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芒果君爺爺烹魚秘笈之四:讀烹飪劄記,品紅燒武昌魚往事

武昌魚劄記

文/芒果君爺爺

紅燒武昌魚——芒果君爺爺製作

說起武昌魚幾乎人人皆知。但提起團頭魴,恐知曉的人寥寥無幾。這種鯉科,魴屬的武昌魚,大名就叫團頭魴,但荊楚一帶多叫鯿魚。

食材的準備

然而,鯿魚較武昌魚仍有區別的。說來可能無人相信,《中國動物志》資料庫載明:武昌魚有十三根半剌,

鯿魚則有十三根刺。這裡所說的刺是魚的腹椎與肋骨,而非肌間刺啦。

我等食客亦不管其軀體刺有幾根,更不屑什麼團頭魴,武昌魚及鯿魚,在我等眼中皆一路貨色。些微差別,由水產專家研究去囉。

煎魚

依然是上世紀80年代,我率眾兄弟拓展鄂東市場,

驅車至鄂東諸縣商務洽談後,從廣濟(現武穴市)取道鄂南咸寧。那時路徑狹窄,路標多有不全,問及路人亦只指得三五十裡開外,再問及欲達城鎮,竟無一人知曉。

車駛在鄂東土路,卷起如煙黃塵,方向迷離,竟來到鄂城(今鄂州市)梁子湖畔。鄂州舊時古武昌,團頭魴之老巢故居即在此地。

爆香薑絲、大蒜、幹辣椒

尋一村落小館,肉食均無,僅有清蒸武昌魚尚在蒸籠,老闆端上桌來,清蒸武昌魚湯汁清澈,幾滴麻油珠花蕩漾其間,魚鮮自無話說,但風味不太顯著,加之肌間小刺冗雜,下箸謹慎,喪失饕餮吞食之感。

放入豆瓣、陳醋、醬油

時年,我的至友,荊州魚糕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張積華先生,受我請托給一朋友主理婚宴,席間有一道“清蒸銀鯿”,食材就是八兩左右武昌魚。做法與梁子湖相同,只是蒸時添加雞油和香菇,出籠時撒青蔥,燦黃湯汁,褐色香菇,點綴青綠煞是好看,那味道真的鮮香無比,至今難忘。

注入清水,形成湯汁

“寧飲建業水,不食武昌魚。”三國東吳民謠所說的不食武昌魚,實際上是我寧可喝水都不願意品食武昌名肴。這雖是反映當時東吳的政治形態,但亦佐證了武昌魚在那時的美譽度。

一代偉人毛澤東主席,1956年在武漢暢遊濤濤長江,下榻風景宜人的東湖賓館,在品食紅燒武昌魚後,欣然揮毫寫下水調歌頭.游泳這首流傳千古的詩句。

“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武昌魚如日中天,方興未艾。

放入煎好的武昌魚

儘管如此,武昌魚的燒制入肴卻非難事,可以說簡單之至。

清晨,探手在菜市場魚檔的池中抓起一條武昌魚,魚販多為大方熱情的中年女性,售賣宰殺嫺熟之至。為求得武昌魚鮮美,多在臨烹之時宰殺,從不假手他人。

用中小火慢燉

刀俎之下,鱗甲不留,收拾停當,準備紅燒。

以小火慢煎,待一則色澤微黃即可翻轉續煎。如心情急迫,亦可過油微炸。

煎畢,用鍋內餘油爆香薑蒜,放入豆瓣、陳醋、醬油,注少許清水,形成湯汁。

十分鐘後,紅燒武昌魚收汁起鍋

放入煎好的武昌魚,用中小火慢燉,十分鐘後,紅燒武昌魚收汁起鍋。

上桌

“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武昌魚如日中天,方興未艾。

放入煎好的武昌魚

儘管如此,武昌魚的燒制入肴卻非難事,可以說簡單之至。

清晨,探手在菜市場魚檔的池中抓起一條武昌魚,魚販多為大方熱情的中年女性,售賣宰殺嫺熟之至。為求得武昌魚鮮美,多在臨烹之時宰殺,從不假手他人。

用中小火慢燉

刀俎之下,鱗甲不留,收拾停當,準備紅燒。

以小火慢煎,待一則色澤微黃即可翻轉續煎。如心情急迫,亦可過油微炸。

煎畢,用鍋內餘油爆香薑蒜,放入豆瓣、陳醋、醬油,注少許清水,形成湯汁。

十分鐘後,紅燒武昌魚收汁起鍋

放入煎好的武昌魚,用中小火慢燉,十分鐘後,紅燒武昌魚收汁起鍋。

上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