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週末推薦」網路醫托“柴老師”身後隱藏了多少秘密

“看病時記得說是柴老師預約過來的”

打開電腦,在百度搜索欄上鍵入“男科”兩個字,

排在第一位的是一家位於北京市繁華街區西單附近的某男科醫院網站,醫院的名稱後備註有“專注男科十餘年的口碑醫院”。近日,記者以患者身份前往這家醫院,在門診大廳服務台向服務人員詢問:“請問柴老師在醫院裡嗎?我想先見見他。”

服務人員顯然有備而來:“您是網路預約的吧?今天柴老師請假,正好不在醫院。您如果看病,我先幫您掛號,

然後有專人帶您上去檢查。”記者堅持想和約好的柴老師見面,但這名服務人員卻堅持讓記者先掛號。門診大廳內一名穿著白大褂的人員見此情景,語氣生硬地對記者說:“我們這裡沒什麼柴老師。您如果不看病,那就離開。”

在該院門口,幾位看完病的患者表示都是通過網站預約前來就診的。

“上百度搜索到這家醫院,諮詢人員很熱情,那就來唄。”其中一位患者、計程車司機趙師傅介紹,他在就診過程中並沒有見到替他預約掛號的諮詢人員,“掛完號馬上有專人陪你做檢查,然後手術。服務很熱情,就是太貴了”。

趙師傅介紹,他因為生☆禁☆殖☆禁☆器短小在這家醫院接受了相關的延長手術,中午上網諮詢、下午門診、馬上手術、術後回家,

3天時間已經花了將近1萬元。“每天都打電話通知我來換藥。”趙師傅拎起裝著一盒藥的塑膠袋,開始憤憤不平,“這盒藥加上輸液花了1000元,這也太貴了。下次叫我換藥,我就不來了”。在採訪中有專家表示,進行陰☆禁☆莖延長術的患者一般都有病恥感,就醫期待高、心情迫切,特別容易被利用。

介紹一位患者可抽成幾百元

記者體驗就診的過程中,網上過度熱心的“柴老師”始終未露面。

在某招聘網站,記者鍵入“醫療諮詢”,瞬間出現許多當日的招聘資訊。其中一則招聘資訊在工作描述中介紹:“簡單的意思就是,病人進到我們網站,我們通過打字來和患者溝通,引導患者來院就診。不需要醫學專業,要求有責任心、上進心,工作穩定,收入高,發展空間大,有宿舍、食堂。”記者無法撥通該招聘資訊提供的電話號碼。

記者聯繫了另外一家同樣招聘“醫療諮詢師”的機構,

對方在瞭解應聘意圖後馬上邀請記者前去面談。“隨時都可以,我們正在組建團隊。”對方報出了安徽省合肥市的某個位置。記者表示疑問:“招聘資訊上寫的是你們在河北燕郊啊?”“哦,那是幾個月前,我們現在搬到安徽了。其實在安徽做北京的服務也可以……”對方說。

位於北京市通州區運河公園附近的一個高檔社區內,記者去應聘與“柴老師”相同的工作崗位。招聘地點位於15層的一套住宅裡,招聘機構自稱為“醫美新傳媒”,然而住宅門口並無任何標識。

“是不是要介紹患者到指定的醫院?”記者問。“那是肯定的啊!”劉主管回答,目前與他合作的醫院有很多家,主要是口腔和美容等專科醫院,所以開展工作前一定要對這些醫院有所瞭解。“那是不是需要一定的醫學專業背景啊?”記者又問。劉主管表示,記者無須提供任何學歷證明材料或其他材料,“通過面試後,我們可以和你簽訂勞動合同,連五險一金都有。我們還剩一個名額,你可以趕緊來上班”。

拉人上鉤竟有了培訓

尋找患者內心的弱點,強化網路諮詢的溝通技巧,從而影響患者決定,是這類文章指向的目標。比如一篇文章寫道:“在與患者溝通的過程中,要敏銳把握患者的心理變化,瞭解患者深層次的心理需求,用一句話徹底打動他,讓他完全相信你,並下決心依照我們的思路去治療。”另外一篇文章則強調,“醫療新媒體運營之‘得標題者,得朋友圈’,無論你的內文濃妝重抹專家技術多麼過硬,或者醫院實力多麼突出,如果第一眼無法吸引讀者的注意,讀者的朋友圈也不會接納你”。

