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史無前例|《人民日報》用8個整版報導甘肅!

今天,《人民日報》推出“砥礪奮進的五年”特別報導

——甘肅篇

用8個整版的篇幅,分別從脫貧攻堅、向西開放、絢麗甘肅、轉型升級、文明金城、隴原風采、民生福祉方面,展示了黨的十八大以來甘肅的各項發展成就。

01

貫徹“八個著力” 建設幸福美好新甘肅

數讀甘肅:

02

脫貧攻堅

過去挑咸水,今天洗淋浴:

甘肅一些地方因為缺水,不但工農業難以發展,就連群眾飲水都十分困難。而來自於興修水利,引洮工程、引大入秦工程、景電工程,這三大水利工程給甘肅帶來了大變化。

元古堆村換新貌:

在黃河最大支流渭河的發源地甘肅省定西市渭源縣,有一個叫元古堆的村子。

過去,村裡超過一多半被確定為貧困戶。如今村莊舊貌換新顏,盛夏時節來到元古堆村,油菜花、百合花等各種經濟作物遍佈溝梁岔卯,白牆紅頂的安居房被一片盎然綠意包圍,這裡更像是休閒度假的好去處。2016年,元古堆村被評選為第二屆“絢麗甘肅·十大美麗鄉村”。

03

向西開放

告別一柱擎天,走向多業並舉:

嘉峪關將光伏產業作為首選新興產業加以培育,全力打造“光伏發電—電解鋁—鋁製品加工”千億級產業鏈。

嘉峪關市與上海飛和集團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在當地建設年產10萬輛多功能專用車研發製造基地。

2015年,總投資22億元的方特歡樂世界開園,包括18個主題區和200多個主題專案,如今已與嘉峪關關城共同構成境內兩大旅遊主體,

強力帶動了第三產業發展。

蘭州貨物集聚,中亞班列馳騁:

自2013年開始,甘肅就積極謀劃了以蘭州鐵路集裝箱中心站項目為龍頭的蘭州國際港務區建設。

如今已經開通了蘭州至德國漢堡中歐國際貨運班列、蘭州至哈薩克、烏茲別克斯坦等中亞國際貨運班列,蘭州—尼泊爾、巴基斯坦的兩個南亞國際班列。

而蘭州也是鐵路運輸通往歐洲、中亞、南亞的必經之地,

國內所有中歐班列西行都要經過蘭州。

甘肅名中醫,絲路巡診忙:

“國之交在於民相親,民相親在於心相通。”甘肅作為中國的中醫藥對外合作交流執行省份之一,先後在法國、紐西蘭、吉爾吉斯斯坦、匈牙利等國成立了岐黃中醫學院或中醫中心。

04

絢麗甘肅

數位技術讓文化遺產復活:

全長7000多公里的絲綢之路,在甘肅境內就有1600多公里。發源于秦安的大地灣文化,距今已有8000多年的歷史。“絲綢之路三千里,華夏文明八千年。”這既是對甘肅厚重歷史文化的真實寫照,也是對甘肅歷史文化的最好詮釋。

甘肅省境內擁有以伏羲為代表的始祖文化、黃河孕育的農耕文化、文明交匯的絲路文化以及絢麗多彩的民間文化。世界文化遺產敦煌莫高窟蜚聲世界,《讀者》雜誌發行量居亞洲第一,《絲路花雨》《大夢敦煌》享譽全球,成為中華民族舞劇的重要里程碑。

7月9日,寶蘭高鐵開通,標誌著甘肅旅遊按下快進鍵,甘肅文化遺產將搭乘高鐵更快走向世界。從2000多年前的駝鈴聲聲,到如今的寶蘭高鐵疾鳴,絲路苦旅已成昔日歷史。

甘南:既有顏值又有氣質:

雨後的甘肅甘南藏族自治州,朗潤清爽。海拔3000米的高原上,滿坑滿谷的綠和散漫在空氣中的青草氣息迎面撲來,鳥兒鳴囀,牛羊徜徉,牧民趕著羊群,從草原上緩緩走過。

而改變,是從2015年甘南州全面開展了城鄉環境綜合整治的“環境革命”開始的,全面革新了甘南藏區的整體形象和氣質內涵,“全域旅遊無垃圾示範區”的成功創舉更帶給世人耳目一新的驚豔。

05

轉型升級

治沙故事:

由甘肅建投自主研發的世界首台“立體固沙車”,機械化治沙效率是人工治沙的50倍到80倍,並且“固沙車”可到達人類無法作業的沙漠腹地運行,還可同步種植沙生植物,3年裡,“立體固沙車”在武威市涼州區、民勤縣及古浪縣進行機械作業,4000多畝沙漠已被有效治理。

祁連山和阿爾金山上流下的雨水和雪水,沖出100多條河道,每到雨季,洪水彙聚著沖向陽關,多次衝垮了陽關正面攔截的堤壩設施。直到“沙漠都江堰”工程建成,陽關再也沒有被淹過。

