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特效帶狀皰疹經驗方,一學就會!一用就靈!

來源:原創 特約撰稿人:基層醫師公社 閆金才

帶狀皰疹,中醫稱為纏腰火丹,民間俗稱“蛇丹瘡”“蜘蛛瘡”、俗稱“纏腰龍”。本病多因情志不遂,飲食失調,以致脾失健運,濕濁內停,鬱而化熱,

濕熱搏結,兼感毒邪而發。

帶狀皰疹病因及症狀

帶狀皰疹病常為心經火旺、脾肺濕熱與肝膽火旺所引發。是臨床上較常見的皰疹樣皮膚病,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所致。臨床多呈現數個簇集皰疹群,排列成帶狀,沿周圍神經分佈,常呈單側性,一般不超過體表正中線,

多呈不規則帶狀分佈,常見於胸腹、腰背及顏面部,局部皮膚有灼熱感,伴有神經痛等。

西醫認為屬於病毒性☆禁☆感染,至今尚無特效療法。初次感染病毒可長期潛伏在脊髓後根神經節生長繁殖,沿周圍神經波及皮膚,發生帶狀皰疹。

其臨床會表現為簇集水泡,沿一側周圍神經作群集帶狀分佈,伴有劇烈的神經痛。帶狀皰疹一旦誤治、失治、和病人自身免疫力下降就會產生臨床治療頗為棘手的後遺症——帶狀皰疹後遺神經痛。

帶狀皰疹的中藥辯證治療

帶狀皰疹辨證論治,分為三型施治:熱盛型、濕盛型、氣滯血瘀型。

1.熱盛型

【主證】局部皮損鮮紅,皰壁緊張,灼熱刺痛。自覺口苦咽幹、口渴,煩悶易怒,食欲不佳。小便赤,大便幹或不爽。舌質紅,舌苔薄黃或黃厚,脈弦滑微數。

【辯證】肝膽熱盛,氣滯濕阻,兼感毒邪。

【治法】清熱濕熱,解毒止痛。

【方藥】龍膽瀉肝東加減。

2.濕成型

【主證】皮膚顏色較淡,皰壁鬆弛,疼痛略輕,口不渴或渴而不欲飲,不思飲食,食後腹脹,,大便時涯,女性患者常見白帶多。舌質淡體胖,舌苔白厚或白膩,脈沉緩或滑。

【辯證】脾失健運,蕰濕不化,兼感毒邪。

【治法】健脾利濕,佐以解毒。

【方藥】除濕胃苓東加減。

3.氣滯血瘀型

【主證】皮疹消退後局部疼痛不止。舌質暗,苔白,脈弦細。【辯證】氣滯血瘀,行氣止痛,清熱餘毒。

【方藥】活血散瘀東加減。

帶狀皰疹的中西醫綜合內外治法

臨床介紹的治法很多,但有特效者也並不多見,內服方多倡用《龍膽瀉肝湯》之類的處方來治療,我剛學醫時也曾數次應用過,效果也並不理想。對本病的治療,現代西醫常用阿昔洛韋,利巴韋林、布洛芬和維生素類等藥物,

但療效很不理想,中醫藥對本病有著豐富的治療方法和良好臨床療效。

下邊我介紹的幾個方法都是我在基層接診時常用的狀皰疹特效方,中西醫綜合內外治方法試用至今,效果確實很好。一般三天—七天左右結疤,十天左右痊癒。

後來我才發現原來此方就是《醫宗金鑒》外科中的二味拔毒散。二味拔毒散出自《醫宗金鑒》 由雄黃、白礬兩味藥組成《金鑒》稱:此散治風濕諸瘡,紅腫痛癢,疥痱等疾甚效,用鵝翎蘸掃患處,痛癢自止,紅腫即消。但並未言及治帶狀皰疹(纏要火丹).我自從得此方,辯證實治,靈活運用,屢屢用於臨床而收效甚捷。

方法一:帶狀皰疹簡易方

第一,口服抗病毒藥,維生素B族。

第二,找到皰疹的蛇頭和蛇尾,挑治,用針將所有皰疹挑破拔出血水,然後懸灸,最後清理外敷牛黃解毒或者西黃丸等藥粉,基本一次見效,或者一次痊癒。

方法二:“帶狀皰疹”特效方

雄黃15克, 青黛15克 ,枯礬10克 ,冰片6克。

制法:上藥共研細粉備用調配,取阿昔洛韋乳膏一支擠入容器內 調勻即可,做患處塗沫,次日,疼痛就會大減,塗沫2一3天就會全部消退,結痂。無須吃藥打針就能痊癒!

