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華陽「漢水悠悠」漢中“二五”計畫

漢中“二五”計畫

華陽 撰

“二五計畫”,即1958至1962年計畫。1958年5月,中共八屆二中全會通過建設社會主義總路線,即“鼓足幹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總路線是中共中央主席毛澤東提出的。

八屆二中全會後,“大躍進”被全面發動起來了。

漢中在貫徹總路線和中、省有關會議和文件中,即安排編制“二五計畫”,隨後編制了《漢中專區第一個五年計劃執行概況及第二個五年計劃的意見(初稿)》、《漢中專區地方工業第二個五年計劃及第三個五年設想》等。“二五計畫”執行情況不好,工業總產值除1960年有所增長外,其餘年度均呈下降趨勢;農業產量逐年下降,1962年農業總產值僅33462萬元。

首先“二五”計畫屬“高指標”。如,提出全區農業糧食產量到1962年達到19.09億斤,比1957年增長27.26%,年均增長5.4%;油料總產達到6411萬斤,增長76.9%;棉花面積穩定在10至12萬畝,總產達到288萬斤。到1962年造林251萬畝,封山育林323萬畝。畜牧業到1962年大家畜達到40萬頭(匹),山羊、綿羊達到20萬隻,生豬達到110萬頭。土特產茶葉產量達到46萬斤,蠶絲達到25萬斤,各種主要果類產量達到2285萬斤。全區工業總產值1962年達到3億元,為1959年的3倍,

到1967年全區基本實現工業化。其中冶金工業“建成全省冶金工業基地”;煤炭工業要加快發展,以“適應冶金及各項建設事業迅速發展的需要”;電力到1967年全區“基本實現電氣化”;機械工業“逐步增加大型農業機械生產比重”,到1962年工業機械“自給率達到50%以上,1967年達到70%以上”;化學工業“以發展鈣鎂磷肥和過磷酸鈣為主”,“大力發展合成氨,實現1962年全區農田每畝可施到多種化肥(不包括土化肥)30斤,
到1967年全區化肥除自給外,支援外地3.5億斤”。還提出發展水泥、石棉、石膏、輕工業、紙張、酒、日用陶瓷等多類產品生產的指標。教育、衛生等方面,提出掃盲教育到1962年平川達到85%,山區達到70%。積極發展農業社俱樂部,到1962年70%至80%的公社有中心俱樂部。衛生工作,“要在農業社內逐步建立保健站、保健室”,等等。

“二五”計畫執行中,出現巨大波動,實際上分成“大躍進”和調整兩個階段。1958至1960年,在“大躍進”的口號下,

全區和各縣、市一味追求高指標、高積累、高估產、高徵購,導致經濟社會發展遭受巨創。錯誤的計畫,加上從1959年起全區出現連續三年自然災害,農業生產急劇減產,許多縣、市、公社出現糧食供應緊張、人們吃不飽飯的緊張局面。1960年下半年,特別是1961年1月中共八屆九中全會通過“調整、鞏固、充實、提高”八字方針後,漢中“二五計畫”執行進入調整階段,“大躍進”的局面才得以逐步扭轉。

據資料載,此間,農業生產片面強調“以糧為綱”,嚴重限制經濟作物和林、牧、漁業等生產的發展。全區國民生產總值1957年2.58億元,1958年2.56億元,1959年2.54億元,1960年2.52億元,1961年2.50億元,1962年2.48億元,呈逐年下降趨勢。1961年全區糧食總產量僅56.55萬噸,油料產量0.66萬噸,分別比1957年減產22.4%和53.4%;1962年生豬存欄僅有50.18萬頭。城鄉市場商品短缺,主要生活消費品憑票限量供應,居民收入增長緩慢,購買力低下,商業網點萎縮。在“大躍進”中不少農貿市場被勒令關閉。

掃描二維碼關注我們

傳播三線文化 增強國際交流

【期刊437】

本期責編:田也



掃描二維碼關注我們

傳播三線文化 增強國際交流

【期刊437】

本期責編:田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