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輝煌70載」呼和浩特:讓公共法律服務“最後一公里”觸手可及

賽罕區環境衛生舉報電話:

為營造乾淨、整潔、有序的城市形象,

迅速有效改善城市環境衛生面貌,喜迎自治區成立70周年,賽罕區特別設立投訴舉報電話:0471-3591272;0471-4212231,希望市民朋友們積極參與,共建“潔淨賽罕、美麗賽罕”。

“想去公證不知道公證處在哪兒?”“想尋求法律援助該找誰?”……所有這些以前要跑斷腿的麻煩事兒,現在在我市都不是事兒。不管你在何處,你只要動動手指頭,即可享受互聯網+時代的公共法律服務——在市司法局公共法律服務中心,

通過公共法律服務中心資料查詢機市民可以找到離自己最近的公共法律服務機構,以及各類法律服務人員的資訊。

而這只是我市借助“互聯網+”,讓公共法律服務走近百姓身邊的一個縮影。近年來,我市著力推進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有效整合法律服務資源,大力拓展公共法律服務領域,加快建立健全具有首府特色、全面覆蓋城鄉、惠及群眾的互聯網+公共法律服務體系,

以滿足市民基本法律服務需求,實現對公共法律服務供給側的優化,實現讓公共法律服務“最後一公里”觸手可及的價值定位。

12348工作人員解答群眾問題

“一朵雲”讓資料多跑路

“‘互聯網+’時代的到來,讓許多事情都改變了傳統的思維模式,包括法律服務的方式也在悄然發生著變化。”在市司法局黨組成員、副局長王中鋼看來,只有順應互聯網發展大勢,創新工作思路,打造標準統一、公開透明、便民高效的“互聯網+法律服務”新模式,才能讓群眾更加便利的享受到公共法律服務。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水準不斷提高,

全面依法治國深入推進,全社會法治觀念逐步樹立,催生了更深、更廣、更高水準的公共法律服務需求,已經倒逼法律服務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王中鋼告訴記者,今年5月初,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下,市司法局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建成啟用。該中心充分發揮現代資訊網路覆蓋廣泛、方便快捷的特點,以“互聯網+”為載體,全力打造“一朵雲”“一站式”“一網通”“一線聯”四大法律服務平臺體系,
成為我市推進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的一項新舉措。

市民李繼鵬日前因為女兒出國留學急需賣房,然而因為房產證上有女兒的名字,涉及到辦理監護人承諾書公證。因為平時上班比較忙,又聽說辦理這些還需要到其他一些部門開具證明,為此,李繼鵬十分煩心。可當他來到市司法局公共法律服務中心辦理業務時,卻發現並沒有他想像的那樣麻煩。工作人員告訴李繼鵬,由於公共服務法律中心實現了與我市其他行政執法部門資訊共用,他並不需要為開各種證明而“多跑路”,在這裡通過互聯網就可以查詢到他的資訊,整個過程快捷、便利。

“新建的市司法局公共法律服務中心接入和林格爾新區雲計算中心,構建了呼和浩特市司法行政雲,由雲計算中心統一提供伺服器,一方面節省了大量投資,避免了資源重複建設造成浪費;另一方面極大地縮短了建設週期,為加強資訊共用奠定了基礎。”市司法局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中心建有資料查詢中心,在全國首家實現與公安、工商等18家行政執法單位共用人口、房產等城市管理資訊,老百姓在辦理各項業務時,可以不必再到公安等部門開具證明,簡化了辦證手續。同時,中心還建有資料查詢機,即時錄入了全市公證處、律師事務所、司法鑒定機構、人民調解組織的資料,向辦事群眾公示了專業律師、公證員、人民監督員、司法鑒定人員、金牌調解員等資訊,以及辦事流程、要件手續等事項說明,為群眾提供了可選擇性的服務。

