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文明暢行·治堵二三事 每天多花一小時在路上 每月損失近千元!杭州治堵要實現“質變” 幫大家“省錢”

2017-09-07 16:34

你知道嗎?每天多花一小時在路上,每月就要損失近千元!

杭州治堵要實現“質變” 幫大家“省錢”

今年是杭州交通治堵的攻堅之年,除了大力建設多條過江隧道和人行天橋、抓緊快速路網建設、嚴管非機動車和行人的交通違法行為,杭州在公共交通上,更是下了大力氣,10條地鐵線路逐步開始建設,多條公交線路準備調整……

其實,造成目前城市道路擁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城市發展的一些共性問題,例如小汽車保有量增加過快,

道路建設滯後等等,也有每個城市自身的一些特殊性,像杭州,就是景區處於市中心,車流、人流彙集在一個地方。

其他還涉及機動化交通需求過旺,交通設施供給不足,交通參與者安全出行意識淡薄,不文明甚至違法行為的大量存在等等。

所以說,交通擁堵是個多矛盾綜合作用的結果,治堵也好比治病,首要前提就是進行病灶診斷與病例分析,然後才能對症下藥。

要說治堵,我們得先來瞭解下什麼是交通擁堵。

通俗點說,城市道路就像自來水管,每小時能通過的車輛數都有上限。當道路上車輛過多或通行過於混亂,都有可能產生車流擁擠,通行阻滯的情況,也就是交通擁堵。

一般情況下,經濟越發達、車輛越多、使用率越高的城市,

越容易產生交通擁堵問題。

交通擁堵不僅給人們的出行、生活帶來不便,而且還會引發環境品質的持續惡化,是阻礙發展的“城市頑疾”。

提到對於交通擁堵的危害,很多人都知道“路怒症”,尾氣排放與雜訊污染,那你知道堵車還會帶來經濟損失嗎?

在一些特大城市,因為擁堵,每人每天平均多花費一個多小時在路上,一個人每個月的時間損失成本近千元。

據統計,每年我國交通擁堵帶來的經濟損失達2500億元。

城市發展至今,交通擁堵已經不是一兩項“靈丹妙藥”就能立竿見影的。改善城市交通擁堵狀況,已經是世界性難題,將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系統工程。

在這一點,浙江早已下手。2012年11月,浙江在全國率先啟動實施了省域治理城市交通擁堵工程,

向城市擁堵這一世界性難題開戰。2017年是全省治堵第一個五年規劃的收官之年,也是杭州交通治堵的攻堅之年。截至今年6月,人民群眾對城市交通滿意度從65.3%提升到86.7%。

杭州這些年致力於治堵,成效也很明顯。

去年,杭州建成快速路54公里,規劃“四縱五橫”快速路網建成率達到67%,開通並運行82公里地鐵線網,停車泊位與車輛保有量之比從2010年的0.33上升至2016年底的0.50……

資料顯示,與2015年相比,2016年主城區擁堵指數早高峰同比下降1.6%,晚高峰同比下降5.6%。

今年杭州繼續大力完善快速路網,截至8月25日,東湖快速路北延、秋石快速路北延、艮山東路提升等快速路開工30公里、續建7公里,目前已開工28公里。完成目標任務的93%。

還要新建改造蘇嘉路(通濟北路—良祥路)、九環路(九恒路—新三路)、明德路(冠興路—高教河橋南)等項目共7公里,現在已完成約5.1公里。完成目標任務的71%。

在停車泊位方面,主城區新增停車泊位32604個,其中公共泊位3221個。

接下去,杭州還會從公共交通、道路建設、交通樞紐建設等多方面下手,例如地下通道和人行天橋,文一路-益樂路人行天橋、文一路-杭電人行天橋、石祥路-東新東路人行天橋、石橋路-杭玻路人行天橋、慶春路-東清巷地道都要在今年開工,慶春路-大學路地道也要開展技術前期研究,做到人車分離,減少行人和車輛的衝突,力爭實現治堵措施從“量變”到“質變”的轉換。

資料顯示,與2015年相比,2016年主城區擁堵指數早高峰同比下降1.6%,晚高峰同比下降5.6%。

今年杭州繼續大力完善快速路網,截至8月25日,東湖快速路北延、秋石快速路北延、艮山東路提升等快速路開工30公里、續建7公里,目前已開工28公里。完成目標任務的93%。

還要新建改造蘇嘉路(通濟北路—良祥路)、九環路(九恒路—新三路)、明德路(冠興路—高教河橋南)等項目共7公里,現在已完成約5.1公里。完成目標任務的71%。

在停車泊位方面,主城區新增停車泊位32604個,其中公共泊位3221個。

接下去,杭州還會從公共交通、道路建設、交通樞紐建設等多方面下手,例如地下通道和人行天橋,文一路-益樂路人行天橋、文一路-杭電人行天橋、石祥路-東新東路人行天橋、石橋路-杭玻路人行天橋、慶春路-東清巷地道都要在今年開工,慶春路-大學路地道也要開展技術前期研究,做到人車分離,減少行人和車輛的衝突,力爭實現治堵措施從“量變”到“質變”的轉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