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賈元春之死,與賈寶玉脫不了干係,幕後真凶終於露面

元春之死,其原因何在呢?從書中的伏筆看,有三個方面:一是賈府的“楊國忠”們的連累;二是宮閨鬥爭;三是皇朝內部鬥爭。第30回,寶玉拿寶釵比作楊貴妃,招來了寶釵反譏:“我倒象揚妃,

只是沒一個好哥哥、好兄弟可以作得揚國忠的”。這一反譏,厲害的很,譏刺了賈府的那些因元春晉妃而得意忘形的“楊國忠”們。須注意的是:這是作者一處伏筆,預示了賈府一些“好哥哥,好兄弟”,也將跟楊國忠害及楊貴妃,最終危及元妃。

那麼,這裡的“楊國忠”是指誰呢?首先,

在寶釵意下,當然是指寶玉。楊國忠本是楊貴妃的哥哥,而寶釵非要加上“好兄弟”,顯然是為了把寶玉也圈劃進去。從賈寶玉叛逆行為來看,也確是“禍及”賈政乃至元妃的禍根之一,如:賈寶玉“流蕩優伶”——這優伶不是一般的優伶,而是忠順親王最寵倖的男妓——蔣玉菡。忠順親王的“女人”,豈容你賈寶玉染指?

所謂“好哥哥”,自然是指賈璉、賈珍等。賈府的這些“國舅老爺”幹著一系列“沒王法的營生”一旦被彈劾,龍顏震怒,畢將連累賈妃,這正是賈妃失寵的第一個原因。然而,賈“國忠”們的不法“營生”,至多是些“辮子”。象賈府和元妃這樣有權勢的家族倒臺,須有三個條件。1、有“辮子”可揪;2、更有權勢的人從中構難;3、政治鬥爭的需要。

從後30回佚稿,我們可知,在抄沒賈府的過程中,有某一個別家的“娘娘”與元妃之間,圍繞奪與保賈府的“一百匹錦”,發生了嚴重的宮闈鬥爭,其結果是元妃敗北,加劇了元妃的失勢。

我們知道:《紅樓夢》所寫的皇朝統治集團,最高一級是“今上”和娘娘”,其次就是著名的“五王”即東南西北四王和忠順親王,

其中,“忠順親王”比其他四王更高一級,謂之“親王”,也就是皇上的本家親屬,也許是兄弟、叔父、伯父,總之是在皇上面前說得起話的人。從前80回的伏筆來看,整垮賈府的最終boos非“忠順親王”莫屬!第33回,這位與賈府素無來往的王爺,為了一個“戲子”(蔣玉菡),對賈政毫不客氣,咄咄逼人,尤其賈政那句“禍及於我”,很可玩味。無論寶玉拘留“獄神廟”,還是賈府抄沒事敗,
其上層發難,推波助瀾者,恐怕正是這位忠順親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