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西安古村揭秘:西安市周至縣尚村鎮臨川寺村!

豐鎬遺子/書文;話百里秦川,講陝西故事,請關注“睜眼看西安”

西安市周至縣古名“盩厔縣”,位於秦嶺北麓山下,境內沿秦嶺北麓有大小峪口52個,較大的峪口人稱“九口十八峪”,因此地山多水多,

《元和郡縣誌》說:“山曲曰盩,水曲曰厔,因以縣名,故名盩厔”。因“盩厔”生僻難寫,1964年推行簡化字時改為“周至”。

周至縣有個尚村鎮,和鄠邑區以白馬河為界,是周至縣的東大門,鎮政府駐地尚村因此得名。尚村為縣東著名大村,關於“尚村”所來,根據民國《重修周至縣誌》記載:“西周年間,

武王伐紂,武有南宮適定國,文友散宜生定安邦”,本村為散宜生之故里,古名:散村,明萬曆四十八年,在周至縣東設上下兩鎮,南邊的鎮稱上村鎮;北邊的鎮稱:青羊鎮。散村變為上村後來雅寫為尚村。清乾隆年間為尚村鎮、嘉慶年間為尚村倉,民國年間改回尚村鎮。

周至縣是周朝的祥瑞之的,周文王最為重要的是在此地結識了散宜生和南宮適兩位文臣武將,

為以後的興周伐紂立下了汗馬功勞。南宮適,文王四友之一,周至縣竹峪南原這塊領地就是南宮適封地,作為微邑伯長、周初軍馬大元帥,掌握周王室軍旅“盩師”,助武王滅商,今周至縣青化鎮南二廟村北約300米處有南宮適陵墓。散宜生,西周開國功臣。姬昌受商封為西伯侯時,不滿商紂無道,而慕姬昌賢明,就跑到岐山周原效力。當姬昌被紂王囚在羑裡,正是散宜生投紂王貪酒色之所好,
救姬昌出獄。姬昌去世又輔佐武王滅商,盡心竭力輔佐西周兩代帝王,立了大功。

尚村鎮有個臨川寺村,位於尚村鎮東北渭河南岸,耿峪河東岸。臨川寺也是方圓馳名大村,有5000多人。明朝西安知府趙可行和清朝武舉人李雲顧、李雲同都是本村人。村子由臨川寺、橋北兩個自然村組成。橋北村相傳東漢年間就有此村,時耿峪河上有座橋,村子在橋北側,故而得名:橋北。

臨川寺村,說來話長,可以追溯到“中國最早的鬥獸場”長楊宮。

臨川寺之地本為漢長楊宮舊地,《三輔黃圖》記載:長楊宮原本為秦朝的舊行宮,在今周至縣東三十裡,漢朝時期大加修繕,因宮中有垂楊數畝,故而得名:“長楊宮”。門曰射熊觀,是秦漢時期皇家遊獵的行宮。

”宋朝《長安志》記載:“漢長楊宮建有射熊館,建于秦召王時,漢武帝在此與熊搏鬥,成帝劉驁卻命俘獲的胡人與虎豹赤搏,勝者放歸,觀看取樂。”射熊館是世界上歷史古老的鬥獸場,明代《周至縣誌》記載:“堡門有“射熊堡”石匾。”西漢守衛射熊館的士兵為羌族人組成的長水校尉,定居于此得名羌寨(qiang),後諧音:青羊寨(qing yang)村與唐朝洪恩寺為鄰得名“臨川寺村”。又說宋朝時期宰相王安石在此捐資建臨川寺。明萬曆四十八年,在周至縣東設兩鎮,南邊的就是今天的尚村鎮;北邊的叫青羊鎮,因設於本村,也叫臨川鎮。

清朝末年,臨川寺發生了一件和集賢鎮一樣的慘事。當時南方太平天國起義,西安滿城八旗軍調往南方平亂,陝西兵力空虛。撚軍、太平軍、順天軍各路起義軍紛紛入陝,關中回軍遙遙呼應。為了預防兵火,本村修建有城堡,為縣冬著名大堡,村民人人練拳,守寨自保。時有小股義軍過境,村民力不可勝,隨在面中摻辦毒藥,分裝小袋,偽裝成負糧逃難的,被義軍搶去,毒死七、八車人。不久義軍萬人大隊人馬過境,深知臨川寺村高堡大,人人練武,也不願生事。但村中有少年口不積德行善,辱駡義軍,多困村中老人調停,義軍散去之際,堡內一聲炮響,義軍複歸圍城,被村民戳死數人,至此一發不可收拾,大軍攻城,城破村中被殺絕1200戶,只剩300戶人家,至此元氣大傷,村中建于唐代的洪恩寺也一併毀於大火。臨川寺村遭大難,皇帝親自表彰義舉,興建“忠烈祠”,這也就是臨川寺古會由來。關於此事《周至縣誌》有載:“清末同治元年二年正月初三日,回軍破臨川寺,焚殺甚慘,黑河以東,惟甘溝、豆村二堡幸獲保全,餘俱大受蹂☆禁☆躪,未如臨川寺之甚耳”。當初傳言回軍不殺信洋教的百姓,所以本村信天主教的人較多。

