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親愛的柳德米拉彼得羅維奇耶夫娜

每當臨近教師節,都會不自覺的想起《鄉村女教師》這部如今已是非常久遠了的前蘇聯影片,這部既有聖彼德堡涅瓦河畔的浪漫情懷,更有作為鄉村女教師在俄羅斯廣漠森林蠻夷鄉村裡的生活。

不誇張地說,影片影響了整整一代的熱血青年,當年許多學生就是在這部影片的感召之下,學校畢業後義無反顧地前往偏遠地區加入了鄉村教師的行列,奉獻出了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年華。而蘇聯,則是在我國一代人,甚至是二代人心中一個抹不去的烙印。

走在莫斯科紅場上的俄羅斯人

莫斯科克里姆林宮附近的瓦西裡大教堂

紅場上護衛烈士紀念碑的士兵

自蘇聯解體以後,從冷戰的廢墟中站起來的俄羅斯,穩了穩神,又開始向前邁出了腳步。而隨著中國的改革開放綻放出美麗的花朵,國人們也開始走出國門看世界。當俄羅斯成為中國人的旅遊目的地時,在前往俄羅斯旅遊這件事上,我們國人的心情恐怕與去西歐或東南亞旅遊時有著很大的差別,尤其是那些如今上了點歲數的中老年人。

莫斯科紅場,列寧墓,克里姆林宮,國家歷史博物館

莫斯科國家展覽館廣場前的列寧像

莫斯科紅場附近的小學生

蘇聯,曾經是中國革命的一面旗幟。十月革命的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列主義,從此,以建立紅色蘇維埃政權為目標的中國革命星火燎原,蘇聯則是每個革命者心中最為嚮往的地方。上世紀50年代,百廢待興的新中國與前蘇聯有一個令人炫目的蜜月期,其甜蜜程度遠超後來我們與任何國家間的友好往來。

這是一段影響深刻、令人難忘的歷史,當俄羅斯成為中國人的旅遊目的地之後,首先成為旅行團主力的,也正是多少親歷過那段歷史的人們。他們原本對那裡心懷嚮往,如今又多了一份對蘇聯解體的惋惜,此刻,他們大都抱著複雜的心情,登上前往莫斯科的班機,踏上俄羅斯的土地。

莫斯科紅場附近的俄羅斯學生

紅場附近的俄羅斯兒童

克里姆林宮內的東正教堂

儘管我們這一代人並沒有我們前輩們那樣的感同身受,對俄羅斯的瞭解與印象也僅限於《列寧在十月》、《鄉村女教師》、《安娜卡列尼娜》、《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等這一類電影或文學作品,當然,還有莫斯科紅場、克里姆林宮、瓦西裡東正大教堂、冬宮、夏宮,以及涅瓦河(另見本人相關文稿“夢牽魂繞涅瓦河”)等一些著名建築與景點。但無論怎麼說,去俄羅斯多少帶著一些情懷在其中,最起碼,你多少會對那些出現在俄羅斯文學、音樂、藝術作品中,活生生但念起來打轉又拗口的俄羅斯人名或名人有所瞭解,畢竟,那些熟悉的俄羅斯名字聯繫著太多的遐想與記憶。

修道院的窗戶

傳說中的豪華莫斯科地鐵車站

聖彼德堡滴血教堂

或許是以前在學校裡學過俄語的緣故,當聽到俄航機長那舌頭打滾後吐出來的俄語發音,確是倍感親切。如本文標題那樣的“親愛的柳德米拉彼得羅維奇耶夫娜……”是一句再普通不過的開場白,念起來舌頭還需要打幾個滾轉幾個圈才能出來,是不是感覺非常的俄羅斯?即便是很多時候用了簡稱,但還是很有一股俄羅斯的范兒在裡面。

莫斯科國家展覽館噴水池邊的戀人

這裡似乎是個約會等人的場所(莫斯科)

俄羅斯孩童

在接下來的俄羅斯日子裡,每到一個地方,一處景點,都有著太多的這樣的聯想。一圈走下來後發現,景點還是那些景點,既熟悉又陌生,但人已經不再是那些人,所謂的物是人非。然而,幾乎又是每到一處都會有似曾相識的東西跳到腦海裡。

現代冬妮婭

俄羅斯青春美少年

比如在大巴前往冬宮的路上,腦子裡會跳出那句列寧的著名臺詞:“為什麼還沒有佔領冬宮?我們應該馬上去佔領冬宮!”(《列寧在十月》),甚至在等餐的時候,還會有人出來說,“別著急,麵包會有的”,大家附和著說“一切都會有的”,隨後便是一片會心的笑聲。由此可見,俄羅斯的旅行早已超越了景點觀光,更多的是寄託了一種情感,一片回憶,甚至是一段人生。