“一站式”讓百姓少跑腿

8月的一天,呼市正值三伏天,在公共法律服務中心的法律諮詢室和公證室裡,還是有不少市民頂著烈日,前來諮詢和辦理公證。

剛剛辦理完公證手續的市民張先生告訴記者,因為自家房子拆遷時與村委會簽署了一份《協定說明》,因原件需要收回,張先生想通過公證留存一個證據。在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公證室,工作人員受理了張先生的申請,讓張先生感到意外的是,從審核到出證只用了20分鐘時間而且手續簡單,幾乎都是通過網路認證完成。“來之前真的沒有想到,通過互聯網,原來辦起來挺複雜的事兒居然可以這麼便捷,現在我才是真正體會到什麼叫法律服務就在老百姓的身邊。”

“原來辦理法律業務這麼簡單。”這也成了眾多和張先生一樣來這裡辦理業務群眾的共同心聲。

負責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公證工作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為了便於群眾辦理公證業務,中心設立了四個高標準的公證室和一個遠端網路視頻室。“同時,公證室配備了高清攝像儀、身份證識別儀、高拍儀和同步錄音錄影系統,對辦證的全過程進行同步錄音、錄影,燒錄成光碟後,存於檔案,實現了‘一站式’的公證服務。”

“您給看看,我的這個借款合同有效嗎?”“我們家的這個遺產劃分合法嗎?”……市公共法律服務中心法律諮詢室則成了眾多市民獲取公共法律服務最直接的地方。據瞭解,公共法律服務中心法律諮詢室的值班律師由公共法律服務中心統一安排,每天都有律師值班。

“全靠法律服務中心的援助律師通過正當的訴訟幫我贏得了官司,使我的合法權益得到了保護。”前不久,通過法律服務中心提供的援助律師而贏得官司的市民王先生深有感觸,“在這裡,我不僅對法律有了進一步的認識,更讓我感受到了法律的公平正義。”

一位正在值班的法律援助律師告訴記者,自己從事法律援助已有十多年,平時在事務所經辦的案件也很多,但不會因為是法律援助的案件就有絲毫馬虎,他照樣全身心投入。

“與以前相比,‘互聯網+’下的公共法律服務,有效解決了法律服務資源分佈不均、‘最後一公里’難以打通、老百姓找律師難等難題,真正實現了資料多跑路、群眾少跑腿。”王中鋼告訴記者,我市9個旗縣區現已全部建有公共法律服務中心或在政務中心開設有視窗,在縣一級全部實現“視窗化”“一站式”辦理。

等候法律諮詢的群眾

“一網通”讓群眾足不出戶

家住賽罕區的市民王峰(化名)前不久遇到一起法律糾紛,由於對法律程式和法律條文不瞭解,一直托人找關係想諮詢相關情況。“費了半天勁還不如從‘呼和浩特公共法律服務平臺’上瞭解到的全面。”對此,王峰深有感觸,“其實法律並不像我們平常想像的那樣高不可及。”通過“呼和浩特公共法律服務平臺”上專業律師的解答,王峰不僅對這起糾紛所要經歷的法律程式有了初步的瞭解,同時,對糾紛中自己所承擔的法律後果也有了一定的預判。

與王峰相同,市民雲俊平也是通過“呼和浩特公共法律服務平臺”享受到了免費的法律服務。

一年前,雲俊平借給朋友2萬元錢,可過了還款日期仍然沒有收到還款。在多次索要無果的情況下,他通過市司法局“呼和浩特公共法律服務平臺”找到了律師,進行了免費的法律諮詢服務。

如果說傳統公共法律服務能夠受理的法律服務、法律諮詢類型有限、時間空間有特定要求的話,通過互聯網法律服務平臺,公眾有任何需要用法律來分析和處理的問題,都可以在平臺上獲得重視和解決,還可以委託律師完成線下工作。

