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言柳冠中教授談新形勢下中國工業設計的歷史機遇

2015年3月29日,南國春早,首屆廣東院士高峰年會在羊城召開。開幕式上,三位院士嘉賓做了三場特邀報告,無獨有偶,在中國最強大腦們的視野裡,有兩場大篇幅提到工業設計。4月,鵬城,

中國工業設計領軍人才高研班上,來自前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高層智囊開卷點題,從經濟發展的規律上深度解析工業設計。我們萃取了柳冠中先生的精彩講話,整理成文,以饗讀者。

柳冠中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責任教授、博士生導師;

中國工業設計協會副理事長兼學術和交流委員會主任;

香港理工大學榮譽教授;

中南大學藝術學院兼職教授和博士生導師;

廣東工業大學博士生導師等

【我們有“工業”,但未完成“工業化”】

“製造業”是一個國家經濟、科技發展的重要支撐。我國製造業的低端產業形態、低附加值國際分工地位的現狀使得與國際先進水準還存在著明顯差距 ,沒有形成一批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和知名品牌、國際競爭力較強的優勢企業。

西方國家上百年的工業化進程深刻地改變了社會的整體機制和意識,規模化的大生產、集合化的大分工體系產生了保證社會工業化體制運轉的一系列政策、法規、制度和文化、價值觀。

我國改革開放不到30年,中國製造業的快速工業化雖然獲得了很大的成就,可是社會型“產業鏈”和“工業文化意識”並沒有在整個社會運行機制中積澱和成熟。

我們有了“工業”,但還沒有完成“工業化”。

【不要沉溺在】

【不基於“品”的“品牌”表像的“謊言”中】

2014年互聯網火的發燙,中國的GDP卻下滑了。德國的電子商務很差,德國奄奄一息了嗎?至今國人沒有一款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印表機,你有幸看到所謂國產的印表機都是日本專利;在中國汽車下線的時候,韓國還沒有汽車工廠,但現在滿大街的現代和起亞……?當很多人自豪中國手機飛速發展的時候,

你知道玻璃最好的是美國的康寧嗎,你知道攝像頭最好的是索尼的嗎?但是我們沉溺在表像——“品牌”的“牌”——這個不基於“品”的“謊言”。

在專業的工業領域,小到一個精密螺絲,一把扳手,一個軸承,一個鑷子我們都有明顯的差距。同樣是扳手,歐洲產品1000元可以走進航空,汽車,高端設備的車間。而我們的扳手被拋在工地的泥濘裡,找不到了,花10塊錢可以再買一把。因為房地產的催生,

中國的老闆加足馬力的生產工業革命時代就可以生產的錘子,扳手,中國企業可勁的生產粗糙的鋼材,鋁合金,水泥,玻璃,那是200年前別人就擅長的事情,我們有什麼可以自傲的呢?

一個國家的強大,想獲得尊重,不僅是你能生產多少種東西,更重要的是你有多少東西是這個世界最先進的。我告訴行業裡和行業外的一個事實。國內手動工具沒有一家進入汽車製造工廠的,航空航太,核能,高端設備維護更不用說了。這些行業聽說你是國內品牌,不僅另眼相看,還可能直言拒絕。拋光打磨的耗品,高端設備用的幾乎都是進口產品。銷量最大的電動工具和手動工具都是外資的。

電子商務做的大多是沒有知識積累的標準化產品或“山寨”產品,創造力都被用在了噓頭、虛假和誇張中了。對國家而言,電子商戶和傳統的銷售,只是不同的方式罷了,有一群人經營轉移到另外一群人。產品的本質並沒有很大變化,反而更差了,因為評價尺度的單一,僅僅是在“曝光率和價格”上。最好的例證,2014年“互聯網”火的發燙!但“阿裡巴巴”能把中國的機械設備賣到德國去嗎?

中國真正強大的標誌,不是在全球“超市的貨架”上,不是在“亞馬遜網站”和“阿裡巴巴網站”上,而應是在德國、在美國的實驗室裡。

當所有人的目光有意無意的全部投向哪些掌握紙質媒體的長子們、掌握戶外媒體的房地產商們、掌握物聯網媒體的網路大佬們身上的時候,也包括我們工業設計的嬌子們,誰來關注製造業企業呢?誰來拯救中國製造業呢?