柴老師也會偶爾給記者打電話,詢問記者何時前去就診。記者說最近很忙,柴老師十分著急:“真不能再拖了,不然病情會加重的。”然而,記者始終不知道柴老師在哪裡。

如此網路行銷等於飲鴆止渴

一位要求匿名、曾經從事醫院網路行銷的人員告訴記者,像柴老師這樣的人不一定學過醫學,一般受雇於網路公司同時為很多家民營醫院提供網路諮詢服務,將諮詢者轉化為到院就診的患者並收取一定的提成。“魏則西事件之前,百度競價等網路平臺為網路醫托提供了繁榮的市場;魏則西事件之後,百度在醫療廣告方面有所收斂,受輿論的衝擊,全國的民營醫院遭遇了斷崖式的業績下滑,一些人開始離開醫院網路行銷的舞臺,還有一些急於找工作的人不斷加入。由於市場變化大、人員流動快,從業人員規模無法統計。”

“截至去年年中,全國共有近1.5萬家民營醫院,80%以上都在進行不同程度的網路行銷,表現為百度競價、自媒體傳播等。”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健康分會副會長、北京大學EMBA客座教授韓曉峰研究這個行業現象多年。他表示,總體而言,我國民營醫院的病源獲取困難,其建院時間、公信力、影響力、品牌以及被選擇性等與公立醫院相比都比較差,病床閒置率高,為了減少運營壓力,他們往往選擇通過網路吸引患者,相關提供服務的團體或機構也就應運而生,行業內部稱為購買病源。民營醫院內部又稱為患者到診成本,到診成本根據每位元患者的就診費用而高低不同。

“購買患者能短時間內解決民營醫院病源稀少的問題,但購買成本自然也會轉嫁到患者身上,這種現象最大的危害就是每位患者的消費額會比較高。”韓曉峰強調,飲鴆止渴的網路行銷行為既讓患者利益受到損害,同時也逐漸讓相關民營醫院不堪重負,“尤其是魏則西事件之後,越來越多的人對網路行銷表現出反感,在百度進行競價或廣告投入的民營醫院發現患者到診成本越來越高,效果越來越差。魏則西事件之後,民營醫院至少倒閉了1/4”。

在一些民營醫院院長看來,這種一竿子買賣的網路行銷難以持續,終究要進行改變,然而不進行網路行銷,民營醫院又很難有足夠的品牌知名度去吸引患者。面對與公立醫院競爭地位不平等、監管不公的市場環境,為了生存而長期劍走偏鋒也是無奈之舉,民營醫院其實是給網路打工,並非想像的那麼暴利。

“我曾做過統計,民營醫院的業務收入構成一般是人力成本占銷售額的30%,房屋成本占25%~30%,行銷成本占20%~30%,加上醫療、藥品耗材支出,利潤在哪裡?”韓曉峰說,許多民營醫院也開始反思醫院的定位,已經轉型或者將要轉型的民營醫院越來越多。“我給民營醫院的負責人講課時就經常對他們說,一定要練內功,不追求單位時間暴利而是追求長遠發展,回歸醫療本質。經濟學上有一句話,叫‘當沒有人認清假像時,進去是可以的;當所有人已經認清假像時,就應該趕緊退出’。從長遠看,網路行銷這個現象終將消失。”

長按二維碼,可以關注我們喲

健康報新聞頻道致力於醫藥衛生政策、公共衛生、醫療技術、醫院資訊等更新和推介,核心內容就是最專業、最權威、最真實、最快捷的“新聞”。我們期待您的關注和參與。

招聘機構自稱為“醫美新傳媒”,然而住宅門口並無任何標識。

“是不是要介紹患者到指定的醫院?”記者問。“那是肯定的啊!”劉主管回答,目前與他合作的醫院有很多家,主要是口腔和美容等專科醫院,所以開展工作前一定要對這些醫院有所瞭解。“那是不是需要一定的醫學專業背景啊?”記者又問。劉主管表示,記者無須提供任何學歷證明材料或其他材料,“通過面試後,我們可以和你簽訂勞動合同,連五險一金都有。我們還剩一個名額,你可以趕緊來上班”。

