5%下降到4.3%,脫貧攻堅取得重大階段性成效。

持續用力推動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全面深化改革與全面依法治國形同“鳥之兩翼、車之兩輪”,統一于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一方面,省委堅持轉型發展“對內靠改革、對外靠開放”,蹄疾步穩全面深化改革,出臺改革方案332個,推動農業農村、國資國企、行政管理、投融資、教育衛生文化體育、生態文明體制等重點領域改革取得突破;積極對接“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發展等國家戰略,加快自貿區建設,加強與重點國家和地區合作,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強勁動力活力。另一方面,堅持党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鮮明提出治蜀興川重在厲行法治,統籌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面守法,突出抓好“法律七進”和基層法治示範創建,深化藏區依法治理和彝區禁毒防艾,全省社會大局保持和諧穩定。

以最堅決態度推進全面從嚴治党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政治生態是檢驗我們管黨治党是否有力的重要尺規。要求各級領導幹部要帶頭執行《準則》《條例》,把好用權“方向盤”,系好廉潔“安全帶”,激濁揚清,扶正祛邪,自覺為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履職盡責、作出貢獻。省委堅決貫徹全面從嚴治黨方針,清醒作出“三個不可低估”重要判斷,集中打了一場懲貪治腐、正風肅紀、刷新吏治的攻堅戰持久戰,徹底肅清周永康長期插手四川事務造成的惡劣影響,依紀依法徹查嚴處南充拉票賄選案。從嚴從實抓班子帶隊伍,加強領導班子思想政治建設,教育引導黨員幹部樹牢“四個意識”,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通過努力,廣大黨員幹部立足崗位敬業奉獻、展現出奮發有為精神狀態,集乾淨與幹事于一身、勤政與廉政為一體成為自覺追求,全省政治生態發生可喜變化。

我們一定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團結帶領全省各族人民朝著既定目標堅定前行,去征服新的“雪山草地”,推動治蜀興川再上新臺階,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再立新功,加快建設美麗繁榮和諧四川,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作者為四川省委書記)

《 人民日報 》(2017年9月5日10版)

轉型發展

近日,位於四川德陽的中國第二重型機械集團公司有新動作:原本只生產大型鑄鍛件、核電和石化重型容器等“巨無霸”,如今涉足製造“工業機器人”,掘金智慧製造。相關負責人表示,智慧裝備產業將成為企業新的主攻方向之一。

由“重”變“輕”的中國二重只是一個縮影。高端引領、創新發展,四川裝備製造產業“輕快”前行。

四川是我國重大技術裝備製造基地、全國三大動力設備製造基地之一。近年來,全省裝備製造產業緊緊圍繞國家裝備製造產業振興目標,調整優化結構,轉變發展方式,規模、效益“雙增長”。

作為四川重點培養的三大萬億產業之一,裝備製造產業今年上半年同比增長11%,比全省工業增速高2個百分點以上。

《 人民日報 》(2017年9月5日11版)

省第十一次黨代會,堅持以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為統攬,描繪了建設美麗繁榮和諧四川的美好願景,提出推動經濟綜合實力、人民生活品質、生態文明建設、文化繁榮發展、現代治理能力“五個再上新臺階”。這些環環相扣的部署,形成了治蜀興川總體工作佈局,是黨中央大政方針在四川的具體化,已經轉化為幹部群眾的實際行動。

毫不動搖推動四川科學發輾轉型發展

我們將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指示,堅持發展是硬道理的戰略思想,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把推動發展的立足點轉到提高品質和效益上來。省委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始終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即使發生蘆山強烈地震等重大自然災害,在應急搶險之後也很快把全省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提出“轉型才能更好發展、後發也要高點起步”,以壯士斷腕的勇氣堅決淘汰落後產能,以功成不必在我的決心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高端成長型產業,統籌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各項工作,特別是堅定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推動四川由農業大省向農業強省跨越。去年全省經濟總量達到3.268萬億元,第三產業比重首次超過第二產業,經濟結構實現從“二三一”向“三二一”的歷史性轉變。

扎實開展創新創造,是習近平總書記對四川提出的重要要求。省委鮮明地把全面創新改革作為引領發展的“一號工程”,採取有力措施系統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列出9張清單全力抓落實,打通軍民融合、科技與經濟結合、科技與金融結合“三個通道”,夯實創新平臺、創新人才、創新產業“三個支撐”, 推動四川加快由要素驅動為主向創新驅動為主轉變。去年全省高新技術產業總產值達1.6萬億元,科技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52%,5年提高6個百分點。