市司法局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不管身處何處,群眾只要通過互聯網進入呼和浩特市司法局官網,在網上輸入“呼和浩特公共法律服務平臺”,就可以通過選擇“我要諮詢”和“線上諮詢”兩個欄目選擇需要的法律諮詢服務。“欄目由法律專家線上即時與百姓互動,回答法律問題,讓群眾足不出戶便可享受到及時便利、專業優質的公共法律服務。”市司法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為了讓群眾享有更便捷的法律服務,市公共法律服務中心還打造了遠端服務平臺,依託遠端視訊會議系統,實現了對旗縣區司法所的遠端法律援助、遠端人民調解和社區矯正定位監管的功能。

“這樣的遠端服務模式,既有效解決了當事人的法律問題,也彌補了基層和偏遠地區法律人才不足的問題。”對此,回民區攸攸板鎮司法所工作人員深有體會。就在前不久,攸攸板鎮司法所就遇到一個難題,轄區某村有兩兄弟因宅基地糾紛鬧得兩家人反目,經村長介紹,兩家人來到司法所希望解決雙方矛盾,但司法所的調解員在政策把關方面還有些不確定,於是向市公共法律服務中心申請指派法律專家予以現場指導,由於該調解地點較遠,中心決定通過遠端視頻面對面答疑,結果第二天通過法律專家的視頻解答和調解,順利地使雙方達成合解協定。

“一線聯”為民排憂解難

“沒想到法律熱線還有蒙語服務,可真解決了我的大問題。”從通遼來我市的蒙古族老人吉日嘎拉遇到一些法律問題需要諮詢,可由於自己漢語說得不好,一直沒能找到合適的諮詢對象,這讓老人很煩心。可是,讓老人沒想到的是,抱著試試看心態撥打了我市的法律熱線“12348”後,老人不僅享受到了蒙語服務,還把自己需要瞭解的法律問題問了個明明白白。

與吉日嘎拉老人相同,通過“12348”熱線享受到法律服務的還有市民李先生。據李先生介紹,自己在工地打工時受傷,一直想通過法律途徑為自己討要說法,在通過“12348”熱線諮詢後,來到市公共法律服務中心法律援助視窗申請法律援助,工作人員對自己提供的材料進行審查後,引導自己通過大廳內的自助查詢機選擇了擅長勞動維權的法律援助值班律師。

“在我市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中,市司法局將法律熱線和法律援助熱線兩部熱線合一為提供蒙漢雙語服務的‘12348’熱線,接線員全部為具有豐富的法律知識和法律專業工作經驗的律師或者專業人員,共設立3個公共法律服務熱線平臺座席,每個座席配備2名諮詢員,實行每日12小時工作制,讓市民享受到了普惠、便捷的法律服務。”據“12348”平臺負責人付春際介紹,下一步“12348”平臺將逐步拓展服務領域和範圍,為廣大市民提供包括公證、司法鑒定、人民調解、社區矯正、強制戒毒等各種法律問題熱線服務。

“借助互聯網,我市將公共法律服務與群眾更緊密的聯繫起來,為首府市民提供更加優化、更加高效的法律服務,打造依法治市的良好法治環境。”市司法局局長雲瑞鵬表示,深化司法行政改革,對於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現代化,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具有重要意義。“下一步,市司法行政部門將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積極探索更加有效的工作機制,提供更加優質的法律服務,參與並保障政府的大發展大建設。”雲瑞鵬說。

編輯:劉超 趙沛龍

工作人員告訴李繼鵬,由於公共服務法律中心實現了與我市其他行政執法部門資訊共用,他並不需要為開各種證明而“多跑路”,在這裡通過互聯網就可以查詢到他的資訊,整個過程快捷、便利。

