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小成本、軟色☆禁☆情、蹭熱點火的網路電影,正嘗試撕掉身上的low標籤

走過野蠻生長期的網路大電影,也和網劇一樣,開始往精品化方向靠攏。

刺蝟公社 | 楊雨晨

2015年4月3日,愛奇藝上線了一部名為《道士出山》的網路大電影(以下簡稱網大),此時,距離陳凱歌執導的《道士下山》上映,

還有90天。

蹭熱點,加上視頻平臺的推薦,讓這部僅拍攝8天、投資28萬元的作品,最終收穫了2400萬元票房。

“網大就這麼一夜之間火了,大家發現原來它在商業上這麼有潛力。之後,很多影視公司、電影愛好者都進入了這個行業。”大有影業發行副總監王彤告訴刺蝟公社(微信ID:ciweigongshe)。

個例的成功,及視頻平臺對這類新生內容的需求,導致其數量激增。而成本低、製作粗糙、軟色☆禁☆情、蹭IP等諸多質疑也隨之而來。

網大由此成了大多數人眼中low的代名詞。

但隨著行業的不斷完善、規範,已發展三年多的網大,不論是製作方還是受眾都面臨著不同程度的洗牌。

野蠻生長的網路大電影

網路大電影,即時長超過60分鐘,具備完整電影的結構與容量,並且符合國家相關政策法規,以互聯網為首發平臺的電影。

這一概念由愛奇藝於2014年提出。

由於互聯網市場的日益龐大,

以及視頻網站付費使用者的不斷增長,網大的出現,同時滿足了平臺與使用者對內容的需求。

平臺呈完全開放狀態,而網生內容製作門檻低、投資小。於是,這個新興行業開始呈野蠻生長趨勢。據愛奇藝提供的資料,2015年網路大電影全網上線超過650部,

到2016年這一資料已升至2000多部。

網大的商業模式較單一, 主要為視頻網站點擊分成,分成單價按視頻平臺給作品的分級決定,一般在0.5-2.5元/次。觀眾看完前6分鐘,即可獲得一次分成。因此,網大前6分鐘的劇情非常緊湊。

而其他影視作品中常出現的廣告植入,對網大來說不太適用。出於轉化率的考慮,廣告商多希望植入在影片的前6分鐘,但若是植入很硬,則會影響視頻平臺對作品對評級。

數量的激增,卻不等於製作精良。由於成本有限,很長一段時間,網大都是新團隊的修煉場和晉升階梯。加上個別以小成本換大票房的案例,將網大帶入了一條“投機取巧”的路。

為吸引觀眾點擊,網大多選擇院線電影難以涉及的僵屍題材,或軟色☆禁☆情、暴力等易踩紅線的主題。

《道士出山》的成功,也讓蹭IP熱點成了一陣風潮,周星馳執導的《美人魚》上映時,網上便出現了《美人魚前傳》《人魚校花》等多部類似網大,

《我不是潘金蓮》上映時,全網有20多部不同的《潘金蓮》。

大有影業是在2016年3月進入網大行業的發行與製作的。和之前做PGC發行不同,網大彼時已有了清晰明確的盈利模式。“另外這也很符合公司的計畫,我們希望為母公司五元文化挖掘、輸送人才,有的網大導演也很有才華。”王彤說。

有趣的是,與視頻網站付費使用者多為女性不同,網大的受眾主要集中在18~25歲的男性,他們學歷相對不高,觀影基本在手機端,喜歡更直接、刺激的情節。

這群固定的觀影人群的喜好,直接表現在了網大的播放資料上。東北喜劇、武俠片、軍事片,及校花女警等講述女性題材的作品會更受歡迎。

於是,大有影業在選擇發行、製作的作品時有兩條線:一是主要考慮商業因素,傾向製作網大受眾愛看的喜劇、青春校園、軍事等題材;一是嘗試創新,開拓市場,推出一些相對小眾的題材,例如小清新、溫情類作品。

對於網大早期的發展亂象,王彤深有體會。

據不完全統計,2015-2016年全網上線的3000多部網大中,投資成本過百萬的不到1/5。那時出現許多幾萬元拍出來的網大,播放量破千萬的例子。“低的真的很低,我甚至接到過8000多元拍出來的片子,和院線完全沒法比。”她說。

且當時網大的投資方也五花八門,煤老闆、整容機構、微商公司等能想到或想不到的均在其列。只要是有錢的、想佈局影視的公司,網大是他們最容易拿到的項目。院線電影准入門檻較高,風險也更大。

