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羅馬帝國為什麼會出現多個皇帝分而治之?

羅馬——歐洲史上一個強大的代名詞,經過幾代羅馬人不懈地努力,地中海成為羅馬帝國的內陸湖。

然而曾經雄視世界的羅馬帝國,在塞維魯王朝終結之後終於進入了它的空前混亂時期,

史稱“三世紀危機”(農村枯竭,城市衰落,內戰連綿,帝國政府全面癱瘓,這種全面的混亂現象,歷史上稱作“三世紀危機”。三世紀危機時間:西元235年 — 西元284年奴隸制經濟的衰落從西元三世紀開始,羅馬帝國陷入嚴重的危機之中。),統治集團內亂不斷,混戰不休,同時奴隸和隸農也以一次次起義來顯示他們在政治上的力量。

隨著伊利裡亞的奧勒良上臺之後,採取了大量吸收蠻族進入羅馬軍隊的做法,開始了消除內亂,恢復統一的歷程,而這一歷程的完成,羅馬進入新一期的發展階段,則是以另一位重要人物——戴克裡先的上臺為標誌的。戴克裡先上臺後首先解決內亂。

戴克裡先由其統治頭九年裡帝國不斷出現戰亂的經驗總結出帝國過於龐大,

不便於一位皇帝獨自管治;而且亦只其一人亦難於抵抗野蠻人由萊茵河至埃及邊境一帶的不斷侵擾。其徹底的解決方法是將帝國一分為二,在地圖上畫一直線將帝國分為東西兩部。這個分裂並非只存在短時間,而是在未來永久地將羅馬帝國分裂了。羅馬帝國帝位承繼問題從來未曾解決;其沒有明確的帝位承繼方法,結果經常導致內戰。
早期的皇帝傾向採用過繼法,即其收養一位兒子並讓其繼承帝位。其後的軍人皇帝並不喜愛過繼法而傾向家族繼承法,即由皇帝的兒子繼承帝位。羅馬元老院則相信其應該擁有推選新帝的權力。所以最少有著三種,甚至更多的帝位繼承方法。

戴克裡先

為了解決帝位繼承問題,並解答誰是帝國東西兩部的新皇帝,戴克裡先創立了四帝共治制,即是帝國東西兩部分別由兩位主皇帝統治,再各以一位副皇帝輔政。在羅馬皇帝眾多的頭銜裡,奧古斯都最為重要,所以將其授予兩位主皇帝,而兩位副皇帝則獲授較次要的稱謂凱撒。戴克裡先有意讓主皇帝在退休或死亡時,由副皇帝繼承,而繼位的主皇帝則任命新副皇帝,

以解決帝位繼承問題。

在西元292年,戴克裡先正式推行此制,並任命自己為東部帝國主皇帝,馬克西米安為西部帝國主皇帝。皇帝權位正式一分為二。兩帝分別建立新都,無一人以羅馬為都。當兩位主皇帝統治帝國的權力被增加時,羅馬元老院的權力被進一步削減至只局限於前首都羅馬境內。在293年,戴克裡先與馬克西米安各自指定一位凱撒(分別為加萊裡烏斯與君士坦提烏斯一世·克洛盧斯),並正式任命其為繼承人。然而其並不只是繼承人,四位皇帝各自統治著四分之一的帝國。

但這種統治高度依賴戴克裡先的政治威望和統治者的道德操守,西元305年戴克裡先和另一位奧古斯都期滿卸任後,帝國再次爆發了內戰。

君士坦丁

西元323年帝國西部統治者君士坦丁擊敗東部統治者李基尼烏斯成為全國唯一統治者,他廢除了四帝共治制,但同時又將全國劃分為四大行政區。儘管帝國重新回歸中央集權,但很明顯皇帝已經不能夠像一個世紀之前那樣統治數十個行省了,被迫劃分更高層級來進行統治。330年君士坦丁遷都東方拜占庭,取名君士坦丁堡,帝國重心東移了。