“新建的市司法局公共法律服務中心接入和林格爾新區雲計算中心,構建了呼和浩特市司法行政雲,由雲計算中心統一提供伺服器,一方面節省了大量投資,避免了資源重複建設造成浪費;另一方面極大地縮短了建設週期,為加強資訊共用奠定了基礎。”市司法局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中心建有資料查詢中心,在全國首家實現與公安、工商等18家行政執法單位共用人口、房產等城市管理資訊,老百姓在辦理各項業務時,可以不必再到公安等部門開具證明,簡化了辦證手續。同時,中心還建有資料查詢機,即時錄入了全市公證處、律師事務所、司法鑒定機構、人民調解組織的資料,向辦事群眾公示了專業律師、公證員、人民監督員、司法鑒定人員、金牌調解員等資訊,以及辦事流程、要件手續等事項說明,為群眾提供了可選擇性的服務。

“一站式”讓百姓少跑腿

8月的一天,呼市正值三伏天,在公共法律服務中心的法律諮詢室和公證室裡,還是有不少市民頂著烈日,前來諮詢和辦理公證。

剛剛辦理完公證手續的市民張先生告訴記者,因為自家房子拆遷時與村委會簽署了一份《協定說明》,因原件需要收回,張先生想通過公證留存一個證據。在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公證室,工作人員受理了張先生的申請,讓張先生感到意外的是,從審核到出證只用了20分鐘時間而且手續簡單,幾乎都是通過網路認證完成。“來之前真的沒有想到,通過互聯網,原來辦起來挺複雜的事兒居然可以這麼便捷,現在我才是真正體會到什麼叫法律服務就在老百姓的身邊。”

“原來辦理法律業務這麼簡單。”這也成了眾多和張先生一樣來這裡辦理業務群眾的共同心聲。

負責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公證工作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為了便於群眾辦理公證業務,中心設立了四個高標準的公證室和一個遠端網路視頻室。“同時,公證室配備了高清攝像儀、身份證識別儀、高拍儀和同步錄音錄影系統,對辦證的全過程進行同步錄音、錄影,燒錄成光碟後,存於檔案,實現了‘一站式’的公證服務。”

“您給看看,我的這個借款合同有效嗎?”“我們家的這個遺產劃分合法嗎?”……市公共法律服務中心法律諮詢室則成了眾多市民獲取公共法律服務最直接的地方。據瞭解,公共法律服務中心法律諮詢室的值班律師由公共法律服務中心統一安排,每天都有律師值班。

“全靠法律服務中心的援助律師通過正當的訴訟幫我贏得了官司,使我的合法權益得到了保護。”前不久,通過法律服務中心提供的援助律師而贏得官司的市民王先生深有感觸,“在這裡,我不僅對法律有了進一步的認識,更讓我感受到了法律的公平正義。”

一位正在值班的法律援助律師告訴記者,自己從事法律援助已有十多年,平時在事務所經辦的案件也很多,但不會因為是法律援助的案件就有絲毫馬虎,他照樣全身心投入。

“與以前相比,‘互聯網+’下的公共法律服務,有效解決了法律服務資源分佈不均、‘最後一公里’難以打通、老百姓找律師難等難題,真正實現了資料多跑路、群眾少跑腿。”王中鋼告訴記者,我市9個旗縣區現已全部建有公共法律服務中心或在政務中心開設有視窗,在縣一級全部實現“視窗化”“一站式”辦理。

等候法律諮詢的群眾

“一網通”讓群眾足不出戶

家住賽罕區的市民王峰(化名)前不久遇到一起法律糾紛,由於對法律程式和法律條文不瞭解,一直托人找關係想諮詢相關情況。“費了半天勁還不如從‘呼和浩特公共法律服務平臺’上瞭解到的全面。”對此,王峰深有感觸,“其實法律並不像我們平常想像的那樣高不可及。”通過“呼和浩特公共法律服務平臺”上專業律師的解答,王峰不僅對這起糾紛所要經歷的法律程式有了初步的瞭解,同時,對糾紛中自己所承擔的法律後果也有了一定的預判。

與王峰相同,市民雲俊平也是通過“呼和浩特公共法律服務平臺”享受到了免費的法律服務。

一年前,雲俊平借給朋友2萬元錢,可過了還款日期仍然沒有收到還款。在多次索要無果的情況下,他通過市司法局“呼和浩特公共法律服務平臺”找到了律師,進行了免費的法律諮詢服務。

