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中國說——三分鐘讓你瞭解《周易》是怎樣一部書!

“易”自問世之日起,其影響便呈逐漸擴大的趨勢。《易經》指《連山》《歸藏》《周易》三本易書。由於《連山》、《歸藏》已失傳,傳世的只有《周易》,因其在周代成熟定型,故稱之為《周易》。到了春秋時,它已經成為重要經典文獻(詩、書、禮、易、樂、春秋)之一。

孔子曰,“加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由此可見《易》在傳統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西漢初年,《易》成為了“經”。後來道教也把《周易》作為自己的寶典,而歷代中國高僧,也無不精通于《易》,《易》成了儒釋道共同享用的精神食糧。

且不止于此,《易》在大中華文明圈內也有著重要影響。日本明治維新的“明治”二字,便出自《周易·說卦傳》“向明而治”一語;韓國的國旗圖案,更是脫胎于易經裡的太極圖。即使到了現代,它的影響也隨處可見。看風水的、算命的、蔔吉凶的,是受了易經的術數影響;而研究中國哲學的,也繞不過易經;甚至給人取名字,易經也是重要之本。大家都知道蔣介石、蔣中正吧,不管是“介石”還是“中正”,
都來自易經。所以,不懂易經,你便不懂中國人,不懂中國文化,甚至不懂黃種人。

那麼,《周易》到底是怎樣的一部書呢?

《周易》是一部奇特的書,其奇就奇在獨特的個性。

首先,《周易》是一部筮書,即用“筮草”來占卜的,但由於古代占卜大多為國家大事,

故其中蘊含著一些有思想深度的真知灼見。後來易傳側重在思想方面進行解說,這樣,《周易》最後成了一部內容博大精深的哲學著作。迷信與科學融為一體,這是其奇之一。

符號與文字相結合是其奇之二。易經由卦形、卦辭、爻辭三部分組成。卦形由陰(⚋)陽(⚊)兩爻組成,

陰陽兩爻三疊為八卦(乾 ☰ 坤 ☷ 震 ☳ 艮 ☶ 離 ☲ 坎 ☵ 兌 ☱ 巽 ☴),八卦重疊為六十四卦。以乾卦為例:卦形為

卦辭為“乾:元、亨、利、貞。”是說“乾卦象徵剛健,元始、亨通、利和、貞正。”接下來是爻辭,每卦皆由六爻組成,位序由下往上,象徵著事物由低往高、由微而著的發展。

名稱為“初、二、三、四、五、上”。陽爻用“九”,陰爻用“六”。乾卦六爻皆為陽爻。依次為:

“初九,潛龍勿用。”(初九爻辭說,龍潛水中,力量不足時,不要施展才用。)

“九二,見龍在田,利見大人。”(九二爻辭說,龍出現在田野,利於出現有德有為之人。)

“九三,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九三爻辭說,君子整天努力工作,晚上也警惕小心,這樣即使有危險,但也無咎害。)

“九四,或躍在淵,無咎。”(九四爻辭說,或飛躍上進,或退處深淵,只要依時依勢而行,就沒有害處。)

“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九五爻辭說,龍飛上高天,利於出現有德尊位者。)

“上九,亢龍有悔。”(上九爻辭說,龍飛到極點,將有悔恨。)

“用九,見群龍無首,吉。”(是說乾卦六爻都是“九”,出現一群龍,都不以首領自居,吉利。)這與老子的“不為天下先”的思想相似。

通過上述例子,我們可以看出,易經的卦形具有象徵意義,有寓意;而卦辭、爻辭則是對卦象的闡述詳解。

三奇是,《周易》是一部經傳合體的書。“經”在西周時已成型,“傳”的部分則成書于春秋戰國,相傳為孔子所著,共七種十篇,稱為“十翼”。它是對經文的全面解說,其中許多內容實際是作者的創造。仍以乾卦為例,經文之後,首先是《彖》傳對卦辭的解釋;接下來是《象》傳對卦象釋義,著名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這句話,便出自《象傳》。再次,是傳文《文言》對卦、爻辭的釋說。有的傳文像《繫辭》《說卦》等則附在全部經文之後。

四奇是,從西漢以來的大文人、大政治家、大軍事家、大宗教家以及頂級預言家和占卜者,儘管其政治理念不同,天賦秉性各異,無一不通于《易》。諸葛亮、歐陽修、朱熹、劉基、王陽明、曾國藩、康有為、梁啟超、弘一法師、胡適、朱自清等都是易學大師。至於毛澤東,對於易理的領悟更是異于常人,高出眾人。“宜將剩勇追窮寇”“生命不息,革命不止”的戰鬥精神,都留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痕跡。