莫斯科城市公園景色

來到海邊度假的三口之家(聖彼德堡)

聖彼德堡冬宮廣場

教師節快到了,當年正是有《鄉村女教師》這樣的優秀影片,才激勵了許許多多的年輕教師去到邊遠鄉村,從此,塞外村頭傳來了朗朗的讀書聲,與影片中的鄉村女教師一樣,他們將教會孩子們“認字、算術,地球為什麼會轉,什麼是生活”,還會教會孩子們朗讀詩句:“挺起來胸膛向前走,天空、樹木和沙丘,。。。”,他們也一定會記得女教師上課的第一句話:“我的名字叫做娃爾娃拉瓦西耳葉夫娜,請跟著我念”,同學們齊聲喊道:“娃爾娃拉瓦西耳葉夫娜”。

祝願天下的教師們身體健康,生活快樂!

貼士

我採集了關於俄羅斯的旅遊靈感,這裡適合與所有人共同體驗。

5-11月來玩最佳。

樂途旅遊網與樂途靈感旅行家:J_瑞工坊 更新:2017.09.07

莫斯科紅場附近的俄羅斯學生

紅場附近的俄羅斯兒童

克里姆林宮內的東正教堂

儘管我們這一代人並沒有我們前輩們那樣的感同身受,對俄羅斯的瞭解與印象也僅限於《列寧在十月》、《鄉村女教師》、《安娜卡列尼娜》、《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等這一類電影或文學作品,當然,還有莫斯科紅場、克里姆林宮、瓦西裡東正大教堂、冬宮、夏宮,以及涅瓦河(另見本人相關文稿“夢牽魂繞涅瓦河”)等一些著名建築與景點。但無論怎麼說,去俄羅斯多少帶著一些情懷在其中,最起碼,你多少會對那些出現在俄羅斯文學、音樂、藝術作品中,活生生但念起來打轉又拗口的俄羅斯人名或名人有所瞭解,畢竟,那些熟悉的俄羅斯名字聯繫著太多的遐想與記憶。

修道院的窗戶

傳說中的豪華莫斯科地鐵車站

聖彼德堡滴血教堂

或許是以前在學校裡學過俄語的緣故,當聽到俄航機長那舌頭打滾後吐出來的俄語發音,確是倍感親切。如本文標題那樣的“親愛的柳德米拉彼得羅維奇耶夫娜……”是一句再普通不過的開場白,念起來舌頭還需要打幾個滾轉幾個圈才能出來,是不是感覺非常的俄羅斯?即便是很多時候用了簡稱,但還是很有一股俄羅斯的范兒在裡面。

莫斯科國家展覽館噴水池邊的戀人

這裡似乎是個約會等人的場所(莫斯科)

俄羅斯孩童

在接下來的俄羅斯日子裡,每到一個地方,一處景點,都有著太多的這樣的聯想。一圈走下來後發現,景點還是那些景點,既熟悉又陌生,但人已經不再是那些人,所謂的物是人非。然而,幾乎又是每到一處都會有似曾相識的東西跳到腦海裡。

現代冬妮婭

俄羅斯青春美少年

比如在大巴前往冬宮的路上,腦子裡會跳出那句列寧的著名臺詞:“為什麼還沒有佔領冬宮?我們應該馬上去佔領冬宮!”(《列寧在十月》),甚至在等餐的時候,還會有人出來說,“別著急,麵包會有的”,大家附和著說“一切都會有的”,隨後便是一片會心的笑聲。由此可見,俄羅斯的旅行早已超越了景點觀光,更多的是寄託了一種情感,一片回憶,甚至是一段人生。

莫斯科城市公園景色

來到海邊度假的三口之家(聖彼德堡)

聖彼德堡冬宮廣場

教師節快到了,當年正是有《鄉村女教師》這樣的優秀影片,才激勵了許許多多的年輕教師去到邊遠鄉村,從此,塞外村頭傳來了朗朗的讀書聲,與影片中的鄉村女教師一樣,他們將教會孩子們“認字、算術,地球為什麼會轉,什麼是生活”,還會教會孩子們朗讀詩句:“挺起來胸膛向前走,天空、樹木和沙丘,。。。”,他們也一定會記得女教師上課的第一句話:“我的名字叫做娃爾娃拉瓦西耳葉夫娜,請跟著我念”,同學們齊聲喊道:“娃爾娃拉瓦西耳葉夫娜”。

祝願天下的教師們身體健康,生活快樂!

貼士

我採集了關於俄羅斯的旅遊靈感,這裡適合與所有人共同體驗。

5-11月來玩最佳。

樂途旅遊網與樂途靈感旅行家:J_瑞工坊 更新:2017.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