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七大部委重拳阻擊ICO的兩大原因是這兩個!

代幣發行ICO被定性為涉嫌非法集資 那Q幣呢?

筆者是個互聯網產品的廣泛愛好者。只要接觸到的產品和功能,都要盡可能去用一用,畢竟,沒有用過,就沒有發言權。所以,對於比特幣,

我一直很少寫文章。因為,我從來就沒用過比特幣。

但我沒想到是,國內類似比特幣的幣種已經非常流行,總盤子也有二十多個億,頗有點超出我的意料;在火幣網上,比特幣從幾百元的價格一路飆到近3萬的價格,讓筆者大跌眼鏡。最近,又因中國的政策驟變,

七部委聯合發佈了《關於防範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而跌掉20%以上。

讓比特幣大跌的《公告》中強調,各類代幣發行融資活動應當立即停止,任何所謂的代幣融資交易平臺不得從事法定貨幣與代幣、“虛擬貨幣”相互之間的兌換業務,不得買賣或作為中央對手方買賣代幣或“虛擬貨幣”,不得為代幣或“虛擬貨幣”提供定價、資訊仲介等服務。

出臺這樣嚴厲的政策並不奇怪。

第一個原始是:類似的比特幣平臺已經在野蠻生長,他們甚至脫離了當下的貨幣體系。

當下火爆的線下支付手段,無論是微信支付、還是支付寶支付,本質都是現有貨幣池子的事兒,所有使用無線支付的人,都要開通銀行卡,並把移動支付和銀行卡綁定,才能得以使用。這意味著,當下流行的二維碼支付這類無線支付手段並不虛,本質還是中國貨幣體系的一部分。

但類似比特幣,

就已經游離在央行支付手段的背後。製造比特幣的人,實際上市在印製鈔票。這種鈔票,在互聯網的某些領域,具有一定支付能力。如果任由這類貨幣的流行,就會出現經濟學書籍出現的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

政策嚴厲的第二個原因,在於其運營模式非常不規範,有甚至接近於非法融資和龐氏騙局,而且融資數額巨大,最後接受的人,往往會血本無歸。

對於比特幣這種技術類貨幣,筆者還沒弄明白。不過,與虛擬貨幣類似的概念有不少。比如在騰訊體系中的Q幣,以及各大網路遊戲中的虛擬物品,也符合ICO的特點,

那麼,騰訊公司和遊戲公司,是不是也是非法企業?Q幣業務是非法業務?虛擬貨幣和網遊的虛擬物品,

是不是也是非法業務?!這的確需要認真研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