作為企業、設計公司和設計師必須要以提供好產品為基礎,否則品牌還只是廣告吹噓;“品牌戰略”也只能做夢。

【什麼是工業設計和自主創新?】

然而,處於激烈競爭又相對後進的一個“國家”層面的整體實力,是不可能僅以一個企業或一名設計師,或光有千百個好賣的產品或設計,而沒有把國家、民族利益置首位的“戰略”,僅追求“利”和“巿場行銷策略”,要麼太書生氣;要麼僅把“設計”作為謀私利的工具,不能算是真正的“設計師”。

當一隻玻璃杯中裝滿牛奶的時候,人們會說“這是牛奶”;當改裝菜油的時候,人們會說“這是菜油”。只有當杯子空置時,人們才看到杯子,說“這是一隻杯子”。同樣,當我們心中裝滿成見、財富、權勢的時候,不願清空雜念就不可能容納新觀念了,也就已經不是作為“人”自己了。人往往熱衷擁有很多,卻往往難以真正的擁有自己。

工業設計是解決工業化社會分工帶來的”製造和受眾需求”以及”社會各工種、各專業、各利益集團”之間的“矛盾”。從而以“生產關係”的角色優化工業化系統中各環節要素的合理匹配的創新以提升社會生產的效率和生活的品質。

我國當今“構建工業設計行業結構”為中心的階段向“工業設計拉動為核心的產業創新”的階段過渡的思考和探索。我們設計界的同仁們團結起來,甩掉急功近利的浮躁,培養溝通和分享的素質,認真思考和實踐,共同努力,踏踏實實地投身于集成設計的新產業結構創新的“服務設計——設計範式”。

堅持自主創新,加快建設國家創新體系已作為我國重要的戰略目標。只有通過增強自主創新能力,調整產業結構,乃至”創新”產業結構,從“產品型經濟”向“服務型經濟”轉變,才有可能實現由“加工型工業”向“中國製造”,再向“中國創造”的歷史性轉變,將我國建設成一個創新型的國家。

【設計教育者的責任和機會】

教育是人靈魂的教育,而非單純的理智和知識的堆積,這是教育久遠而宏大的終極旨趣。否則,你擁有的知識愈多,對人類,對生命的危害愈大。教育的最終目的,不是傳授已有的東西,而是要把人的創造力量誘導出來,將生命感、價值感喚醒。喚醒,才是一種教育的手段。

讀書最大的益處是激發想像力和靈感,而不是看誰記住的知識多少?讀書的目的絕不是為了記住多少知識,而是帶著自己的思考讓自己變得更有思想。學習的意義之一便是這樣,看到黑暗,並於黑暗裡看見更大、沒有霧霾的藍天、白雲、陽光。

能構建知識結構的思維方法,比“千馬分屍”的知識堆砌重要得多!在眼下的教育大環境下,喜歡發問且用質疑、批判的眼光看世界的人們更顯得彌足可貴,批判性思維是一種“創造性思維”。

我們這一代設計師如果不能突破附庸商業的思維,無論個人賺多少錢,設計還是原點沒動。突破“唯商業利益”的“產業生態系統”,找到新的“服務鏈的產品原型”,是社會給我們這一代設計教育者提供的責任,也是機會。

一萬年也要技術、也要商業,但沒有設計的立場和聲音也是不健康的。探討是為了喚醒我們設計與生俱來的良知、智慧和能力,是人類未來不被毀滅的工作平臺。為什麼有那麼多被外國收買的院士有鼓吹轉基因的膽量?這其中的人原本不一定都是惡人,利益驅動是原因之一,而資訊不對等、不開放也提供了溫床。

工業設計不是市場和技術的工具,它不是生產力本身,而是解放生產力的生產關係!商業、技術與設計是社會的支柱,要博奕,要協調。但商業與技術已是參天大樹了,設計還只是棵幼苗!幾千年的設計文明基本被權貴們強佔了,它只有光鮮的外表,其本質並沒全部為億萬創造文明的大眾服務!造成當今在博物舘、典藉裡的燦爛“文化”成為文明的頂峰。而只有工業設計具有用“人類總體文明”修正工業文化的胸懷和能力!