民國時期北洋軍閥無吳新田盤踞周至戶縣,強迫百姓大量種植鴉☆禁☆片,村中組織最早的武裝“紅槍會”,與其鬥爭。民國18年關中大旱三年,發生大饑荒,這就是陝西人談之變色的“民國十八年年饉”,周至多種鴉☆禁☆片,所以饑荒最為嚴重,一鬥麥子漲到10塊銀元,1升小米能換三間大房。官府依舊加收苛捐雜稅,名目繁多,群眾叫苦連天。惡警來臨川寺催稅,群眾無力繳納,十餘群眾吊在樹上鞭打。民怨佛疼,激起眾怒,臨川寺周七的帶領大家一呼而起,解救村人,打死數名惡警,沿途馬村、西鳳頭、神靈寺、鐘徐、解村等地農民積極回應,順勢砸了終南鎮鄉公所,奪去武器,四鄰八鄉千餘人直接攻下周至縣城,縣長楊增潤驚恐萬狀,逃跑途中被活捉。饑民又攻下戶縣縣城,一時震驚西安,關中震動。

1949年解放前夕,西北野戰軍1兵團2軍1師回兵布放耿峪河岸臨川寺一帶,與入陝的甘肅“馬家軍”激戰,為了化解馬家軍騎兵優勢,除沿河挖掘數裡長的交通壕以外,還在白馬河一線設立寬約1裡的木路樁,兩軍相持耿峪河達1月有餘。7月初,胡馬匪軍全線潰敗,周至縣解放。

豐鎬遺子-張新武/書文於2013年4月3日

《睜眼看西安》是“豐鎬遺子”創建的西安本土人文地理自媒體。刨根百里秦川,問底周秦漢唐,睜開眼睛,拿出手機,告訴你一個不為人知的老長安,未經授權,不要轉載!

明萬曆四十八年,在周至縣東設兩鎮,南邊的就是今天的尚村鎮;北邊的叫青羊鎮,因設於本村,也叫臨川鎮。

清朝末年,臨川寺發生了一件和集賢鎮一樣的慘事。當時南方太平天國起義,西安滿城八旗軍調往南方平亂,陝西兵力空虛。撚軍、太平軍、順天軍各路起義軍紛紛入陝,關中回軍遙遙呼應。為了預防兵火,本村修建有城堡,為縣冬著名大堡,村民人人練拳,守寨自保。時有小股義軍過境,村民力不可勝,隨在面中摻辦毒藥,分裝小袋,偽裝成負糧逃難的,被義軍搶去,毒死七、八車人。不久義軍萬人大隊人馬過境,深知臨川寺村高堡大,人人練武,也不願生事。但村中有少年口不積德行善,辱駡義軍,多困村中老人調停,義軍散去之際,堡內一聲炮響,義軍複歸圍城,被村民戳死數人,至此一發不可收拾,大軍攻城,城破村中被殺絕1200戶,只剩300戶人家,至此元氣大傷,村中建于唐代的洪恩寺也一併毀於大火。臨川寺村遭大難,皇帝親自表彰義舉,興建“忠烈祠”,這也就是臨川寺古會由來。關於此事《周至縣誌》有載:“清末同治元年二年正月初三日,回軍破臨川寺,焚殺甚慘,黑河以東,惟甘溝、豆村二堡幸獲保全,餘俱大受蹂☆禁☆躪,未如臨川寺之甚耳”。當初傳言回軍不殺信洋教的百姓,所以本村信天主教的人較多。

民國時期北洋軍閥無吳新田盤踞周至戶縣,強迫百姓大量種植鴉☆禁☆片,村中組織最早的武裝“紅槍會”,與其鬥爭。民國18年關中大旱三年,發生大饑荒,這就是陝西人談之變色的“民國十八年年饉”,周至多種鴉☆禁☆片,所以饑荒最為嚴重,一鬥麥子漲到10塊銀元,1升小米能換三間大房。官府依舊加收苛捐雜稅,名目繁多,群眾叫苦連天。惡警來臨川寺催稅,群眾無力繳納,十餘群眾吊在樹上鞭打。民怨佛疼,激起眾怒,臨川寺周七的帶領大家一呼而起,解救村人,打死數名惡警,沿途馬村、西鳳頭、神靈寺、鐘徐、解村等地農民積極回應,順勢砸了終南鎮鄉公所,奪去武器,四鄰八鄉千餘人直接攻下周至縣城,縣長楊增潤驚恐萬狀,逃跑途中被活捉。饑民又攻下戶縣縣城,一時震驚西安,關中震動。

1949年解放前夕,西北野戰軍1兵團2軍1師回兵布放耿峪河岸臨川寺一帶,與入陝的甘肅“馬家軍”激戰,為了化解馬家軍騎兵優勢,除沿河挖掘數裡長的交通壕以外,還在白馬河一線設立寬約1裡的木路樁,兩軍相持耿峪河達1月有餘。7月初,胡馬匪軍全線潰敗,周至縣解放。

豐鎬遺子-張新武/書文於2013年4月3日

《睜眼看西安》是“豐鎬遺子”創建的西安本土人文地理自媒體。刨根百里秦川,問底周秦漢唐,睜開眼睛,拿出手機,告訴你一個不為人知的老長安,未經授權,不要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