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新華社、解放軍報推出長篇綜述:《偉大的變革 歷史的跨越》

偉大的變革 歷史的跨越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和推進強軍興軍紀實之三

■解放軍報記者 武天敏 曲延濤 新華社記者 曹智 王玉山

7月30日上午,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閱兵在朱日和聯合訓練基地隆重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檢閱部隊並發表重要講話。這是習近平乘車檢閱部隊。解放軍報記者 周朝榮 攝

塞北高原,長天寥廓。

2017年7月30日,上午9時,內蒙古朱日和聯合訓練基地。1.2萬名官兵、600多台戰車集結列陣,

以征塵未洗的野戰陣容、戰鬥姿態迎接人民軍隊90歲生日,接受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的檢閱,接受黨和人民檢閱。

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閱兵現場。解放軍報記者 柳軍 攝

聲如千騎疾,氣卷萬山來。

天安門廣場勝利日大閱兵的壯觀景象猶在眼前。就是在那次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閱兵式上,習主席向世界莊嚴宣佈:中國將裁減軍隊員額30萬。

近700個日日夜夜過去。這是中國人民解放軍首次以慶祝建軍節為主題的盛大閱兵,

是野戰化、實戰化的沙場點兵,是人民軍隊整體性、革命性變革後的全新亮相。

偉大的變革,歷史的跨越。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推動的這場偉大的變革,像澎湃奔騰的巨浪,像強勁浩蕩的東風,正在加快重塑這支軍隊,推動三軍將士在改革強軍的征程上闊步向前。

中流擊水,勇進者勝。一場深刻改變人民軍隊未來的變革在統帥心中醞釀

2012年12月8日,中共中央總書記、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海軍“海口艦”上視察時,與水兵親切交談。解放軍報記者 周朝榮 攝

深圳大鵬灣,蛇口港。

2012年12月8日上午11時,習主席登上停泊在這裡的中國海軍新型導彈驅逐艦海口艦。

戰艦鳴笛起航,駛向浩瀚南海。此刻,習近平就任党的總書記和中央軍委主席,

只有20多天。

風起雲湧,天高海闊。一場深刻改變人民軍隊未來的變革,正在統帥的心中醞釀。

2012年11月15日,習主席主持召開新一屆軍委班子第一次常務會議,就鮮明指出:要始終以改革創新精神開拓前進,努力奪取我軍在軍事競爭中的主動權。

環視全球,這是一個變革圖強的時代。美軍推進“二次轉型”,俄軍推進“新面貌”軍事改革,英、法、日、德、印等國軍事改革也一刻不曾停歇。

進入21世紀第二個十年,中國一躍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的年度經濟增量,相當於一個中等發達國家的經濟規模。

歷史車輪滾滾向前。伴隨著國際國內形勢發生一系列變化,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人民軍隊來到了一個新的十字路口。

這個路口,波譎雲詭。這個路口,暗濤洶湧。中國正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舞臺的中心,也前所未有地面臨嚴峻的安全壓力和風險挑戰。

船重千鈞,掌舵一人。習主席擔任軍委主席後第一次視察部隊,就選擇了中國改革開放的前沿,就登上戰艦出海,向世界傳遞一個明確信號:中國新一代最高領導人,不僅要強力推動中國的改革事業,而且還將堅定不移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

2013年3月11日,面對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解放軍代表團全體代表,習主席首次提出了“建設一支聽党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的人民軍隊”這一黨在新形勢下的強軍目標。他號召,全軍要準確把握這一強軍目標,用以統領軍隊建設、改革和軍事鬥爭準備,努力把國防和軍隊建設提高到一個新水準。

我們的隊伍永遠向太陽。解放軍報記者 柳軍 攝

放眼世界,縱觀全域,審時度勢。習主席深刻指出:我們必須以更大的智慧和勇氣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這是實現中國夢、強軍夢的時代要求,是強軍興軍的必由之路,也是決定軍隊未來的關鍵一招。

資訊時代的世界軍事競爭,大潮洶湧,驚濤拍岸。世界新軍事變革速度之快、範圍之大、程度之深前所未有。“事之當革,若畏懼而不為,則失時為害。”習主席的話語充滿了時不我待的憂患:世界新軍事革命給人民軍隊提供了難得的歷史機遇,抓住了就能乘勢而上,抓不住就可能錯過整整一個時代。

