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農婦耕讀手記:蒲公英的種子

文/闞則思

每當看到兒子獨自一人去打籃球的時候,

我和愛人總忍不住去球場去看望生龍活虎的兒子,做他的粉絲,為他助威。這個時代的孩子雖然很幸福,但卻缺少兄弟姐妹相伴。於是我常常想起我的兄弟姐妹——大姐、大哥、二哥、二姐和我。5個兄弟姐妹排在一起就像一塊夾心餅乾,甜的是裡面,可父母看到最多的往往是上下兩面。所以家裡的老大和老小佔便宜最多,尤其是我這個“金牌王老五”,家裡的好事樣樣落不下我,
可幹活挨駡的事兒全是姐姐哥哥們的。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我們像蒲公英的種子一樣頑強、樂觀。在遙遠的東北,在我還不記事的時候,哥哥們便開始上山采橡子,開荒種菜;姐姐們采豬菜、揀煤核,接濟家裡的生活。大姐和大哥比我大十五六歲,我記事的時候,他們已經到外地讀書和當兵去了,我對他們的印象不太深。二姐是老四,我是老五,我們倆個在一起的時間最長,感情也最深。

她從十來歲就開始為家裡分憂。照看我,采豬菜,撿煤核,樣樣幹得來,她是媽最好的幫手。記得我5歲的時候,和她一起去撿煤核,貪玩的我往往撿幾個我便跑了,拼命撿煤核的二姐一見到我在玩,總是揮舞著乾瘦的小拳頭嚇唬我,有時候氣得給我幾下子。我便流著淚跑回家向媽媽訴說,媽總是拿起掃炕的掃帚打她的屁股。媽雖然表面上為我出了氣,但她卻私下裡花了三塊錢給二姐買了一雙那時最時髦的尼龍襪子,
而送給我的卻是一雙只有八毛錢的線織襪子。如今想來,媽真是賞罰分明,三個女兒都是她的心頭肉,二姐懂事能幹,媽比誰都公平。因為二姐活兒幹得好,媽常獎勵給她幾分零花錢,她攢著捨不得花,常常等放學的時候給我買串冰糖葫蘆讓我跟她去采豬菜,或者買一根3分錢的冰棍兒讓我和她去撿煤核,只要有好吃的,
年幼的我總是不離不舍地跟著二姐。

闞氏三姐妹

小時候儘管二姐又瘦又小,像麻杆一樣,可瘦弱的二姐總是不余遺力地守護著我,一直到今天,二姐還像媽媽一樣關心著我。記得小時候我有病,個子很矮還跨不上自行車橫樑的二姐每天放學後偷著把家裡那輛笨重的自行車推出來,

把我放在前面橫樑上,她太瘦小,腿只能從橫樑下穿過,蹬著自行車的腳踏,側著身子踦著笨重的自行車,一騎就是幾裡地,每天送我去打針。因為那時家裡只有一輛寶貝似的自行車,二哥排行老三,家裡的外出採買的活兒都是他幹的,所以他不自覺地把車子當成他自己的了。二哥回家一看到二姐冒著危險偷騎車帶我出去了,總免不了揮拳揍她幾下。倔強的二姐挨打從來不告狀,那時我太小,不敢上去幫忙,只好眼睜睜地看著她受委屈。

其實二哥也是非常愛我的,每天放學放下書包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我抱起來舉過頭頂,以顯示他男子漢的力量。小時候,他常常把我頂在肩頭,帶我出去玩。我的第一個而且是唯一一個布娃娃還是那時剛上中學的二哥用自行車載著媽媽騎了一二十裡路到洛陽市百貨樓買的。至今在我的心目中,那都是世界上最美的布娃娃。聽媽媽說,在1960年大災荒的時候,家裡只有見不到米粒的稀粥喝,只要她少給二哥的碗裡少盛一點點,那時年幼的二哥眼淚就會劈里啪啦地落下來。生活讓他從小養成了節儉的習慣。

