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白露好天氣仍在 讓“成都藍”繼續刷爆朋友圈吧

今日,成都人的最佳配角,一定是放晴的天空。

一大早,

當日出開起天幕時,成都就進入到美輪美奐的世界裡。或是因為成都人與上一次晴好天氣的美麗遇見,隔得實在是“太遙遠”了,這一次必須狠狠愛上一把。

最近一段時間,降雨取代了高溫,成為天氣舞臺的焦點,成都從8月26日開始連續10天當中就有7天出現的降雨天氣。

而隨著降水系統的南壓,除了攀枝花和涼山有零星的降水之外,盆地大部分都是晴好的天氣。今明兩日受到西北氣流的控制,盆地大部以晴好的天氣為主,預計最高氣溫會回到“3”,最高氣溫在30-32℃左右。

明日是農曆二十四節氣當中的白露。白露時節,夏季風逐漸為冬季風所代替,氣溫下降速度加快,若不及時添加衣被,容易感冒。省氣象專家郭潔表示,白露也是四川非常重要的一個季節轉換的節氣,

是一個代表著夏季結束秋季慢慢到來的時期,陰雨天氣增多,最高氣溫、最低氣溫都呈逐漸下降的趨勢,能明顯感覺到最低氣溫的下降,早晨出門時會感覺到涼意襲人,所以有必要及時加衣、做好保暖措施。

“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白露過後,早晚溫差加大,支氣管炎、哮喘、消化性潰瘍等疾病也易誘發或加重。除了注意防寒保暖外還要積極鍛煉,

飲食清淡,避免生冷飲食。同時,白露氣候乾燥,人常常會趕到嗓子發幹、皮膚緊繃、即使飲用一大杯水也難以解渴。預防“秋燥”應多喝水,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不吃或少吃辛辣燒烤食品。起居作息也應該相應調整,儘量早睡早起。

和之前的預計一樣,從省氣象臺發佈的強降雨中期趨勢來看,8日晚上到9日晚上,四川盆地自北向南會有一場明顯的降水過程,降雨的落區主要出現在盆地東部的廣安、達州、巴中、南充、遂甯、資陽、自貢、內江東部以及宜賓、瀘州和攀枝花、涼山州等地。

由於降水系統過的比較快,成都等地不會產生很明顯的降水,不過天空狀況較今明兩日差一些,對於本週末市民的出行影響不大。

而今明兩天僅是短暫回溫哦,後天陽光逐漸退出天氣舞臺。從成都市氣象臺發佈的資料來看,今晚到明日白天,成都是多雲天氣,氣溫18-31℃;明日晚上到8日白天,

成都多雲轉陰,局部地方有陣雨,氣溫19-27℃;8日晚上到9日白天,成都陰天有小雨到中雨,個別地方大雨,氣溫19-26℃。

總之,過了白露節氣,夏天就漸行漸遠了,我們要準備和夏天說:明年再會了。

專家提醒>>>

天氣轉涼 這些飲食要注意

(成都市第二人民醫院營養科李宏宇主任)

1、吃“果”不吃“瓜”

民間有句俗語叫做“秋瓜壞肚”,一些美味的瓜類多屬陰寒性質,吃多了會損傷脾胃,因此要適可而止。但一些“果類”卻可以多吃。

梨可潤肺,能夠消痰止咳,是秋天最提倡吃的水果。蘋果富含多種維生素和鉀,不但對心血管疾病患者有益,還可止瀉。龍眼有滋補、強壯、安神、補血等作用,對夜間失眠的老人尤為適宜。葡萄可以預防疲勞,有益氣、補血、利筋骨、健胃、利尿等作用。

2、吃蜜不吃薑

蜂蜜有潤肺養肺的作用,而秋季需要的就是固護肺陰。另一方面,要不吃或少吃辛辣燒烤類的食品,包括辣椒、花椒、桂皮、生薑、蔥及酒等,特別是生薑。這些食品屬於熱性,又在烹飪中失去了不少水分,食後容易上火,加重秋燥對人體的危害。