中國海軍航母編隊在遠海大洋乘風破浪。張凱 攝

渤海灣畔,艦旗飄揚。2013年8月28日,習主席登上中國首艘航空母艦遼寧艦。這是黨的十八大後不到一年的時間裡,習主席第三次視察海軍部隊。

熱風吹雨,心潮逐浪。習主席的話語振聾發聵:百舸爭流,奮楫者先;中流擊水,勇進者勝。我們要抓住機遇、奮發有為,不僅要趕上潮流、趕上時代,還要力爭走在時代前列。

不改不行,改慢了也不行。習主席告誡全軍:軍隊要跟上中央步伐,以逢山開路、遇河架橋的精神,堅決推進軍隊各項改革。大家一定要有這樣的歷史擔當。

2013年11月,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召開。經習主席提議,黨中央決定將國防和軍隊改革納入全面深化改革的大盤子,上升為黨的意志和國家行為。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的內容單獨作為一個部分寫進全會《決定》,這在黨的歷史上還是第一次。

2014年3月11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解放軍代表團全體會議並發表重要講話。新華社記者 李剛 攝

2014年3月15日,一條消息引爆互聯網:習近平擔任中央軍委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領導小組組長。党的總書記親自擔任軍隊改革領導小組組長,這也是第一次。

這一年,是中國深改元年,也是中日甲午戰爭120周年。

兩個甲子後,中國軍隊走上了變革圖強的嶄新起點,中國軍人的耳畔依然警鐘長鳴。習主席針對演習訓練中暴露出來的嚴重問題,尖銳地指出:要說有短板弱項,能打仗、打勝仗方面存在的問題就是最大的短板、最大的弱項,有的甚至可以說是致命的。令人揪心!不改革是打不了仗、打不了勝仗的。

“容易的、皆大歡喜的改革已經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面對巨大的風險和考驗,習主席和中央軍委的決心堅定不移:越是難度大,越要堅定意志、勇往直前,決不能瞻前顧後、畏首畏尾。只要全軍統一意志,敢於啃硬骨頭,敢於涉險灘,就沒有過不去的火焰山!

戰塵起,黃沙揚,飛沙走石赴戰場。解放軍報記者 柳軍 攝

深入論證,科學設計。人民軍隊歷史上力度空前的改革繪就藍圖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1954年,人民軍隊正規化建設拉開序幕,實行軍銜制等一系列重大改革正在論證醞釀。這年夏天,毛澤東眺望滄海,寫下氣魄恢弘的《浪淘沙·北戴河》。

一部人民軍隊的發展史,就是一部波瀾壯闊的改革創新史。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創立一整套建軍原則制度,抗日戰爭時期實行精兵簡政,解放戰爭時期組建五大野戰軍,新中國成立後多次調整體制編制,人民軍隊邊戰邊改,邊建邊改,愈改愈強。

1985年,中央軍委作出百萬大裁軍決策。面對精簡整編,廣大官兵服從大局,聽從指揮,向党和人民交出了一份合格答卷。

“廟算”精且深,抓住“牛鼻子”可牽一髮而動全身。關於軍隊改革,習主席反復強調,要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龐大的陸軍,無疑就是改革這盤大棋的“棋眼”。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結束不久,習主席來到當時的濟南軍區調研。他指出,要找准陸軍在聯合作戰體系中的定位,加快推進陸軍由機械化向資訊化轉型。

2016年八一前夕,當習主席來到新組建的陸軍機關視察時,陸軍轉型發展的新紀元已經開啟。習主席叮囑陸軍領導,要按照機動作戰、立體攻防的戰略要求,在新的起點上加快推進陸軍轉型建設,努力建設一支強大的現代化新型陸軍。

這次改革,陸軍占全軍總員額比例下降到50%以下。這在人民軍隊歷史上還是第一次。

改革首戰定勝局。“軍委-戰區-部隊”的作戰指揮體系和“軍委-軍種-部隊”的領導管理體系,立起人民軍隊新體制的“四梁八柱”。

2016年7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進行第34次集體學習,專門聽取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情況。習主席指出,改革勢頭很好,要再接再厲,扎扎實實把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推向前進。

優化結構,重塑力量。軍隊規模結構和力量編成改革再造精兵勁旅

改革如潮湧,後浪推前浪。

2016年12月2日至3日,中央軍委軍隊規模結構和力量編成改革工作會議在京舉行。習主席指出,要堅持減少數量、提高品質,優化兵力規模構成,打造精幹高效的現代化常備軍。