甘肅大漠紫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經過10多年的潛心研發,依靠技術創新,培育出了超旱生極耐炎熱乾燥的農林作物品種——黑番茄。而培育的黑番茄、黑桑葚、黑加侖都被選定為神九、神十航太食品的合格原料。

06

文明金城

讓文明成為習慣:

歷經十餘載,在“趕考”全國文明城市的行列中,蘭州市一直馬不停蹄。過去5年,蘭州市還成功建設了金城關文化博覽園區、中國蘭州秦腔博物館、蘭州非物質文化遺產陳列館等一批文化類公共設施,完成了1461個20戶以下自然村的“村村通”工程建設任務及18萬戶廣播電視“戶戶通”工程的建設任務。

今年,蘭州市將打通11條“斷頭路”,建成10座人行天橋,新建1.7萬個公共停車泊位。目前,軌道交通1號線一期工程全線已有18座車站主體結構封頂,2號線一期工程也開始施工,市民出行狀況將得到改善。

蘭州鐵腕力促轉作風:

“擼起袖子加油幹,甩開膀子抓落實。”今年1月2日,“治頑疾、轉作風、提效能”專項行動正式啟動,市委決心集中一年時間大力整治“庸、懶、散、慢、混、卡”等6大類25個方面的作風頑疾,並宣佈打響“環境衛生、背街小巷、交通安全”三大攻堅戰。

蘭州新區為企業當保姆:

近年來,蘭州新區圍繞打造改革創新的示範區,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在甘肅省率先開展企業投資專案承諾制和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零收費試點工作,為專案建設按下了“快進鍵”,跑出了“加速度”,營造了良好的政務和營商環境。

07

隴原風采

頂尖成果,驚豔世界:

在中國高校裡,蘭州大學絕對是個奇跡,即使百年來面臨諸多困境,蘭大卻始終屹立於中國頂尖大學之列。在新疆塔克拉瑪幹沙漠南緣的戈壁灘上,蘭州大學1957屆生物系校友、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原研究員劉銘庭正在書寫傳奇。在他的帶領和推動下,已恢復紅柳林400萬畝,而每1萬畝紅柳林年攔阻流沙量可達15萬立方米左右。

武威項目落地,年均增六成:

近年來,武威市大力發展外向型經濟,打造了外向型經濟新平臺,建立了比較完整的產業體系。今年7月,在第二十三屆中國蘭州貿易洽談會在蘭州舉行。武威市共簽約52個項目,總投資147.4億元,涉及現代農業、文化旅遊、裝備製造、農產品深加工、新材料、醫藥、商貿物流、基礎設施建設等多個領域。

隴南萬余農民成電商:

隴南近年也一直將發展電子商務作為助農增收的重要舉措,截至目前,全市累計開辦網店1.1萬餘個,微店7853家。2015年隴南被國務院扶貧辦確定為全國唯一的電商扶貧試點市,並榮獲“2015中國消除貧困創新獎”。

08

民生福祉

幸福笑臉見證隴原巨變:

5年來,甘肅省級財政民生支出占比每年都在75%左右。這些“真金白銀”給老百姓帶來的是實實在在的獲得感。一條條通村公路建起來了,一座座新房子蓋起來了。

壯美遼闊的隴原大地上,雪山、森林、戈壁、沙漠等奇景引來八方遊客。旅遊火了,農家樂火了,老百姓的腰包鼓了……

在新的長征路上,隴原兒女奮力前行,書寫建設幸福美好新甘肅的嶄新篇章!

投票時間:

點擊“閱讀原文”即可為咱們甘肅投票

甘肅八個版面等你來點贊

往期精彩推薦

新聞來源 | 人民日報

數位技術讓文化遺產復活:

全長7000多公里的絲綢之路,在甘肅境內就有1600多公里。發源于秦安的大地灣文化,距今已有8000多年的歷史。“絲綢之路三千里,華夏文明八千年。”這既是對甘肅厚重歷史文化的真實寫照,也是對甘肅歷史文化的最好詮釋。

甘肅省境內擁有以伏羲為代表的始祖文化、黃河孕育的農耕文化、文明交匯的絲路文化以及絢麗多彩的民間文化。世界文化遺產敦煌莫高窟蜚聲世界,《讀者》雜誌發行量居亞洲第一,《絲路花雨》《大夢敦煌》享譽全球,成為中華民族舞劇的重要里程碑。

7月9日,寶蘭高鐵開通,標誌著甘肅旅遊按下快進鍵,甘肅文化遺產將搭乘高鐵更快走向世界。從2000多年前的駝鈴聲聲,到如今的寶蘭高鐵疾鳴,絲路苦旅已成昔日歷史。

甘南:既有顏值又有氣質:

雨後的甘肅甘南藏族自治州,朗潤清爽。海拔3000米的高原上,滿坑滿谷的綠和散漫在空氣中的青草氣息迎面撲來,鳥兒鳴囀,牛羊徜徉,牧民趕著羊群,從草原上緩緩走過。

而改變,是從2015年甘南州全面開展了城鄉環境綜合整治的“環境革命”開始的,全面革新了甘南藏區的整體形象和氣質內涵,“全域旅遊無垃圾示範區”的成功創舉更帶給世人耳目一新的驚豔。

05

轉型升級

治沙故事:

由甘肅建投自主研發的世界首台“立體固沙車”,機械化治沙效率是人工治沙的50倍到80倍,並且“固沙車”可到達人類無法作業的沙漠腹地運行,還可同步種植沙生植物,3年裡,“立體固沙車”在武威市涼州區、民勤縣及古浪縣進行機械作業,4000多畝沙漠已被有效治理。

祁連山和阿爾金山上流下的雨水和雪水,沖出100多條河道,每到雨季,洪水彙聚著沖向陽關,多次衝垮了陽關正面攔截的堤壩設施。直到“沙漠都江堰”工程建成,陽關再也沒有被淹過。

甘肅大漠紫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經過10多年的潛心研發,依靠技術創新,培育出了超旱生極耐炎熱乾燥的農林作物品種——黑番茄。而培育的黑番茄、黑桑葚、黑加侖都被選定為神九、神十航太食品的合格原料。

06

文明金城

讓文明成為習慣:

歷經十餘載,在“趕考”全國文明城市的行列中,蘭州市一直馬不停蹄。過去5年,蘭州市還成功建設了金城關文化博覽園區、中國蘭州秦腔博物館、蘭州非物質文化遺產陳列館等一批文化類公共設施,完成了1461個20戶以下自然村的“村村通”工程建設任務及18萬戶廣播電視“戶戶通”工程的建設任務。

今年,蘭州市將打通11條“斷頭路”,建成10座人行天橋,新建1.7萬個公共停車泊位。目前,軌道交通1號線一期工程全線已有18座車站主體結構封頂,2號線一期工程也開始施工,市民出行狀況將得到改善。

蘭州鐵腕力促轉作風:

“擼起袖子加油幹,甩開膀子抓落實。”今年1月2日,“治頑疾、轉作風、提效能”專項行動正式啟動,市委決心集中一年時間大力整治“庸、懶、散、慢、混、卡”等6大類25個方面的作風頑疾,並宣佈打響“環境衛生、背街小巷、交通安全”三大攻堅戰。

蘭州新區為企業當保姆:

近年來,蘭州新區圍繞打造改革創新的示範區,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在甘肅省率先開展企業投資專案承諾制和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零收費試點工作,為專案建設按下了“快進鍵”,跑出了“加速度”,營造了良好的政務和營商環境。

07

隴原風采

頂尖成果,驚豔世界:

在中國高校裡,蘭州大學絕對是個奇跡,即使百年來面臨諸多困境,蘭大卻始終屹立於中國頂尖大學之列。在新疆塔克拉瑪幹沙漠南緣的戈壁灘上,蘭州大學1957屆生物系校友、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原研究員劉銘庭正在書寫傳奇。在他的帶領和推動下,已恢復紅柳林400萬畝,而每1萬畝紅柳林年攔阻流沙量可達15萬立方米左右。

武威項目落地,年均增六成:

近年來,武威市大力發展外向型經濟,打造了外向型經濟新平臺,建立了比較完整的產業體系。今年7月,在第二十三屆中國蘭州貿易洽談會在蘭州舉行。武威市共簽約52個項目,總投資147.4億元,涉及現代農業、文化旅遊、裝備製造、農產品深加工、新材料、醫藥、商貿物流、基礎設施建設等多個領域。

隴南萬余農民成電商:

隴南近年也一直將發展電子商務作為助農增收的重要舉措,截至目前,全市累計開辦網店1.1萬餘個,微店7853家。2015年隴南被國務院扶貧辦確定為全國唯一的電商扶貧試點市,並榮獲“2015中國消除貧困創新獎”。

08

民生福祉

幸福笑臉見證隴原巨變:

5年來,甘肅省級財政民生支出占比每年都在75%左右。這些“真金白銀”給老百姓帶來的是實實在在的獲得感。一條條通村公路建起來了,一座座新房子蓋起來了。

壯美遼闊的隴原大地上,雪山、森林、戈壁、沙漠等奇景引來八方遊客。旅遊火了,農家樂火了,老百姓的腰包鼓了……

在新的長征路上,隴原兒女奮力前行,書寫建設幸福美好新甘肅的嶄新篇章!

投票時間:

點擊“閱讀原文”即可為咱們甘肅投票

甘肅八個版面等你來點贊

往期精彩推薦

新聞來源 | 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