方解:帶狀皰疹中醫稱為“蛇串瘡”,其症狀有紅腫熱痛屬熱,又有水泡屬濕。基本病機為濕熱邪毒滯留經絡皮膚。治療取雄黃以“驅蛇”為君,青黛大寒以清熱解毒,枯礬燥濕二藥共奏清熱解毒燥濕之功而為臣藥,冰片寒涼清熱又能止痛,並可助諸藥透皮而為佐藥,阿昔洛韋乳膏為賦形劑。

方法三:帶狀皰疹後遺症

羚羊角10克,人工牛黃3克,六神丸3粒,萬年青10克,穿心蓮10克,夏枯草10克,長蟲草10克,全蟲6克,大黃10克,黃連30克,地膚子10克,青黛15克,苦參25克共研磨備用。

用時取15克加入聚肌胞針和紅花針調和加入消炎痛22片貼敷阿是穴、神闕、腎輸,用前先用七星針針刺再用紅外線燈烤後貼敷。

方法四:針灸治療

特點:

一方面能消除水泡與紅斑,另一方面能防止帶狀皰疹消失後遺留的神經痛,且可縮短療程及不良副作用。針灸對帶狀皰疹的療效迅速止痛外,能增強人體的抵抗力。

一般來說,帶狀皰疹的預後良好,針灸可單獨使用且效果很好,一般在1~3次針灸治療後,即會有顯著的改善。

取穴思路

相應神經節段的夾脊穴,華佗夾脊穴與脊神經階段分佈的關係:脊神經是指與脊柱相連的周圍神經,主要分佈於軀幹和四肢,共31對,同多前跟和後跟與脊髓相連。

前後跟均有許多神經纖維素組成的跟絲所構成,前跟屬運動性,後跟數感覺性。脊神經的組成共有31對,其中頸神經8對、胸神經12對、腰神經5對、骶神經5對,尾神經1對。

取穴規律

對症加用穴,處方舉例:a.局部圍針穴,再加外關、曲池、三陰☆禁☆交、太沖。b.皰疹在頭面者,加合穀、內庭。c.皰疹在腰以上者,加支溝、內關。d.皰疹在腰以下者,加血海、陰陵泉。

1、局部皮下(阿是穴)或鄰近取穴(即圍針穴)。

2、背部去病損補位的神經根(即夾脊穴)。

3、遠距離取穴(曲池、合穀、足三裡、三陰☆禁☆交、身柱、內關、陽陵泉)。

手法

取穴思路局部圍刺+相應神經節的夾脊穴+循經取穴。

手法,實證急性痛症用提插撚轉用泄法,留針20至30每日針兩次,用毫針刺局部針橫刺。實症急性病症尚可穴位放血,隔日一次。或皮膚針或梅花針于皰疹周圍淺刺。

後遺神經痛:

病變部位局部取穴:1.在水泡的周圍揚刺(即在劇球水皰四周的0.5-1.0寸處用五針橫刺)。2.施針時,針尖刺向皰疹中心區呈10-30度角橫刺。

方法五:急性期治療

急性期方法一:外用藥物鮮馬齒莧治療帶狀皰疹:取鮮齒筧120克,洗淨後,切碎放入蒜白內,搗成糊狀,塗敷患處,每日2次,本方對剛剛出現的帶狀皰疹,療效滿意。

急性期方法二:外用藥物,地龍外用治療帶狀皰疹。取地龍適量,將地龍烤幹研粉,加適量麻油調塗於患部,一般用藥5分鐘就能止痛。3~4天痊癒。

注意事項:治療期間不宜辛辣食品和魚蝦蟹等動風發物(即引起過敏的食品)。應臥床休息,注意營養,還應穿清潔柔軟的棉質內衣,以減輕摩擦。如疼痛影響睡眠,可適當服些鎮靜止痛藥。老年人及體質虛弱者應儘量少去空氣不潔的公共場所,以免感染。平時要鍛煉身體,保持心情愉快,生活起居要有規律。以上方子一學就會,一用就靈,很值得基層推廣!

訂閱我們掌握更多行業動態!“賽柏藍”是醫藥行業最大的新媒體平臺,擁有百萬微信關注人群。如果您對行業相關題材也有心得/見解,歡迎撰稿,稿費=200元+閱讀量*0.01元。商務合作、投稿workscall@163.com

紅腫痛癢,疥痱等疾甚效,用鵝翎蘸掃患處,痛癢自止,紅腫即消。但並未言及治帶狀皰疹(纏要火丹).我自從得此方,辯證實治,靈活運用,屢屢用於臨床而收效甚捷。

方法一:帶狀皰疹簡易方

第一,口服抗病毒藥,維生素B族。

第二,找到皰疹的蛇頭和蛇尾,挑治,用針將所有皰疹挑破拔出血水,然後懸灸,最後清理外敷牛黃解毒或者西黃丸等藥粉,基本一次見效,或者一次痊癒。

方法二:“帶狀皰疹”特效方

雄黃15克, 青黛15克 ,枯礬10克 ,冰片6克。

制法:上藥共研細粉備用調配,取阿昔洛韋乳膏一支擠入容器內 調勻即可,做患處塗沫,次日,疼痛就會大減,塗沫2一3天就會全部消退,結痂。無須吃藥打針就能痊癒!

