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孫維世送周恩來飛機起飛前策馬向毛澤東請示何事?

核心提示:周恩來覺得孩子學習的要求合情合理,就說,主席批了條子才算數,我同意不算數。於是,孫維世騎馬飛奔去了楊家嶺。過了一會兒,她回來了,高興地說,毛主席同意了。

就這樣,兩手空空的孫維世也意外地成為這次空中旅行的成員。

孫維世資料圖

本文摘自:黨史博覽,作者:顧保孜,原題:周恩來的超越血緣之愛

1939年9月,周恩來和鄧穎超來到莫斯科。這次他們不是來開會,也不是來學習,而是來治病,走下飛機的周恩來右胳膊上吊著繃帶。

在延安和江青一次外出時,周恩來從受驚的馬上摔下來,小臂觸地,造成胳膊粉碎性骨折。

周恩來被立即送到延安八路軍總醫院治療,雖說是總醫院,醫療條件卻異常簡陋,沒有X光透視設備,骨科醫生無法知道周恩來斷臂的情況,只能憑感覺為他復位,然後加石膏固定。因為周恩來是粉碎性骨折,折斷處已經移位,僅用常規復位治療顯然不行。

一個月後,周恩來到醫院拆去石膏,醫生不由地皺起了眉頭,治療後的胳膊發生了彎曲,這意味著斷骨復位失敗!

醫生又一次為周恩來的胳膊進行復位,這次受的罪比上次還大,要將已經開始癒合的地方重新斷開,然後再重新固定。周恩來以他堅強的毅力忍受了這次治療帶來的劇痛。可是再次治療後的胳膊依然不能令人滿意,還是彎曲著,而且小臂的肌肉開始萎縮。反反復複,經過3個月的治療,始終不見復位。

這不僅為周恩來埋下了終身不可逆轉的疾患,同時也為他留下了一個特殊的姿勢。

周恩來負傷的消息驚動了國民政府,蔣介石特地派來他的私人專機送周恩來赴蘇聯治病。1939年秋,中央決定讓周恩來去蘇聯治療養傷,陪同前往的除了鄧穎超,還有紅四方面軍的原領導人陳昌浩,他也去蘇聯治病。

當時中央決定去蘇聯的人並不多,幾個大人和一個孩子,這個孩子是陳昌浩的兒子陳祖濤。

陳祖濤是1938年找到的,他隨他的叔叔一道被黨組織輾轉送到延安。離別10年的父子,誰也沒有想到會在延安相見。陳昌浩這個帶部隊過了兩次草地、爬了三次雪山的硬漢子,面對死亡都沒有眨一下眼,可當他撫摸兒子硬茬茬的頭頂時,眼眶紅了,來之不易的骨肉團聚啊!

他決定利用這次去莫斯科治病的機會,將兒子送到國際兒童院學習。

所以這次他們父子同機,也是準備父子又一次的離別。

飛機走的那天是一個晴朗的早晨,延安機場上,許多人前來為周恩來等人送行。剛剛10歲的陳祖濤比誰都更盼望著飛機的到來,因為前一天晚上,父親告訴他,如果來的是一架大飛機,他將同父親一起坐飛機去蘇聯;如果是一架小飛機,陳祖濤等人只好坐汽車或火車走蘭州這條線路去蘇聯了。一大早,陳昌浩就騎馬帶著兒子去了楊家嶺,先將此事請示了毛澤東,毛澤東欣然應允,還給了他們父子幾塊大洋,說路途遠,給孩子買一些衣物。

大約9點鐘,飛機場上空響起了隆隆的飛機聲,一架中型飛機降落在機場上,機艙裡有24個座位,這在當時就是大飛機了。

起飛前,大家紛紛和周恩來等人告別。這時,高崗帶著小兒子高毅也來了,高崗見是大飛機,也動心了,讓兒子和陳祖濤一起坐這架飛機去莫斯科學習。經毛澤東同意,高毅也能上這架飛機了。在場送行的還有孫維世,她本來是送送養父母的。大家都知道周恩來很喜歡她,見高毅又上了飛機,就和她開玩笑說:“孫維世你也去吧。”

孫維世那時17歲,正是好奇心很重的年齡,渴望見識新的世界。開始,她不敢向乾爹、乾媽提出去莫斯科的願望。但當她看見其他孩子臨時決定去莫斯科學習,她也動心了,到周恩來跟前像小孩子纏著大人那樣,說她也要去莫斯科學習。

周恩來沒有準備,突然聽養女提出這個要求,就問,你去莫斯科學習什麼?

“我去學習戲劇,你們不是說我有文藝天賦嘛,如果不學習專業知識,那一點天賦還不是會自生自滅。”

周恩來覺得孩子學習的要求合情合理,就說,主席批了條子才算數,我同意不算數。

於是,孫維世騎馬飛奔去了楊家嶺。過了一會兒,她回來了,高興地說,毛主席同意了。就這樣,兩手空空的孫維世也意外地成為這次空中旅行的成員。

飛機就要起飛了,孩子們坐在位子上興奮地期待著……突然,機艙裡響起了嘹亮的哭聲。周恩來一扭臉,原來是剛才被保姆抱上飛機玩耍的小老虎(陳小達),陳伯達的兒子,用手死死抓住坐椅扶手,死活不肯下飛機,並且用他那銳利的武器——哭聲,捍衛自己的願望。

這個孩子才3歲,居然已經有了小老虎的雄風,性格特別倔強,任憑父母輪流抱他,他就是不鬆手,也不住口……看見孩子淚流滿面,哭得好傷心,周恩來第一個心軟了,就對陳伯達說:那就都去吧,讓孩子到兒童院成長吧。

陳伯達只好自己下飛機,但他在機艙門口還不甘心,威脅兒子說,以後你再見不到爸爸媽媽了!