改革的要義是強筋骨、通血脈、消臃腫,讓戰鬥力要素聚指成拳,迸發活力。

燕山腳下,湘江之濱,兩所著名軍校的變化引人矚目。這輪改革以重塑國防大學、國防科技大學為牽引,調整結構佈局,優化資源配置,改革培養模式,全軍和武警部隊院校由77所減至43所,構建起以聯合作戰院校為核心、以軍兵種專業院校為基礎、以軍民融合為補充的院校佈局,軍隊院校教育、部隊訓練實踐、軍事職業教育三位一體新型軍事人才培養體系正在形成。

軍校學員參加實戰化演習。亓創 攝

改革的雷電,總是在歷史的風雨中孕育。早在抗美援朝戰爭結束後,周恩來總理就提出實行三軍聯勤體制的設想,然而人民軍隊的聯勤之路一波三折,走得並不平坦。

2016年9月13日,中央軍委聯勤保障部隊成立,習主席向武漢聯勤保障基地和5個聯勤保障中心授予軍旗並致訓詞。

這次改革,為新的聯合作戰指揮體制量身打造了以聯勤保障部隊為主體、以軍種保障力量為補充、以戰區聯指統一指揮運用為核心的新的聯勤保障體制,補上了人民軍隊聯合作戰指揮體制上的最後一塊短板。

當今世界,科技創新已經成為軍事競爭的核心要素。世界軍事高新科技競技場上強手如林,風馳電掣。

潮起東方,又是一番風景。在習主席擘畫的改革藍圖中,有一個醒目的路標:向科技創新要戰鬥力。他指出,我們要贏得軍事競爭主動,必須下更大氣力推進科技興軍。

2016年11月,第11屆珠海航展上展示多型空軍武器裝備。解放軍報記者 穆可雙 攝

2017年,人民軍隊中一個新的機構--中央軍委軍事科學研究指導委員會誕生,連同此前成立的軍委科學技術委員會,中國國防科技創新有了全新的頂層架構。

與此同時,重新調整組建的軍事科學院宣告成立,以軍事科學院為龍頭、軍兵種研究院為骨幹、院校和部隊科研力量為輔助,軍事科研力量“航母編隊”正式起航。

讓一切戰鬥力要素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軍隊現代化建設的源泉充分湧流。研究制定新的《文職人員條例》,研究論證軍銜主導軍官等級制度,組織修訂軍官法、兵役法,研究制定士官條例、義務兵條例,健全退役軍人管理保障體制機制,構建完善軍人榮譽制度體系……

官兵有所呼,改革有所應。一系列體現軍事職業特點、增強軍人職業榮譽感自豪感的政策制度,正在抓緊制定推出。

大刀闊斧,蹄疾步穩。改革強軍之路上的人民軍隊面貌一新

2015年6月16日,習主席來到遵義考察。

一下飛機,他就直奔紅軍山烈士陵園。在“突破烏江天險”浮雕前,他駐足感歎:“當時要是過不去就危險了……”

這似乎是一個巨大的隱喻。人民軍隊90年建軍史,多少磨難坎坷在前,多少險關隘口當道,“能不能過去”的考驗一直擺在這支軍隊面前。恰如習主席在《之江新語》裡引用過的一句古詩:“一山放出一山攔。”

改革之路層巒疊嶂,關山重重,必須踏平坎坷,闖關奪隘。

(新華社北京9月10日電)

進入21世紀第二個十年,中國一躍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的年度經濟增量,相當於一個中等發達國家的經濟規模。

歷史車輪滾滾向前。伴隨著國際國內形勢發生一系列變化,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人民軍隊來到了一個新的十字路口。

這個路口,波譎雲詭。這個路口,暗濤洶湧。中國正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舞臺的中心,也前所未有地面臨嚴峻的安全壓力和風險挑戰。

船重千鈞,掌舵一人。習主席擔任軍委主席後第一次視察部隊,就選擇了中國改革開放的前沿,就登上戰艦出海,向世界傳遞一個明確信號:中國新一代最高領導人,不僅要強力推動中國的改革事業,而且還將堅定不移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

2013年3月11日,面對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解放軍代表團全體代表,習主席首次提出了“建設一支聽党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的人民軍隊”這一黨在新形勢下的強軍目標。他號召,全軍要準確把握這一強軍目標,用以統領軍隊建設、改革和軍事鬥爭準備,努力把國防和軍隊建設提高到一個新水準。