西元337年,君士坦丁大帝去世。君士坦丁大帝去世後,繼承人的問題,再一次影響著羅馬帝國。他的幾個兒子開始爭權奪利的鬥爭。帝國又分裂成東西兩部分。儘管在394年,皇帝狄奧多西一度統一了羅馬帝國,但不到一年,隨著他的猝然去世,帝國最後還是分裂了。

西元395年,狄奧多西一世於米蘭去世,他將帝國分為東西兩部分,東部分給長子阿卡迪烏斯,西部分給幼子霍諾裡烏斯。

西元476年,蠻族將領奧多亞克反叛歐瑞斯特,廢黜羅慕路斯·奧古斯都,宣稱效忠東羅馬帝國皇帝芝諾,將西羅馬帝國的國徽轉讓給東羅馬帝國,至此,西羅馬帝國滅亡。西羅馬帝國的滅亡標誌著西歐奴隸制的崩潰,西歐歷史從此揭開了新的一頁。

其中的東羅馬帝國延續了近千年之久,在此期間它一般被人簡單地稱為“羅馬帝國”。到了17世紀,西歐的歷史學家為了區分古代羅馬帝國和中世紀神聖羅馬帝國,便引入了"拜占庭帝國"這一稱呼。東羅馬帝國的文化和宗教對於今日的東歐各國有很大的影響,其保存下來的古希臘和古羅馬史料、著作和理性的哲學思想也為中世紀歐洲突破天主教神權束縛提供了最直接的動力,引發了文藝復興運動,並深遠地影響了人類歷史。

並正式任命其為繼承人。然而其並不只是繼承人,四位皇帝各自統治著四分之一的帝國。

但這種統治高度依賴戴克裡先的政治威望和統治者的道德操守,西元305年戴克裡先和另一位奧古斯都期滿卸任後,帝國再次爆發了內戰。

君士坦丁

西元323年帝國西部統治者君士坦丁擊敗東部統治者李基尼烏斯成為全國唯一統治者,他廢除了四帝共治制,但同時又將全國劃分為四大行政區。儘管帝國重新回歸中央集權,但很明顯皇帝已經不能夠像一個世紀之前那樣統治數十個行省了,被迫劃分更高層級來進行統治。330年君士坦丁遷都東方拜占庭,取名君士坦丁堡,帝國重心東移了。

西元337年,君士坦丁大帝去世。君士坦丁大帝去世後,繼承人的問題,再一次影響著羅馬帝國。他的幾個兒子開始爭權奪利的鬥爭。帝國又分裂成東西兩部分。儘管在394年,皇帝狄奧多西一度統一了羅馬帝國,但不到一年,隨著他的猝然去世,帝國最後還是分裂了。

西元395年,狄奧多西一世於米蘭去世,他將帝國分為東西兩部分,東部分給長子阿卡迪烏斯,西部分給幼子霍諾裡烏斯。

西元476年,蠻族將領奧多亞克反叛歐瑞斯特,廢黜羅慕路斯·奧古斯都,宣稱效忠東羅馬帝國皇帝芝諾,將西羅馬帝國的國徽轉讓給東羅馬帝國,至此,西羅馬帝國滅亡。西羅馬帝國的滅亡標誌著西歐奴隸制的崩潰,西歐歷史從此揭開了新的一頁。

其中的東羅馬帝國延續了近千年之久,在此期間它一般被人簡單地稱為“羅馬帝國”。到了17世紀,西歐的歷史學家為了區分古代羅馬帝國和中世紀神聖羅馬帝國,便引入了"拜占庭帝國"這一稱呼。東羅馬帝國的文化和宗教對於今日的東歐各國有很大的影響,其保存下來的古希臘和古羅馬史料、著作和理性的哲學思想也為中世紀歐洲突破天主教神權束縛提供了最直接的動力,引發了文藝復興運動,並深遠地影響了人類歷史。