比如生薑,過去有句老話:“一年之內,秋不食薑”。營養學上說,秋季並非絕對一點也不能吃薑,關鍵是不能“多食”和“夜間勿食”。

除蜂蜜外,也可多進食些芝麻、杏仁等食品,既補脾胃又能養肺潤腸,可防止秋燥帶來的津液不足,常見的乾咳、咽幹口燥、肌膚失去光澤、腸燥便秘等身體不適症狀也能得到緩解。

3、忌暴飲暴食

中醫認為,秋季是夏冬兩季的過渡時期,氣溫由熱向寒轉變,養生也應從“養陽”轉向“養陰”。此時人們要保持健康,飲食應有所禁忌,不可胡吃亂喝。

一般人到了秋季,由於氣候宜人,食物豐富,往往進食過多,攝入熱量過剩,會轉化成脂肪堆積,使人發胖。在秋季飲食中,要注意適量,不能放縱食欲,大吃大喝。

4、忌吃辛辣生冷之食物

秋天還應當少吃刺激性強、辛辣、燥熱的食品,如尖辣椒等,也要避免各種濕熱之氣積蓄,凡是帶有辛香氣味的食物,都有散發的功用,因此提倡吃辛香氣味的食物,如芹菜。

另外,由於秋季天氣由熱轉涼,人體為了適應這種變化,生理代謝也發生變化。飲食上要特別注意不要過於生冷,以免造成腸胃消化不良,發生各種消化道疾患。

5、忌吃過燥的食物

中醫學認為,苦燥之品易傷津耗氣。秋季燥邪當令,肺為嬌髒,與秋季燥氣相通,容易感受秋燥之邪。許多慢性呼吸系統疾病往往從秋季開始復發或逐漸加重。所以,秋季飲食養生應忌過燥的食物,比如一些煎炸類食物。

6、忌吃油膩、煎炸的食物

油膩煎炸的食物不易消化,積聚在胃中,加重體內積滯的熱氣,不利於潤燥,許多慢性呼吸系統疾病常在秋季復發或加重,就是因為這個原因。

7、忌盲目控制飲食

秋季人易胖,有些怕胖的人為了控制體重,在秋季只吃瓜果蔬菜,不吃主食。這種做法不可取。無論任何季節,忽視主食進行減肥的行為都極其不當。

尚蘭婷 天府早報記者 段禎 朱佳慧

但一些“果類”卻可以多吃。

梨可潤肺,能夠消痰止咳,是秋天最提倡吃的水果。蘋果富含多種維生素和鉀,不但對心血管疾病患者有益,還可止瀉。龍眼有滋補、強壯、安神、補血等作用,對夜間失眠的老人尤為適宜。葡萄可以預防疲勞,有益氣、補血、利筋骨、健胃、利尿等作用。

2、吃蜜不吃薑

蜂蜜有潤肺養肺的作用,而秋季需要的就是固護肺陰。另一方面,要不吃或少吃辛辣燒烤類的食品,包括辣椒、花椒、桂皮、生薑、蔥及酒等,特別是生薑。這些食品屬於熱性,又在烹飪中失去了不少水分,食後容易上火,加重秋燥對人體的危害。

比如生薑,過去有句老話:“一年之內,秋不食薑”。營養學上說,秋季並非絕對一點也不能吃薑,關鍵是不能“多食”和“夜間勿食”。

除蜂蜜外,也可多進食些芝麻、杏仁等食品,既補脾胃又能養肺潤腸,可防止秋燥帶來的津液不足,常見的乾咳、咽幹口燥、肌膚失去光澤、腸燥便秘等身體不適症狀也能得到緩解。

3、忌暴飲暴食

中醫認為,秋季是夏冬兩季的過渡時期,氣溫由熱向寒轉變,養生也應從“養陽”轉向“養陰”。此時人們要保持健康,飲食應有所禁忌,不可胡吃亂喝。

一般人到了秋季,由於氣候宜人,食物豐富,往往進食過多,攝入熱量過剩,會轉化成脂肪堆積,使人發胖。在秋季飲食中,要注意適量,不能放縱食欲,大吃大喝。

4、忌吃辛辣生冷之食物

秋天還應當少吃刺激性強、辛辣、燥熱的食品,如尖辣椒等,也要避免各種濕熱之氣積蓄,凡是帶有辛香氣味的食物,都有散發的功用,因此提倡吃辛香氣味的食物,如芹菜。

另外,由於秋季天氣由熱轉涼,人體為了適應這種變化,生理代謝也發生變化。飲食上要特別注意不要過於生冷,以免造成腸胃消化不良,發生各種消化道疾患。

5、忌吃過燥的食物

中醫學認為,苦燥之品易傷津耗氣。秋季燥邪當令,肺為嬌髒,與秋季燥氣相通,容易感受秋燥之邪。許多慢性呼吸系統疾病往往從秋季開始復發或逐漸加重。所以,秋季飲食養生應忌過燥的食物,比如一些煎炸類食物。

6、忌吃油膩、煎炸的食物

油膩煎炸的食物不易消化,積聚在胃中,加重體內積滯的熱氣,不利於潤燥,許多慢性呼吸系統疾病常在秋季復發或加重,就是因為這個原因。

7、忌盲目控制飲食

秋季人易胖,有些怕胖的人為了控制體重,在秋季只吃瓜果蔬菜,不吃主食。這種做法不可取。無論任何季節,忽視主食進行減肥的行為都極其不當。

尚蘭婷 天府早報記者 段禎 朱佳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