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一個人買東西不划算,不如找人一起拼個單”?背後的真相是……

許久不見的老朋友,

會突然在微信上發來一個連結,

盛情邀請你跟他一起“拼單”搶免費會員

6歲的小女兒也會在家裡時哼唱著廣告歌:

“拼多多,拼多多,我和你拼多多,來一起一起拼多多…”

因為這個廣告插播在孩子愛看的節目中間,

鋪天蓋地的宣傳攻勢,

讓許多人得以知道這個電商平臺。

“一個人買東西不划算,不如找人一起拼個單。”

最近,一種以“拼購”為特色的網上購物模式興起,

在“撿便宜”的心理作用下,

使得這類電商平臺迅速聚攏大量人氣,

但質疑聲從未停止,這種電商運營模式究竟能走多遠?

▼▼▼

網購拼單獼猴桃 價格便宜三成

當時,正好有一位名為“李某”的網友發起了一個拼單,她加入後拼單成功,支付了15.9元後,商家準備為其發貨。

幾個月前,方女士通過朋友在微信上發來的連結,得知這種拼團電商,拼過幾次水果後,她感覺不錯,“價格不高,而且能買到南方水果,芒果、百香果之類的經常團,一旦出現問題,

一般也能及時解決”。

記者調查發現,使用類似拼購平臺的用戶以年輕人為主,許多二十來歲的女孩經常拼零食等物品,剛畢業的大學生小徐說:“這些東西不貴,也不用講究品牌,吃著開心就行。”有時候,為了拼一樣東西,她會發動同學一起拼,這樣既能買到便宜的東西,還挺有樂趣。

拼來的零食品質差 有的沒吃就扔了

但一路走來,類似的拼購平臺也收到了不少來自消費者的投訴。小尹是一名90後,前段時間,她在拼多多上看到一個活動,以遠低於市場價的價格購得辣條等一批零食,但寄到家的產品讓她很失望:“品質不是很好,有一部分後來也沒吃”。小尹說。而在網路上,對拼來商品不滿意的帖子也並不鮮見。

小楊又跑到天貓和京東上逛了一圈,發現199元在這兩家平臺一樣能買到這款掛燙機。他給客服諮詢能否再便宜些,對方表示不能了。最終他選擇了一家大型電商平臺,“同等價位的情況下,還是覺得大的電商平臺更放心一些。”商品降低幅度很小,這種甩賣難免會讓人感覺“失望”。

低價拼單背後是為擴大用戶量

除了這些,不少拼購平臺還經常推出超低價甚至免費拼單活動,

但因成功率低而引發了大量的質疑聲。

8月底,沒下載過拼購APP的馮女士在微信上收到妹妹發來的拼單連結——在拼多多上,0元就能購得一款價值三千餘元雙卡雙待手機,但需要10人拼單。馮女士狐疑了一下,但仍想幫妹妹一下,就在點擊進入後拼了單。也就是在此過程中,馮女士點擊關注了拼多多的公眾號,還填寫了位址等個人資訊。

後來,妹妹告訴她,這單的幸運兒是一個自己並不認識的人,也就不可能是拼單的10人中的一員。此時她仔細閱讀了規則:活動是從拼單成功的所有訂單中隨機選取一名使用者贈送手機。那麼全國究竟有多少人拼單成功,她無從知曉,“如果有1萬人,那我被抽中的幾率就是萬分之一”,何況,她也不知道這其中是否有貓膩,“誰知道中獎的是真人還是虛擬的?”

據不少消費者反映,這種超低價甚至免費活動,參加後幾乎都是失敗,濟南市民小葉說,自己的媽媽起初經常玩這個,但是“百分之百最後都拼團不成功退款了,現在也不玩了”。

這些都讓馮女士覺得,拼購平臺所謂的超低價甚至0元購活動,要求必須是新用戶參加,只是通過幾何式擴散進而擴大用戶量的手段。也有人擔心,參加這種活動,要付出的代價是洩露大量使用者資訊。

“我們在意的是價格、品質和購物體驗,如果是白折騰一通,到頭來只能失去對APP的信任,也就不會在這裡消費。”馮女士說。

這類模式最大的弊端就是,

以超低價格“引流”的做法並不長久,

只能是一種短期行為,時間長了,

平臺自身局限性和用戶不信任感問題就日益凸顯出來。

拼購平臺不能盲目做大,

尤其是不能以犧牲“口碑”為代價來“揠苗助長”,

因為電商消費者最重視的就是消費體驗,

一旦消費體驗持續惡化,

用戶的留存與複購率將會持續降低,並形成惡性循環,

這樣靠社交建立起來的引流機制,反而適得其反。

你參與過類似的“拼團”購物嗎?

體驗如何?

後來,妹妹告訴她,這單的幸運兒是一個自己並不認識的人,也就不可能是拼單的10人中的一員。此時她仔細閱讀了規則:活動是從拼單成功的所有訂單中隨機選取一名使用者贈送手機。那麼全國究竟有多少人拼單成功,她無從知曉,“如果有1萬人,那我被抽中的幾率就是萬分之一”,何況,她也不知道這其中是否有貓膩,“誰知道中獎的是真人還是虛擬的?”

據不少消費者反映,這種超低價甚至免費活動,參加後幾乎都是失敗,濟南市民小葉說,自己的媽媽起初經常玩這個,但是“百分之百最後都拼團不成功退款了,現在也不玩了”。

這些都讓馮女士覺得,拼購平臺所謂的超低價甚至0元購活動,要求必須是新用戶參加,只是通過幾何式擴散進而擴大用戶量的手段。也有人擔心,參加這種活動,要付出的代價是洩露大量使用者資訊。

“我們在意的是價格、品質和購物體驗,如果是白折騰一通,到頭來只能失去對APP的信任,也就不會在這裡消費。”馮女士說。

這類模式最大的弊端就是,

以超低價格“引流”的做法並不長久,

只能是一種短期行為,時間長了,

平臺自身局限性和用戶不信任感問題就日益凸顯出來。

拼購平臺不能盲目做大,

尤其是不能以犧牲“口碑”為代價來“揠苗助長”,

因為電商消費者最重視的就是消費體驗,

一旦消費體驗持續惡化,

用戶的留存與複購率將會持續降低,並形成惡性循環,

這樣靠社交建立起來的引流機制,反而適得其反。

你參與過類似的“拼團”購物嗎?

體驗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