審查變嚴,大佬入局

轉變發生在2016年11月。

一夜之間,愛奇藝、騰訊、優酷等視頻平臺先後下架了包括《大風水師》《超能太監2黃金右手》等60多部網大。

被下架影片的相關片方接到的通知郵件均為:影片因廣電政策原因下線,後續發行影片請注意不要違背國家的相關政策法規,避免低俗、暴力、色☆禁☆情、髒話等。

網大的飛速、無序發展,終是引起了廣電主管部門的注意。

今年3月1日,《電影產業促進法》正式實施,確定網路大電影與院線電影審查標準統一。隨後,各大視頻平臺也據此先後發佈了相關規定。

如此一來,網大備案時間延長至最少45個工作日。它早期所具備的備案簡單、回款快的優勢也不復存在。加上平臺的審查逐步收緊,導致以往的低成本、軟色☆禁☆情、暴力等擦邊球作品根本無法上線,也洗掉了一批純為圈錢、製作粗糙的公司。

對大有影業而言,此次規定的出臺是個好消息。

王彤對刺蝟公社說:“提前備案和監管嚴格,是讓整個行業能有序發展下去,是件好事。留下的公司都是有製作水準、想做精品內容的,這我們的初衷一樣。”

但不得不承認,和前兩年的快速來錢相比,現在想在網大市場分一杯羹已非易事。

據骨朵網路傳媒統計,今年上半年全網上線網大近1200部,實現盈利的不足10%。如果說去年網大點播量破2000萬算優秀,那今年優秀線打了對折,變成了1000萬。

行業的日趨規範,逼著製作方往精品化方向靠近,這與網路劇的發展脈絡不盡相同。

起初,網路劇是靠各種獵奇博關注,《來自星星的繼承者們》一出,讓許多人大跌眼鏡,沒想到還能有這種操作。可隨著行業的不斷發展成熟,網路劇已經成了影視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

其不僅吸引許多傳統影視公司、著名導演、明星的加入,還開創了先網後臺的播出模式。《河神》《鬼吹燈之精絕古城》《畫江湖之不良人》等都是網劇中的精品。

另外,國內電影市場的資源過於集中在頭部,也讓各大影視公司不得不尋求其他的發行管道。

以近期電影市場為例,上映一個多月的《戰狼2》仍有17.5%的排片,這對於中小投資電影來說,可能排片都沒有。但若是直接作為網大在視頻平臺發行,這些作品就是A類片,與院線的高成本宣發相比,放網站的投資回報比更大。

於是,華誼兄弟、慈文影視等行業大佬紛紛進入網大。

在“2017金骨朵網路影視盛典”中,被評為最具品質網路大電影的《哀樂女子天團》,便是慈文影視與愛奇藝聯合出品的一部作品,目前豆瓣評分7.0,且已拿到龍標,這部片子相較部分院線電影的製作更為用心。

除了往精品化方向發展外,未來也許會有更多的網大去申請龍標。畢竟備案程式一樣,申請龍標後作品不用再擔心廣電的抽查,且會有更多的露出管道。比如參展各種電影節、上農村院線、上CCTV-6等。

明星也漸漸成了網大的常客。今年3月上線的網大《鬥戰勝佛》便集結了陳浩民、林子聰等明星,最終獲得4000多萬元票房分賬。鄭愷、包貝爾亦出現在網大《無盡日》中。

同時,各大視頻平臺也相繼推出各類計畫,扶持優秀的網大專案。作為早期入局者,大有影業不僅會挑選優質項目進行投資或保底,減輕製作方的壓力,還發起“大有所為青年導演計畫”,挖掘新銳導演。

不難看出,網大正嘗試著摘掉身上一個個low標籤,從品質上向院線電影靠近。

但就當前的骨朵網路影視排行榜網路大電影總榜來看,排在前五的網大口碑都撲街,《鬥戰勝佛》的豆瓣評分僅2.6。

不過,以網路劇的發展規律為參考,改變非一日可成。在製作方、視頻平臺、受眾等多方努力下,未來網大成為區別於院線電影的另一種門類也不是不可能。

有的網大導演也很有才華。”王彤說。

有趣的是,與視頻網站付費使用者多為女性不同,網大的受眾主要集中在18~25歲的男性,他們學歷相對不高,觀影基本在手機端,喜歡更直接、刺激的情節。

這群固定的觀影人群的喜好,直接表現在了網大的播放資料上。東北喜劇、武俠片、軍事片,及校花女警等講述女性題材的作品會更受歡迎。

於是,大有影業在選擇發行、製作的作品時有兩條線:一是主要考慮商業因素,傾向製作網大受眾愛看的喜劇、青春校園、軍事等題材;一是嘗試創新,開拓市場,推出一些相對小眾的題材,例如小清新、溫情類作品。