我們的隊伍永遠向太陽。解放軍報記者 柳軍 攝

放眼世界,縱觀全域,審時度勢。習主席深刻指出:我們必須以更大的智慧和勇氣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這是實現中國夢、強軍夢的時代要求,是強軍興軍的必由之路,也是決定軍隊未來的關鍵一招。

資訊時代的世界軍事競爭,大潮洶湧,驚濤拍岸。世界新軍事變革速度之快、範圍之大、程度之深前所未有。“事之當革,若畏懼而不為,則失時為害。”習主席的話語充滿了時不我待的憂患:世界新軍事革命給人民軍隊提供了難得的歷史機遇,抓住了就能乘勢而上,抓不住就可能錯過整整一個時代。

中國海軍航母編隊在遠海大洋乘風破浪。張凱 攝

渤海灣畔,艦旗飄揚。2013年8月28日,習主席登上中國首艘航空母艦遼寧艦。這是黨的十八大後不到一年的時間裡,習主席第三次視察海軍部隊。

熱風吹雨,心潮逐浪。習主席的話語振聾發聵:百舸爭流,奮楫者先;中流擊水,勇進者勝。我們要抓住機遇、奮發有為,不僅要趕上潮流、趕上時代,還要力爭走在時代前列。

不改不行,改慢了也不行。習主席告誡全軍:軍隊要跟上中央步伐,以逢山開路、遇河架橋的精神,堅決推進軍隊各項改革。大家一定要有這樣的歷史擔當。

2013年11月,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召開。經習主席提議,黨中央決定將國防和軍隊改革納入全面深化改革的大盤子,上升為黨的意志和國家行為。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的內容單獨作為一個部分寫進全會《決定》,這在黨的歷史上還是第一次。

2014年3月11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解放軍代表團全體會議並發表重要講話。新華社記者 李剛 攝

2014年3月15日,一條消息引爆互聯網:習近平擔任中央軍委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領導小組組長。党的總書記親自擔任軍隊改革領導小組組長,這也是第一次。

這一年,是中國深改元年,也是中日甲午戰爭120周年。

兩個甲子後,中國軍隊走上了變革圖強的嶄新起點,中國軍人的耳畔依然警鐘長鳴。習主席針對演習訓練中暴露出來的嚴重問題,尖銳地指出:要說有短板弱項,能打仗、打勝仗方面存在的問題就是最大的短板、最大的弱項,有的甚至可以說是致命的。令人揪心!不改革是打不了仗、打不了勝仗的。

“容易的、皆大歡喜的改革已經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面對巨大的風險和考驗,習主席和中央軍委的決心堅定不移:越是難度大,越要堅定意志、勇往直前,決不能瞻前顧後、畏首畏尾。只要全軍統一意志,敢於啃硬骨頭,敢於涉險灘,就沒有過不去的火焰山!

戰塵起,黃沙揚,飛沙走石赴戰場。解放軍報記者 柳軍 攝

深入論證,科學設計。人民軍隊歷史上力度空前的改革繪就藍圖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1954年,人民軍隊正規化建設拉開序幕,實行軍銜制等一系列重大改革正在論證醞釀。這年夏天,毛澤東眺望滄海,寫下氣魄恢弘的《浪淘沙·北戴河》。

一部人民軍隊的發展史,就是一部波瀾壯闊的改革創新史。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創立一整套建軍原則制度,抗日戰爭時期實行精兵簡政,解放戰爭時期組建五大野戰軍,新中國成立後多次調整體制編制,人民軍隊邊戰邊改,邊建邊改,愈改愈強。

1985年,中央軍委作出百萬大裁軍決策。面對精簡整編,廣大官兵服從大局,聽從指揮,向党和人民交出了一份合格答卷。

“廟算”精且深,抓住“牛鼻子”可牽一髮而動全身。關於軍隊改革,習主席反復強調,要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龐大的陸軍,無疑就是改革這盤大棋的“棋眼”。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結束不久,習主席來到當時的濟南軍區調研。他指出,要找准陸軍在聯合作戰體系中的定位,加快推進陸軍由機械化向資訊化轉型。