四川是長江上游重要的生態屏障和水源涵養地,肩負著維護國家生態安全的重要使命。省委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生態文明建設戰略思想,大力推動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全省2/5國土面積劃入生態保護紅線,取消生態脆弱地區GDP考核,開展大規模綠化全川行動,打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戰役”,全面落實河長制,率先實現省級環保督察全覆蓋,扎實抓好問題整改,推動生態環境持續優化,巴山蜀水在綠色裝點下變得更加美麗。

下足“繡花”功夫堅決打贏脫貧攻堅硬仗

脫貧攻堅越往後,難度越大,越要壓實責任、精准施策、過細工作。習近平總書記明確要求下一番“繡花”功夫。四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重點在農村、難點在貧困地區,尤其是彝區藏區等深度貧困地區。省委在通過發展整體提高群眾生活水準的同時著力補齊民生短板,始終把脫貧攻堅作為頭等大事,念茲在茲、唯此為大,鎖定“兩不愁、三保障”和“四個好”目標,落實“六個精准”“五個一批”和駐村幫扶機制,創新設立“四項基金”,做好東西部扶貧協作和省內對口幫扶工作,省級領導和各級幹部帶隊開展8輪全覆蓋調研督導。尤其把藏區彝區作為重中之重,聚焦深度貧困縣,在彝區實施“十項扶貧工程”、落實17條特殊支持政策,在藏區推進“六項民生工程計畫”,讓貧困群眾住上好房子、過上好日子、養成好習慣、形成好風氣。全省農村貧困人口從2012年底的750萬減少到2016年底的272萬、貧困發生率從11.5%下降到4.3%,脫貧攻堅取得重大階段性成效。

持續用力推動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全面深化改革與全面依法治國形同“鳥之兩翼、車之兩輪”,統一于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一方面,省委堅持轉型發展“對內靠改革、對外靠開放”,蹄疾步穩全面深化改革,出臺改革方案332個,推動農業農村、國資國企、行政管理、投融資、教育衛生文化體育、生態文明體制等重點領域改革取得突破;積極對接“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發展等國家戰略,加快自貿區建設,加強與重點國家和地區合作,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強勁動力活力。另一方面,堅持党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鮮明提出治蜀興川重在厲行法治,統籌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面守法,突出抓好“法律七進”和基層法治示範創建,深化藏區依法治理和彝區禁毒防艾,全省社會大局保持和諧穩定。

以最堅決態度推進全面從嚴治党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政治生態是檢驗我們管黨治党是否有力的重要尺規。要求各級領導幹部要帶頭執行《準則》《條例》,把好用權“方向盤”,系好廉潔“安全帶”,激濁揚清,扶正祛邪,自覺為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履職盡責、作出貢獻。省委堅決貫徹全面從嚴治黨方針,清醒作出“三個不可低估”重要判斷,集中打了一場懲貪治腐、正風肅紀、刷新吏治的攻堅戰持久戰,徹底肅清周永康長期插手四川事務造成的惡劣影響,依紀依法徹查嚴處南充拉票賄選案。從嚴從實抓班子帶隊伍,加強領導班子思想政治建設,教育引導黨員幹部樹牢“四個意識”,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通過努力,廣大黨員幹部立足崗位敬業奉獻、展現出奮發有為精神狀態,集乾淨與幹事于一身、勤政與廉政為一體成為自覺追求,全省政治生態發生可喜變化。

我們一定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團結帶領全省各族人民朝著既定目標堅定前行,去征服新的“雪山草地”,推動治蜀興川再上新臺階,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再立新功,加快建設美麗繁榮和諧四川,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作者為四川省委書記)

《 人民日報 》(2017年9月5日10版)

轉型發展

近日,位於四川德陽的中國第二重型機械集團公司有新動作:原本只生產大型鑄鍛件、核電和石化重型容器等“巨無霸”,如今涉足製造“工業機器人”,掘金智慧製造。相關負責人表示,智慧裝備產業將成為企業新的主攻方向之一。

由“重”變“輕”的中國二重只是一個縮影。高端引領、創新發展,四川裝備製造產業“輕快”前行。

四川是我國重大技術裝備製造基地、全國三大動力設備製造基地之一。近年來,全省裝備製造產業緊緊圍繞國家裝備製造產業振興目標,調整優化結構,轉變發展方式,規模、效益“雙增長”。

作為四川重點培養的三大萬億產業之一,裝備製造產業今年上半年同比增長11%,比全省工業增速高2個百分點以上。

《 人民日報 》(2017年9月5日1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