我們“加工型的製造”機制還未擺脫,更未超越引進的標準、品質;我們的機器始終與維修如影隨形;當我們連基本的人性包容和品質需求都滿足不了時,我們卻突然像美國人一樣高談個性化定制、雲計算服務,是不是太“奢侈”了呢? 在“創新”與“品質”兩方面,中國企業會不會最終像中國足球一樣不倫不類呢?我們無意否定任何潮流,而只想提及潮流的另一面。

【“適度設計“是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的保障】

我們則更應堅信人類無論如何創新,都顛覆不了中華民族復興的根本需求,顛覆不了對優秀而穩定的品質的需求。想想看,要將一個幾乎每台機器都需要的普通軸承做到使用壽命至少半個世紀,一台不管是否智慧化的冰箱至少10年內不會有故障,一個很普通的房子至少在100年裡不會倒塌,真的需要借助互聯網來“交互”實現嗎?

為“品質”而生的扎實的工業化機制,卻使其絕大多數中小企業都擁有強大而持久的生命力。我們知道人類永遠需要製造,我們也應該知道人類已進入資訊化時代,因此把基礎資料統計的資訊融入進自己本來的優勢上,以創造出我國自己符合時代與個性的進一步優勢!

如果把設計定義為“創造人類健康、合理的生存方式”的話,“服務設計”就是設計的最高層次,是人類進入可持續發展階段的必然境界。服務設計“提倡個人使用,而不提倡私人佔有”,其實中國古代早就有“留有餘地,適可而止”的哲學思想。服務設計不僅解決當前的人類生存問題,還要思考人類下一代以及未來人類生存、發展的可能。“適度設計“正是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的保障。

航空航太,核能,高端設備維護更不用說了。這些行業聽說你是國內品牌,不僅另眼相看,還可能直言拒絕。拋光打磨的耗品,高端設備用的幾乎都是進口產品。銷量最大的電動工具和手動工具都是外資的。

電子商務做的大多是沒有知識積累的標準化產品或“山寨”產品,創造力都被用在了噓頭、虛假和誇張中了。對國家而言,電子商戶和傳統的銷售,只是不同的方式罷了,有一群人經營轉移到另外一群人。產品的本質並沒有很大變化,反而更差了,因為評價尺度的單一,僅僅是在“曝光率和價格”上。最好的例證,2014年“互聯網”火的發燙!但“阿裡巴巴”能把中國的機械設備賣到德國去嗎?

中國真正強大的標誌,不是在全球“超市的貨架”上,不是在“亞馬遜網站”和“阿裡巴巴網站”上,而應是在德國、在美國的實驗室裡。

當所有人的目光有意無意的全部投向哪些掌握紙質媒體的長子們、掌握戶外媒體的房地產商們、掌握物聯網媒體的網路大佬們身上的時候,也包括我們工業設計的嬌子們,誰來關注製造業企業呢?誰來拯救中國製造業呢?

作為企業、設計公司和設計師必須要以提供好產品為基礎,否則品牌還只是廣告吹噓;“品牌戰略”也只能做夢。

【什麼是工業設計和自主創新?】

然而,處於激烈競爭又相對後進的一個“國家”層面的整體實力,是不可能僅以一個企業或一名設計師,或光有千百個好賣的產品或設計,而沒有把國家、民族利益置首位的“戰略”,僅追求“利”和“巿場行銷策略”,要麼太書生氣;要麼僅把“設計”作為謀私利的工具,不能算是真正的“設計師”。

當一隻玻璃杯中裝滿牛奶的時候,人們會說“這是牛奶”;當改裝菜油的時候,人們會說“這是菜油”。只有當杯子空置時,人們才看到杯子,說“這是一隻杯子”。同樣,當我們心中裝滿成見、財富、權勢的時候,不願清空雜念就不可能容納新觀念了,也就已經不是作為“人”自己了。人往往熱衷擁有很多,卻往往難以真正的擁有自己。

工業設計是解決工業化社會分工帶來的”製造和受眾需求”以及”社會各工種、各專業、各利益集團”之間的“矛盾”。從而以“生產關係”的角色優化工業化系統中各環節要素的合理匹配的創新以提升社會生產的效率和生活的品質。

我國當今“構建工業設計行業結構”為中心的階段向“工業設計拉動為核心的產業創新”的階段過渡的思考和探索。我們設計界的同仁們團結起來,甩掉急功近利的浮躁,培養溝通和分享的素質,認真思考和實踐,共同努力,踏踏實實地投身于集成設計的新產業結構創新的“服務設計——設計範式”。

