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核電成中國出口新名片 中國核電安全嗎?

【歐洲時報】1958年6月30日,中國建成了第一個核反應爐,從而進入了原子能時代。6年以後,中國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顆原子彈。12年以後,也就是1970年,中國開始了核電時代。中國從沒有核電,慢慢地走向一個核大國、核強國。

作為一個高端製造業,核電已經成為中國出口的一張新的名片。在這一切的背後,有一批偉大的科學家。

《歐洲時報》與福建東南衛視《中國正在說》展開合作,在本期中,中國國家核安全局前常務副局長、國際原子能機構前高級核安全專家林誠格,向大家分享了中國核電在世界上處於什麼水準?核電發展,從技術到安全,中國如何超越?【節目視頻】

圖為福建東南衛視的《中國正在說》節目,林誠格在演講。:公眾所理解的核安全,與業界、專家所說的核安全不是一回事,中間有差距。在核電站建設過程當中,相關方、甚至很多非相關方總是這麼要求:別的你不用多說,你就用一句話告訴我,核電到底安全不安全?

林誠格:核電界的人、科學界的人,因為他從科學的角度出發,所以他會向公眾傳達一種資訊,這種資訊是反映了一個科學客觀的實踐。但是公眾所需要的常常是一種安全的保證,就是你要給我一種保證,什麼事情都不會發生。

在人類利用能源的過程當中,都會要付出代價的。所有能源全部都有副作用,沒有一樣能源是十全十美的。我們要限制它的副作用,這就是我們科學技術工作者應該努力的方向。

最近我參加了中國制定《核安全法》,全國人大常委會已經通過了第一稿的審定,又參加第二稿的審議了,那麼《核安全法》裡面就有一個規定,我們核電企業都要把所有真相公開透明地告訴公眾,公眾有權去查閱所有核電廠的所有發生過的事情,國家是保護公民的。由他們來做出權衡平衡。但是我們科學技術工作者,我們是有充分的信心,
收益比風險大得多。

話題二:核電走出去

詹文輝(上海核工程研究設計院高級工程師):您覺得現在核電走出去的條件具備了嗎?是不是成熟了?如何更好地配合“一帶一路”,促進核電走出去?

林誠格:核電走出去的條件,我認為是具備了。第一,我們具有完全自主設計的能力;第二,我們的設備製造業非常強大;第三,我們有建造核電站的技術,現代化的管理。所以,從設計從製造從建造,

我們都具備條件。

核電要走出去是遲早的事情,但是也不是一蹴而成。因為核電是一個敏感的技術,本來沒有核電的國家變成一個核電國家,它要建立一個安全的監管體系,要建立全套的標準。公眾的支持度、當然最後還有投資,這些問題都是比較複雜的問題。

所以,我們現在都在按照中央的方針,在積極地為走出去做工作。現在我們跟很多國家都在接洽。我們也取得了一些成就。我們投資了英國的欣克力角核電站的1/3。我相信中國有優勢,我們遲早是會走出去的。

(福建東南衛視/歐洲時報合作出版)

我們也取得了一些成就。我們投資了英國的欣克力角核電站的1/3。我相信中國有優勢,我們遲早是會走出去的。

(福建東南衛視/歐洲時報合作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