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給孩子買英文繪本,真的有用嗎?

關注“瑞丁老爸講故事”,一站解決家長的教育困惑。讓孩子擁有最有價值的童年!

我的讀者樂樂媽在微信上問我一個問題:“給孩子讀英文繪本,真的是培養孩子英語能力的好辦法嗎?”

其實只要靜下心來,仔細想想,我們都會得到同樣的答案。因為“多讀書”無論是從單純的語言學習,還是從孩子整體素養的發展來說,都是一件好事。就小朋友學英語這件事情來說,“多讀繪本”本身就代表著孩子接觸英語的時間有了保證。接觸得多,自然積累的東西就多,學習的結果自然也會更好。“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的道理,在英語這種注重細水長流、不斷積累的科目上,

顯得更加重要。

因此,並非是英文繪本比英文教科書更加好用、有效,也並不是哪一種繪本特別神奇。英文繪本不過是以故事的形式,把語言呈現到了孩子面前。讓積累的過程更豐富、有趣一些。其背後真正起到決定因素的還是家長陪伴著孩子所花下去的時間。

想要通過“讀英文繪本”來培養孩子英文能力的家長,一定要在事先就做好“長期堅持”的心理準備。以我在實驗班的教學實踐來看,

每天20分鐘的朗讀,15分鐘的書寫是必不可少的基礎訓練。帶著這樣的決心,扎扎實實去做好這件事,孩子的英文積累就有了保障。孩子的成就真正才是指日可待。

那麼在能保證每天堅持的基礎上,英文繪本的優勢究竟在哪裡呢?

第一條正在上文提到過。因為繪本講的是故事,能容易激發孩子興趣。不得不說,這樣的形式,更符合啟蒙階段孩子的心理特徵。再加上,有很多優秀的繪本,在美學、創意與人文關懷上都有不可忽視的價值。所以,對小朋友來說,讀一讀英文繪本,等於一材多用,是很具有性價比的學習素材。

那麼,相比於學校使用的教科書,英文繪本還好在何處?

我覺得其中的關鍵,就是高頻詞彙的複現率。

因為是一本書講一個故事的形式,在同級別的書中,自然就會包含相同的高頻詞彙。加入通過適當的安排,我可以很容易地通過不同的故事,既給孩子充分的新鮮感,又能讓孩子反復接觸一些高頻詞和固定句型。

反觀以前我們小時候常用的英文課本模式,Lesson1和Lesson2的內容時截然不同的。一本書一路學下去,就要一直面完全不同的新詞彙。

很多家長會覺得,看著不一樣的故事,卻反復接觸同樣的高頻詞,那豈不是等於沒學到新本領?這樣的學習進度是不是很慢?翻來覆去地就這樣“炒冷飯”真的有必要嗎?

大家可千萬不要小看了“重複的力量”。我也是通過親身體驗,才真正感覺到了與基礎高頻詞反復接觸所帶來的巨大作用。

記得在我第一年帶的英語啟蒙實驗班的時候,我帶著一群零基礎的小蘿蔔頭一起讀繪本。整天在一起讀著 I can see a cat; I like my bear; This is my book之類的句子。我當時想:這些句子是基礎中的基礎。對孩子們是很有幫助的,但是對於我總不會有什麼太大的作用吧。

但是,大概半個學期之後,我驚訝地發現,我本身具有的英文水準也比原來有進步。尤其是在聽力反應的速度和閱讀速度上。要知道,在這段時間,我除了念這些“小兒科”的內容以外,並沒有花什麼力氣在自己的英語學習上。

這段經歷,讓我更切實地體會到了“反復接觸高頻詞”的巨大價值。在我們的固有概念中,似乎只有掌握了新的東西,才叫學習,才叫有收穫。但是事實上,作為一門外語,要從“懂得”、“記得”某些內容到把這些東西練就成為大腦的本能,實在有一段路要走。這種大腦的自動反應對聽力、閱讀速度乃至整體語言的學習速度,都有至關重要的影響。

大家試想一下,連有基礎的成人都需要這樣的積累,當學習的物件換成處於啟蒙階段孩子,自然更是需要這樣的練習。在這樣的場景下,看似緩慢的安排其實具有這不可估量的價值。

因此,在我的實驗班開展頭一年的教學時,我在選書方面非常嚴格,尤其注重詞彙的複現率。力求在每一次閱讀、朗讀的當下,都讓盡可能多的老朋友出現在孩子面前。事實證明,這樣看似緩慢的編排,在孩子積蓄了爆發的力量。當小朋友進入到第二年、第三年的學習時,他們在朗

讀能力、背新單詞的速度方面,會比其他同年段學習孩子的水準高出一大截。甚至在基礎語法的理解方面,都能格外出眾。歸根結底,還是來自於這最初的鋪排,為孩子積累了足夠的大腦自動反應的能力。

因此,希望大家能充分重視繪本的鋪排和第一年的訓練方法。在後續的內容裡,我會繼續與大家分享我的教學經驗和實踐。

關注“瑞丁老爸講故事”,一站解決家長的教育困惑。讓孩子擁有最有價值的童年!

記得在我第一年帶的英語啟蒙實驗班的時候,我帶著一群零基礎的小蘿蔔頭一起讀繪本。整天在一起讀著 I can see a cat; I like my bear; This is my book之類的句子。我當時想:這些句子是基礎中的基礎。對孩子們是很有幫助的,但是對於我總不會有什麼太大的作用吧。

但是,大概半個學期之後,我驚訝地發現,我本身具有的英文水準也比原來有進步。尤其是在聽力反應的速度和閱讀速度上。要知道,在這段時間,我除了念這些“小兒科”的內容以外,並沒有花什麼力氣在自己的英語學習上。

這段經歷,讓我更切實地體會到了“反復接觸高頻詞”的巨大價值。在我們的固有概念中,似乎只有掌握了新的東西,才叫學習,才叫有收穫。但是事實上,作為一門外語,要從“懂得”、“記得”某些內容到把這些東西練就成為大腦的本能,實在有一段路要走。這種大腦的自動反應對聽力、閱讀速度乃至整體語言的學習速度,都有至關重要的影響。

大家試想一下,連有基礎的成人都需要這樣的積累,當學習的物件換成處於啟蒙階段孩子,自然更是需要這樣的練習。在這樣的場景下,看似緩慢的安排其實具有這不可估量的價值。

因此,在我的實驗班開展頭一年的教學時,我在選書方面非常嚴格,尤其注重詞彙的複現率。力求在每一次閱讀、朗讀的當下,都讓盡可能多的老朋友出現在孩子面前。事實證明,這樣看似緩慢的編排,在孩子積蓄了爆發的力量。當小朋友進入到第二年、第三年的學習時,他們在朗

讀能力、背新單詞的速度方面,會比其他同年段學習孩子的水準高出一大截。甚至在基礎語法的理解方面,都能格外出眾。歸根結底,還是來自於這最初的鋪排,為孩子積累了足夠的大腦自動反應的能力。

因此,希望大家能充分重視繪本的鋪排和第一年的訓練方法。在後續的內容裡,我會繼續與大家分享我的教學經驗和實踐。

關注“瑞丁老爸講故事”,一站解決家長的教育困惑。讓孩子擁有最有價值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