方解:帶狀皰疹中醫稱為“蛇串瘡”,其症狀有紅腫熱痛屬熱,又有水泡屬濕。基本病機為濕熱邪毒滯留經絡皮膚。治療取雄黃以“驅蛇”為君,青黛大寒以清熱解毒,枯礬燥濕二藥共奏清熱解毒燥濕之功而為臣藥,冰片寒涼清熱又能止痛,並可助諸藥透皮而為佐藥,阿昔洛韋乳膏為賦形劑。

方法三:帶狀皰疹後遺症

羚羊角10克,人工牛黃3克,六神丸3粒,萬年青10克,穿心蓮10克,夏枯草10克,長蟲草10克,全蟲6克,大黃10克,黃連30克,地膚子10克,青黛15克,苦參25克共研磨備用。

用時取15克加入聚肌胞針和紅花針調和加入消炎痛22片貼敷阿是穴、神闕、腎輸,用前先用七星針針刺再用紅外線燈烤後貼敷。

方法四:針灸治療

特點:

一方面能消除水泡與紅斑,另一方面能防止帶狀皰疹消失後遺留的神經痛,且可縮短療程及不良副作用。針灸對帶狀皰疹的療效迅速止痛外,能增強人體的抵抗力。

一般來說,帶狀皰疹的預後良好,針灸可單獨使用且效果很好,一般在1~3次針灸治療後,即會有顯著的改善。

取穴思路

相應神經節段的夾脊穴,華佗夾脊穴與脊神經階段分佈的關係:脊神經是指與脊柱相連的周圍神經,主要分佈於軀幹和四肢,共31對,同多前跟和後跟與脊髓相連。

前後跟均有許多神經纖維素組成的跟絲所構成,前跟屬運動性,後跟數感覺性。脊神經的組成共有31對,其中頸神經8對、胸神經12對、腰神經5對、骶神經5對,尾神經1對。

取穴規律

對症加用穴,處方舉例:a.局部圍針穴,再加外關、曲池、三陰☆禁☆交、太沖。b.皰疹在頭面者,加合穀、內庭。c.皰疹在腰以上者,加支溝、內關。d.皰疹在腰以下者,加血海、陰陵泉。

1、局部皮下(阿是穴)或鄰近取穴(即圍針穴)。

2、背部去病損補位的神經根(即夾脊穴)。

3、遠距離取穴(曲池、合穀、足三裡、三陰☆禁☆交、身柱、內關、陽陵泉)。

手法

取穴思路局部圍刺+相應神經節的夾脊穴+循經取穴。

手法,實證急性痛症用提插撚轉用泄法,留針20至30每日針兩次,用毫針刺局部針橫刺。實症急性病症尚可穴位放血,隔日一次。或皮膚針或梅花針于皰疹周圍淺刺。

後遺神經痛:

病變部位局部取穴:1.在水泡的周圍揚刺(即在劇球水皰四周的0.5-1.0寸處用五針橫刺)。2.施針時,針尖刺向皰疹中心區呈10-30度角橫刺。

方法五:急性期治療

急性期方法一:外用藥物鮮馬齒莧治療帶狀皰疹:取鮮齒筧120克,洗淨後,切碎放入蒜白內,搗成糊狀,塗敷患處,每日2次,本方對剛剛出現的帶狀皰疹,療效滿意。

急性期方法二:外用藥物,地龍外用治療帶狀皰疹。取地龍適量,將地龍烤幹研粉,加適量麻油調塗於患部,一般用藥5分鐘就能止痛。3~4天痊癒。

注意事項:治療期間不宜辛辣食品和魚蝦蟹等動風發物(即引起過敏的食品)。應臥床休息,注意營養,還應穿清潔柔軟的棉質內衣,以減輕摩擦。如疼痛影響睡眠,可適當服些鎮靜止痛藥。老年人及體質虛弱者應儘量少去空氣不潔的公共場所,以免感染。平時要鍛煉身體,保持心情愉快,生活起居要有規律。以上方子一學就會,一用就靈,很值得基層推廣!

訂閱我們掌握更多行業動態!“賽柏藍”是醫藥行業最大的新媒體平臺,擁有百萬微信關注人群。如果您對行業相關題材也有心得/見解,歡迎撰稿,稿費=200元+閱讀量*0.01元。商務合作、投稿workscall@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