對於網大早期的發展亂象,王彤深有體會。

據不完全統計,2015-2016年全網上線的3000多部網大中,投資成本過百萬的不到1/5。那時出現許多幾萬元拍出來的網大,播放量破千萬的例子。“低的真的很低,我甚至接到過8000多元拍出來的片子,和院線完全沒法比。”她說。

且當時網大的投資方也五花八門,煤老闆、整容機構、微商公司等能想到或想不到的均在其列。只要是有錢的、想佈局影視的公司,網大是他們最容易拿到的項目。院線電影准入門檻較高,風險也更大。

審查變嚴,大佬入局

轉變發生在2016年11月。

一夜之間,愛奇藝、騰訊、優酷等視頻平臺先後下架了包括《大風水師》《超能太監2黃金右手》等60多部網大。

被下架影片的相關片方接到的通知郵件均為:影片因廣電政策原因下線,後續發行影片請注意不要違背國家的相關政策法規,避免低俗、暴力、色☆禁☆情、髒話等。

網大的飛速、無序發展,終是引起了廣電主管部門的注意。

今年3月1日,《電影產業促進法》正式實施,確定網路大電影與院線電影審查標準統一。隨後,各大視頻平臺也據此先後發佈了相關規定。

如此一來,網大備案時間延長至最少45個工作日。它早期所具備的備案簡單、回款快的優勢也不復存在。加上平臺的審查逐步收緊,導致以往的低成本、軟色☆禁☆情、暴力等擦邊球作品根本無法上線,也洗掉了一批純為圈錢、製作粗糙的公司。

對大有影業而言,此次規定的出臺是個好消息。

王彤對刺蝟公社說:“提前備案和監管嚴格,是讓整個行業能有序發展下去,是件好事。留下的公司都是有製作水準、想做精品內容的,這我們的初衷一樣。”

但不得不承認,和前兩年的快速來錢相比,現在想在網大市場分一杯羹已非易事。

據骨朵網路傳媒統計,今年上半年全網上線網大近1200部,實現盈利的不足10%。如果說去年網大點播量破2000萬算優秀,那今年優秀線打了對折,變成了1000萬。

行業的日趨規範,逼著製作方往精品化方向靠近,這與網路劇的發展脈絡不盡相同。

起初,網路劇是靠各種獵奇博關注,《來自星星的繼承者們》一出,讓許多人大跌眼鏡,沒想到還能有這種操作。可隨著行業的不斷發展成熟,網路劇已經成了影視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

其不僅吸引許多傳統影視公司、著名導演、明星的加入,還開創了先網後臺的播出模式。《河神》《鬼吹燈之精絕古城》《畫江湖之不良人》等都是網劇中的精品。

另外,國內電影市場的資源過於集中在頭部,也讓各大影視公司不得不尋求其他的發行管道。

以近期電影市場為例,上映一個多月的《戰狼2》仍有17.5%的排片,這對於中小投資電影來說,可能排片都沒有。但若是直接作為網大在視頻平臺發行,這些作品就是A類片,與院線的高成本宣發相比,放網站的投資回報比更大。

於是,華誼兄弟、慈文影視等行業大佬紛紛進入網大。

在“2017金骨朵網路影視盛典”中,被評為最具品質網路大電影的《哀樂女子天團》,便是慈文影視與愛奇藝聯合出品的一部作品,目前豆瓣評分7.0,且已拿到龍標,這部片子相較部分院線電影的製作更為用心。

除了往精品化方向發展外,未來也許會有更多的網大去申請龍標。畢竟備案程式一樣,申請龍標後作品不用再擔心廣電的抽查,且會有更多的露出管道。比如參展各種電影節、上農村院線、上CCTV-6等。

明星也漸漸成了網大的常客。今年3月上線的網大《鬥戰勝佛》便集結了陳浩民、林子聰等明星,最終獲得4000多萬元票房分賬。鄭愷、包貝爾亦出現在網大《無盡日》中。

同時,各大視頻平臺也相繼推出各類計畫,扶持優秀的網大專案。作為早期入局者,大有影業不僅會挑選優質項目進行投資或保底,減輕製作方的壓力,還發起“大有所為青年導演計畫”,挖掘新銳導演。

不難看出,網大正嘗試著摘掉身上一個個low標籤,從品質上向院線電影靠近。

但就當前的骨朵網路影視排行榜網路大電影總榜來看,排在前五的網大口碑都撲街,《鬥戰勝佛》的豆瓣評分僅2.6。

不過,以網路劇的發展規律為參考,改變非一日可成。在製作方、視頻平臺、受眾等多方努力下,未來網大成為區別於院線電影的另一種門類也不是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