那時家裡雖然窮,但我們兄弟姐妹生活在一起卻感情深厚,日子過得快樂無憂。

1970年二哥二姐和我隨父母從東北搬遷到到了洛陽。鐵路工人的父親整天在車間幹著勞累的工作,母親白天拼命地在磚廠幹活,晚上還要為我們做飯、縫補漿洗。儘管那時家裡並不富裕,可是我們每天無拘無束,快樂無比。爸爸的講故事的高手,每天晚上要繪聲繪色地給我們講《七俠五義》,媽媽則用她那雙巧手為我們做布鞋,做衣服。媽興奮地用她在磚廠幹活的第一個月工資,跑了五六裡地到白馬寺附近的陳村農村合作社買了一斤半大紅色羊毛線,早起晚睡為我和二姐每人織了一件紅毛衣。那是我和二姐穿過的第一件毛衣,上小學的我和二姐穿著紅毛衣和媽媽做的漂亮布鞋,紮著高高的兩條羊角辮子,走在上學的路上別提有多神氣了。那時看電影是我們最大的快樂。只要聽說哪裡有露天電影放映,不管颳風下雨、酷暑嚴寒,也不管離家多遠,二姐都會帶著我扛著自家的凳子早早去露天廣場占地方。《小兵張嘎》、《地雷戰》、《地道戰》、《渡江偵查記》、《英雄兒女》、《巴山夜雨》至今在我心中留下了難忘的印象。我年齡小,往往看著看著就睡著了,瘦弱的二姐便學著媽媽的樣子把我抱在懷裡,深夜電影結束,她便一手提著凳子,一手拉著睡得迷迷糊糊的我,深一腳淺一腳地走上幾裡地回到我家當時的土坯房子裡。至今,在整個童年裡,印象最的只剩下兩首歌《英雄讚歌》和便是電影《巴山夜雨》裡的那首歌:我是一顆蒲公英的種子……

那時家裡孩子多,負擔重,勤勞能幹的媽媽憑藉那雙巧手,即使讓我們兄弟姐妹穿著帶補丁的衣服,也是乾淨好看。那時的衣服是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一件衣服老大穿小了,老二穿;老二穿小了,老三老四補著穿。二哥小時候買了一件藍色帶帽子的棉大衣,輪到我的時候,早已經磨得發白破舊了,可是媽媽把大衣的面翻了一下,補得很藝術,一直讓我美美地穿到小學五年級。鉛筆盒輪到我用的時候,早已破舊得看不出上面的圖案了。可就憑這樣的鉛筆盒,我們兄弟姐妹5人個個成績優秀。

那時洛陽的東西很便宜,每到星期天,我最樂的事兒便是和二姐去逛街。我們倆帶上省吃儉用省下的幾毛錢,一大早從家裡動身,步行一二十裡路才能走到洛陽東關和老城,她給我買二分錢一小杯的大米花,買6分錢一本的小人書,買五顏六色的塑膠頭繩,有時候逛一次街只花兩毛多錢,我們姐妹倆還心疼半天。我第一次和男孩打架就是為了二姐。那時候我又壯又高,幾個男孩上來都不是我的對手。有一次鄰居的一個男孩用磚頭扔她,我二話不說上去就把男孩掀翻在地,狠狠地教訓了他一頓。

小時候我很貪吃,曾多次央求媽媽送我去住院,年幼的我認為只有生病住院的時候,才能得到更多的好東西吃。大姐後來告訴我,我小時她也常常背著我到處遊玩,甚至她談戀愛的時候,遇到男朋友請她去飯店,她總是不失時機地帶上我讓我大吃一頓。依稀記得大哥騎車帶我出去玩時,把我摔傷了,回家後被媽媽痛打一頓。

混混沌沌中,我在哥哥姐姐的背上和肩上漸漸長大,他們說我這個老五是家裡的“老虎”,誰也惹不得,和他們鬥嘴總是我贏。哥哥姐姐們把普通人家僅有的幾次隨父母出行、拜訪、見世面的好機會都讓給了我,以至於他們來到洛陽30年都不曾回過東北老家。僅有的兩次回故鄉的機會,爸爸媽媽都偏心地留給了我這個老五。至今我還依稀地記得故鄉漫山遍野的大豆高粱,記得趴在哥哥姐姐背上、肩上那溫暖快樂、飄飄欲飛的感覺,就像那片沃土上自由飄蕩的蒲公英種子。如今的孩子雖然被泡在蜜罐裡,但他們卻很難體會到兄弟姐妹的那份獨有的愛與親情。