見不到就見不到!兒子一臉不屑,比父親還硬氣。

飛機載著四個小夥伴:孫維世、陳祖濤、高毅和陳小達起飛了。除孫維世到莫斯科學習藝術外。其他三個孩子都進了國際兒童院,後來又考入莫斯科的大學。

飛機在蘭州停了下來,在那裡,他們遇到提前到達的劉允斌、劉愛琴兄妹倆,他們也是到蘇聯兒童院學習的。

那就一起到迪化(烏魯木齊)吧。周恩來對他們兄妹說。

四個孩子變成了六個,周恩來和鄧穎超幾個大人成了帶隊的兒童團長,招呼前頭的,照顧後面的,周恩來吊著傷胳膊,還要不時照顧年紀最小的小老虎。不過此時的小老虎已經成了小狗熊,他暈機暈得迷迷糊糊,倒在保姆懷裡一動不動。

飛機到迪化後,因為幾個孩子是臨時決定去莫斯科學習的,需要辦理一些出國的手續。孩子們被暫時留下來,等待辦好手續再坐火車去莫斯科。周恩來和鄧穎超他們幾個大人在八路軍辦事處住了幾天,就先坐飛機去莫斯科了。臨走前,周恩來和這幾個同機的孩子合了張影。這張照片至今還掛在新疆烏魯木齊市當年八路軍辦事處紀念館裡。

1940年十月革命節的前兩天,孫維世、劉允斌、劉愛琴、陳祖濤、高毅還有小老虎等人坐火車到達了蘇聯境內的莫尼諾,隨後被送到建在那裡的國際兒童院,開始了陌生而又新奇的生活。

大約9點鐘,飛機場上空響起了隆隆的飛機聲,一架中型飛機降落在機場上,機艙裡有24個座位,這在當時就是大飛機了。

起飛前,大家紛紛和周恩來等人告別。這時,高崗帶著小兒子高毅也來了,高崗見是大飛機,也動心了,讓兒子和陳祖濤一起坐這架飛機去莫斯科學習。經毛澤東同意,高毅也能上這架飛機了。在場送行的還有孫維世,她本來是送送養父母的。大家都知道周恩來很喜歡她,見高毅又上了飛機,就和她開玩笑說:“孫維世你也去吧。”

孫維世那時17歲,正是好奇心很重的年齡,渴望見識新的世界。開始,她不敢向乾爹、乾媽提出去莫斯科的願望。但當她看見其他孩子臨時決定去莫斯科學習,她也動心了,到周恩來跟前像小孩子纏著大人那樣,說她也要去莫斯科學習。

周恩來沒有準備,突然聽養女提出這個要求,就問,你去莫斯科學習什麼?

“我去學習戲劇,你們不是說我有文藝天賦嘛,如果不學習專業知識,那一點天賦還不是會自生自滅。”

周恩來覺得孩子學習的要求合情合理,就說,主席批了條子才算數,我同意不算數。

於是,孫維世騎馬飛奔去了楊家嶺。過了一會兒,她回來了,高興地說,毛主席同意了。就這樣,兩手空空的孫維世也意外地成為這次空中旅行的成員。

飛機就要起飛了,孩子們坐在位子上興奮地期待著……突然,機艙裡響起了嘹亮的哭聲。周恩來一扭臉,原來是剛才被保姆抱上飛機玩耍的小老虎(陳小達),陳伯達的兒子,用手死死抓住坐椅扶手,死活不肯下飛機,並且用他那銳利的武器——哭聲,捍衛自己的願望。

這個孩子才3歲,居然已經有了小老虎的雄風,性格特別倔強,任憑父母輪流抱他,他就是不鬆手,也不住口……看見孩子淚流滿面,哭得好傷心,周恩來第一個心軟了,就對陳伯達說:那就都去吧,讓孩子到兒童院成長吧。

陳伯達只好自己下飛機,但他在機艙門口還不甘心,威脅兒子說,以後你再見不到爸爸媽媽了!

見不到就見不到!兒子一臉不屑,比父親還硬氣。

飛機載著四個小夥伴:孫維世、陳祖濤、高毅和陳小達起飛了。除孫維世到莫斯科學習藝術外。其他三個孩子都進了國際兒童院,後來又考入莫斯科的大學。

飛機在蘭州停了下來,在那裡,他們遇到提前到達的劉允斌、劉愛琴兄妹倆,他們也是到蘇聯兒童院學習的。

那就一起到迪化(烏魯木齊)吧。周恩來對他們兄妹說。

四個孩子變成了六個,周恩來和鄧穎超幾個大人成了帶隊的兒童團長,招呼前頭的,照顧後面的,周恩來吊著傷胳膊,還要不時照顧年紀最小的小老虎。不過此時的小老虎已經成了小狗熊,他暈機暈得迷迷糊糊,倒在保姆懷裡一動不動。

飛機到迪化後,因為幾個孩子是臨時決定去莫斯科學習的,需要辦理一些出國的手續。孩子們被暫時留下來,等待辦好手續再坐火車去莫斯科。周恩來和鄧穎超他們幾個大人在八路軍辦事處住了幾天,就先坐飛機去莫斯科了。臨走前,周恩來和這幾個同機的孩子合了張影。這張照片至今還掛在新疆烏魯木齊市當年八路軍辦事處紀念館裡。

1940年十月革命節的前兩天,孫維世、劉允斌、劉愛琴、陳祖濤、高毅還有小老虎等人坐火車到達了蘇聯境內的莫尼諾,隨後被送到建在那裡的國際兒童院,開始了陌生而又新奇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