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軟色☆禁☆情”十面埋伏,網路不該這麼“汙”

日前,有一位北京的家長向《中國青年報》表示:“我已經數不清是第幾次刪掉孩子手機裡的‘快看’和‘抖音’了。

”這位家長的孩子正在上小學六年級,正是三觀初步養成和身心發育的關鍵階段,出現如此問題,的確讓家人憂心忡忡。

媒體也曾多次曝光,漫畫和視頻網站借助手機一端,向低齡化群體傳播“軟色☆禁☆情”資訊。所謂“軟色☆禁☆情”,的確和簡單粗暴的色☆禁☆情內容不同,它往往披著“人畜無害”的外衣,甚至用唯美、純潔的外表來掩飾其內在的“汙”。

目前,社會對網路上的“軟色☆禁☆情”問題還缺乏必要的關注。其中原因是複雜的:

其一,“軟色☆禁☆情”和“非色☆禁☆情”的邊界有時是模糊的,這就讓很多人放鬆了對“軟色☆禁☆情”的警惕。比如,在一些網路遊戲和動漫裡,某些角色衣著暴露,或者刻意“誘惑”受眾,這雖然能博取眼球,

卻有色☆禁☆情之嫌。而缺乏辨別能力的孩子,若沉溺其中,就會認為這些現象是理所當然的,甚至分不清虛擬世界和現實世界的不同,這對孩子健康成長並無好處。

其二,“軟色☆禁☆情”覆蓋面很廣,它們滲透到網路傳播中的諸多角落,可謂防不勝防。比如,打開某些視頻或動漫網站,乃至購物、遊戲網站,難免會看到各種“軟色☆禁☆情”的資訊。正如在新聞報導中,有家長抱怨,孩子上網看的東西看似“純潔”“美好”,

比如“美少女形象”,但經仔細瞭解,卻發現這些本應唯美的元素,竟然和“深夜的野外”“迷失”“蘿莉控來了”等標題相連,“敞開的領口”“大叔面對蘿莉貪婪的眼神”等畫面,根本就不該出現!但是,在不瞭解實情的情況下,還真不清楚孩子到底看到了什麼。

其三,相關部門對“軟色☆禁☆情”的監管乏力,也讓其得以長期存在。雖然國家向來注重網路掃黃工作,但多在於解決那些“硬色☆禁☆情”問題,

而且往往是從成年人視角看待網上各種資訊。換言之,有些資訊對成年人來說,或許算不上危害很大,但對未成年人而言,卻有可能造成無法挽回的傷害。

人的心理成長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過早讓孩子接觸太多“成人世界”的內容,

會讓他們產生“路徑依賴”——認為這些東西是正常的,會不加反思地接納它們,由此扭曲了正常的價值觀。這顯然是廣大家長和教育工作者不願意看到的。

因此,要解決網路上的“軟色☆禁☆情”問題,可能還需要通盤考慮,從多方面入手。一方面,是否可以考慮依據受眾年齡不同,建立網路資訊(尤其是視頻)的分級制度?在國外一些視頻網站裡,有些視頻無法對低齡使用者開放,分級設限的方法有助於在更大程度上保護孩子,遠離“軟色☆禁☆情”。

另一方面,有關“軟色☆禁☆情”資訊的具體界定,還需要有識之士提出更多建設性意見,相關部門由此作出合理的改進。涉及到性的內容,展示多少、如何展示,都需要結合不同年齡段的受眾的情況來確定。對“軟色☆禁☆情”內容的妥善安置和解決,將會對孩子們的健康成長大有裨益。

遠離“軟色☆禁☆情”。

另一方面,有關“軟色☆禁☆情”資訊的具體界定,還需要有識之士提出更多建設性意見,相關部門由此作出合理的改進。涉及到性的內容,展示多少、如何展示,都需要結合不同年齡段的受眾的情況來確定。對“軟色☆禁☆情”內容的妥善安置和解決,將會對孩子們的健康成長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