長大以後我便遠離家人獨自去闖世界。20年,歷盡風霜血雨。父母故去後,我更加珍惜我的哥哥姐姐。如今大姐、二姐已經提前退休了,大哥、二哥也年過半百。惟獨我這個“老五”還是一個壯勞力,慢慢地,我便成了兄弟姐妹中真正的“老大”。家裡的難事和大事都由我來出面,孩子們上學工作也大都由我來奔波。當我能夠為哥哥姐姐遮擋風寒的時候,父母早已離去,哥哥姐姐們已經歷經滄桑,不再年輕。

每年我們相約到父母墓地祭奠的時候,我常常看到哥哥姐姐頭上冒出的白髮。我們絮談童年往事,寄情山水之間,忘記了時光匆匆流過。

假如我們不曾一奶同胞,

哪裡會擁有這份親情。

假如我們不曾相攜長大,

哪裡尋找童年的笑聲。

我們曾像蒲公英的種子,

快樂頑強地飛揚。

我們曾經彼此遮擋風雨,

共同抵抗著寒冷冰霜。

在漫漫的人生旅途中,

攙扶著走向夕陽。

END

編輯:張鳴飛

作者簡介:

闞則思,河南省作家協會會員、大河報主任編輯、許昌學院客座教授,出版有文化隨筆集《在河之洲》。

倔強的二姐挨打從來不告狀,那時我太小,不敢上去幫忙,只好眼睜睜地看著她受委屈。

其實二哥也是非常愛我的,每天放學放下書包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我抱起來舉過頭頂,以顯示他男子漢的力量。小時候,他常常把我頂在肩頭,帶我出去玩。我的第一個而且是唯一一個布娃娃還是那時剛上中學的二哥用自行車載著媽媽騎了一二十裡路到洛陽市百貨樓買的。至今在我的心目中,那都是世界上最美的布娃娃。聽媽媽說,在1960年大災荒的時候,家裡只有見不到米粒的稀粥喝,只要她少給二哥的碗裡少盛一點點,那時年幼的二哥眼淚就會劈里啪啦地落下來。生活讓他從小養成了節儉的習慣。

那時家裡雖然窮,但我們兄弟姐妹生活在一起卻感情深厚,日子過得快樂無憂。

1970年二哥二姐和我隨父母從東北搬遷到到了洛陽。鐵路工人的父親整天在車間幹著勞累的工作,母親白天拼命地在磚廠幹活,晚上還要為我們做飯、縫補漿洗。儘管那時家裡並不富裕,可是我們每天無拘無束,快樂無比。爸爸的講故事的高手,每天晚上要繪聲繪色地給我們講《七俠五義》,媽媽則用她那雙巧手為我們做布鞋,做衣服。媽興奮地用她在磚廠幹活的第一個月工資,跑了五六裡地到白馬寺附近的陳村農村合作社買了一斤半大紅色羊毛線,早起晚睡為我和二姐每人織了一件紅毛衣。那是我和二姐穿過的第一件毛衣,上小學的我和二姐穿著紅毛衣和媽媽做的漂亮布鞋,紮著高高的兩條羊角辮子,走在上學的路上別提有多神氣了。那時看電影是我們最大的快樂。只要聽說哪裡有露天電影放映,不管颳風下雨、酷暑嚴寒,也不管離家多遠,二姐都會帶著我扛著自家的凳子早早去露天廣場占地方。《小兵張嘎》、《地雷戰》、《地道戰》、《渡江偵查記》、《英雄兒女》、《巴山夜雨》至今在我心中留下了難忘的印象。我年齡小,往往看著看著就睡著了,瘦弱的二姐便學著媽媽的樣子把我抱在懷裡,深夜電影結束,她便一手提著凳子,一手拉著睡得迷迷糊糊的我,深一腳淺一腳地走上幾裡地回到我家當時的土坯房子裡。至今,在整個童年裡,印象最的只剩下兩首歌《英雄讚歌》和便是電影《巴山夜雨》裡的那首歌:我是一顆蒲公英的種子……

