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濟南趵突泉社區現圈地收費 停車“黃牛”每天入帳五六百

“實在看不下去了,這事好幾年了,真沒招了?一個人一天就能淨賺好幾百塊……”家住趵突泉社區的李女士,這幾天來又鬱悶了,原因就是社區公共車位和胡同道路被鄰居們圈地,

引導外來車輛停車賺取停車費,每個車位30元一口價,滿滿當當的車使得原本就狹窄的社區更加擁擠,甚至居民的車回家都找不到車位。

來錢真快,十分鐘內入帳近百元

3月27日週一早晨8點剛過,濟南市區各條道路迎來早高峰,大醫院附近再度迎來車流高峰。

距離齊魯醫院附近的趵突泉社區內,狹窄的通道上已經停滿了車,就連進出社區的小胡同內也有車輛停放,短短二三十米的道路停滿十多輛車。記者順著社區道路往裡走時看到,除了單元門口留下一個點步行通道之外,社區樓下幾乎已經全部被汽車占滿,僅留下幾個空餘的地方還能停下車。

本來不大的社區裡面停放了大約四五十輛車,原本就狹窄不堪的社區,

更顯空間局促。短短二十多米的路段上,四五名中老年女士坐在路邊的座位上一邊拉著家常,一邊守護著車位,每當有車駛入自己的區域,就立馬上前與車主溝通、引導。

見一輛轎車駛來,一位五十歲左右的中年婦女主動上前攔住車輛,“你要停車麼?車放在這裡我們幫忙看著,很安全,其他地方也沒有車位了。”在一番交涉之後,車主並沒有停放。看著轎車要離開,這位中年婦女一直追趕著車主,

反復勸說。勸說無果之後,這位婦女轉頭瞄準了下一輛車。經過引導,這輛車隨即按照指示停在了樓下。短短10分鐘內,先後有3輛車進入了社區樓下停車,每輛車停車費用一口價30元,不限時間,也沒有停車發票。

10分鐘不到,90元停車費便收入居民囊中。居民李女士告訴記者,私自圈地看車收費的五六個人,每人每天收取的停車費能達到五百到六百元,一個月最少能淨賺一萬多塊。

圈地收費,來這停車的多是外地人

從2014年7月1日開始,在曆下交警大隊的推動下,齊魯醫院在院門口開通擺渡車,接送病人的私家車在醫院門口即停即走,然後可以前往1公里外的省體育中心東門正規停車場停車,然後免費乘坐擺渡車回到醫院就診。就診後,在齊魯醫院正南門乘擺渡車,返回省體育中心提取自己的車輛。據濟南交警發佈的資訊,齊魯醫院日均門診量約1萬人次,

保守計算醫院周邊至少需要3600個停車位元。2016年6月起,因新樓施工,齊魯醫院280個停車位被取消,這讓原本緊張的停車位更加捉襟見肘。在此背景下,對於不少來濟南就診的外地人而言,在不熟悉附近停車環境的情況下,只要能找個地方停車,即使50元一次也只能硬著頭皮接受。

“這事難道真治不了嗎?”社區居民李女士最近為此頗有微詞。作為開放式社區,趵突泉社區樓間距很小,“社區如果停滿了車,想出來都是問題,每天上班都得排著隊往外出,有的時候還沒開出社區,那幾位大爺大媽就引導著車進來了。”李女士說,此事對社區其他居民造成很大的困擾,許多居民也向相關部門舉報過,不過沒幾天他們就重操舊業。

記者在該社區探訪時發現,來這裡停放的車輛絕大多數都是外地牌照,很少有濟南本地車輛。駕車來此停車的,絕大多數是去齊魯醫院看病的,由於齊魯醫院車位有限,文化西路和濼源大街又都屬於禁停路段,許多車主為了圖方便,就勉強接受了30元一次的昂貴停車費。這些私收停車費的“黃牛”自知行為並不合法,因此對外人也十分警覺。當記者將要離開社區時,其中一位身穿黑色大衣的中年女士對記者起了疑心,追著記者解釋說,“我是社區工作人員,專門管理停車位的,我管理的停車位是免費的,他們幾個是收費的。”

