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孝經》是怎樣一部書(三)

三、《孝經》在歷史上的影響。

《孝經》受到歷代統治者的尊崇。

西漢時,自文帝開始置《孝經》博士。昭帝始元五年(前82),詔令舉賢良文學,治《孝經》。宣帝地節三年(前67),立學官,郡縣置學校,鄉聚設庠序,庠序置《孝經》師一人。由於《孝經》成為小學課本,它便以最快的速度得到普及。

東漢時,光武帝下令不僅儒生要讀《孝經》,宮廷衛兵也必須學習《孝經》。

漢代,《孝經》又是選擇官吏的考試科目。

六朝時,《孝經》的注解、講授最為熱鬧。皇帝、皇太子聽經、講經、注經成了宮廷的重要活動。

隋唐皆以《孝經》頒行天下。唐太宗對皇太子讀《孝經》大加讚賞,說:“行此足以事父兄,為臣子。”高宗儀鳳三年(西元678年),詔令以《道德經》和《孝經》為上經。玄宗二度親注《孝經》,詔令“天下家藏《孝經》,精勤教習,學校之中,倍加傳授,州縣官長申勸課焉”。

天寶四年(西元745年),玄宗又親以八分書寫《孝經》,石刻立於太學。這一形似經幢的巨大石刻,至今仍屹立在西安碑林。

宋代宋太宗禦書《孝經》賜給李至,說:“千文無足取,若有資于教化,莫《孝經》若也。”

金、元兩朝少數民族入主中原,也拜倒在《孝經》之下。西元1151年,詔令用唐玄宗禦注《孝經》,

授於各級學校。

明代,《孝經》仍是必讀、必尊的經典。明太祖說:“《孝經》是孔子明帝王治天下之大經大法,以垂萬事”。

由於封建帝王的尊崇和提倡,《孝經》在歷史上具有其它典籍無可比擬的特殊地位。它既是最經典的文獻,又是最普及的通俗讀物;既被看作人倫百行的綱紀,又被當做科舉仕途的階梯,影響之深遠,其他書不可同日而語。

兩千多年來,《孝經》對於中國社會的思想意識、道德修養與政治制度等方面都有巨大的影響,

這實在不是筆墨所能盡書的。《孝經》在我國深入人心,滲透到社會組織的各個細胞中。從四個方面可以得到見證:

1、《孝經》被視為思想權威,在著述與論辯中被廣泛的引用。

2、《孝經》被當做倫理道德的規範,用以抑惡揚善。

3、推衍、發明《孝經》的旨意,借用《孝經》制定不同的社會身份和職業的人的道德規範。

4、依據《孝經》議定禮儀制度與律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