2016年八一前夕,當習主席來到新組建的陸軍機關視察時,陸軍轉型發展的新紀元已經開啟。習主席叮囑陸軍領導,要按照機動作戰、立體攻防的戰略要求,在新的起點上加快推進陸軍轉型建設,努力建設一支強大的現代化新型陸軍。

這次改革,陸軍占全軍總員額比例下降到50%以下。這在人民軍隊歷史上還是第一次。

改革首戰定勝局。“軍委-戰區-部隊”的作戰指揮體系和“軍委-軍種-部隊”的領導管理體系,立起人民軍隊新體制的“四梁八柱”。

2016年7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進行第34次集體學習,專門聽取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情況。習主席指出,改革勢頭很好,要再接再厲,扎扎實實把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推向前進。

優化結構,重塑力量。軍隊規模結構和力量編成改革再造精兵勁旅

改革如潮湧,後浪推前浪。

2016年12月2日至3日,中央軍委軍隊規模結構和力量編成改革工作會議在京舉行。習主席指出,要堅持減少數量、提高品質,優化兵力規模構成,打造精幹高效的現代化常備軍。

改革的要義是強筋骨、通血脈、消臃腫,讓戰鬥力要素聚指成拳,迸發活力。

燕山腳下,湘江之濱,兩所著名軍校的變化引人矚目。這輪改革以重塑國防大學、國防科技大學為牽引,調整結構佈局,優化資源配置,改革培養模式,全軍和武警部隊院校由77所減至43所,構建起以聯合作戰院校為核心、以軍兵種專業院校為基礎、以軍民融合為補充的院校佈局,軍隊院校教育、部隊訓練實踐、軍事職業教育三位一體新型軍事人才培養體系正在形成。

軍校學員參加實戰化演習。亓創 攝

改革的雷電,總是在歷史的風雨中孕育。早在抗美援朝戰爭結束後,周恩來總理就提出實行三軍聯勤體制的設想,然而人民軍隊的聯勤之路一波三折,走得並不平坦。

2016年9月13日,中央軍委聯勤保障部隊成立,習主席向武漢聯勤保障基地和5個聯勤保障中心授予軍旗並致訓詞。

這次改革,為新的聯合作戰指揮體制量身打造了以聯勤保障部隊為主體、以軍種保障力量為補充、以戰區聯指統一指揮運用為核心的新的聯勤保障體制,補上了人民軍隊聯合作戰指揮體制上的最後一塊短板。

當今世界,科技創新已經成為軍事競爭的核心要素。世界軍事高新科技競技場上強手如林,風馳電掣。

潮起東方,又是一番風景。在習主席擘畫的改革藍圖中,有一個醒目的路標:向科技創新要戰鬥力。他指出,我們要贏得軍事競爭主動,必須下更大氣力推進科技興軍。

2016年11月,第11屆珠海航展上展示多型空軍武器裝備。解放軍報記者 穆可雙 攝

2017年,人民軍隊中一個新的機構--中央軍委軍事科學研究指導委員會誕生,連同此前成立的軍委科學技術委員會,中國國防科技創新有了全新的頂層架構。

與此同時,重新調整組建的軍事科學院宣告成立,以軍事科學院為龍頭、軍兵種研究院為骨幹、院校和部隊科研力量為輔助,軍事科研力量“航母編隊”正式起航。

讓一切戰鬥力要素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軍隊現代化建設的源泉充分湧流。研究制定新的《文職人員條例》,研究論證軍銜主導軍官等級制度,組織修訂軍官法、兵役法,研究制定士官條例、義務兵條例,健全退役軍人管理保障體制機制,構建完善軍人榮譽制度體系……

官兵有所呼,改革有所應。一系列體現軍事職業特點、增強軍人職業榮譽感自豪感的政策制度,正在抓緊制定推出。

大刀闊斧,蹄疾步穩。改革強軍之路上的人民軍隊面貌一新

2015年6月16日,習主席來到遵義考察。

一下飛機,他就直奔紅軍山烈士陵園。在“突破烏江天險”浮雕前,他駐足感歎:“當時要是過不去就危險了……”

這似乎是一個巨大的隱喻。人民軍隊90年建軍史,多少磨難坎坷在前,多少險關隘口當道,“能不能過去”的考驗一直擺在這支軍隊面前。恰如習主席在《之江新語》裡引用過的一句古詩:“一山放出一山攔。”

改革之路層巒疊嶂,關山重重,必須踏平坎坷,闖關奪隘。

(新華社北京9月10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