那時家裡孩子多,負擔重,勤勞能幹的媽媽憑藉那雙巧手,即使讓我們兄弟姐妹穿著帶補丁的衣服,也是乾淨好看。那時的衣服是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一件衣服老大穿小了,老二穿;老二穿小了,老三老四補著穿。二哥小時候買了一件藍色帶帽子的棉大衣,輪到我的時候,早已經磨得發白破舊了,可是媽媽把大衣的面翻了一下,補得很藝術,一直讓我美美地穿到小學五年級。鉛筆盒輪到我用的時候,早已破舊得看不出上面的圖案了。可就憑這樣的鉛筆盒,我們兄弟姐妹5人個個成績優秀。

那時洛陽的東西很便宜,每到星期天,我最樂的事兒便是和二姐去逛街。我們倆帶上省吃儉用省下的幾毛錢,一大早從家裡動身,步行一二十裡路才能走到洛陽東關和老城,她給我買二分錢一小杯的大米花,買6分錢一本的小人書,買五顏六色的塑膠頭繩,有時候逛一次街只花兩毛多錢,我們姐妹倆還心疼半天。我第一次和男孩打架就是為了二姐。那時候我又壯又高,幾個男孩上來都不是我的對手。有一次鄰居的一個男孩用磚頭扔她,我二話不說上去就把男孩掀翻在地,狠狠地教訓了他一頓。

小時候我很貪吃,曾多次央求媽媽送我去住院,年幼的我認為只有生病住院的時候,才能得到更多的好東西吃。大姐後來告訴我,我小時她也常常背著我到處遊玩,甚至她談戀愛的時候,遇到男朋友請她去飯店,她總是不失時機地帶上我讓我大吃一頓。依稀記得大哥騎車帶我出去玩時,把我摔傷了,回家後被媽媽痛打一頓。

混混沌沌中,我在哥哥姐姐的背上和肩上漸漸長大,他們說我這個老五是家裡的“老虎”,誰也惹不得,和他們鬥嘴總是我贏。哥哥姐姐們把普通人家僅有的幾次隨父母出行、拜訪、見世面的好機會都讓給了我,以至於他們來到洛陽30年都不曾回過東北老家。僅有的兩次回故鄉的機會,爸爸媽媽都偏心地留給了我這個老五。至今我還依稀地記得故鄉漫山遍野的大豆高粱,記得趴在哥哥姐姐背上、肩上那溫暖快樂、飄飄欲飛的感覺,就像那片沃土上自由飄蕩的蒲公英種子。如今的孩子雖然被泡在蜜罐裡,但他們卻很難體會到兄弟姐妹的那份獨有的愛與親情。

長大以後我便遠離家人獨自去闖世界。20年,歷盡風霜血雨。父母故去後,我更加珍惜我的哥哥姐姐。如今大姐、二姐已經提前退休了,大哥、二哥也年過半百。惟獨我這個“老五”還是一個壯勞力,慢慢地,我便成了兄弟姐妹中真正的“老大”。家裡的難事和大事都由我來出面,孩子們上學工作也大都由我來奔波。當我能夠為哥哥姐姐遮擋風寒的時候,父母早已離去,哥哥姐姐們已經歷經滄桑,不再年輕。

每年我們相約到父母墓地祭奠的時候,我常常看到哥哥姐姐頭上冒出的白髮。我們絮談童年往事,寄情山水之間,忘記了時光匆匆流過。

假如我們不曾一奶同胞,

哪裡會擁有這份親情。

假如我們不曾相攜長大,

哪裡尋找童年的笑聲。

我們曾像蒲公英的種子,

快樂頑強地飛揚。

我們曾經彼此遮擋風雨,

共同抵抗著寒冷冰霜。

在漫漫的人生旅途中,

攙扶著走向夕陽。

END

編輯:張鳴飛

作者簡介:

闞則思,河南省作家協會會員、大河報主任編輯、許昌學院客座教授,出版有文化隨筆集《在河之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