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揭秘恒羅斯之戰,大唐與阿拉伯帝國誰笑到最後

高仙芝

唐玄宗後期,在初步解決了吐蕃方面的問題之後,

安西節度使高仙芝為了爭奪西域,開始採取手段對抗越來越囂張的阿拉伯人。起因是一度強盛的突厥系突騎施部落敗亡之後,失去了對手的阿拉伯人在中亞建立了霸權,逼迫中亞的昭武九國臣服,而這裡是傳統的唐朝附屬國家。

為了打破阿拉伯的鐵幕統治,名將高仙芝藉口說阿拉伯人的盟友石國(烏茲別克斯坦一帶)對唐朝無禮,搶先發動了侵略石國的戰爭,

其實這場戰爭的實質是唐軍為了打擊阿拉伯在中亞的勢力而發起的摧毀其盟友的戰爭。

唐朝前期與中期的版圖

早在數十年前的西元660年左右,蘇定方將軍的唐軍就進入了中亞,迫使西域諸國供奉唐朝為宗主。當時唐朝的版圖,西到鹹海,東至朝鮮中部。

史稱波斯灣以東,蔥嶺以西,俱為唐土。但好景不長,唐高宗後期,武后專權,加上吐蕃入侵,為了集中力量對付強盛的吐蕃,唐軍無奈撤回了蔥嶺,放棄了中亞的控制權。到了武則天稱帝時期,國內混亂,中國無法經營遙遠的中亞。直到數十年後,唐玄宗才重新重視起唐朝中亞的霸權,任命高仙芝鎮守安西4鎮,但當時崛起的阿拉伯人已經在中亞建立了穩固的勢力。

天寶十載(751)正月,

討伐石國取勝歸來的高仙芝向唐玄宗獻上了所擒突騎施部落可汗,突厥酋長、石國國王。可見高仙芝主持的西域反攻確已取得了初期的勝利。

高仙芝鎮守的安西四鎮

但高仙芝旨在恢復唐朝在河中地區勢力的行動自然會引起阿拉伯帝國的重視,

兩國爭奪霸權的戰役終於在天寶10年爆發,這就是有名的恒羅斯之戰。這是一場遲早要打的戰役,唐朝要恢復在中亞的霸權必須要打敗阿拉伯人。

通過戰役前雙方的實力對比,我們不難發現,駐守西域的唐軍數量遠遠少於阿拉伯人,高仙芝取勝的途徑只有通過速戰速決。

唐朝方面,主將是高仙芝,副將為李嗣業,別將為段秀實,兵力為安西都護府二萬唐軍,

盟軍是拔汗那以及葛邏祿部落的一萬遊牧騎兵。當時整個安西都護只有二萬四千餘兵力,而怛羅斯之戰就了出動安西都護府八成以上的兵馬。

唐軍步兵

唐軍重騎兵

阿拉伯方面的主將是阿拉伯的呼羅珊總督阿布。穆斯林,手下大將為齊雅德、伊本等人。阿拉伯方面出動的兵力為呼羅珊本部宗教戰士四萬人,加上已經被阿拉伯控制的阿姆河與錫爾河流域的幾乎所有屬國的兵力十余萬,總兵力當在十五萬至二十萬之間。在兵力方面,阿拉伯聯軍是佔據了絕對的優勢的,但久經沙場的唐軍也不是吃素的。

阿拉伯輕騎兵

阿拉伯重騎兵

深諳用兵之道的高仙芝明白兵貴神速的道理,要打贏這場仗只有速戰速決。他翻越蔥嶺(帕米爾高原),深入中亞七百多裡,試圖將兵禍引入阿拉伯控制的地盤,禦敵於國門之外。在當地有著良好民眾基礎的阿拉伯人對唐軍的補給和兵源方面的情報瞭若指掌,立即做出了進攻姿態。

唐軍的明光鎧

據史料記載,唐軍的步兵均用陌刀,列陣而出則“如牆而進”,史載“當嗣業刀者,人馬俱碎”。唐軍的騎兵方面則是輕騎兵為主,他們使用馬槊,在近身戰中則使用橫刀,當年唐朝名將李靖就是使用3000輕騎兵翻越陰山,打敗了東突厥的軍隊。唐軍的鎧甲拋棄了魏晉的具裝鎧,演變為以明光鎧為代表的唐十三鎧,重量更加輕,但是防禦力卻大大的提升。唐朝軍隊在武器上最大的優勢是擁有成熟的弩,唐軍一般使用四種弩,伏遠弩射程三百步(450米)擘張弩射程二百三十步(345米),角弓弩射程二百步(300米),單弓弩射程百六十步(240米)在不同範圍均可以形成威脅。但在馬匹方面阿拉伯人占了絕對的優勢,阿拉伯馬是世界上最好的馬種,這是唐軍使用的西域馬匹所不能相比的。