五奇是,中國人對易經是“日用而不知”。大家都在練的太極拳,其理論基礎就是《周易》,但很少有人知道這一點。人們耳熟能詳的一些話語,也有很多來自《周易》,如“九五之尊”,說的就是陽爻位居上卦之中,是最吉之爻,有如“君位”,故最尊貴。只是我們說慣了,不知道它的出處和原意。又如,“方以類聚,物以群分”“一陰一陽之謂道”“二人同心,其利斷金”“慢藏誨盜,冶容誨淫”“天地之大德曰生”“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等等,都出自于《周易》。這些充滿人生智慧的言語,已融入中國人的血脈之中,成為我們日常生活的指導思想和行為模式。中國的哲學,有兩個傳統,一個是老子的“柔”哲學,一個是易經的“剛”哲學。但兩者都有個共同點,既它們都充滿了辯證思維。所以中國的智者歷來強調看問題必須要全面,必須在把握整體的前提下照顧雙方,著眼變化。中國的君子從不說過頭話,也不做過頭事。

綜括上述,概而言之,《周易》是一部以蔔筮為形,以哲理為魂的智慧之書。它是中國古代精英的思想和實踐的結晶。正因為這個原因,它成就了一部“筮者見神,哲者見智”的奇書。

只要依時依勢而行,就沒有害處。)

“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九五爻辭說,龍飛上高天,利於出現有德尊位者。)

“上九,亢龍有悔。”(上九爻辭說,龍飛到極點,將有悔恨。)

“用九,見群龍無首,吉。”(是說乾卦六爻都是“九”,出現一群龍,都不以首領自居,吉利。)這與老子的“不為天下先”的思想相似。

通過上述例子,我們可以看出,易經的卦形具有象徵意義,有寓意;而卦辭、爻辭則是對卦象的闡述詳解。

三奇是,《周易》是一部經傳合體的書。“經”在西周時已成型,“傳”的部分則成書于春秋戰國,相傳為孔子所著,共七種十篇,稱為“十翼”。它是對經文的全面解說,其中許多內容實際是作者的創造。仍以乾卦為例,經文之後,首先是《彖》傳對卦辭的解釋;接下來是《象》傳對卦象釋義,著名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這句話,便出自《象傳》。再次,是傳文《文言》對卦、爻辭的釋說。有的傳文像《繫辭》《說卦》等則附在全部經文之後。

四奇是,從西漢以來的大文人、大政治家、大軍事家、大宗教家以及頂級預言家和占卜者,儘管其政治理念不同,天賦秉性各異,無一不通于《易》。諸葛亮、歐陽修、朱熹、劉基、王陽明、曾國藩、康有為、梁啟超、弘一法師、胡適、朱自清等都是易學大師。至於毛澤東,對於易理的領悟更是異于常人,高出眾人。“宜將剩勇追窮寇”“生命不息,革命不止”的戰鬥精神,都留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痕跡。

五奇是,中國人對易經是“日用而不知”。大家都在練的太極拳,其理論基礎就是《周易》,但很少有人知道這一點。人們耳熟能詳的一些話語,也有很多來自《周易》,如“九五之尊”,說的就是陽爻位居上卦之中,是最吉之爻,有如“君位”,故最尊貴。只是我們說慣了,不知道它的出處和原意。又如,“方以類聚,物以群分”“一陰一陽之謂道”“二人同心,其利斷金”“慢藏誨盜,冶容誨淫”“天地之大德曰生”“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等等,都出自于《周易》。這些充滿人生智慧的言語,已融入中國人的血脈之中,成為我們日常生活的指導思想和行為模式。中國的哲學,有兩個傳統,一個是老子的“柔”哲學,一個是易經的“剛”哲學。但兩者都有個共同點,既它們都充滿了辯證思維。所以中國的智者歷來強調看問題必須要全面,必須在把握整體的前提下照顧雙方,著眼變化。中國的君子從不說過頭話,也不做過頭事。

綜括上述,概而言之,《周易》是一部以蔔筮為形,以哲理為魂的智慧之書。它是中國古代精英的思想和實踐的結晶。正因為這個原因,它成就了一部“筮者見神,哲者見智”的奇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