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武媚娘年老色衰,想選擇自己的侄子,狄仁傑一番話讓她幡然醒悟!

儲君是一國之本。無論什麼朝代,選擇未來皇位的繼承人,都是現任皇帝慎之又慎的事情。皇帝選擇繼承人,一是要維護自己利益團體的利益,二是要考慮繼任者要延續自己的政治綱領,

然後才會考慮繼任者是否能安邦定國,造福百姓。

尋常皇帝選擇接班人已是殊為不易,而作為史上唯一女皇帝的武則天,在選擇繼任者的問題上也犯了難。

唐高宗死後,大權獨攬的武曌似乎並不滿足於僅當一位垂簾聽政的幕後王者,

而選擇先後廢掉自己的兩個兒子,更改國號,自己登上了帝位。

武則天上臺後,在政治上處處打壓李氏一族,大肆扶持武家子弟,頗有取而代之的意味。武則天的侄子武三思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雖然武則天搞了一堆“通天”、“神都”,但終究只是一介凡人,也會生老病死,終有一天也要面臨選擇繼承人的問題。武則天雖已改元,但畢竟女人稱帝千古未有,且朝堂上李家的支持者大有人在,

自己死後重新歸政于李家才是合乎天心人心的選擇,但如此一來,自己苦心建立的武周政權必將毀於一旦。

另一個選項就是傳位元給自己的侄子武三思,雖然有可能引起政局動盪,但可以延續武周政權,光耀武氏門楣。

由於兩種選項都有頗多顧忌,

武則天一時難以決斷,於是向大臣狄仁傑請教。狄仁傑跟她說:傳位給你的兒子,就算百年之後他復辟李唐,可你畢竟是李家的皇后,未來皇帝的生母,還能入宗室祠堂,得享祭祀。若是傳位給武家子侄,那武三思以後肯定也是供奉自己的生母,難道還有侄子供奉姑姑的道理嗎?

武則天聽罷此言,深覺有理,後來也確實採納了狄仁傑的建議。可見在自己建立的政權綿延百世和死後能享受香火不斷的選項面前,武則天終究還是選擇了後者。

———————————————————

“搞哥讀史”(ggdu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