恒羅斯之戰

聽說石國國王被抓後,阿拉伯人聯合中亞河中所有屬國準備進行反擊,高仙芝得到這個情報之後于天寶10年的四月(西元751年),從安西出發,準備先發制人。

唐軍在翻過帕米爾高原(蔥嶺),越過沙漠,經過了三個月的長途跋涉之後,高仙芝在七月份到達了阿拉伯人控制下的怛邏斯,並且開始圍攻怛邏斯城。

唐軍血戰阿拉伯人

雙方在怛邏斯河兩岸、今天的奧李-阿塔附近展開了決戰。在高仙芝的指揮之下的唐軍是極其善戰的,靠著步兵的強弓硬弩和輕騎兵的長槊,唐軍一次又一次擊潰了阿拉伯人的輪番進攻。到戰鬥進行到第五天時,形勢突變,中國軍隊戰鬥到傍晚之後,唐軍的盟友葛邏祿部落突然叛變,他們從背後包圍了中國步兵並且斷絕了他們與騎兵的聯繫,唐軍首尾不能相顧,頓時亂作一團。而阿拉伯聯軍乘中國軍隊內亂的時候發起全面總攻,腹背受敵的唐軍終於潰敗。唐軍兩萬人的安西精銳部隊只剩下數千人逃出。

唐軍騎兵與阿拉伯騎兵近身戰

即便如此,這場戰爭的結果也是慘烈的,阿拉伯人付出了數倍于唐軍的傷亡。中國軍隊在怛羅斯戰役中表現出的驚人戰鬥力讓阿拉伯人印象深刻。阿拉伯人考慮到,如果繼續東進 ,進入中國的傳統勢力範圍後,他們即便戰勝了唐朝,也還要面對強大的吐蕃政權。當時由藏族的祖先所建立的吐蕃帝國擁有10萬精銳騎兵,連印度和安西也受到吐蕃的攻擊。因此阿拉伯人不敢再乘勝追擊,只是見好就收。

阿拉伯騎兵與中亞各國的騎兵

唐軍重騎兵

阿拉伯方面的主將是阿拉伯的呼羅珊總督阿布。穆斯林,手下大將為齊雅德、伊本等人。阿拉伯方面出動的兵力為呼羅珊本部宗教戰士四萬人,加上已經被阿拉伯控制的阿姆河與錫爾河流域的幾乎所有屬國的兵力十余萬,總兵力當在十五萬至二十萬之間。在兵力方面,阿拉伯聯軍是佔據了絕對的優勢的,但久經沙場的唐軍也不是吃素的。

阿拉伯輕騎兵

阿拉伯重騎兵

深諳用兵之道的高仙芝明白兵貴神速的道理,要打贏這場仗只有速戰速決。他翻越蔥嶺(帕米爾高原),深入中亞七百多裡,試圖將兵禍引入阿拉伯控制的地盤,禦敵於國門之外。在當地有著良好民眾基礎的阿拉伯人對唐軍的補給和兵源方面的情報瞭若指掌,立即做出了進攻姿態。

唐軍的明光鎧

據史料記載,唐軍的步兵均用陌刀,列陣而出則“如牆而進”,史載“當嗣業刀者,人馬俱碎”。唐軍的騎兵方面則是輕騎兵為主,他們使用馬槊,在近身戰中則使用橫刀,當年唐朝名將李靖就是使用3000輕騎兵翻越陰山,打敗了東突厥的軍隊。唐軍的鎧甲拋棄了魏晉的具裝鎧,演變為以明光鎧為代表的唐十三鎧,重量更加輕,但是防禦力卻大大的提升。唐朝軍隊在武器上最大的優勢是擁有成熟的弩,唐軍一般使用四種弩,伏遠弩射程三百步(450米)擘張弩射程二百三十步(345米),角弓弩射程二百步(300米),單弓弩射程百六十步(240米)在不同範圍均可以形成威脅。但在馬匹方面阿拉伯人占了絕對的優勢,阿拉伯馬是世界上最好的馬種,這是唐軍使用的西域馬匹所不能相比的。

恒羅斯之戰

聽說石國國王被抓後,阿拉伯人聯合中亞河中所有屬國準備進行反擊,高仙芝得到這個情報之後于天寶10年的四月(西元751年),從安西出發,準備先發制人。

唐軍在翻過帕米爾高原(蔥嶺),越過沙漠,經過了三個月的長途跋涉之後,高仙芝在七月份到達了阿拉伯人控制下的怛邏斯,並且開始圍攻怛邏斯城。

唐軍血戰阿拉伯人

雙方在怛邏斯河兩岸、今天的奧李-阿塔附近展開了決戰。在高仙芝的指揮之下的唐軍是極其善戰的,靠著步兵的強弓硬弩和輕騎兵的長槊,唐軍一次又一次擊潰了阿拉伯人的輪番進攻。到戰鬥進行到第五天時,形勢突變,中國軍隊戰鬥到傍晚之後,唐軍的盟友葛邏祿部落突然叛變,他們從背後包圍了中國步兵並且斷絕了他們與騎兵的聯繫,唐軍首尾不能相顧,頓時亂作一團。而阿拉伯聯軍乘中國軍隊內亂的時候發起全面總攻,腹背受敵的唐軍終於潰敗。唐軍兩萬人的安西精銳部隊只剩下數千人逃出。

唐軍騎兵與阿拉伯騎兵近身戰

即便如此,這場戰爭的結果也是慘烈的,阿拉伯人付出了數倍于唐軍的傷亡。中國軍隊在怛羅斯戰役中表現出的驚人戰鬥力讓阿拉伯人印象深刻。阿拉伯人考慮到,如果繼續東進 ,進入中國的傳統勢力範圍後,他們即便戰勝了唐朝,也還要面對強大的吐蕃政權。當時由藏族的祖先所建立的吐蕃帝國擁有10萬精銳騎兵,連印度和安西也受到吐蕃的攻擊。因此阿拉伯人不敢再乘勝追擊,只是見好就收。

阿拉伯騎兵與中亞各國的騎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