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砥礪奮進的五年」紮蘭屯3798名幹部幹了件大事!包扶幹部攻堅克難擼起袖子加油幹

紮蘭屯採取四大班子主要領導包片區、處級幹部包鄉鎮、科級幹部包村的方式扶貧。處級、科級幹部每人包聯2-6戶貧困戶,每村選派一名優秀年青幹部作為“第一書記”、70個貧困村每村派駐5名後備幹部駐村幫扶。

該市3798名幹部帶著党的叮嚀和重托,深入田間地頭,走進農家院落,和貧困群眾面對面問需問難,手把手暖心勵志規劃脫貧方案,心連心攻堅克難擼起袖子加油幹。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

紮蘭屯市所有包扶幹部在深入幫扶物件家“結對認親”過程中,

面對面瞭解其家庭情況和致貧原因,把存在的問題摸清、摸准、摸透,做好資訊採集,認真填寫《貧困戶資訊對照採集表》、《扶貧手冊》等各類資訊表,將民情記在紙上、放在心上,確保把貧困人口、貧困程度、致貧原因等搞清楚,以便因戶施策、因人施策、對症下藥,同時,認真傾聽鄉鎮、村幹部及村民代表意見建議,精准施策,高效幫扶。

包扶幹部走在前面

紮市四套班子領導和各級各單位領導幹部身體力行,全部與貧困戶結對,帶動全市3798名幹部全員參與。紮市社保局局長楊靈芝與成吉思汗鎮奮鬥村貧困戶楊泉、周兆山結對,楊靈芝多次到他們家走訪慰問,幫助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困難。楊泉家院子低窪,一下雨就泥濘不堪,楊靈芝看在眼裡急在心上,自掏腰包拿出2000元幫助楊泉家硬化了院子;周兆山家打井缺少水泥,楊靈芝二話不說,

自己掏錢為他家買了一噸水泥;在包扶幹部的幫助下,奮鬥村81戶貧困戶全部入股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每戶一年僅分紅就達2160元。

臥牛河鎮長發村57歲村民郝桂榮家裡三口人,兒子從小得了腦癱,給孩子治病花去很多錢,前幾年光靠種地的收入日子過得挺緊巴,去年,包扶幹部幫她找到一份在一家餐廳後廚當雜工的工作,每月工資2500元還供吃住。郝桂榮老伴在家裡還耕種了30多畝地,

種地加務工一年收入4萬多元,一下子摘掉了貧困帽子,生活也一天天好起來。

多舉措確保貧困戶真脫貧

“這回好了,有了這圈養羊的營生,往後小日子過得更有奔頭了。”家住薩馬街鄂溫克民族鄉哈拉口子村貧困戶胡國臣高興地說。胡國臣今年60歲,家裡只有他和老伴兩口人,今年他家按照扶貧菜單一共買了25只基礎母羊,圈養。“真得感謝國家的好政策,

買羊每只政府給200元的補貼,每戶最多補貼5000元,25只基礎母羊是細毛羊和寒羊串,一年能接三、四十只羊羔,雖然圈養成本比放牧高點,但羊長得快,膘好,當年的羊崽4個月就可以出欄,就靠養羊一年純收入也能達到10000元。”老胡高興地說。如今,老胡還準備擴大養殖規模,再購進一些基礎母羊,增加收入。

該村貧困戶于清江家今年“菜單扶貧”,包扶幹部幫他選了種植17畝萬壽菊,和加工企業簽了訂單。一畝可採摘鮮花1500至2000公斤,企業每公斤0.9元回收,扣除成本,加上政府補貼5000元,17畝萬壽菊純收入能達到20000元。“有了這麼好的政策和包扶幹部的幫忙,以前我是貧困戶,明年我就是富裕戶了!”于清江高興得嘴都合不攏了。

薩馬街鄂溫克民族鄉鄉長卜偉東告訴記者,像胡國臣、於清江這樣的建檔立卡戶,除了菜單扶貧最高補貼5000元外,他們還享受三到村三到戶資金分紅每戶每年750元、煤補600元,他們基本上都有最低生活保障金。同時,鄉里還為他們申報了光伏發電扶貧專案,等專案建成後,參與管理的貧困戶又都多了一份收入。

搭好幹群一家“連心橋”,走好聯繫服務群眾“最後一公里”,該市所有包扶幹部以“誠、細、實、真”的硬功夫,讓貧困群眾難有所幫、困有所扶,不脫貧不脫鉤,直到貧困戶真正脫貧致富。

一畝可採摘鮮花1500至2000公斤,企業每公斤0.9元回收,扣除成本,加上政府補貼5000元,17畝萬壽菊純收入能達到20000元。“有了這麼好的政策和包扶幹部的幫忙,以前我是貧困戶,明年我就是富裕戶了!”于清江高興得嘴都合不攏了。

薩馬街鄂溫克民族鄉鄉長卜偉東告訴記者,像胡國臣、於清江這樣的建檔立卡戶,除了菜單扶貧最高補貼5000元外,他們還享受三到村三到戶資金分紅每戶每年750元、煤補600元,他們基本上都有最低生活保障金。同時,鄉里還為他們申報了光伏發電扶貧專案,等專案建成後,參與管理的貧困戶又都多了一份收入。

搭好幹群一家“連心橋”,走好聯繫服務群眾“最後一公里”,該市所有包扶幹部以“誠、細、實、真”的硬功夫,讓貧困群眾難有所幫、困有所扶,不脫貧不脫鉤,直到貧困戶真正脫貧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