“黃牛”與管理方躲貓貓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因為靠著齊魯醫院,趵突泉社區的公共區域被居民圈地,變成了私人停車場,成為少數居民的搖錢樹。本來不大的社區,放眼望去全是汽車,就連進社區的過道都被停滿車輛,一個“芝麻”大點的院子裡,滿滿當當停了近三、四十輛車。這讓社區居民屢屢擔憂,擔憂的是給社區居民帶來的隱患。

採訪中一名居民告訴記者,因為有人見縫插針、無序引導外來車輛隨意停放,曾經耽誤消防救援。2016年年底,該社區一戶居民家裡起火,因為外來車輛將通道占滿,消防車難以近距離抵達目的地展開撲救。無奈,消防隊員只好把消防車停在了社區外,徒手接了近百米長的消防水管後進入失火地點。幸好火勢不大,沒有造成太大損失。記者注意到,在該社區樓下,立有一塊消防通道的警示牌。

趵突泉街道辦事處工作人員表示,趵突泉社區居民私自圈地收費的問題,確實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辦事處、停車辦等部門都曾經多次對居民進行教育,短期會有效果。不過只要風聲一過,這些居民就又活躍起來,與管理人員躲貓貓,如何監管有些力不從心。辦事處表示,接下來將會繼續聯合有關部門對圈地收費人員進行管理。

趵突泉社區樓間距很小,“社區如果停滿了車,想出來都是問題,每天上班都得排著隊往外出,有的時候還沒開出社區,那幾位大爺大媽就引導著車進來了。”李女士說,此事對社區其他居民造成很大的困擾,許多居民也向相關部門舉報過,不過沒幾天他們就重操舊業。

記者在該社區探訪時發現,來這裡停放的車輛絕大多數都是外地牌照,很少有濟南本地車輛。駕車來此停車的,絕大多數是去齊魯醫院看病的,由於齊魯醫院車位有限,文化西路和濼源大街又都屬於禁停路段,許多車主為了圖方便,就勉強接受了30元一次的昂貴停車費。這些私收停車費的“黃牛”自知行為並不合法,因此對外人也十分警覺。當記者將要離開社區時,其中一位身穿黑色大衣的中年女士對記者起了疑心,追著記者解釋說,“我是社區工作人員,專門管理停車位的,我管理的停車位是免費的,他們幾個是收費的。”

“黃牛”與管理方躲貓貓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因為靠著齊魯醫院,趵突泉社區的公共區域被居民圈地,變成了私人停車場,成為少數居民的搖錢樹。本來不大的社區,放眼望去全是汽車,就連進社區的過道都被停滿車輛,一個“芝麻”大點的院子裡,滿滿當當停了近三、四十輛車。這讓社區居民屢屢擔憂,擔憂的是給社區居民帶來的隱患。

採訪中一名居民告訴記者,因為有人見縫插針、無序引導外來車輛隨意停放,曾經耽誤消防救援。2016年年底,該社區一戶居民家裡起火,因為外來車輛將通道占滿,消防車難以近距離抵達目的地展開撲救。無奈,消防隊員只好把消防車停在了社區外,徒手接了近百米長的消防水管後進入失火地點。幸好火勢不大,沒有造成太大損失。記者注意到,在該社區樓下,立有一塊消防通道的警示牌。

趵突泉街道辦事處工作人員表示,趵突泉社區居民私自圈地收費的問題,確實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辦事處、停車辦等部門都曾經多次對居民進行教育,短期會有效果。不過只要風聲一過,這些居民就又活躍起來,與管理人員躲貓貓,如何監管有些力不從心。辦事處表示,接下來將會繼續聯合有關部門對圈地收費人員進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