拉人上鉤竟有了培訓

尋找患者內心的弱點,強化網路諮詢的溝通技巧,從而影響患者決定,是這類文章指向的目標。比如一篇文章寫道:“在與患者溝通的過程中,要敏銳把握患者的心理變化,瞭解患者深層次的心理需求,用一句話徹底打動他,讓他完全相信你,並下決心依照我們的思路去治療。”另外一篇文章則強調,“醫療新媒體運營之‘得標題者,得朋友圈’,無論你的內文濃妝重抹專家技術多麼過硬,或者醫院實力多麼突出,如果第一眼無法吸引讀者的注意,讀者的朋友圈也不會接納你”。

柴老師也會偶爾給記者打電話,詢問記者何時前去就診。記者說最近很忙,柴老師十分著急:“真不能再拖了,不然病情會加重的。”然而,記者始終不知道柴老師在哪裡。

如此網路行銷等於飲鴆止渴

一位要求匿名、曾經從事醫院網路行銷的人員告訴記者,像柴老師這樣的人不一定學過醫學,一般受雇於網路公司同時為很多家民營醫院提供網路諮詢服務,將諮詢者轉化為到院就診的患者並收取一定的提成。“魏則西事件之前,百度競價等網路平臺為網路醫托提供了繁榮的市場;魏則西事件之後,百度在醫療廣告方面有所收斂,受輿論的衝擊,全國的民營醫院遭遇了斷崖式的業績下滑,一些人開始離開醫院網路行銷的舞臺,還有一些急於找工作的人不斷加入。由於市場變化大、人員流動快,從業人員規模無法統計。”

“截至去年年中,全國共有近1.5萬家民營醫院,80%以上都在進行不同程度的網路行銷,表現為百度競價、自媒體傳播等。”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健康分會副會長、北京大學EMBA客座教授韓曉峰研究這個行業現象多年。他表示,總體而言,我國民營醫院的病源獲取困難,其建院時間、公信力、影響力、品牌以及被選擇性等與公立醫院相比都比較差,病床閒置率高,為了減少運營壓力,他們往往選擇通過網路吸引患者,相關提供服務的團體或機構也就應運而生,行業內部稱為購買病源。民營醫院內部又稱為患者到診成本,到診成本根據每位元患者的就診費用而高低不同。

“購買患者能短時間內解決民營醫院病源稀少的問題,但購買成本自然也會轉嫁到患者身上,這種現象最大的危害就是每位患者的消費額會比較高。”韓曉峰強調,飲鴆止渴的網路行銷行為既讓患者利益受到損害,同時也逐漸讓相關民營醫院不堪重負,“尤其是魏則西事件之後,越來越多的人對網路行銷表現出反感,在百度進行競價或廣告投入的民營醫院發現患者到診成本越來越高,效果越來越差。魏則西事件之後,民營醫院至少倒閉了1/4”。

在一些民營醫院院長看來,這種一竿子買賣的網路行銷難以持續,終究要進行改變,然而不進行網路行銷,民營醫院又很難有足夠的品牌知名度去吸引患者。面對與公立醫院競爭地位不平等、監管不公的市場環境,為了生存而長期劍走偏鋒也是無奈之舉,民營醫院其實是給網路打工,並非想像的那麼暴利。

“我曾做過統計,民營醫院的業務收入構成一般是人力成本占銷售額的30%,房屋成本占25%~30%,行銷成本占20%~30%,加上醫療、藥品耗材支出,利潤在哪裡?”韓曉峰說,許多民營醫院也開始反思醫院的定位,已經轉型或者將要轉型的民營醫院越來越多。“我給民營醫院的負責人講課時就經常對他們說,一定要練內功,不追求單位時間暴利而是追求長遠發展,回歸醫療本質。經濟學上有一句話,叫‘當沒有人認清假像時,進去是可以的;當所有人已經認清假像時,就應該趕緊退出’。從長遠看,網路行銷這個現象終將消失。”

長按二維碼,可以關注我們喲

健康報新聞頻道致力於醫藥衛生政策、公共衛生、醫療技術、醫院資訊等更新和推介,核心內容就是最專業、最權威、最真實、最快捷的“新聞”。我們期待您的關注和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