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治療肝炎,老中醫真知灼見一劑“龍膽苦參湯”解疑難

龍膽苦參湯

【組成】龍膽9克,苦參15克,膽南星9克,梔子15克。

濕重於熱,胸悶苔膩,納少尿少,龍膽苦參東加元寶草30克,薏苡仁90克,蒼術15克,砂仁1.5克,茯苓30克。濕熱俱重,口渴神煩,舌紅目赤,胸悶作惡,

不饑不納,尿少色赤,黃疸指數、轉氨酶俱特高,加茵陳30克,梔子15克,大黃30克,板藍根15克,黃連6克,黃芩9克,黃柏9克,龍膽9克,連翹12克,地耳草30克,關木通9克,茯苓30克,白茅根30克,廣犀角9克。

【功用】祛濕去熱,清利退黃。

【適應證】肝炎。

【薑氏臨證心得】治療一般黃疸型及無黃疸型肝炎,

可用有:地耳草30克,大青葉30克,馬蘭根30克,朱砂根30克,元寶草30克,小金錢草30克,板藍根15克,蒲公英30克,秦苑15克,瓜蔞24克,龍膽9克,柳樹枝60克,青苗60克,白茅根60克,半枝蓮30克,半邊蓮30克,酌選數種,亦可加人辨治方中。治療時尚應慮及患者體質,體弱者可加參芪以扶正;納差者可加豆蔻、砂仁、藿蘇棗、穀芽以醒脾健胃;對宿有胃寒之人或胃有不適者,可略加溫養胃氣;腹脹者加厚樸、大腹皮以疏暢氣機,
使其升降有度,開闔有常;嘔惡者,加半夏、竹茹和胃降逆,恢復胃氣之正常樞紐;口渴加花粉、石斛生津養陰止渴。頑固者加活血化瘀藥,以下瘀血湯為主。一般黃疸型肝炎以茵陳湯為主,重用大黃,並加用上述中藥,大多數病人均能收到一定效果。

【解讀賞析】肝炎中嚴重的是急性重型肝炎和亞急性重型肝炎兩種。

前者病程在1~2周,後者自數周至數月。死亡率很高。《婦人良方》卷七,有婦人腹中瘀血方論,附方桃仁承氣湯,治瘀血、小腹急痛,大便不利,或譫語口幹,水不欲咽,遍身黃色;小便自利或血結胸中,手不敢近腹,或寒熱昏迷,其人如狂,用桃仁、紅花或桃仁、大黃、甘草、肉桂,方中大黃獨重,觀其症狀近似重症肝炎或肝昏迷。春華先生頓受啟發,
認為此方從藥物分析,其功用包括兩方面,重用大黃以泄熱解毒,以大黃、桃仁祛瘀攻積。古人如此辨證處方,似有深意。從中醫角度看,可視為邪毒內犯營血,壅塞脈絡,阻礙血行,瘀血鬱結。邪入營血,故可見譫語神昏。瘀血內結,則胸腹疼痛,手不可近。先生在創上方以後,還用下瘀血湯與犀角地黃湯合方,以清熱解毒,涼血活血,散瘀為法治療,有數例脫險,臨床奇效。

本文案例出自盧祥之著述的《國醫聖手姜春華經驗良方賞析》。本書內容簡約,樸實,詳細記錄了歷代中醫藥專家臨床經驗和感悟,小扁鵲非常敬佩這些願意公開自己秘密醫術的名老中醫教授,相信大家也會非常喜歡。謝謝!

小扁鵲非常敬佩這些願意公開自己秘密醫術的名老中醫教授,相信大家也會非常喜歡。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