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加國央行再次加息 葫蘆裡到底賣的什麼藥?

就在幾天前,諸多經濟分析師還發佈分析說,加國央行短期內不會再次急於加息,下次加息可能是10月,或者更晚一些時候。路透社調查的經濟學家們也傾向認為,加行9月份加息的概率只有25%,

10月份加息的概率為75%。顯然,外界覺得,加行即使要加息,應該也要等到10月份。

然而,經濟學家們話音未落,就“慘遭”加國央行打臉。北美時間2017年9月6日,加國央行在沒有任何暗示的情況下,宣佈加息25個基點,使隔夜利率漲到了1%。這一舉動簡直就像專門“反經濟學之道而行之”,令多數經濟學家頭腦發懵:加國央行葫蘆裡到底賣的什麼藥?

加息消息出來後,有人抱怨加行行長波洛茲不按套路出牌,

缺乏整體性的規劃。人家美聯儲加息,還在加息前發表前瞻性指引,反復與市場溝通呢,而加國央行完全是隨性來,沒有任何引導,這次央行加息會議後,甚至連記者招待會都沒有,一言不合就這麼加息了。

抱怨歸抱怨,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行事特色,外界只能適應。另一方面,至少三年前,波洛茲行長實際上公開表示過,加行不會仿效美聯儲,加息前給出前瞻性指引;加息沒有時間表,

到了加息時刻,市場自然會明瞭。就此而言,這次外界預測失靈,問題恐怕不在於波洛茲行動突然,而在於大家根本沒有將波洛茲的話當回事。

加行在加息聲明中表示,近來的經濟資料比預想的更為靚麗,消費支出增長強勁,

就業數量和工資收入增長穩健,商業投資和出口全面復蘇;由於近期稅收和房屋金融政策的變化,房地產市場趨於冷卻。因此,加行堅信加拿大經濟基礎更為牢固和自足,有必要取消大多數貨幣刺激政策。

在這裡,加行給出的加息理由很明確,即2017年上半年經濟強勢復蘇,表現搶眼,加息是為了抑制通貨膨脹。但問題是,去年還愁雲慘澹的加拿大經濟,轉過年來就真得完全復蘇過來了嗎?即使復蘇,

就能保證持續下去嗎?加行自己都預測,下半年經濟增長會有所放緩。

去年年終盤點時,筆者就對加拿大經濟持樂觀態度,原因很簡單,相對於世界其他區域,加拿大有兩大地緣優勢,一個是資源豐富,一個是社會穩定,其他區域越不穩定,加拿大的優勢就會體現得越明顯,對外出口越旺盛。2017年上半年,特朗普上臺搞得全球各國人心惶惶,亞洲、歐洲以及北美各國經濟都頗受影響。

在這種情況下,偏居一隅的加拿大,很容易成為歐亞貿易的受益者。事實證明,確實如此。

2017年上半年,加拿大對外貿易出口強勢復蘇,其中對美出口同比增長9.3%,對華出口同比增長20%,對英出口同比增長15.1%,對日出口同比增長19.5%,對墨出口同比增長6.6%,對韓出口同比增長34.3%,對印出口同比增長48.3%,對德出口同比增長7.7%,對法出口同比增長11%,對荷出口同比增長7.9%,對瑞士出口同比增長140.2%,對澳出口同比增長5.3%,只有對比利時、義大利和香港的出口貿易,出現了同比下降。這樣全面而又巨額的出口增長,不推動加拿大經濟復蘇才怪!

加行宣稱加拿大經濟比以前更牢固,更能自足,確實有一定道理。相對於以前的嚴重依賴美國,現在外貿出口全面開花,確實提高了自主性。但是,根據以上出口統計資料可知,這種經濟自主僅僅是相對而言的,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自主。加拿大3600多萬人口,決定了其國內市場的有限性和對出口貿易的高度依賴性。最近半年來的經濟復蘇,仍然是建立在出口增長之上的,而不是內部自足的結果。

以出口為導向的經濟發展模式,決定了加拿大對外界變幻的高度敏感性。上半年,亞洲、歐洲和北美驚恐于“黑天鵝”頻出,生產受到影響,增加了來自加拿大的商品進口;接下來,隨著各國逐步適應特朗普行事風格,並與美國重新構建起正常經貿往來機制,加拿大漁翁得利的機會將顯著減少,對外貿易增長的幅度,會相應趨緩。換言之,在未來半年內,如果歐洲、東亞地區不發生特殊政治事件,加拿大經濟恐怕很難再貢獻如此靚麗的發展資料。

或許出於類似考慮,多數經濟學家傾向于認為,即使加息,加行應該也會徐徐圖之,起碼等到10月份。畢竟,加拿大5、6、7月份的通貨膨脹率,分別只有1.3%、1%、1.2%,尚不到為之焦急的時候;失業率確實出現明顯下降,5、6、7月份分別將至6.6%、6.5%、6.3%,但是很多工作都是自雇和臨時工,工資收入增長有限。因此,經濟學家們根本想不到,加行會如此心急地就將隔夜利率提到了1%。

