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賴清德,“傾獨”難防?

有台媒指出,賴清德直言敢沖,從不避諱個人“台獨”傾向。今年5月,他出人意表在台南市議會說自己“親中愛台”,訪美時又發表“廢除‘台獨’黨綱不是問題、接受‘九二共識’也不是問題”談話,

引發社會很大的爭議。

對於台南市長賴清德將接任台行政機構負責人,其鮮明的“台獨”立場是否影響兩岸關係走向?

北京聯合大學台研院兩岸關係所所長朱松嶺,資料圖;

大陸方面涉台專家朱松嶺6日指出,蔡英文在交接典禮上交代給賴的七項主要任務中,

沒有兩岸,形同給賴設下限制。他認為,賴未來若想挑戰領導人大位,就更需謹慎處理兩岸關係,未來可能會儘量避免直接就兩岸表態,但因賴在意識形態上的“慣性”,仍不能排除未來會出現“偏獨”的政策。

針對賴清德接任台行政機構負責人,

北京聯合大學台研院兩岸關係所所長朱松嶺6日受訪指出,他仔細看了蔡英文在記者會上的講話,她交給賴的七大任務中,並沒有提到兩岸,相當於為賴“畫了個圈”,目前看賴清德更像是個“執行長”,目標是要將各項改革落實到底。

朱松嶺說,台行政機構負責人的位子,在臺灣的政治發展史上猶如“消耗品”,做得好是領導人制定方針政策正確,做不好是底下的人執行不力,

也就是未來施政有功是蔡英文的,有過則會算在賴清德身上。

朱松嶺還指出,臺灣政壇任何人想謀求更高位置,都必須將兩岸關係處理好,如果太偏向“台獨”,美國和臺灣民眾都不會放心,大陸更不會接受。因此,他分析賴清德上任後,會儘量避免對兩岸關係直接表態或發表過激言論,但由於其根深蒂固的“台獨”意識形態所帶來的“慣性”,在推動政策上,仍有“傾獨”的可能。

對此,

臺灣《中國時報》則指出,蔡賴二人應認識到北京對“蔡賴體制”的負面解讀或產生很強的政治後坐力,因為防務、外事和兩岸關係雖由蔡英文統轄,然而,民進黨內派系政治光譜不一,行政部門或個別民代往往在“獨派”壓力下,出現“偏獨”政策或法案單兵攻擊亂象,造成蔡當局在兩岸政策上經常左手打右手,形象錯亂、力量相互抵消的問題。賴清德上臺後應展現執行力,不要再出現不同派系互扯後腿現象;在其個人方面,
在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發展的大原則下,更不能在答詢時逞口舌之快,以免造成兩岸關係不必要的衝擊。

另一方面,“黨產會主委”顧立雄轉任“金管會主委”,國民黨副主席郝龍斌批評稱,顧立雄充滿意識形態、偏頗的處事方式,可以想像他接掌“金管會”,將成為“金融錦衣衛”。

對此,朱松嶺也認為,安排顧立雄擔任“金管會主委”,很明顯就是為了打擊國民黨的黨產問題,因為臺灣的經濟復蘇難題無解,所以蔡英文採取“以時間換空間”的策略,透過鬥垮國民黨,維持“執政”權。

而對於臺灣的發展戰略,朱松嶺指出,台行政機構前負責人林全的施政重點不在經濟增長,而是社會分配,這樣的方式是錯的,因為一停滯就會被趕超。他強調,“只有發展能解決發展中產生的問題”,大陸的發展經驗就是如此,他也為臺灣多次錯過共用大陸發展機遇,感到惋惜。

綜合臺灣《旺報》、《中國時報》報導。

可以想像他接掌“金管會”,將成為“金融錦衣衛”。

對此,朱松嶺也認為,安排顧立雄擔任“金管會主委”,很明顯就是為了打擊國民黨的黨產問題,因為臺灣的經濟復蘇難題無解,所以蔡英文採取“以時間換空間”的策略,透過鬥垮國民黨,維持“執政”權。

而對於臺灣的發展戰略,朱松嶺指出,台行政機構前負責人林全的施政重點不在經濟增長,而是社會分配,這樣的方式是錯的,因為一停滯就會被趕超。他強調,“只有發展能解決發展中產生的問題”,大陸的發展經驗就是如此,他也為臺灣多次錯過共用大陸發展機遇,感到惋惜。

綜合臺灣《旺報》、《中國時報》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