堅持自主創新,加快建設國家創新體系已作為我國重要的戰略目標。只有通過增強自主創新能力,調整產業結構,乃至”創新”產業結構,從“產品型經濟”向“服務型經濟”轉變,才有可能實現由“加工型工業”向“中國製造”,再向“中國創造”的歷史性轉變,將我國建設成一個創新型的國家。

【設計教育者的責任和機會】

教育是人靈魂的教育,而非單純的理智和知識的堆積,這是教育久遠而宏大的終極旨趣。否則,你擁有的知識愈多,對人類,對生命的危害愈大。教育的最終目的,不是傳授已有的東西,而是要把人的創造力量誘導出來,將生命感、價值感喚醒。喚醒,才是一種教育的手段。

讀書最大的益處是激發想像力和靈感,而不是看誰記住的知識多少?讀書的目的絕不是為了記住多少知識,而是帶著自己的思考讓自己變得更有思想。學習的意義之一便是這樣,看到黑暗,並於黑暗裡看見更大、沒有霧霾的藍天、白雲、陽光。

能構建知識結構的思維方法,比“千馬分屍”的知識堆砌重要得多!在眼下的教育大環境下,喜歡發問且用質疑、批判的眼光看世界的人們更顯得彌足可貴,批判性思維是一種“創造性思維”。

我們這一代設計師如果不能突破附庸商業的思維,無論個人賺多少錢,設計還是原點沒動。突破“唯商業利益”的“產業生態系統”,找到新的“服務鏈的產品原型”,是社會給我們這一代設計教育者提供的責任,也是機會。

一萬年也要技術、也要商業,但沒有設計的立場和聲音也是不健康的。探討是為了喚醒我們設計與生俱來的良知、智慧和能力,是人類未來不被毀滅的工作平臺。為什麼有那麼多被外國收買的院士有鼓吹轉基因的膽量?這其中的人原本不一定都是惡人,利益驅動是原因之一,而資訊不對等、不開放也提供了溫床。

工業設計不是市場和技術的工具,它不是生產力本身,而是解放生產力的生產關係!商業、技術與設計是社會的支柱,要博奕,要協調。但商業與技術已是參天大樹了,設計還只是棵幼苗!幾千年的設計文明基本被權貴們強佔了,它只有光鮮的外表,其本質並沒全部為億萬創造文明的大眾服務!造成當今在博物舘、典藉裡的燦爛“文化”成為文明的頂峰。而只有工業設計具有用“人類總體文明”修正工業文化的胸懷和能力!

我們“加工型的製造”機制還未擺脫,更未超越引進的標準、品質;我們的機器始終與維修如影隨形;當我們連基本的人性包容和品質需求都滿足不了時,我們卻突然像美國人一樣高談個性化定制、雲計算服務,是不是太“奢侈”了呢? 在“創新”與“品質”兩方面,中國企業會不會最終像中國足球一樣不倫不類呢?我們無意否定任何潮流,而只想提及潮流的另一面。

【“適度設計“是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的保障】

我們則更應堅信人類無論如何創新,都顛覆不了中華民族復興的根本需求,顛覆不了對優秀而穩定的品質的需求。想想看,要將一個幾乎每台機器都需要的普通軸承做到使用壽命至少半個世紀,一台不管是否智慧化的冰箱至少10年內不會有故障,一個很普通的房子至少在100年裡不會倒塌,真的需要借助互聯網來“交互”實現嗎?

為“品質”而生的扎實的工業化機制,卻使其絕大多數中小企業都擁有強大而持久的生命力。我們知道人類永遠需要製造,我們也應該知道人類已進入資訊化時代,因此把基礎資料統計的資訊融入進自己本來的優勢上,以創造出我國自己符合時代與個性的進一步優勢!

如果把設計定義為“創造人類健康、合理的生存方式”的話,“服務設計”就是設計的最高層次,是人類進入可持續發展階段的必然境界。服務設計“提倡個人使用,而不提倡私人佔有”,其實中國古代早就有“留有餘地,適可而止”的哲學思想。服務設計不僅解決當前的人類生存問題,還要思考人類下一代以及未來人類生存、發展的可能。“適度設計“正是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