如果說傳統公共法律服務能夠受理的法律服務、法律諮詢類型有限、時間空間有特定要求的話,通過互聯網法律服務平臺,公眾有任何需要用法律來分析和處理的問題,都可以在平臺上獲得重視和解決,還可以委託律師完成線下工作。

市司法局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不管身處何處,群眾只要通過互聯網進入呼和浩特市司法局官網,在網上輸入“呼和浩特公共法律服務平臺”,就可以通過選擇“我要諮詢”和“線上諮詢”兩個欄目選擇需要的法律諮詢服務。“欄目由法律專家線上即時與百姓互動,回答法律問題,讓群眾足不出戶便可享受到及時便利、專業優質的公共法律服務。”市司法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為了讓群眾享有更便捷的法律服務,市公共法律服務中心還打造了遠端服務平臺,依託遠端視訊會議系統,實現了對旗縣區司法所的遠端法律援助、遠端人民調解和社區矯正定位監管的功能。

“這樣的遠端服務模式,既有效解決了當事人的法律問題,也彌補了基層和偏遠地區法律人才不足的問題。”對此,回民區攸攸板鎮司法所工作人員深有體會。就在前不久,攸攸板鎮司法所就遇到一個難題,轄區某村有兩兄弟因宅基地糾紛鬧得兩家人反目,經村長介紹,兩家人來到司法所希望解決雙方矛盾,但司法所的調解員在政策把關方面還有些不確定,於是向市公共法律服務中心申請指派法律專家予以現場指導,由於該調解地點較遠,中心決定通過遠端視頻面對面答疑,結果第二天通過法律專家的視頻解答和調解,順利地使雙方達成合解協定。

“一線聯”為民排憂解難

“沒想到法律熱線還有蒙語服務,可真解決了我的大問題。”從通遼來我市的蒙古族老人吉日嘎拉遇到一些法律問題需要諮詢,可由於自己漢語說得不好,一直沒能找到合適的諮詢對象,這讓老人很煩心。可是,讓老人沒想到的是,抱著試試看心態撥打了我市的法律熱線“12348”後,老人不僅享受到了蒙語服務,還把自己需要瞭解的法律問題問了個明明白白。

與吉日嘎拉老人相同,通過“12348”熱線享受到法律服務的還有市民李先生。據李先生介紹,自己在工地打工時受傷,一直想通過法律途徑為自己討要說法,在通過“12348”熱線諮詢後,來到市公共法律服務中心法律援助視窗申請法律援助,工作人員對自己提供的材料進行審查後,引導自己通過大廳內的自助查詢機選擇了擅長勞動維權的法律援助值班律師。

“在我市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中,市司法局將法律熱線和法律援助熱線兩部熱線合一為提供蒙漢雙語服務的‘12348’熱線,接線員全部為具有豐富的法律知識和法律專業工作經驗的律師或者專業人員,共設立3個公共法律服務熱線平臺座席,每個座席配備2名諮詢員,實行每日12小時工作制,讓市民享受到了普惠、便捷的法律服務。”據“12348”平臺負責人付春際介紹,下一步“12348”平臺將逐步拓展服務領域和範圍,為廣大市民提供包括公證、司法鑒定、人民調解、社區矯正、強制戒毒等各種法律問題熱線服務。

“借助互聯網,我市將公共法律服務與群眾更緊密的聯繫起來,為首府市民提供更加優化、更加高效的法律服務,打造依法治市的良好法治環境。”市司法局局長雲瑞鵬表示,深化司法行政改革,對於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現代化,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具有重要意義。“下一步,市司法行政部門將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積極探索更加有效的工作機制,提供更加優質的法律服務,參與並保障政府的大發展大建設。”雲瑞鵬說。

編輯:劉超 趙沛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