現在問題來了,難道加國央行不如分析師更懂調控經濟之道,不如經濟學家更瞭解加國經濟形勢及其潛在風險?恐怕不會。唯一可能的解釋,是他們比經濟學家或分析師考慮得更多,看得更遠。經濟學家或分析師可能僅考慮國內的經濟形勢,央行則可能需要結合國內外經濟形勢,做通盤性的規劃。至於此次加息隱含著怎樣的通盤規劃,外人不得而知,但是筆者大膽推測,此次提前加息,或許與正在進行中的北美自由貿易談判有關。北美自由貿易談判時目前加拿大對外經貿面臨的最大挑戰。

眾所周知,美國特朗普政府對原來的北美自由貿易協定極其不滿,要求加拿大和墨西哥兩國重新修訂。目前,第二階段的談判已經結束,接下來將進入實質性的討價還價階段。

北美三國地緣示意圖 圖片來源於網路

對於加拿大來說,接下來的談判凶多吉少。由於資本、技術和市場都高度依賴美國,加拿大在談判中沒有什麼過硬的籌碼。不過,沒有籌碼並不代表只能束手就擒。通過加息,既可抑制對美貿易出口,促進居民過境消費,減少加拿大對美國的貿易順差,又可讓美國嘗嘗減少加拿大進口的滋味,適當彰顯一下加拿大對美國的重要性,似乎是一種多少可以發揮作用的選擇。最起碼,貿易順差下降可以平撫一下特朗普政府的怨氣,減少談判阻力。

如果這種關聯性確實存在,那麼將意味著此次加息乃屬“事出有因”,並非純粹急於經濟資料靚麗的考慮。待談判初見眉目或大局已定之後,加行就不會再急於繼續加息。

當然,無論出於什麼考慮,加行加息都必須掂量經濟的承受能力,他們不可能拿著國家的經濟發展開玩笑。他們自己也說了,將來是不是繼續加息,還得視經濟資料而定。

對瑞士出口同比增長140.2%,對澳出口同比增長5.3%,只有對比利時、義大利和香港的出口貿易,出現了同比下降。這樣全面而又巨額的出口增長,不推動加拿大經濟復蘇才怪!

加行宣稱加拿大經濟比以前更牢固,更能自足,確實有一定道理。相對於以前的嚴重依賴美國,現在外貿出口全面開花,確實提高了自主性。但是,根據以上出口統計資料可知,這種經濟自主僅僅是相對而言的,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自主。加拿大3600多萬人口,決定了其國內市場的有限性和對出口貿易的高度依賴性。最近半年來的經濟復蘇,仍然是建立在出口增長之上的,而不是內部自足的結果。

以出口為導向的經濟發展模式,決定了加拿大對外界變幻的高度敏感性。上半年,亞洲、歐洲和北美驚恐于“黑天鵝”頻出,生產受到影響,增加了來自加拿大的商品進口;接下來,隨著各國逐步適應特朗普行事風格,並與美國重新構建起正常經貿往來機制,加拿大漁翁得利的機會將顯著減少,對外貿易增長的幅度,會相應趨緩。換言之,在未來半年內,如果歐洲、東亞地區不發生特殊政治事件,加拿大經濟恐怕很難再貢獻如此靚麗的發展資料。

或許出於類似考慮,多數經濟學家傾向于認為,即使加息,加行應該也會徐徐圖之,起碼等到10月份。畢竟,加拿大5、6、7月份的通貨膨脹率,分別只有1.3%、1%、1.2%,尚不到為之焦急的時候;失業率確實出現明顯下降,5、6、7月份分別將至6.6%、6.5%、6.3%,但是很多工作都是自雇和臨時工,工資收入增長有限。因此,經濟學家們根本想不到,加行會如此心急地就將隔夜利率提到了1%。

現在問題來了,難道加國央行不如分析師更懂調控經濟之道,不如經濟學家更瞭解加國經濟形勢及其潛在風險?恐怕不會。唯一可能的解釋,是他們比經濟學家或分析師考慮得更多,看得更遠。經濟學家或分析師可能僅考慮國內的經濟形勢,央行則可能需要結合國內外經濟形勢,做通盤性的規劃。至於此次加息隱含著怎樣的通盤規劃,外人不得而知,但是筆者大膽推測,此次提前加息,或許與正在進行中的北美自由貿易談判有關。北美自由貿易談判時目前加拿大對外經貿面臨的最大挑戰。

眾所周知,美國特朗普政府對原來的北美自由貿易協定極其不滿,要求加拿大和墨西哥兩國重新修訂。目前,第二階段的談判已經結束,接下來將進入實質性的討價還價階段。

北美三國地緣示意圖 圖片來源於網路

對於加拿大來說,接下來的談判凶多吉少。由於資本、技術和市場都高度依賴美國,加拿大在談判中沒有什麼過硬的籌碼。不過,沒有籌碼並不代表只能束手就擒。通過加息,既可抑制對美貿易出口,促進居民過境消費,減少加拿大對美國的貿易順差,又可讓美國嘗嘗減少加拿大進口的滋味,適當彰顯一下加拿大對美國的重要性,似乎是一種多少可以發揮作用的選擇。最起碼,貿易順差下降可以平撫一下特朗普政府的怨氣,減少談判阻力。

如果這種關聯性確實存在,那麼將意味著此次加息乃屬“事出有因”,並非純粹急於經濟資料靚麗的考慮。待談判初見眉目或大局已定之後,加行就不會再急於繼續加息。

當然,無論出於什麼考慮,加行加息都必須掂量經濟的承受能力,他們不可能拿著國家的經濟發展開玩笑。他們自己也說了,將來是不是繼續加息,還得視經濟資料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